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10 15:44: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让你得课程有条不紊,同时也会让你得课程效率提高。接下来小编为你们带来《有的人》教学设计,希望你们喜欢。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鲁迅的《自嘲》、《野草·题辞》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11月1日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3、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小老师。看,他来啦!听小老师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和重音)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师: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种人?出示课件研读第一小节,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对比)

  小结过渡: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生与死对比进行评价,从中我们明白了鲁迅先生虽然已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这一对比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3、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鄙视,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桌同学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读二至四节,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出示课件:请将诗歌二至四节中的“有的人”用自己的语言替换成某一类人,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骑 俯)

  6、师生对读五至七节,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板书:人民爱)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板书:人民恨)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出示课件《自嘲》、《野草·题辞》)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引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从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一味索取,虽生犹死;甘愿奉献,精神不朽……)

  2、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我愿做一株默默无闻的野草,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7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2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同学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附板书设计: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存 俯 记住 人民爱

  对比

  虽生犹死 骑 摔垮 人民恨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3

  课前准备

  课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 学 过 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6009;,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所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2、感受鲁迅的伟大,培养准确的人生观。

  3、锻炼大胆质疑、自求自得的阅读素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提示(幻灯片):

  1、(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绍兴)(早)(弃医从文 )答案两个字(生说了之后请说出原因,其中弃医从文:鲁迅最早想学医来解除人民身体上的病痛,但后来他发现当时中国人民更可怕的病是心理上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唤起人民的良知、骨气 。)

  2、(匕首)(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936年10月29日下午5点25分 )答案三个字。

  3、野草:鲁迅认为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以野草自喻,同时把地面比作反动势力,把地下的熔岩比作革命的火焰。只要能让革命火焰冲出地面,他愿意在熔岩中与反动派同归于尽。

  二、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

  面对敌人他横眉冷对,为人民他愿作孺子牛。

  2、组织讨论伟人逝世,政府部门或者民间会可能举办的活动。

  3、介绍写作背景,揭示题目。

  三、读通读顺诗,个人大胆质疑

  1、同学自由朗读全诗,两个要求:

  ⑴ 读通读顺;

  ⑵ 读出问题并做好记号。

  2、检查朗读。

  3、再读诗。要求:

  边读边想,从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着手,把握每一小节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组织学习第一段。

  5、小组自由学习其他段落。

  四、质疑,理清课文脉络

  1、交流问题。

  2、师设疑:

  分别指得是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得到怎样的下场?

  五、朗读升华感受

  1、音频朗读。

  2、学生点评。

  3、齐读。

  六、组织拓展

  1、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着本诗的格式也来写两节诗,写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如纪念雷锋有感,也可以是一类人。

  2、交流。

  七、总结作业

  1、背诵。

  2、完成个人诗稿。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 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 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 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1.导入 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 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 (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1)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 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 属于____一种人。 (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 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 他的伟大。 (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 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 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 问:

  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 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 的? (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 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 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 场如何? 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6.揣摩运用

  (1)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1.《有的人》教学反思

2.《有的人》教学反思15篇

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

4.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5.《有的人》教案课件

6.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7.《雨巷》精选教学设计

8.离骚的精选教学设计

9.《望岳》教学设计「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