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8 09:35: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教学设计1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3

  一、本课说明

  前面几课都是学习一些编程模块的使用,没有涉及到的机器人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其实学习机器人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从本课开始将要学习一些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有了这些传感器,我们的机器人就能“看”到障碍物,“感觉”到机身是否受到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与工作原理;

  (2)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和使用红外传感器;

  (2)学会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学会应用红外传感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确定其原因;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安装和使用;

  (2)编写带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1)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与检测原理;

  (2)选择结构程序的理解与编写。

  四、教学环境

  比赛视频、红外传感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机器人运动,机器人踢足球等。

  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他能知道前方的物体,去找准目标呢?

  学生交流、汇报。

  请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红外传感器?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它们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人的大脑通过“五官”就能感知外部的信息。然而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及在生产生活中,单靠自身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使用传感器,它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住处系统和各种装备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我们的机器人身上就安装了多传感器。

  2、新授

  (1)指导学生分析和安装传感器。

  分析机器人在陪我散步是,都有哪些动作?考书中P66页思考1。

  学生观察机器人运动,汇报动作结果。

  教师:机器人通过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接受外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屏幕展示:散步流程图——也就是书中图10、2 。

  教师示范安装红外传感器,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和下载,检测红外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

  教师演示讲解程序的编写与下载,使机器人能够检测前方、左右、是否有人,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交流:有些同学程序编写和下载没问题的,但是机器人不听话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大家可以查看一下传感器所用接口与程序中调用的接口是否一致,传感器的确良检测距离是否太小,是否安装过低。

  学生检测安装,调试,汇报自己出现机器人“不听话”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散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c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散步》教学设计5

  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设计目的:(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标

  3、然后欣赏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我们来探究两个问题)

  设计目的: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鼓励表扬。)

  5、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教师板书)

  老师: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母亲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那文中的母亲,儿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6、研读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目的:(教师发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文中的分歧。(畅所欲言)

  (5)这个家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此和睦温馨?(爱与责任)

  7、学生质疑:分组研讨

  8、赏析优美语句,从你喜欢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9、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谈收获,谈感悟。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四)作业:写作文〈〈亲情树〉〉

  放一首关于家的歌《让爱住我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积累“分歧”“霎时”“水波粼粼”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亲情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萨克斯

  (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家是避风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梳理情节,感知文意:

  (1)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分歧

  第五、最后一家人又在一起:——散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我们一家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三、研读赏析,把握主旨:

  1、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最后如何解决?

  2、在散步的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四、揣摩含义,品味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或者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说说它好在哪里?

  重点品味:

  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拓展延伸,抒写亲情: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 。

  亲情_________________ , 。

  示例2: 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____ ________ ____亲情。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亲情。

  六、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课后作业: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 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心情: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散步》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步》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让这份浓浓芬芳的亲情被学生所感悟、共鸣、升华、传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美。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课间播放)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图,引发学生的想象,揭示课题。

  导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家是让我们遮蔽一生风雨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跟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走进散步、感悟亲情

  1、听读全文,要用心来听,并留意自己听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说一说:

  ——(人物)在——(时间)——(地点)

  ——(事情),——(结果),我感受到了——

  (可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起走入文本,去体味那浓浓的亲情)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读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这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三、交流感悟、共赏亲情

  导语:让我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学生基本能说出以下句子,再结合学生的所说,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分析,并注意抓住重点)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温馨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

  明确:“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

  (3)、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想?母亲最后出来了,当时,儿子会怎么劝?(可进行角色表演,劝的过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写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母亲和儿子发生什么的分歧?“我”经过思考,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景,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引导: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儿子这句话极富童趣。他很天真可爱。他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重点研读)

  引导: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畅所欲言:A、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B、担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老师小结: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每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因而,中年人肩负的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并适当的挖掘其内在的意蕴。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7)、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和美的亲情图。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

  四、悉心捕捉、诉说亲情

  导语: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请同学们谈谈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讲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关心父母。)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从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浓落笔、抒写亲情

  导语:对亲情,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情浓之时化为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萨克斯《回家》)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

  2、以亲情为话题编一则50字左右的短信来歌颂亲情

  3、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4、根据本文思想内容拟一副对联呼唤亲情(选择其一,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六、真诚行动,营建亲情

  导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家的温馨和睦要靠家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家的亲情营造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传承亲情

  导语:古往今来,亲情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齐朗读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来结束本课,并祝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散步》教学设计9

  一、课题

  《散步》莫怀戚

  二、课时

  四十分钟

  三、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注重学生对亲情、责任以及生命感慨的把握。此文是一篇记叙性强的散文,穿插两处景物对初春田野的细腻描写。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对景物描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体会文中朴素自然的语言。学生经过预习,能自行解决生字词,理解大概文意,对深层次的对生命感慨的理解尚需进一步引导。此篇散文语言优美,可以借此改编成诗歌,不过学生只需理解到文中的对称句当中的叙事张力以及音律上的整齐即可。诗歌创作不统一要求,提供方向给有兴趣的学生自行思考。

  五、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注重朗读过程中对重音、停连等技巧的掌握。

  2、探究语言特点,品味文中的回环句以及对称句。

  3、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了解尊老爱幼等美好品德。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过程

  学习生字词,将正确的读音标注在课文二十五页的读读写写。翻开共学案,更正自己的答案,对的打钩,错的红笔更正。

  读关键词解释(2min)

  进入课文学习

  导入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这个视频讲了个什么的故事呢?洗脚这一件家庭小事里有妈妈的孝顺还有孩子对孝道的传承。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是讲家庭小事,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3min)

  首先,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把自己代入课文的情景中去。情景不同,朗读时的语速语调也不同。遇到欢快激动的场景,语速应该是稍快,语调应该是欢畅明朗;遇到哀伤忧怨的情景,语速应该是放慢,就像放慢脚步一样,语调应该是深沉舒缓的。打开伴奏,你们就是朗读者,开始吧。6、《散步》……(7min)

  课文读了一遍,加上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大概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给三分钟时间,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散步时出现了一次分歧,出现分歧时人物的选择又如何?(3min)

  分歧:母亲,孙子,我。(我为什么听从母亲呢?孝顺尊敬,因为陪伴母亲的时日已少,前文也提到,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等等,“我”是体会到时间不等人,有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悄悄地带走我们身边的人。)接着母亲还是选择走小路,那是对孙儿的疼爱和理解。(6min)

  刚才我们分析《散步》中的一个关键场景,出现分歧时,大概已经了解到《散步》里家庭成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现在我们阅读全文,留意全文中表现思想感情的句子,透露亲情的心理、动作、语言等句子,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待会请同学回答。

  (母亲慈爱亲切、儿子善良孝顺、妻子温柔贤惠、小儿子乖巧活泼)(5min)

  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散步中发生的分歧,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我们了解的这一条条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呀?从原文中来,作者是用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现在我们来更加细致地赏析句子:找出文中打动你的句子,比如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关注词语的含义、作用,句式,作者情感等等。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来了解文章的深意。/待会请同学回答。(各5分钟共15分钟)

  景物:学习完第一单元的《春》以及《济南的冬天》,相信大家对景物描写的句子已经很熟悉,文章有两处写景的句子分别是?大家看到初春、新绿。嫩芽都会感觉到春天的?(生机)/前一段里作者已经讲到“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紧接着描写春天这样新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熬过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同样另一处景物描写,体会到春天繁荣生机同时还有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感觉。读句子,做笔记。

  句式:同学们有没有找到一些句子让你觉得有对称之感的?关注标点符号,逗号,分号。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读起来富有音律感。把句子读一遍,把赏析读一遍,做笔记,把其余对称句读一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③同学们,大家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等)/那么作者仅仅是写散步这样的家庭小事吗?家庭小事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在其中?比如文章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句子读一遍。从动词慢慢地你可以看出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对家人的保护,背上肩负着的是一个家庭的责任,赡养上一代老人,养育年轻一代。这也是文中其中的一个主旨所在。为什么说只是其中一个主旨呢?对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有多种解读,比如刚刚我们讲到的尊老爱幼,中年人在家庭承担的责任,或者是初春田野里人和事物的美好和谐等等,言之合理即可。

  作者讲了一件家庭小事,现在我们换成同学们来讲一下家人打动你的小事,请同学们来分享。最后作业共学案阅读。(5min)

  线索:朗读/分歧/评价人物/语言(景物/句式/主旨)

  八、板书设计

  6、散步

  莫怀戚

  作业:共学案阅读题。

  《散步》教学设计10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散文,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和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想要传达出的中年人的责任对学生来说没有切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揣摩重点字词加强感情体会。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重点: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难点:理解“生命”“责任”的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学校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同学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迅速浏览全文,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 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決“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事件的关键环节, 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

  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2剧本提纲:

  主题

  片名

  人物说明

  细节

  旁白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为了让课本剧更加精彩,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

  (三)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

  任务一:

  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

  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

  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

  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3)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4)理趣。

  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己短。

  赏析:直指生命的逝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

  5)对称句。

  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

  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思想的张力。

  (四)对称短诗,升华主题

  公益广告最后的画外音或是字幕都会像一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一样,留一段精致而又富含哲理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也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刚学的对称句,写一首小诗浓缩这小事,升华这大爱,配在你的公益广告结尾,一定增色不少。

  (1)学生结合对主题的理解,尝试使用对称句做短诗。

  (2)组内交流,互相激发灵感,推荐好作品全班展示。

  教师给出示例:

  初春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

  粼粼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责任,承载了整个世界!

  (五)作业

  完成并充实课本剧提纲

  《散步》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1篇)】相关文章:

1.人教七上:《散步》教学设计

2.散步教学反思

3.《散步》教学反思范文

4.《散步》教学教案课件

5.散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7.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8.散步教案(精选10篇)

9.散步小学作文(精选15篇)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教学设计1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3

  一、本课说明

  前面几课都是学习一些编程模块的使用,没有涉及到的机器人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其实学习机器人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从本课开始将要学习一些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有了这些传感器,我们的机器人就能“看”到障碍物,“感觉”到机身是否受到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与工作原理;

  (2)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和使用红外传感器;

  (2)学会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学会应用红外传感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确定其原因;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安装和使用;

  (2)编写带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1)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与检测原理;

  (2)选择结构程序的理解与编写。

  四、教学环境

  比赛视频、红外传感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机器人运动,机器人踢足球等。

  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他能知道前方的物体,去找准目标呢?

  学生交流、汇报。

  请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红外传感器?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它们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人的大脑通过“五官”就能感知外部的信息。然而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及在生产生活中,单靠自身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使用传感器,它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住处系统和各种装备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我们的机器人身上就安装了多传感器。

  2、新授

  (1)指导学生分析和安装传感器。

  分析机器人在陪我散步是,都有哪些动作?考书中P66页思考1。

  学生观察机器人运动,汇报动作结果。

  教师:机器人通过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接受外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屏幕展示:散步流程图——也就是书中图10、2 。

  教师示范安装红外传感器,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和下载,检测红外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

  教师演示讲解程序的编写与下载,使机器人能够检测前方、左右、是否有人,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交流:有些同学程序编写和下载没问题的,但是机器人不听话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大家可以查看一下传感器所用接口与程序中调用的接口是否一致,传感器的确良检测距离是否太小,是否安装过低。

  学生检测安装,调试,汇报自己出现机器人“不听话”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散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c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散步》教学设计5

  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设计目的:(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标

  3、然后欣赏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我们来探究两个问题)

  设计目的: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鼓励表扬。)

  5、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教师板书)

  老师: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母亲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那文中的母亲,儿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6、研读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目的:(教师发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文中的分歧。(畅所欲言)

  (5)这个家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此和睦温馨?(爱与责任)

  7、学生质疑:分组研讨

  8、赏析优美语句,从你喜欢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9、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谈收获,谈感悟。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四)作业:写作文〈〈亲情树〉〉

  放一首关于家的歌《让爱住我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积累“分歧”“霎时”“水波粼粼”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亲情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萨克斯

  (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家是避风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梳理情节,感知文意:

  (1)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分歧

  第五、最后一家人又在一起:——散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我们一家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三、研读赏析,把握主旨:

  1、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最后如何解决?

  2、在散步的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四、揣摩含义,品味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或者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说说它好在哪里?

  重点品味:

  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拓展延伸,抒写亲情: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 。

  亲情_________________ , 。

  示例2: 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____ ________ ____亲情。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亲情。

  六、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课后作业: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 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心情: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散步》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步》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让这份浓浓芬芳的亲情被学生所感悟、共鸣、升华、传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美。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课间播放)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图,引发学生的想象,揭示课题。

  导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家是让我们遮蔽一生风雨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跟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走进散步、感悟亲情

  1、听读全文,要用心来听,并留意自己听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说一说:

  ——(人物)在——(时间)——(地点)

  ——(事情),——(结果),我感受到了——

  (可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起走入文本,去体味那浓浓的亲情)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读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这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三、交流感悟、共赏亲情

  导语:让我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学生基本能说出以下句子,再结合学生的所说,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分析,并注意抓住重点)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温馨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

  明确:“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

  (3)、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想?母亲最后出来了,当时,儿子会怎么劝?(可进行角色表演,劝的过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写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母亲和儿子发生什么的分歧?“我”经过思考,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景,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引导: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儿子这句话极富童趣。他很天真可爱。他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重点研读)

  引导: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畅所欲言:A、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B、担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老师小结: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每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因而,中年人肩负的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并适当的挖掘其内在的意蕴。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7)、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和美的亲情图。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

  四、悉心捕捉、诉说亲情

  导语: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请同学们谈谈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讲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关心父母。)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从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浓落笔、抒写亲情

  导语:对亲情,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情浓之时化为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萨克斯《回家》)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

  2、以亲情为话题编一则50字左右的短信来歌颂亲情

  3、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4、根据本文思想内容拟一副对联呼唤亲情(选择其一,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六、真诚行动,营建亲情

  导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家的温馨和睦要靠家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家的亲情营造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传承亲情

  导语:古往今来,亲情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齐朗读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来结束本课,并祝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散步》教学设计9

  一、课题

  《散步》莫怀戚

  二、课时

  四十分钟

  三、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注重学生对亲情、责任以及生命感慨的把握。此文是一篇记叙性强的散文,穿插两处景物对初春田野的细腻描写。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对景物描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体会文中朴素自然的语言。学生经过预习,能自行解决生字词,理解大概文意,对深层次的对生命感慨的理解尚需进一步引导。此篇散文语言优美,可以借此改编成诗歌,不过学生只需理解到文中的对称句当中的叙事张力以及音律上的整齐即可。诗歌创作不统一要求,提供方向给有兴趣的学生自行思考。

  五、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注重朗读过程中对重音、停连等技巧的掌握。

  2、探究语言特点,品味文中的回环句以及对称句。

  3、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了解尊老爱幼等美好品德。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过程

  学习生字词,将正确的读音标注在课文二十五页的读读写写。翻开共学案,更正自己的答案,对的打钩,错的红笔更正。

  读关键词解释(2min)

  进入课文学习

  导入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这个视频讲了个什么的故事呢?洗脚这一件家庭小事里有妈妈的孝顺还有孩子对孝道的传承。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是讲家庭小事,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3min)

  首先,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把自己代入课文的情景中去。情景不同,朗读时的语速语调也不同。遇到欢快激动的场景,语速应该是稍快,语调应该是欢畅明朗;遇到哀伤忧怨的情景,语速应该是放慢,就像放慢脚步一样,语调应该是深沉舒缓的。打开伴奏,你们就是朗读者,开始吧。6、《散步》……(7min)

  课文读了一遍,加上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大概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给三分钟时间,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散步时出现了一次分歧,出现分歧时人物的选择又如何?(3min)

  分歧:母亲,孙子,我。(我为什么听从母亲呢?孝顺尊敬,因为陪伴母亲的时日已少,前文也提到,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等等,“我”是体会到时间不等人,有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悄悄地带走我们身边的人。)接着母亲还是选择走小路,那是对孙儿的疼爱和理解。(6min)

  刚才我们分析《散步》中的一个关键场景,出现分歧时,大概已经了解到《散步》里家庭成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现在我们阅读全文,留意全文中表现思想感情的句子,透露亲情的心理、动作、语言等句子,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待会请同学回答。

  (母亲慈爱亲切、儿子善良孝顺、妻子温柔贤惠、小儿子乖巧活泼)(5min)

  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散步中发生的分歧,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我们了解的这一条条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呀?从原文中来,作者是用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现在我们来更加细致地赏析句子:找出文中打动你的句子,比如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关注词语的含义、作用,句式,作者情感等等。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来了解文章的深意。/待会请同学回答。(各5分钟共15分钟)

  景物:学习完第一单元的《春》以及《济南的冬天》,相信大家对景物描写的句子已经很熟悉,文章有两处写景的句子分别是?大家看到初春、新绿。嫩芽都会感觉到春天的?(生机)/前一段里作者已经讲到“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紧接着描写春天这样新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熬过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同样另一处景物描写,体会到春天繁荣生机同时还有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感觉。读句子,做笔记。

  句式:同学们有没有找到一些句子让你觉得有对称之感的?关注标点符号,逗号,分号。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读起来富有音律感。把句子读一遍,把赏析读一遍,做笔记,把其余对称句读一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③同学们,大家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等)/那么作者仅仅是写散步这样的家庭小事吗?家庭小事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在其中?比如文章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句子读一遍。从动词慢慢地你可以看出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对家人的保护,背上肩负着的是一个家庭的责任,赡养上一代老人,养育年轻一代。这也是文中其中的一个主旨所在。为什么说只是其中一个主旨呢?对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有多种解读,比如刚刚我们讲到的尊老爱幼,中年人在家庭承担的责任,或者是初春田野里人和事物的美好和谐等等,言之合理即可。

  作者讲了一件家庭小事,现在我们换成同学们来讲一下家人打动你的小事,请同学们来分享。最后作业共学案阅读。(5min)

  线索:朗读/分歧/评价人物/语言(景物/句式/主旨)

  八、板书设计

  6、散步

  莫怀戚

  作业:共学案阅读题。

  《散步》教学设计10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散文,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和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想要传达出的中年人的责任对学生来说没有切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揣摩重点字词加强感情体会。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重点: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难点:理解“生命”“责任”的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学校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同学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迅速浏览全文,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 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決“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事件的关键环节, 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

  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2剧本提纲:

  主题

  片名

  人物说明

  细节

  旁白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为了让课本剧更加精彩,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

  (三)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

  任务一:

  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

  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

  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

  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3)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4)理趣。

  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己短。

  赏析:直指生命的逝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

  5)对称句。

  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

  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思想的张力。

  (四)对称短诗,升华主题

  公益广告最后的画外音或是字幕都会像一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一样,留一段精致而又富含哲理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也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刚学的对称句,写一首小诗浓缩这小事,升华这大爱,配在你的公益广告结尾,一定增色不少。

  (1)学生结合对主题的理解,尝试使用对称句做短诗。

  (2)组内交流,互相激发灵感,推荐好作品全班展示。

  教师给出示例:

  初春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

  粼粼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责任,承载了整个世界!

  (五)作业

  完成并充实课本剧提纲

  《散步》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