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2 09:14: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教具准备

  有关枫叶的课件;优美的古筝磁带;带有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枫叶的课件)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指名说)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3)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且谈谈原因。

  (2)自己读课文,思考:文章写春、夏、秋三个季节,到底想赞美大自然的什么?(赞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3)指名读课文,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师小结)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写照相的经过)

  (2)自读课文,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①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谈体会)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师进一步引导: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3)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

  (4)自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要求先用笔写,再讨论)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5)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2.写一篇“读《枫叶如丹》有感”。

  板书设计:

  枫叶如丹

  一自然天地万物人间万事

  二人世恍然(主旨)真正的成熟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实际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拍照经过,及作者由此带来的感悟,体会天地与人世相通之处。

  3.培养学生积累佳句、片段、体会语言的韵味。鼓励背诵优美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的内涵。

  2.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作家袁鹰对红枫秋景也有自己的理解。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枫叶如丹》,看看作者眼中的枫叶又是因为什么而绚丽多姿呢?(板书课题)

  二、精读解疑,品读感悟

  (一)品读故事,感悟成长

  师:作者对自然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感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二段,从中寻找答案。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者方可长进。”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拿起笔把不明白的问题批注出来。(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1)提出疑问

  师:谁有不明白的问题?

  生: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师:你提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把它写到这儿。(板书:缺少?)

  生:为什么给照片起“秋之生命”这个题目呢?

  师:为什么呢?(板书:秋之生命?)

  生: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我明白了什么?

  师:(板书:明白?)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你提出的问题恰好是课后的问题,那每篇课文后边的问题往往是关系到全文的主线问题,相信你们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品读解惑

  ⑴师:看到什么景物,作者回屋去取相机?

  生: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课件1:次日清晨起床,整个青山全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师:谁来读?(一生读)

  师:整个青山全在静憩中。“静憩”什么意思?

  生:静表示安静,憩表示休息。合在一起表示……

  师:来,读出静憩的感觉。(一生读出了安静。)

  师:多么安静的环境,看到这株枫树,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心旷神怡。

  师:了不起,刚学了这个词,就用上了。

  生:我觉得太美了。

  师:是啊,正是看到了这满树满地红艳艳的枫叶,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见的美,前所未见的震撼,于是返回取来了相机,而再看到这株枫树,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生: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师:还有呢?

  生:若是画家,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油画。

  师:可我又不是。

  生: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课件2:若是画家,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学生自由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作者是位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作家,透过这满树的红叶,他看到了这红的背后是什么呢?

  生:也许他想到了枫叶红过之后就衰落衰败了

  师:是啊,一种衰落,美过之后的衰落,多让人辛酸啊。(课件3:出示袁鹰照片。)这就是当时的作者袁鹰。你看,他头发白了,满脸的`皱纹。看到这深秋落叶的枫树,不由地想到自己已是人至暮年。谁能读出作者的感受?(一生读)

  师:一片落叶一深秋!此刻,在老人的眼里,一片枫叶一片愁啊!谁再来读?(生读。)

  师:谁还想读?(又一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到了也看到了那位凄苦的老人。

  师:画面里到底缺少些什么呢?(生说)

  看来,你理解了,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

  ②师:(语调欢快的)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你眼前的小女孩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出来的?(课件4: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她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小莉贝卡见我凝视着枫树,就跑到树下,捡起两片红叶,来回地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自己放声读读这段话。

  生: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活泼。我从 “蹦”字体会出来的。

  师:一个“蹦”字就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可真会读书。

  师:(面向另一名同学)你眼前的小女孩呢?

  生:我觉得这个小女孩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我从 “哼、曲调”感受出来的。

  生:我觉得小女孩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朝气蓬勃的。我从“跑、捡、跳跃”这些词中体会出来的。

  师:孩子们,你们的感悟能力真强,老师为你们高兴。谁能读出小女孩的活泼、快乐、富有生命力?(课件5:大屏幕中的“蹦、跑、捡、跳跃、哼”字变色。分别指两名学生读)

  师:于是我按下了快门拍下了一张照片,看,就是这张照片(课件6:出示照片课件),美吗?它美在哪里?

  师: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多美啊!同学们请注意,小莉贝卡蹦跳着跑走了。此时老人袁鹰看到眼前的枫树又有什么感受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段,一起感悟枫树的生命历程。

  (二)感悟枫树的生命历程

  (课件7:播放动画,展示枫树由绿到红的过程,师配乐朗读。)

  师:想读了吗?自己试一试吧。(学生投入地读着)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女生配乐读)

  这么多想读的,那就推荐一名吧。(一男生再次配乐读)

  师:孩子们,你们读出了枫树生命的韵味。刚才我们一起感悟了枫树的生命历程。再来看看这株枫树,想想老人袁鹰此时又会有什么感受呢?(课件8:再次出示枫树图)

  生:枫树缺少生命力。

  生:枫树很单调。

  师:孩子们,先别着急说。想想枫树的成长过程,再发表看法好吗?

  生:不再是凄苦的老人了,而是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生:秋天的枫树,它的生命历程是丰富多彩的。

  生:它不再是单调的。它春夏季节是绿色的,经历风霜以后变红了,变得更美了。它的生命是有丰富内涵的。

  师:那红色的背后又将是什么呢?还仅仅是衰落衰败吗?

  生:是新一次的成熟。

  师:是呀,就在这一刹那间,作者恍然明白——(课件9:大屏幕出示: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自己读读这段话。

  师:(音乐起)是呀,也就在这一刹那间,作者眼前的枫树不再是挂满一树、铺满一地的景色,而是——你来读。(指一生读)

  师:是呀,也就在这一刹那间,作者眼前的枫树不再是一位凄苦的老人,而是——你来读。(指另一生读)

  师:是呀,也就在这一刹那间,作者由眼前充满生命活力的莉贝卡,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大家一起读。(全班同学读)

  师:读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取名为“秋之生命”了吗?

  生:是莉贝卡的出现触动了作者,让作者想到了枫树的生命过程,感受到了它顽强而又长久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才是最丰富的、最有韵味的,所以取名为 “秋之生命”。(板书:丰富)

  师:正如我们去香山旅行,满山的枫叶,自然让我们心旷神怡,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流水般的游人,这鸣声上下的小鸟,才让人们感到不再寂寞了。最后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师:正是老人袁鹰看到了金色阳光下,火红枫树前快乐并富有生命活力的莉贝卡,想到枫树经历了春的萌动,夏的成长,风霜的洗礼,有了深秋的美景。枫树如此,大自然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课件11:大屏幕出示以下两段话: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自己读读这两段话。(生读)

  师:(“丹”字变红)你对丹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丹”代表了成熟。(板书:成熟)

  生:“丹”代表了丰富多彩的生命。

  生:“丹”是真正的美。

  生:“丹”字使我感到了自信。

  师:(握着学生的手)了不起,孩子!老师希望自信伴随你一生!

  生:“丹”字让我感受到了枫树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变得更美了;而人经历了挫折以后变得更成熟,更美。这时的美,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师:带着你们的认识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枫叶如丹,生命如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课件12:《真心英雄》音乐起)(生再读课题)

  师:不经历挫折,怎能变成熟!(生第三次读课题,感情到达高潮。)

  师:孩子们,这节课上到这里,对于你们的精彩表现,对于你们给老师带来的感动,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人生是需要过程的,只要你经受过了挫折的考验,和岁月的洗礼,你的生命中必然会有丹的出现!

  四、课堂练习: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摘抄积累。

  板书设计:

  枫叶如丹 成熟

  缺少?

  秋之生命? 丰富

  明白?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叶如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2.小学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3.小学五年级语文《嘱咐》教学设计

4.小学五年级语文《风》教学设计

5.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金奖章》教学设计

6.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7.小学语文《背影》教学设计

8.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9.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