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9 18:08: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对岩石探究的兴趣。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岩石的花纹、手感、轻重等特征进行观察并加以描述。

  3、通过对岩石分类,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合作交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让学生遵循“观察方法—岩石特征”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并能学习其他同学的观察方法,补充自己的观察记录。

  2、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让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

  教具准备

  岩石、磁铁、半杯水、记录表、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一块岩石

  1、欣赏美丽的岩石。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课件出示……同学们这些都是地球上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岩石。

  2、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一些岩石,现在请你们说说都是从哪儿找到这些岩石的?

  3、师:岩石真的无处不在,分布的确很广泛。今天老师也从各个地方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出示课题),同学们打开岩石盒子看一看。

  二、观察一块岩石

  1、你们想更仔细的.观察它吗?先看幻灯,观察之前,我们先要明确这次观察的要求。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观察的更仔细。仔细看看老师这上面写的,你觉得自己或同学哪些可能做不到的,来提个醒的,好吧?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每组同学任选一块石头

  2)做细致观察,

  3)并及时将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发现一个特征记录一个。(抓住主要词语简单记录,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4)观察时,应充分调动眼、耳、手、鼻,缺哪个感觉器官——口。(有些岩石可能有化学成分,不能用舌头尝)?

  5)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观察,先用工具还是感觉器官?(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半杯水和放大镜。介绍岩石放进烧杯的方法。注意先用眼、耳、手、鼻观察,再用工具观察,这样观察到的会更多。哪组观察的最仔细,老师再分发工具给他。)

  6)按照“利用什么观察方法观察到岩石的什么特征”这么一个方式先说一说观察结果。

  7)音乐响起时准备汇报

  2、介绍记录纸。

  3、学生活动

  4、学生上台汇报交流评价:请介绍一下你们组所观察的石头?

  1)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或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2)对他们组汇报的情况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评价。(师:谢谢你们!掌声鼓励,欢送他们组回到自己的座位。也谢谢你们!同样同学们掌声送给他们。)

  3)根据同学的汇报,每小组用1-2分钟修正补充自己的记录表,好了的举下手。

  三、给岩石分类

  1、我们不仅要发现岩石的特征,还要试着给它们分类。你们会吗?老师感觉挺难的,如果请你们分类的话,打算怎样分?用哪些标准去分?

  2、学生思考,小组商量(举例说明)。

  注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师应在适当时候对“参照物”这一概念做引导。

  3、介绍记录纸。

  4、各组按照自定的标准分类。

  5、给个别小组分发小卡片: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一样吗?仔细观察分类结果,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6、有时间汇报交流:哪组同学先来按照“运用什么标准,将石头分为几类,每类分别是什么号码”这种方式说一说。教师板书

  7、讨论小卡片上的问题。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一样吗?仔细观察分类结果,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四、延伸、拓展

  科学家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分的呢?收集资料。用这节课学过的分类方法给自己收集到的岩石进行分类,并完成作业本。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看待自然的观念,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身边的自然现象。

  二、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由“开个石头展览会”、“给岩石分类”两个主要内容组成,通过学生亲历搜集、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引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岩石世界,经历探索岩石奥秘的过程。

  1、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特征,并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

  ②让学生经历观察岩石特点和给岩石分类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和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③体验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研究成果的愉悦情感,培养学生对岩石探究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让学生遵循“从观察岩石——认识岩石特征”的逻辑关系。

  ②难点:尽可能多地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

  三、教学策略

  由于四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把学生视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他们对岩石并不陌生,充分利用本地的岩石资源进行教学是我在教学设计上最大突破。课前我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去户外采集岩石,让学生对岩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课中对岩石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旨在让学生对岩石形成科学的认识;课后,制作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让课内研究向课外延伸。

  四、探究过程

  (一)收集活动信息,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岩石,明确研究对象。

  开课时,直接出示观察对象,并告诉学生,它的科学名字叫岩石,让平时游戏的道具进入课堂,使学生对岩石探究的兴趣十分浓厚,对岩石的交流活动就此展开。

  2、了解岩石分布情况。

  让学生说说“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岩石?”(课件回放,学生课前采集岩石的情景。)课前我和同学们在清江河边采集鹅卵石、去大龙潭寻找云锦石、还到菊花石工厂参观.有了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岩石,为研究岩石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3、交流课前搜集岩石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说说“关于岩石我们知道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岩石的文字资料,丰富各种信息。

  (二)设计研究主题,确立探究方法。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怎样研究岩石,大家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呢?”

  2、分小组讨论:确定一种研究方法。

  同学们通过近两年的科学学习,对综合运用感官直接观察某物体的特征的方法,如“看、闻、摸、拈”等已经初步掌握,教师适时提供一些辅助工具:钉子、水、放大镜,再探讨其它研究方法:刻、泡、摩擦、敲打等。有层次的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岩石的方法,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三)组织探究活动,了解岩石特征。

  1、第一次实验

  (1)各小组按照自己选择的一种方法展开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时间2分钟。)

  (2)收集整理信息,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亲历了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后,各小组准备按照“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这一顺序进行汇报。如,“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让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体现了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即不仅要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还要让学生展示、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2、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1)其他小组交流。

  导入:大家刚才用自己选择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都有所发现,其他小组有这些发现吗?

  其他小组发现岩石的特征我们能确定吗?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教师引导:科学是严谨的,我们在没有亲手验证之前就下结论为时过早。

  (2)用多种方法对其它小组的结论进行验证。

  对结果进行验证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研究工具,让他们用多种方法对其它小组的结论进行验证,看看和别人的发现是否一样?

  (3)全班交流岩石的研究发现。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汇报:“大家刚才有这么多发现,你对岩石有什么看法?”在充分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对岩石的研究发现。通过交流,同学们发现了岩石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及手感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3、演示实验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刚才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发现了岩石的许多特点,老师准备了一块从火山口捡来的一块特别的岩石,它有什么特点呢?”

  (2)演示实验。

  (3)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演示,学生观察到岩石放进水里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岩石里有空气。由此看来,我们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岩石,能发现岩石不同的特征。

  (四)整理探究成果,形成科学概念。

  1、指导分类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我们的研究把这些岩石分一分吗?”

  2、给岩石分类。

  出示分类提示:你们组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还可以怎样分?

  3、汇报交流分类结果。

  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分类方法不同,分得的种类也不一样,同一块岩石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观察岩石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同学们研究一组岩石的共性特征。

  4、拓展延伸

  (1)欣赏恩施岩石风景区。

  (2)将采集的岩石制成标本。

  (3)探究这些岩石是怎么形成的?

  让学生在分享研究成果喜悦的同时,感受岩石的神奇与美丽。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疑问:“这些岩石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再去进行研究,鼓励学生搜集并制作岩石标本,激发学生不断地去探究新知,让课内研究向课外延伸。

  的科学结论是遵循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顺序,是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一目了然。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3

  郑小波在5月初要参加市级科学赛课,教研组集体选了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来试讲。经过两次试讲,发现依然有一些问题,于是我们决定由我和李健同题各上一次,共同来寻找解决方法。

  这节课上起来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点:1、对于石头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大家似乎兴趣不怎么浓厚;2、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岩石,可是课堂上多是使用老师准备的岩石,可能会影响学生带材料的积极性,但如果完全使用学生准备的岩石,材料的结构性又得不到保证;3、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描述进行的还不够;4、给岩石分类这一环节较为薄弱;5、课堂时间明显不够用。

  我上这节课的任务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试着寻找解决方案。在郑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我加上自己的想法,简略地完成了本课的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

  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研究岩石的兴趣。

  体会科学语言需要直接、清晰、准确;科学思维需要清晰严谨且灵活。

  教学重难点:

  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块岩石,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岩石和几张标签纸。

  教学环节:

  一、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照片(石山、河边鹅卵石、土壤下的岩石、海底岩石),它们里都有一种东西,是什么呢?(生答岩石)

  这些物品(图片显示石刀、石屋、石桥、石桌凳)都是由什么做成的呢?(生答岩石)

  这些(石英钟、铅笔、硬币、石膏像)呢?(学生答不出)

  它们的主要部件也是来自于岩石!

  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高山、平地还是海底都可以找到岩石的踪影,这些岩石紧紧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坚硬的外壳。人类很早就懂得利用岩石,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可以把岩石磨成各种工具,后来人们又建造石屋、石桥等等,现在,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各种物品中找到岩石的身影。岩石到底有什么特性让它们如此重要呢?不同的岩石又各自有什么特点呢?(停顿)就让我们开始对岩石进行研究吧!

  【意图:第一次的四幅图暗含高山、平地海底等地表都有岩石的意思,与后边的引导语相呼应。石刀石屋等物品学生看到图片就能轻易答出他们是岩石做成的,这些物品也是是人类从很早开始就使用岩石的证明,暗含了岩石对人的生活很有帮助的意思;而石英钟等物品看不到岩石的踪迹,看起来它们也没什么共同的组成成分,学生在老师这次提问时应该难以回答,和上次回答形成强烈对比,在这里制造出一个认知冲突,学生很想知道答案,老师告诉他们这些物品的主要部件也是来自岩石,帮助学生认识到即使在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岩石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岩石,但是这些物品怎么会来自岩石呢?学生依然不清楚并且强烈地想知道,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岩石的兴趣。】

  二、观察描述岩石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带来的岩石,四人小组互相说说你们的岩石从什么地方搜集到的,看看各有什么特点。另外,老师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岩石作为补充,请各小组组长到后边材料中心领取,并把你们自己准备的岩石和老师准备的合在一起,像老师那样给你们自己的每块岩石也贴上标签写好编号,每个同学选择一块岩石仔细观察,并记下它们的特点。开始行动!

  【意图:以贴标签的方式把学生带来的岩石和教师准备的岩石合在一起进行观察,暗示学生两种渠道的岩石同等重要,要一起研究,既可以保证学生带材料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材料的结构性。给每块岩石贴标签还方便后边各小组进行交流。这里互相说说岩石来自哪里和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观察的活动只在小组内进行而没有进行班级交流,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问题相对简单,组内进行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每个带岩石的学生都很乐意甚至急切想告诉同伴自己岩石怎么来的,观察方法也会在观察后的交流环节涉及到,因此不分别进行班级交流以节约时间】

  (生开始活动)

  有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组的岩石都放到展台上,并描述其中的一块,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他描述的是哪一块呢?(教师对学生使用的词汇进行引导,记下好的词汇。学生

  自己组的岩石放到展台上,念自己的记录,全班同学共同推测应该是哪块)

  可能用到的引导语:大?到底有多大呢?能不能具体点?

  像……的哪个特征呢?那就直接这么描述。

  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描述得很清晰明白!

  我们为什么能分析出来他在描述哪块岩石?/为什么没分析出来?

  【意图:怎样在一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的同时提高倾听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呢?这个环节采取了猜猜看游戏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共同来根据描述分析出结果。教师强调根据发言学生的描述分析出到底是哪一块,其实是对描述和倾听双方共同提出了要求,描述者要描述得清晰准确,并把那块岩石的主要特征讲出来,而倾听的学生需要边听边思考才会找到正确答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中肯的评价和及时追问都有助于学生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

  三、给岩石分类

  岩石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大家能够利用岩石的相似点给各自小组的岩石分分类吗?小组讨论一下,试试看!

  一个小组到展台摆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分?你们的分类标准是……

  同学们认同这样的分类方法吗?为什么?这样分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便之处?

  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在这些标准中,哪个标准来给岩石分类更合适?为什么?哪个标准不太合适?为什么?

  地质学家也在经历了类似的一系列讨论之后决定把岩石按它们的形成原因进行分类。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1-52页《岩石的成因和分类》,思考地质学家把岩石分为哪几类,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

  【意图:这里没有事先讨论分类标准,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先来分类,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学生对于分类的前概念是怎样的,并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进行相应引导。教师提出一个个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对各自的分类标准进行审视,认同或修正自己的方法。】

  课后反思

  引入环节基本按照预设完成并达到预设效果。

  描述岩石特征环节给岩石贴标签用时较多,但学生兴趣浓厚而且确实贴了标签后随后的交流便利了很多,描述和分类时学生自己带来的岩石的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如何节约贴标签的时间呢?我认为事先在标签上先写好编号让学生直接贴并且教师在操作前进一步明确方法和要求肯定会提高效率。学生交流对岩石的观察环节我认为比较成功,基本达成预设,但是用时有点多,应该可以进一步压缩时间。

  由于前面环节用时较多,到分类时只剩下十来分钟时间,考虑到内容比较多,就没有分组分类而是直接请一个同学现场在展台上分类并分析,对班级而言,预设也是基本达到,但是没有每个人进行分类就很难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分类想法,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最大问题是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各种各样的岩石》的教学设计09-18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06-17

《岩石书》教学设计08-01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08-20

《岩石书》教学设计05-12

《岩石的组成》的教学设计05-25

《岩石书》教学设计3篇09-10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教学设计08-08

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设计09-11

各种各样的尺教学设计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