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学习写读书摘要。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
[讨论后归纳。]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旅游吗?
都去过哪里?
今天咱们一起去个地方,先来通过一条短片看一看(视频)没错,就是泰国
泰国富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万象之国”的美誉。腿粗如柱的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来,让我们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吧(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之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课,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找一组同学来给读一读,其他同学请认真听他们的读音,
谁愿意再领着大家读一两遍。
三:初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的预习习惯养成的非常好,生字词掌握的这么棒,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泰国的异域风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最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是什么?
找到了吗?谁来说说,你来,
大家和他找的一样吗?
那大象是如何跳舞的文中写了吗?请找出来,并用“----”画出来。
谁来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哦,这句话描写了泰国的大象如何跳舞,那我想问一下你印象中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高大的)
那你印象中的'大象跳起舞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笨重的)
这里的大象有这种感觉吗?(没有)
来,女孩子读出大象那轻盈的舞姿,我们知道音乐是有节奏的,有强也有()有长也有()有急也有(),那么同样语言也是有节奏的,来,谁能把这句话读出节奏来,(个人读)节奏感伴随着你的语音出来了,
看,大象正在有节奏的跳舞呢!(视频)。
(音乐)来咱们也一起站起来,学学大象的样子,做做动作,有节奏的读一读吧。大象和谁一起怎么有节奏的跳舞呢?快速找出来相关句子,用“~”画出来,谁找到了,你来。
(音乐)多么欢快的舞蹈,多么热烈的气氛,如果你现在就在泰国,就在东巴乐园,你愿意成为其中一个观众吗?来,女孩子也加入到人群中来,(读)
多么欢快的舞蹈,多么热烈的气氛,如果你就在东芭乐园,你愿意加入到舞蹈的象群中吗?来男孩子们也舞蹈起来吧!(读)
老师也被你们的热情感染,想要和你们一起舞蹈了。
四:体味亲密无间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舞之蹈之的大象和舞之蹈之的观众之间还有距离吗?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象之间的没有距离,你会想到哪个?
那人象之间的这种亲密和谐仅仅是在人与大象跳舞之中吗?
显然不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了人象之间的这种亲密和谐,并在旁边标注一下。
(随意交流)
汇到:第一自然的:
恩,你从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大象对人的熟视无睹,在泰国公路边看到大象太平常了,而且大象一点儿也不怕人,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大象对人的那种熟视无睹。
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国的国宝,如果你就是泰国当地的一位导游能不能简单的向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大象是泰国的国宝啊?(同桌之间先互相练习一下)
导游你们我们都是中国来的游客,而且是第一次来,听说大象是你们这的国宝,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啊?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我们泰国的大象是非常勇猛的,曾经驮着武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攻城守垒呢,一些很重的活,人们干不了的交给大象保证没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离不开它呢)
哦,原来如此,真了不起,这样看来,大象还真应该是你们国家的国宝啊。
第三自然段:
继续交流,你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心情从紧张到松弛)
来咱们一起读一读,来体会一下这样近距离和象接触的感觉吧。
第四自然段:
继续交流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这种亲密和谐。
这会还小心翼翼呢,下一秒又变成淘气的大象了,来看着大屏幕女生读前半部分感受象的小心翼翼,男生读(后半部分)来感受它的淘气。这里的大象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如此可爱的大象、如此和谐的画面我们怎能不喜欢,好,孩子们让我们拿起语文书再次默读课文,这次请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来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五:介绍写法
这些中心句都出现在每个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先概述后分述”,那么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
六:推荐书目
来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美丽的风景,图片。
《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三毛写出了撒哈拉大沙漠的异域风情,相信这本《撒哈拉的故事》也一定会吸引住你的眼球,让你懂得不少知识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我们从书中了解世界,将来我们有了时间我们可以去世界各地走一走,去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课文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
二.陶渊明简介
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
七.字词训练(投影)
1. 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
2. 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 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4. 通假字:“要”同“邀”
5. 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
6.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四、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 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3.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七. 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 深入讨论
1. 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3.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九. 总结结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十.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 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
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我们的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手为主题的组合单元。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也是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的手》一课则是从友爱的角度选编的课文。全诗共4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手分别比做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各小节的结构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美和构图美。诗的内容浅显,但意境深远,是一首文质兼美的诗。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以大语文教学观为基础,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我们四年级教研组成承担了子课题之一的小学生阅读情感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学生已能从已知经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发,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结合本单元金钥匙默读思考,学习作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枫叶、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纸、画画、写字)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作者还发现了手的哪些功能。(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怎么办?(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你们的办法都不错!聪明的孩子最会学习。开始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电线)
(2)现在,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说我们的手是电线?
每位同学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出评价。小组汇报。
(3)(出示第一句)我们的手,是电线。齐读这句话。谁能把加点的字换掉,句子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也是比喻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4)这一小节,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有感情的读,大家会体会得更好。指名读,美读。让读的.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谈谈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2、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桥)
(2)为什么这样比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比赛读。
3、学习第三节、第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边读边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
(2)齐读。
(3)有感情的朗读。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传递美好的感情)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接读。
(4)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师生互动。当你握住我的手,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仿写。伸出你们的手,互相握一握吧,说说你们的手是什么?
五、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最美好的时刻,是心贴心的时刻,是手拉手的时刻。人们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六、布置作业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总评:
本诗清新明朗、意境丰富、图文并茂、富有想象空间。林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手像什么?用手做些什么?在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导入。然后老师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从中获得感悟,读得入情入境。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同时展开更深一层的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先师生互动,再让学生合作创编,接着又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既是对课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对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建立函数模型
难点: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需要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变量的问题常用到函数.同学们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可以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后,可以进行后面的实践活动.
二、自学安排
先阅读课本131页问题1然后阅读133页问题3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疑问题1:一种节能灯的功率是10瓦(即0.01千瓦)的,售价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用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问题1”中,节省费用的含义是什么?灯的总费用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计算两种灯的总费用?
预习提示:(多媒体展示)
(1)1千瓦= 瓦 1瓦= 千瓦 1度电= 千瓦·时。
(2) 耗电量(度)=功率(千瓦)×用电时间(小时)
电费=单价×耗电量
总费用=电费+灯的售价
(3) 白炽灯60瓦,售价3元,电费0.5 元/ (千瓦时),使用1000小时费用是多少元?
(4) 节能灯10瓦售价60元, 电费0.5 元/(千瓦时),使用1000小时费用是多少元?
电费=0.5× × ;总费用= +
分析:要考虑如何节省费用必须考虑灯的售价和电费,不同的灯售价分别是不同的常数,而电费与照明时间成正比例。因此总费用与灯的售价、功率和照明时间有关,写出函数解析式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多媒体展示)由浅入深引入问题A:一种节能灯10瓦60元,白炽灯60瓦3元,两种灯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是0.5元/ (千瓦·时),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时,两种灯费用相同?
(让学生解决,然后然后教师给出书写步骤,接着解决节省费用的问题。第一种方法用数的形式解决,第二种用形的方法解决。)
先让学生完成然后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
解:略。
问题B
一种节能灯10瓦60元,白炽灯60瓦3元,两种灯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 如果电费是0.5元/ (千瓦·时), 选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先让学生完成然后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
解:略。
你会利用函数图象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
解:略。
巩固练习
如图1,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小时)的函数图象,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xx小时,照明效果一样.
(1)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2)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选择白炽灯节省费用?
(3)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选择节能灯节省费用?
(4)小亮房间计划照明2500小时,他买了一个白炽灯
和一个节能灯,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
(直接给出答案,不必写解答过程)
问题3:从A,B两水库向甲乙两地调水,其中甲地需水15万吨,乙地需水13万吨,A,B两水库各可调水14万吨,从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从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设计一个调运方案,使得水的调运量(单位:万吨×千米)最小。
“问题3”中,什么是调运量?调运量更什么有关系?影响费用的变量是什么,它与费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结合多媒体进行分析,完成下面的空格)
(1)首先考虑到影响水的调运量的因素有两个,即 和 ,水的调水量是两者的 ,乘积越大,则调运量越 (填“大”或“小”)
(2)其次应该考虑到由A、B水库运往甲、乙两地的水量共 个量。分别为:①由A向 ②由A向 ③由B向 ④由B向 ,它们互相联系。
(3)设从A水库调往甲地的水量为x吨,而A、B两水库各可调水 万吨,则
①从A水库调往乙地的水量为 万吨。
②甲地共需水 万吨,从A水库已调入 万吨,还需要从B水库调入 万吨。
③乙地共需水 万吨,此时从A水库已调入 万吨,还需要从B水库调入 万吨。
甲乙总计AxB总计
(4)填表:
(5)水的调运量为 和 的乘积:
①从A水库到甲地 千米,调水 万吨,调水量为 。
②从A水库到乙地 千米,调水 万吨,调水量为 。
③从B水库到甲地 千米,调水 万吨,调水量为 。
④从B水库到乙地 千米,调水 万吨,调水量为 。
(6)设这次调水总的调运量为万吨千米,则有= 化简这个函数= 。
【讨论展示】①在上面(4)的表中,调入水量的代数式都应该是正数或0,所以≥0
14-x≥0
15-x≥0 解这个不等式得
x-1≥0
②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③看化简后的函数解析式,要想使调运量最小,则自变量x的取值应最 (填大或小),结合函数图象可知水的最小调运量为:= 。
【变式训练】设从B水库调往乙地的水量为x万吨,能得到同样的最佳方案吗?(先让学生去完成,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过程)
(1)填表:
(2)设水的调运量为万吨·千米,则有= ,化简得= 。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4)最小的调运量为=
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1和2)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的收获:先由学生总结,老师启发补充。
2.一次函数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2.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3.关于这一课的知识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解决.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语、句——发展创造思维编诗句“在哪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式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有位老公公脸庞红彤彤,晴天早早起,傍晚就收工。”对,今天我们就进入太阳月亮这一单元,学习太阳这课。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
[说明:吸引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眼睛看着字,仔细听。
2、自由读课文,指着字读,不认识的字,用笔在下面画个小圆圈。
3、分句教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4、同桌互读。不会读的互相教教。]
6、齐读课文。
[说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在读中落实听读识字。]
三、理解课文听读识字,指导朗读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吗?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说明:用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求知欲。]
2、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对,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太阳在大海上是怎样出来的。(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从水里怎样出来的?齐读整句。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
3、那么我们来看看太阳还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呢?点击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太阳是怎样出来的仔细看。(学生观察并回答)。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伴随动作齐读)
[说明: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朗读目标。]
4、点击课件,问:这是谁?山村里雄鸡在干什么?谁出来了?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5、看这是什么地方?对,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分组读、齐读)
6、注意观察画面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的景色)教师: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说明: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7、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8、照样子说一句话。例如:教室里,太阳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桌先说一说。个别说,最后组合成一首新诗。
[说明:拓展学习争当小诗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识字游戏。
1、和字娃娃交朋友。
[说明:“字娃娃”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字娃娃打招呼的过程中,既熟悉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有礼貌。]
2、字游戏。
[说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
1、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的世界。
[说明: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这儿还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 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 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师:同学们,现在请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春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刘丽同学主持展示活动。
刘丽:首先我们请王斌给我们用葫芦丝表演一曲春声妙韵。(王斌表演)
(同时)刘丽:请大家注意。1、美术作品请张贴在黑板上,由雪飘飘负责;
2、请胡洁同学抬出我们的文学作品展板;
(师生欣赏美术作品和展板)
刘丽:请同学朗诵自己搜集的诗文。
(学生朗诵诗文)
刘丽:由弓正小提琴伴奏,全班同学齐读全诗
(在小提琴声中,同学们齐读全诗,下课)。
板书设计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春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西 湖 早春图(最爱)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教学设计方案11-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