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08-30 17:14: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明白王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文。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说说王二小是怎样放哨的?(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望着远方。)

  一边……一边……在这里指什么?(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为什么敌人要王二小带路呢?(敌人出来“扫荡”迷了路)

  (5)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6)思考: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顺从”是什么意思?王二小真的顺从吗?从哪个词看出来?(装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

  (2)讨论:王二小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3)“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这句话什么意思?(周围都有八路军在埋伏,敌人被包围了)

  (4)(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6)思考: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讨论,汇报: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被敌人杀害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三、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部首及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练习扩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教师示范指导:

  (1)“边、这、进、道”的部首都是“走之”,应重点指导,写时注意:三笔写成、点和横不要连、捺是平捺,不要写斜。

  (2)“从”的第一个人的捺变成点。

  5.学生描红,临写。

  6.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板书设计:

  23王二小

  小英雄

  一边……一边

  带路

  被杀害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与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 eng ing 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能够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9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四个后鼻韵母,拼读带有这些后鼻韵母的音节。

  教学难点:en—eng、in—ing的读音容易混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与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 eng ing 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四个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上节课我们学了前鼻韵母的韵尾是“-n”,发音时舌尖抵住哪里?(上腭的前部。)齐读前鼻韵母,问:发“-n”的时候,口开得大不大?

  今天我们学后鼻韵母,用什么记号呢?我们在-n后面加上一个字母g,在这里它不念g,和n合在一起念“-ng”。发-ng的时候,口要开得大一些,舌尖的后面部分要往后靠,下巴要放下来。(用手指示意)指名读、正音、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与整体认读音节ying。

  1、-n有几个好朋友?(五个)复习已学的知识。

  教师讲解:-ng有四个好朋友。(在第一个-ng前面加上a,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拼读后鼻韵母eng ing ong。(范读、指名读、正音)

  教师讲解:后鼻韵母中a e o实际发音跟单韵母a e o的实际发音有所不同。

  3、教学后鼻韵母的发音。

  (1)大家听过寺庙的钟声吗?敲钟的声音是怎样的?念ang音。

  (2)你知道有哪些灯?念eng音。

  (3)在-ng的前面加上i你会念吗?

  (4)ong像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蜜蜂的叫声、苍蝇的叫声、蚊子的叫声)

  (5)齐读四个后鼻韵母,谁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四个后鼻韵母?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g。

  出示老鹰的挂图,“鹰”老鹰的“鹰”,板书ying。这里的ing加上了大y,成为了整体认读音节ying,它们的读音相同。

  练习四个后鼻韵母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

  (三)课中操。

  念儿歌,并配上动作表演:放羊娃,喜洋洋,

  挥动羊鞭去放羊。

  青青草,满山岗,

  羊儿吃得肥又壮。

  (四)拼读ang eng ing ong与声母构成的音节。

  (五)书写指导。

  后鼻韵母都是由三个字母组成的,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和以前相同。要注意的是,虽然是三个字母但组成的是同一个韵母,因此在书写的时候要靠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2、会拼读带有ang eng ing ong的三拼音。

  3、能够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9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an ang en eng in un ün yi yin

  说说哪几个是前鼻韵母,哪几个是后鼻韵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2、对比读:an—ang en—eng in—ing un—ong,说说每组有什么不同?

  3、拼读音节练习。

  (二)三拼音练习。

  q—i—āng→qiāng(水枪)ch—u—āng→chuāng(窗户)

  x—i—óng→xióng(熊猫)x—i—àng→xiàng(飞翔)

  (三)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1、自由拼读句子,说说句子讲了什么?

  2、拼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3、你会用电脑画画吗?画过什么?有趣吗?

  (四)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彩虹》,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时候?你了解彩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五)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开双人列车)

  2、出示生字: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巩固练习。

  1、看谁听得清,找得对,读得准。

  黑板上站着五个前鼻韵母和四个后鼻韵母的卡片,老师读其中一个韵母,请一名同学上台摘下它,并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

  2、拼读音节:dà xiàng bāng máng xìn fēng fēng zheng xīng xing dēng long yíng huǒ chóng

  3、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七)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世纪宝鼎》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对“世纪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本课时的教学以第二、三自然段为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细致地描述宝鼎是什么样的,写得极有层次。先写鼎的艺术造型及它的艺术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宝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说明了世纪宝鼎的深刻寓意。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通过品读、赏读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表达方法,并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使学生从具体语境出发,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解说语展现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 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既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又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发展”的核心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潜能的机会,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熟读——领悟——表演。即在多读中领悟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及文化的内涵,通过表演把对世纪宝鼎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于市级学校,多媒体设备齐全。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而现今学生对此接触很少。文中一些专业性词语,如“浮雕、铭文、纹饰配制等”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鼎的样子”及专业性词语都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世纪宝鼎”加以理解。学生们都有表现欲,课内设计的“赠鼎表演”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文的积极性,激发积累词语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浮雕、铭文、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龙兆吉祥”等词语。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领悟课文中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湛艺术和深刻的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激发情感

  1、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我国人民赠予联合国一件珍贵的礼物,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板:世纪宝鼎)

  2、读课题。质疑: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的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赠予世纪宝鼎等。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愿望。]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作者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世纪宝鼎。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三、 精读第二、三自然段,自主探究。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插图,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2、 出示“世纪宝鼎”图片,引导看图,理解“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等词语。

  3、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于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以读为主学习课文,同时有目标地思考相关的问题,在读中感受到世纪宝鼎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① 在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旁写自己的体会,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与大交流讨论。

  [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独立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 讨论交流赠送宝鼎的意义。

  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相机引导理解“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词语。

  ③ 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如:三足鼎立、鼎立相助、鼎鼎大名、人声鼎沸等。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围绕研究的主题,在读文中、在讨论中摄取相关的语言信息,起到了信息共享,扩大学习面的作用。]

  ④ 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 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 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品味这两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如:介绍鼎的样子,用了数字写了鼎高、象征意义;词句准确、简明、语言精练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感悟表达的角度再读文章,学习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了去“无米下锅之苦”。]

  五、 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

  1、 我们已经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联合国人员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所赠鼎的意义,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假如你是联合国人员,你在接受礼物时应该怎么表示?

  2、 同桌互练,一人为中方代表,另一人为联合国接收礼物代表。

  3、 各组推选代表上台进行表演。(分两三组进行)

  ① 提出表演要求:说话口齿清楚,仪态热情大方。

  ② 评选优秀演员,颁发奖品。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说、演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布置练习

  自主选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附板书设计:

  教学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本课教学抓住文章重点,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世纪宝鼎的感知和体验,为学生“赠鼎表演”奠定基础。“表演创造”这一环节,能创设具体情境,发挥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发展了语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需要今后注意的是语言要更加简练,小组合作要更加细致。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点评:

  本教案设计能根据教材特点,学校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了教学目标及具体教学步骤。教案能立足于大纲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理解课文后,以“表演赠鼎”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交际,重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品读、领悟写作方法”一环节,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很好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如果本课时的板书设计能用简笔画展示,会使学生更直观、更明了的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用“一言九鼎”说话或出示某艺术品,让学生加以介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活动一:

  根据图让学生观察,发现,谈话引出数字歌里的句子。

  1、孩子们,今天的小河边格外热闹,你瞧来了好多小动物,看看你喜欢什么?给大家说说。(激发学生怀着一种新奇去看图、观察,产生一种想告诉别人的欲望。)

  2、学生纷纷回答,我喜欢这儿的什么动物?

  生说时,师贴出相关句子卡片。如果生回答到具体数量,如七条鱼,三只羊等,马上给予充分肯定、表扬:观察真仔细。如有学生回答到这些动物怎么样,什么样等,如七条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小鸟在空中快乐地飞等,更应及时大力表扬,赞扬他们能用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了,生动形象。

  3、学生说一句,师贴一句,孩子跟读一句,把要求认识的字用红色特别注明,以吸引学生注意。

  活动二:

  把列出的动物按一定顺序排一排,把训练思维与表达相结合训练。

  1、孩子们,你能把图上这些动物按一定顺序排一排吗?(此时孩子非常活跃,有的讨论,有的独立思考。)

  2、学生上台取卡排列,并说说按什么顺序。

  生A:虾、鱼、鸭、小虫、公鸡、羊、马、牛、小鸟。

  按从水中到陆地,再到天上的顺序,也可以倒过来,从天上到地下。

  生B:小鸟、马、羊、牛、鸡、小虫、小鸭、小虾、小鱼。

  按从远到近,也可按从近到远。

  生C:牛、马、羊、鸡、鸭、小鸟、鱼、虾、小虫。

  按数量从少到多来排列,也可以按从多到少的顺序。

  孩子们想象丰富、奇特,积极开动脑筋,老师大力鼓励。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些排列顺序的方法。学生还有许多种排列,让孩子们尽情说。

  3、师念一、二、三学生数到十,师接说,十个数字真有趣,小朋友们念得笑哈哈。(师贴句子)。

  4、看谁最能干,能通顺、流畅地读《数字歌》。

  请生读的时候,其余孩子认真听,纠正字音。

  互评中学读,熟读,读时与图相结合,强调量词的准确性。

  5、练习背诵,形式自由,可一个人背,可小组接龙。形式不定,背得流畅的同学奖励图上的动物。充分调动小朋友背的兴趣。

  活动三:

  巩固认识儿歌中要求认识的字。

  1、孩子们,儿歌中这些红色的字可难认了,有谁会认,请会认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互相认读。

  2、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3、从儿歌中取出这十一个要求认的字,请生上台,给它找家,送它回家,再读一读。

  4、齐背《数字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表达诗人对祖国日新月异的歌唱,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多读,讲读结合,学生在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和太阳比赛早起》。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教师示范朗诵,说说: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

  4、学生像老师那样动情地朗诵。

  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练读给全班同学听。

  二、指导学生背诵。

  1、背诵喜欢的小结。

  2、整篇背诵。

  三、指导学生做作业 。

  教后小结:

  阅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的疑点在大家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化解开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快速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理念]:辛弃疾有诗云“一松一竹皆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正是对本文诗意美的真实写照。如何探讨本文意境,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咀嚼本文哲理呢?我觉得可用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即鸟瞰(整体把握),解剖(捕捉品味、细细探究),会通(融会贯通、探究成因)。而且,设置情景,引导体会。主要是三个环节:捕捉动情点——感受作家之心,寻找精妙处 ——想象小鸟之心,咀嚼哲理处 ——体验自我之心。

  [教学设计]

  一、动画导入课题,名言明确方向

  以介绍珍珠鸟的动画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冯骥才的《珍珠鸟》”。作者到底与珍珠鸟是如何建立情感的呢?珍珠鸟与作者关系如何?这又蕴涵着什么深刻的哲理呢?整篇文章极富诗意美、情理美,语言耐人寻味。这美可用海明威的一句话来形容:“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吧。”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事情或情感方面概括,最后,教师激发一位学生以“我终于取得了珍珠鸟的信任”为题,以我的情感为线索概括全文。

  过渡:我之所以能取得珍珠鸟的信任,是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关爱。那么,文中哪些语言能体现作者喜爱小珍珠鸟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捕捉动情点——感受作家之心。

  三、深入品味,融会贯通

  1、捕捉动情点——感受作家之心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边思考:哪些语言特别能体现作者喜爱小珍珠鸟的情感?

  教师示范,动情点之一: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不惊动”写出了我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去打扰小鸟的生活的心理,“决不”突出了态度的坚决,表现了我对小鸟的喜欢。

  学生句读相关语段,并进行赏析点评。

  过渡:作者对珍珠鸟如此的细心,关爱有加,小鸟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寻找精妙处 ——想象小鸟之心。

  2、寻找精妙处 ——想象小鸟之心

  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小珍珠鸟的语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鸟,追寻小珍珠鸟从怕“我”到亲近“我”的心路历程。

  温馨提醒:可以从小鸟的动作、神态和它对父母的态度着手。

  先由学生说说小鸟的心理变化,引导点拨,主要有怕、亲近、信赖三个环节,再创设情境,进行说写训练:

  情境①原文: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大鸟说:______

  小鸟说:______

  情境②③反而友好的啄两下我的手指,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

  情境③难道在做梦?它会做什么梦?

  小结:(不写之写)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最长。

  过渡:此味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作者与珍珠鸟产生信赖的基础是什么?这深邃的哲理仅仅只适用于“我”和鸟之间吗?请咀嚼哲理处 ——体验自我之心。

  3、咀嚼哲理处 ——体验自我之心

  结合课文深入思考,产生信赖的基础是什么呢?这深邃的哲理仅仅只适用于“我”和鸟之间吗?

  投影显示图片,人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相关图片,请学生说说身边的故事。

  四、总结:成为阅读的主人——当无声的铅字优雅地敞开在面前时,我们能够尽情畅快地品味,随心所欲地想象,自如从容地思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目标设定]基于对课文的解读,对本课的目标作如下预设:

  1、会读会写田字格内的九个生字。会读绿线内的梭、嬉。

  (1)田字格内的九个生字中,穿、柄、伞的读音需要注意。特别是柄字读第三声,后鼻音。

  (2)游字的右边要注意不写成反文;眨字的捺脚要挺而下垂,伞、热、戏字可追溯字源去识记,戏字左边的点与戈字的撇要相互避让。

  2、通过朗读课后的八个生词能够展开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能够体会到诗歌的景物所营造出的快乐。

  [教学思路]

  一、激趣齐背

  《鲜花和星星》。师:你背了这首诗,你愿意变成夏天的鲜花还是夏天的星星呢?(出示句式:我想变成夏天满地的鲜花我要________________我想变成夏天满天的星星我要__________________)生说,师提示说出感情。

  二、读文

  1、师配乐范读,提生自学要求:标出小节号、圈出字词。

  2、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听过后的感受。

  三、入境

  (一)赏读一至四自然段

  1、出示夏景图: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弯月夏姐姐带着夏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出示句式: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什么?我要变成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学生的要求出示各段内容。

  3、随文及时识字。

  4、配乐按段朗读课文。

  (二)赏读第五自然段

  1、我来到了荷塘边,看到了荷叶?荷叶什么样子,划一划。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出示图文,讨论: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3、师生共同演一演:圆圆大大的荷叶上,雨滴_______________,直直举着的荷叶下,小鱼_______________,荷塘边的草丛里,蝈蝈_________________,星星看见了,它_______________,月儿看见了,它_______________,(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师生的朗读演一演。)

  4、配乐赏读课文第五段。

  5、你想对大荷叶说什么?

  四、试背

  1、分别出示夏景图: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月儿、荷叶,看着画面想象读。

  2、去词读。

  3、试背。

  五、画诗把诗画下来,配上自己的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 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刮”

  2. 准备教学课件。

  3. 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 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 抽出____ 长出____

  积雪 汇成____ 流着________涨满____

  小鹿 散步 俯下____ 侧着____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

  ①学生自己试背。

  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

  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第三步, 交流读后的感受。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

  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面“春”“秋”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完成表格练习。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随文指导学写 “刮”字。重点体会“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五、回归整体,表达感受 ,总结点题。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收束全课

  利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汇挡 献 刮

  春 夏 秋 冬

  ↓

  季节 → 树木 → 其他景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3.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解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了解演讲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一:请大家识记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和课本注释①中作者的相关知识,3分钟后检测。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二:请大家理解并识记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特别注意家横向的语句),4分钟后检测。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①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a.文题 b.开篇 c.中间 d.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②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三、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10分钟)

  自学指导三:识记课本下面重点字词的音形义,5分钟后完成自学检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四:这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演讲稿,请大家模仿作者当时演讲的情形,轮流进行演讲比赛(10分钟)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和本课的生字生词,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并且灵活运用。

  当堂训练: 请大家在当一次演讲家,模仿梁启超先生进行演讲。

  自学检测一:

  1.演讲是以 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 、 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2.梁启超(1873-1929),近代 ,著名 。 运动领袖之一。

  字 号 ,别号 。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自学检测二:

  议论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 、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其三要素是: 、 、 ;其中,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而且他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情况下只有两个,包括 (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和 (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 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简言之就是: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自学检测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 )解剖( ) 骈进( ) 佝偻( ) 层累( ) 拣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wù( ) 断zhāng( )取义 xiè( )渎 强guō( )不舍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

  ②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

  ③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④道理极容易明白。 ( ) ⑤轻慢,不敬。 ( )

  ⑥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⑦重重叠叠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