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4 12:09: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2、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3、指导书写“漏、贼”。

  教学重难点:

  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交流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漏。(指导书写:漏是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就像滴落的小雨滴。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就是漏雨的漏。)

  2、出示字典上漏的意思,漏在字典中有4种解释,看一看。你觉得漏可怕吗?

  可是,故事中的老虎和贼却很害怕。他们的恐惧来自谁说的一句话?引出老婆婆的话。

  你能读出老婆婆的担心吗?指名2生带头饰读。

  老婆婆不怕狼、不怕虎,就怕漏,老虎和贼就以为漏是很可怕的东西,因此就有了后面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

  3、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靠着老百姓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并来练习复述故事。

  二、概括故事内容,梳理地点变化,为复述故事做铺垫

  1、默读课文,思考: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有哪些变化呢?

  提示: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

  2、学生梳理故事发生的地点,教师根据回答相机板画:

  老婆婆家——逃跑路上——歪脖老树——山坡下——老婆婆家

  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么多的地点变化下发生的。

  3、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借助提示说内容。

  指名回答。

  评:你表达的很清楚,老师要为你竖一个大拇指。谁再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能把一篇长长的故事读短,这是一种很强的学习能力呀!也为你竖大拇指。

  三、学习1—9自然段,寻找故事情节的规律

  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它,再来感受感受吧。出示提示:

  (一)默读课文1—9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二)交流有意思的内容

  如果你读完了,就可以举手让老师看到你想和大家交流的样子,请你说说哪里最有趣。

  1、预设1:莫非句。理解“莫非”有猜测的意思,指导朗读后半句话。

  (1)莫非是什么意思?老虎和贼听到老婆婆的话在猜测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有了这样的想象,他们的心里怎样?

  (2)指导朗读

  老虎翻山越岭、贼走南闯北都走过了很多的地方,见识很广,都觉得自己很厉害,可是却没有听说过漏的时候就有点害怕了。谁来扮演鼎鼎有名的老虎大王读句子?评:你可真是一只胆小的老虎大王啊!谁再来读?谁来扮演见多识广的贼读句子?评:你走进了贼的内心,可真是小心翼翼啊,为你点赞!

  2、预设2:老虎和贼狼狈逃窜的样子

  通过浑身发抖、腿脚发软、撒腿、拼命抱住进一步体会老虎和贼的惊恐。

  (1)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有趣?接着交流。读句子,说说你的理解。评:你不仅会读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可真厉害!

  (2)演一演,指导朗读

  浑身发抖和腿脚发软是什么样,请你演一演。你看贼吓得连路都走不好了,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想象一下贼的狼狈样,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贼,读读演一演。你看,贼都不知道漏是什么东西就吓成这样了。

  3、预设3、坏事句。

  (1)体会老虎和贼的内心

  你发现了吗,这也是描写老虎和贼什么的句子啊?——心理活动。你感受到他们此时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恐惧、害怕)

  老虎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所以才有了什么样的行动(撒腿就跑);贼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所以才有了什么样的行动(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2)演一演,读一读

  起立,可以加上动作边演边读8、9段。

  4、分角色朗读4——9段

  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4——9段,我请四个孩子带头饰读,一个孩子当旁白,我们听一听谁读的形象。

  他们读的真是趣味盎然呀,还想读吗?我们一起当一当配音师给动画片配音吧。

  5、体会老虎和贼害怕的原因

  “漏”并不可怕,那么老虎和贼为什么会害怕成那个样子呢?是呀,老虎想吃小胖驴,贼想偷小胖驴,他们想干坏事情,所以心里就特别害怕,这就叫“做贼心虚”。

  6、字理学习“贼”。

  出示图片:“贼”字在古代是这样的:左边是古时候的贝字,贝和什么有关?(财物)右边的部分表示武器,我们看着图片来猜猜贼是什么意思?(看到钱财、宝贝,就拿着武器去抢。)能用这个字组词吗?来读读:贼头贼脑、贼眉鼠眼、贼喊捉贼、做贼心虚。我们现在把这种人叫做什么?

  指导书写“贼”。

  (三)交流复述故事的方法

  1、下面咱们来练习把这部分内容复述,你们有复述故事的好方法吗?学生交流。

  2、你们的方法可真多,一会儿我想你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这些方法一定可以帮到你们。

  (四)寻找故事情节的规律

  这么长的故事要复述下来有困难吗?是呀,很不容易,我想一定要找故事情节的规律才行。

  1、默读课文1——9段,你发现故事在情节上有什么规律?

  小结:是呀,老虎做什么,贼就做什么,类似情节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来找找,找到后同桌对应着读读。

  2、对话练习

  (第一组)

  师:老虎嘴馋,一心想吃这头小胖驴

  生回应:贼手痒,一心想偷这头小胖驴

  (第二组)

  师: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

  生回应:贼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

  师:老虎吓得浑身发抖。

  生回应:贼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老虎吓得腿脚发软

  生回应:贼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间故事,只要意思差不多就行)

  (第四组)

  师:老虎趴在驴圈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回应:贼蹲在屋顶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你看,老虎做什么,贼就做什么,这就是这个故事情节的规律。明白了这个规律,复述故事就会容易多了。

  3、利用故事情节的规律复述1——9段

  下面就请你利用故事情节的规律复述在老婆婆家发生的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讲,评一评:你觉得他这部分讲的怎么样?你给他什么建议?

  四、利用故事情节的规律,复述10——12段

  1、默读课文10——12段,思考这部分内容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2、根据这个规律,同桌之间根据提示,合作复述10——12段,空白处可以变成自己的话。

  提示:老虎驮着贼,贼( ),他们跑哇,跑哇,(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

  贼也想:( )。

  到了树跟前,老虎( ),贼( )。

  3、指名一组同桌复述。

  五、利用上述方法,学生尝试复述13——20段。

  利用故事情节的规律,我们学习复述了1——12段,现在大家尝试自己复述13——20段吧。

  六、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

  1、刚才我们根据故事情节的规律复述了故事,现在我们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再复述一下吧。

  生准备复述,师巡视个别指导。

  2、评选故事大王

  (1)学校准备举行讲故事比赛,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好,就会被老师推荐参赛。谁想来挑战?

  出示复述具体要求及星级。

  能借助提示,复述清楚故事的大致内容☆

  能借助提示复述故事,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详细复述☆☆

  能借助提示详细复述故事,有声有色,吸引人☆☆☆

  (2)复述具体要求及星级,你觉得他们可以得几星?掌声恭喜优胜者!

  七、拓展延伸

  大家把故事复述的这么有趣,真是太棒了!回家后,就让我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给弟弟妹妹和身边的小朋友听,让故事流传下去吧。

  《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婆脊”等8个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角色朗读文,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婆脊”等8个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漏”是什么。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出示2:课文第一幅插图)

  大家请看插图一,图上有些什么?

  预设:图上有老爷爷、老奶奶和一头胖驴。

  预设:老爷爷和老奶奶在一起讨论什么。

  预设:我还看到驴子的屋顶和墙上都有一个大洞。

  你们真会观察,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漏)。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什么是“漏”?为什么题目只有一个字?

  (2)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4)

  老婆婆脊背一个贼莫非巅散架粘胶旋风顺势一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平舌音“贼纵”,翘舌音“粘”,前鼻音“巅旋”。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

  漏喂胖驴狼厉抱偏粘胶莫贼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边音“漏驴厉狼”,前鼻音“偏”,后鼻音“胖”。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喂狼抱偏粘胶

  (2)熟字比较。如:伴一胖户一驴厉一历

  (3)组词扩展:漏雨莫非山贼贼寇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喂”:左窄右宽,右边的长横压住横中线,竖提压住竖中线,竖提的左侧没有一撇。

  “偏”:左窄右宽,注意右下角同字框里面是一横两竖。

  “贼”:左窄右宽,右边是个“戎”字,不是“戒”字。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6)

  脊背: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走南闯北: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粘胶:一种胶粘性的金棕色溶液。

  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

  不甘心:就是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2、思考:故事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7)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而被对方吓昏了过去。

  第一部分(19~20自然段)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板书:说漏吓跑虎和小偷;偷驴不成,反被吓昏;了再说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8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老虎和贼偷驴不成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插图,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字词的学习,放手给学生,只出示要求引导,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荷花)

  2.荷花是大自然中一种非常美丽的植物,从古时候起,人们就非常喜欢荷花,还把它写进了诗里呢!

  出示几句描写荷花的古诗,学生欣赏。

  3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③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自然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3.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进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 “我”是在哪儿看到荷花的?你能看出“我”当时的心情吗?(从“赶紧”“跑”可以看出“我”迫切的心情)

  2课文哪几段写了荷花的样子?(第2、3段)那还有两段呢?(“我”的联想)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这两段话中哪个句子写的特别美,画出来,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交流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在这一句中,你能感受到荷叶哪些特点?

  填空:这句话中说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表示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课文这句话旁边有一个“泡泡”:“冒”字用得真好。你觉得“冒”字好在哪儿?

  想象练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能想象出荷花这几种不同的姿态吗?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象,再出示图片欣赏。

  用你的小手当荷花,一边说一边作出荷花这几种不同的姿态。

  比较一下,哪句更好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荷花只会有这几种姿态吗?你还见过或能想象出哪些姿态?学着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写。

  出示几幅不同姿态的荷花图片,启发思维,学生练笔。

  写好的学生把自己描写的内容放在课文第二段的描写之后读一读。

  (5)出示课文: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你来找一找,这幅画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朗读)

  这幅画,色彩多、姿态多,还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课文中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我__________地看着满池的荷花。

  (2)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出示提示,完成练笔:我静静地站在荷池中央,看到了风儿在……小青蛙在……岸旁的柳树姐姐……;听到了水儿在……小虾弟弟……(配乐)

  (3)读一读,填一填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站在()。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的重要内容)

  五、拓展:

  出示描写荷花的诗句,学生自由阅读积累

  六、作业:

  1、必做题:

  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选做题:

  (1)选一种你自己最喜欢的荷花,把它画出来。

  《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发现故事的特点,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2.出示课题。(漏),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

  1. 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2.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3.师提问: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

  这个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老爷爷、老婆婆养了一头( ),老虎、贼啊都惦记。

  老虎和贼正在( ),却听老婆婆说怕( )。

  它们听见赶紧( ),一直到了( )。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 ),吓得大喊( )啊!

  驴圈里,( )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 )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尝试回忆文章,将主要内容补全,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准备。】

  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啦!

  1.学习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

  文: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师: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肚子圆圆的)

  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贼想卖个好价钱……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小胖驴的诱人,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

  2.学习3-5段,“偷”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2生讲)

  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

  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谁来当老婆婆?老虎呢?贼呢?老师来当旁白。

  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

  【设计意图: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带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

  3.学习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讲)

  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而且,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砰”一声,老虎撞到树上;“嗵”一声,贼跳上树,还掉了一只鞋子。)这一幅呢?(好险呐)

  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解脱时的如释重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锻炼口语表达。】

  4.学习13-18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谁接着讲

  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软,咕噜咕噜滚下山)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描述图片)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设计意图:经过一晚上的折腾,老虎和贼都疲惫不堪,贼衣衫破烂,老虎也没了往日的威风,如此这般都是因为“漏”。】

  5.学习19-20段,小胖驴

  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又漏雨了!

  总结: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

  1.复述: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续写: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书设计:

  27 漏

  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

  小胖驴 安然无恙

  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

  《漏》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浓、淡墨的形式绘画故事“漏”中有趣的画面。

  2.乐意大胆讲述,感受故事的诙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次我们一起看了哪本故事书?(电脑上出示故事封面图画)

  你最喜欢小电脑里的哪一张图画?为什么喜欢?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哪里好笑?(教师请两到三位幼儿回答。)

  二、交代课题

  师:今天,老师用国画的方法,把一些有趣的画面画了下来,请你们来看一看。(出示已贴在黑板上面的范画)

  师:哪些地方用了浓墨?(轮廓,线条用的是浓墨)

  淡墨呢?(里面晕染用的是淡墨)

  仔细观察一下这几幅画,他们的方法都一样吗?

  师:那我们在画的时候,你觉得怎么样使画面变得更有趣呢?

  1. 大胖驴的肚子要画的大大的。

  2. 老虎看见大胖驴的时候,表情怎么样?(皱着眉头)小偷呢?(牙齿都露出来了)

  3. 骨碌骨碌滚下山的速度很快,变成了两个圈圈。老虎的圈圈画的大一些,小偷的圈圈画的小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小狼豪沾浓墨站起来跳舞,大狼毫喝饱淡墨躺下来画。

  四、教师讲评

  1.说说自己的画

  师:你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有趣?

  2.猜猜别人的画

  师:你觉得他画的有趣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整理、结束课时

  师:漏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画面,下次我们再来画一画,好吗?

  活动评价:

  《漏》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幼儿翻阅图书,观察图片,了解故事。

  1. 出示图片。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 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3. 出示图片。师:这时,谁来了。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 出示图片。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5. 出示图片。师:晚上。他们来了。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6. 出示图片: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 出示图片。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奶奶说:……。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 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9. 出示图片。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 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二、幼儿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1. 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这漏到底是什么呢?请孩子们自己翻阅,找到答案。

  2.幼儿自由翻阅。注意阅读姿势,留意页码。

  3.师:你在哪一页上找到了答案。驴怎么样?漏到底是什么?

  4.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老师示范书写“漏”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三、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1.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2.请你自己开始阅读《漏》。找出你觉得最有趣的一页,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有趣。

  四、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画面的页码,教师点出相应页码的画面,让幼儿说说有趣的原因。

  五、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平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图片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老虎贼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平生的气力。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他们使尽平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4.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受老虎和贼的狼狈、小胖驴的悠闲,理解“漏”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回顾总结,感受有趣。

  1.借助课后第三题,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

  《漏》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会写13个会写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经过,感受故事的奇处环生,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5.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

  3.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①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②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③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④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漏,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婆婆 脊背 盗贼 莫非 颠倒 粘胶 旋风 纵身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些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lòu shuǐ

  ( )

  wèi lǘ

  ( )

  lì hài

  ( )

  zhān jiāo

  ( )

  jǐ bèi

  ( )

  zòng shēn

  ( )

  2.比一比,组词语。

  胖( )伴( )

  狼( )浪( )

  抱( )饱( )

  偏( )遍( )

  莫( )漠( )

  贼( )贱(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1-9自然段。)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10-11自然段。)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12-17自然段。)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18自然段。)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19-20自然段。)

  4.再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从前;地点:山脚下;人物:老爷爷、老婆婆、虎、贼。)

  5.交流三: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1)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情况怎样?(下着蒙蒙小雨。)为什么写当时的天气情况?(为下文写“漏”做了铺垫。)

  (2)这部分课文出了描写当时的天气情况,还描写了什么?(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语言,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动作等。)

  (3)这样的天气虎和贼来这里做什么?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4)老爷爷和老婆婆说了什么?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指导朗读,读出老婆婆的无奈。)

  (5)如果当时你就在窗外,你以为“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6)老虎和贼听了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对话会怎样想呢?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

  (7)接着发生了什么?虎和贼又是怎么想的?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惊慌失措和狼狈。)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交流三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板书: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2)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

  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他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

  7.交流四: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虎蹭贼,贼上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

  (3)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8.交流五: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慌”感受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板书: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9.交流六: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1)老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①感受一:闽南语言的艺术效果

  课文是根据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尤其是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老婆婆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故事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②感受二:不要只听半句

  阅读链接《只听半截话的灰灰》

  小白兔灰灰是个急性子,听话只听半截,另半截全凭自己胡猜。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几次,可他总是不改。

  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儿园前,听到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就高高兴兴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儿园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们怎么都带着小伞?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没听今天的天气预报。

  谁知,中饭后,风刮起来了,不一会天空就乌云密布,浙淅沥沥下起雨来。该离园了,小朋友都打着伞走了,灰灰因为没带伞,只好等妈妈来接。

  路上,灰灰告诉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预报错了!”妈妈说:“天气预报没错,是你只听了半截话。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转阴,午后有小雨。多次跟你说,听话要听完整!”一听妈妈又唠叨开了,灰灰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又一天,灰灰正在家门口玩,小鹅白白急匆匆地跑过来,说:“灰灰,灰灰,你妈妈出车祸了……”灰灰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转身就跑去找爸爸。一进爸爸办公室的门,灰灰就哭起来:“爸爸,爸爸,不好了,妈妈被车撞死了。”爸爸一听,拉起灰灰就往医院跑。半路上只看见小鹅白白搀着兔妈妈走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呀,小兔灰灰又只听了半截话,小鹅白白本来要告诉灰灰的是:“你妈妈出车祸了,不过还好,只是擦破点皮,她让你去接她回家。”但小兔只听了前半截话,就拔腿跑了,于是小鹅白白只好自己去接兔妈妈了。

  爸爸严肃地对灰灰说:“孩子,你看,只听半截话害得妈妈‘死’了一回。如果再不改,将来不定会出什么更大的错呢!”小兔灰灰低下了头说:“以后我再也不听半截话了。”

  10.分角色朗读全文。

  1.照样子写词语。

  (1)翻山越岭(含有动词)

  (2)走南闯北(含有椅子反义词)

  (3)安安稳稳(AABB)

  三、拓展交流,练习复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对文中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练习复述。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4.学生练习复述全文。

  2.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说法排队。

  (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如猫狗结怨、老鼠嫁女等。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漏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教学反思]

  《漏》教学反思

  《漏》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闽南民间故事《虎怕漏》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并有所感悟。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中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整节课都是师生合作,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总之,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漏》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通过聆听故事和观察画面细节理解角色心理和故事情节。

  2、尝试用语言、体态、表情等表现故事中的趣味片段,体验绘本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2、材料准备:ppt、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1、以前看过的听过的故事中,最喜欢哪些故事?

  2、有没有听过中国民间故事?什么是中国民间故事?

  3、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二、欣赏故事前半段、从画面中理解故事情节

  (一)从小偷、老虎的神态动作揣摩心理活动

  1、王老汉家里的大胖驴,把谁招来了?

  2、猜猜小偷和老虎心里在想什么?

  3、这天晚上,老虎和小偷去干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重点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1、你们听明白老奶奶说了什么吗?

  2、躲在墙角、房顶的小偷老虎冷不丁听到吗,能明白老奶奶说的意思吗?

  (三)小偷、老虎心里的“漏”是什么?

  1、他们想的意思差不多,但有一点点不一样,谁能将里面的小秘密找出来。

  2、老师朗诵

  3、小偷觉得“漏”是什么?老虎觉得“漏”是什么?

  三、欣赏故事后半段、尝试进行对话表演

  1、进一步了解小偷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2、尝试和教师分角色趣味性的表现老虎和小偷的对话。

  3、肢体表演,感知老虎小偷见面刹那的戏剧性效果。

  四、完整欣赏故事,回味故事中的细节

  1、交流讨论:(1)最喜欢故事的什么地方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完整欣赏故事

  五、延伸

  介绍故事名字“漏”,认识汉字结构

  活动反思:

  这个绘本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漏”,为了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故事中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整个故事中“漏”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孩子对“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当孩子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时,才会投入到对些许不熟悉的情节逻辑中隐藏线索的察觉和思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已经很少接触到房屋漏雨这样的现象,对于“漏”雨缺少直观的认识,所以要让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还加入了方言的形式,所以我重复说了好几遍,让幼儿在趣味的倾听的同时了解什么是“漏”。将重难点克服了之后接下来的故事理解就相对容易了许多。

  《漏》教学设计 篇10

  一、活动背景:

  一个漆黑的夜晚,小偷和老虎都来到王老汉家偷驴。可是,他们撞上了“漏”!“漏”是什么呢?这个故事内容来源于流传在我们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民间故事。著名画家黄缨用童趣盎然的角色造型、细腻传神的笔触、动感十足的画面,将这个故事以图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深受成人和孩子喜爱的中国原创绘本。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来开展图画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主要是根据大班下学期即将入小学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学、善问,对语言文字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图画书的阅读更是十分喜爱。绘本《漏》的特点是不仅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融合了许多中国元素,而且语言和画面十分生动、幽默,对幼儿来说,阅读这样的图画书会是一种十分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绘本《漏》人手一册,图片、黑板、毛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本很有意思的图画书,先来看看书的封面,有问题吗?为什么老爷爷和老奶奶都在往上看呢?

  (评析:鼓励幼儿通过对绘本封面的观察,大胆提出疑问,揣测故事情节,在悬念中诱发幼儿产生深入了解绘本的兴趣。)

  (二)集体阅读前半部分图画书。

  1. 师:这个故事里有谁?这时,谁来了?他们看见大胖驴会想些什么?

  2. 小结:“山上的老虎想:这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这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评析:这一段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理清角色关系,分析角色心理活动,使幼儿逐渐进入到故事情境中。)

  3. 师:到了晚上,窸窸窣窣,老虎在干什么?小偷呢?王老汉被惊醒了。老奶奶说,“管它贼啊虎啊,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奶奶怕什么?那“漏”是什么呢?

  4. 师:老虎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他们想得一样吗?

  5. 小结:咱们中国人很聪明,只用四个字就能把这个意思说明白了。翻山越岭和走南闯北是我们中国的成语。

  (评析:老虎和小偷都开始采取行动了,幼儿随着教师营造的故事气氛也愈加投入,画面的变化,角色的动作,人物的语言都是需要关注的要素。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突出了细节,呈现了动态,使幼儿在情境中步步深入。)

  6. 师:“小偷想着想着,脚下一滑,妈呀,哗啦!”发生什么事情了?

  7. 师:“嘭!小偷一下子掉到老虎的背上了,老虎也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漏来了,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边跑边喊——哎哟是漏啊。他们跑过了驴背山,拐过了驴背湾,跳过了驴背岗,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老虎和小偷他们认为“漏”是什么呢?

  8. 小结:“老虎想,哎哟,这个漏啊,像石头一样,砸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小偷想,这个漏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的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评析: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了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幼儿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了“漏”的含义。)

  《漏》教学设计 篇11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新的图书《漏》,想不想来看看这本书里讲了什么?

  2.师:请小朋友自己看书,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讲一讲书里的故事。

  3.幼儿自主阅读,师个别询问指导:书里有谁?他们想来干什么?是什么时候?……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

  1.师:谁来说说这本书里讲了什么事?

  幼:小偷到老爷爷家里去偷驴。有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偷?

  幼:我看见他从墙后面钻出来的,电视里的小偷都这样贼头贼脑的样子。

  2.师讲述故事第一第二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这天晚上,小偷来了,老虎也来了。

  3.师:小偷在干什么?老虎又在干什么?

  4.师:王老汉发现了,会说什么呢?(师讲述该页内容。)

  5.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一起学老虎和小偷的话:啊!漏啊!

  6.师:天下起了雨,小偷和老虎都被雨淋湿了,老虎又会怎么想?

  7.师讲述图书最后两页: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滴答滴答,唉,怕漏雨,偏又漏了。

  《漏》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漏》,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学习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

  3、感受故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画面和文字,对中国民间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重点)

  2、学习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漏》,毛笔、纸、宣纸。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活动

  出示图2:画面中为什么要画一只破碗呢?猜猜这个破碗是有什么用?

  (除了碗可以用来...,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这只碗到底有什么用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分段讲述,猜测情节

  1、出示图3,教师讲述: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2、出示图4

  (1)提问:一天,谁发现了王老汉家的大胖驴?(辅助提问:这是个怎样的人?看看他的样子、表情他会是谁呢?你是怎么知道他是小偷?)它们会怎么想?

  (2)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内容。

  (3)教师讲述:听听它们是怎么想:山上的老虎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能买个好价钱。

  3、出示图5

  (1)提问:到了晚上,老虎和小偷都来了。它们是怎么来的?(偷偷摸摸、轻手轻脚)

  (2)幼儿学习动作: 偷偷摸摸地走到中间,轻手轻脚地回到椅子上。

  (3)教师讲述:这天晚上,沙沙沙、嗒嗒嗒,老虎轻手轻脚地爬到王老汉家,小偷偷偷摸摸地走到王老汉家。

  4、出示图6

  (1)提问: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2)幼儿根据画面讲述。

  (3)教师讲述:悉悉索索、悉悉索索,小偷扒开了屋顶,老虎挖开了墙脚。

  5、出示图7

  (1)教师讲述:王老汉被惊醒了:“咦!什么声音?”“管它是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太婆说。

  (2)提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太婆最怕什么?漏是什么?(再想想,什么是漏呢?)

  6、出示图8

  (1)提问:老虎和小偷听明白了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讲述: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虎和小偷是怎么想的,他们想得哪里不一样呢?老虎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

  (3)提问:这两句话哪里不一样?翻山越岭、走南闯北什么意思?(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才能把它的意思表达清楚。咱们中国人很厉害,很聪明,就用了四个字就表达清楚了,“走南闯北”和“翻山越岭”都是我们中国的成语。以后你们上小学后还会学会更多的成语。

  7、出示图9

  (1)提问:看,发生什么事?你猜小偷会摔倒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2)幼儿猜测。

  (3)教师讲述:妈呀!哗啦!小偷吓得腿下一滑,“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刚好掉在了老虎的背上。老虎也吓了一跳。

  8、出示图10

  (1)教师讲述(快速):哎呀,是漏呀!哎呀,是漏呀!

  (2)提问:这里要讲得快?还是讲得慢?为什么?

  三、阅读情节,续编猜想。

  1、师:接下来小偷会怎么想?老虎会怎么想?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样,一起来编一编故事的后半部分。

  2、逐页出示图11-13,教师讲述:

  老虎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跳过了驴背山,跳过了驴背岗,拐过了驴背湾。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好险啊!小偷想:这个“漏好厉害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骨头都要散架了;好险啊!老虎想:这个漏好厉害!像石头一样压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

  3、提问:老虎和小偷觉得“漏”是什么?为什么老虎觉得它象石头?小偷觉得它象旋风?

  四、观看画面,了解结局

  1、我们一起看看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看完后,说说:你认为哪一张最有趣最好玩,说说它讲了什么?

  3、教师讲述后半部分:这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哗啦啦……”那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小偷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可是,小偷一回头——啊,“漏”又来了!老虎一抬头——啊,“漏”又来了!小偷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老虎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不料——小偷手一松:骨碌骨碌;老虎腿一软:骨碌骨碌。一齐滚下了山坡。两人面对面:“漏”啊!“漏”啊!他们都吓昏了过去……

  五、揭示秘密,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嘀嗒,嘀嗒。哎——怕漏雨,偏偏又漏了!!

  2、提问:原来,它们最怕的漏是什么?(屋漏)现在知道这只碗有什么用了?

  3、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漏)出示封面。

  六、解读汉字,了解民间故事。

  1、师:这个“漏”字,是用什么笔写的?

  笔、墨、宣纸是中国古代人用来书写的工具。现在,老师来写这个字。这个字是三点水的偏旁,旁边像一个屋顶,下面有什么字?(雨)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说明怎样?(漏)对,咱们中国的文字真了不起,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我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了。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

  3、了解民间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对,这是个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从很早很早以前流传到现在的故事。民间故事里还有很多这么好听、有趣的故事,下次我们再来讲。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十分的浓厚,活动也比较贴合幼儿的你年龄特点,教具的准备以及幼儿的回答都是十分贴合故事的,唯一的不足是教师在幼儿说出猜测后,出现了重复幼儿话语的问题,没有及时总结提升,下次也会努力的去改进。

【《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漏》教学设计范文04-06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10-20

《漏》教学反思06-05

《漏》教学反思09-15

中班科学漏瓶储水的教学设计06-12

《漏》的教学反思范文04-08

《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0

《漏》教学反思(精选5篇)06-10

大班早期阅读《漏》教学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