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上限目标:学会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能读准7个词语。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能仿照课文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下限目标:学会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能读准7个词语。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懂得做事情的时候,要能想到别人。
教学时间: 1—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课件出示课题)请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题。
2、指名读(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儿化韵的正确读法。)
3、老师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与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如果认为老师读得不错,就学着我的样子读——
导语: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呢?请你边听边记住。
二、初读了解:
1、老师边演示课件边范读课文,注意学生听的专注度。
2、交流:儿歌中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阿姨睡觉时,大姐姐做作业时,爸爸与客人交谈时。)
三、精读全文:
(一)阿姨睡觉的画面
1、(课件演示阿姨在睡觉的画面)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阿姨在干什么?
(连起来说说)这个时候阿姨为什么会睡觉的?
2、是啊,阿姨睡得多甜,那我们应该怎样走路呢?
3、这位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呢?请你自己读读句子?(课件出示第一段)
4、指名读。(说说他哪里读得特别好?)
5、我们一起试一试,可别把阿姨吵醒啦。
6、能试着背一背吗?(同桌面对面,以提醒的口吻背诵。)
(二)大姐姐做作业的画面
1、你能自己说说图上的意思吗?
2、这个时候,我们做事改怎么样呢?
3、你猜猜图上的小朋友会怎样开门?
4、她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第二段)你自己试着读通顺。
5、你来读。(评价:的确轻轻的。肯定不会打扰大姐姐的学习。)
6、齐读,背诵。
(三)爸爸与客人交谈的画面
1、是啊,为了不打扰大姐姐的学习,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出示爸爸与客人交谈的画面)那这种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做呢?看图画,用自己的话说。
2、对,就是这个意思。你能仿照前文自己编几句儿歌吗?(自由准备)
3、交流学生编的句子。
4、课文中是这样编的。(课件出示第三段)
5、指导朗读,继而背诵。
(四)学习最后一段
1、你喜欢这位小朋友吗?
2、这个小朋友走路、开门、说话都是轻轻的,她把别人放在了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学习她。(课件出示第四段)
3、指导朗读句子。
(五)串读全文:
1、句子会读了,相信整篇课文也会读了,打开语文书,自由准备,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楼上的阿姨正在睡觉,有个小弟弟正蹦蹦跳跳地上楼来,你该怎样提醒他?
3、请你也投入地读一读,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练得更好。
4、表演朗读,齐读。
课间操:学生起立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边演一边说,自由放松一分钟。
四、课堂练习:
(一)说话练习
1、平时的哪些时候我们也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呢?(让学生有思考的片刻)
2、提供画面让学生练说:
(1)爷爷在睡午觉
(2)老师在办公室里改作业
(3)同学们在阅览室里看书读报
3、小结,提出希望:
大家说得都很好,最重要的是能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始终把别人放在第一位。
(二)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7个词语,请读给同桌听,并互相帮助正音。
2、交流: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词语的读音?请同桌读一读。
3、齐读词语。
(三)写字练习
1、今天,我们还将学习四个生字(课件出示“点、得、再、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参考书上得提示,说说字的笔顺,想个方法记住他们。
3、交流:学生说,老师范写。
点:认识四点底,书写时第一点是左点,后面的是右点,而且中间两点较小。
得:认识双人旁,“曰”要写得扁一点。
再:说清笔顺,全体书空。
4、检查自己得姿势,写字练习。
我们什么时候也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呢?仿照课文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夜、班、正、姐、习、题、客、情”,懂得,夜班、习题、说话、客人、事情、别人“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夜、班、正、姐、习、题、客、情“,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指导生字书写。
2、理解”夜班、习题、说话、客人、事情、别人“等词语的意思。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人新课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板书:40、轻一点,再轻一点。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轻一点,再轻一点”这个“再”在这里是什
么意思,(还要)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得再轻柔一点。齐读课题。看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后,归纳:什么时候,做哪些事情要轻一点?为什么要轻一点?)
(二)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讨论后板书脚步开门轻一点,再轻一点说话
(三)学生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
(2)划出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
(四)看图说图意,学习生字
(1)出示投影片一。
A、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画着谁和谁?阿姨怎么样了?冬冬走路时是怎样的?
B、学习“班、正”。师范写“班”,学生书写。
C、课文哪一节在写这一幅图的意思?读一读。
(2)出示投影片二。
A、说图意。图上画着谁和谁?大姐姐正在干什么?冬冬开门时是怎样的?
B、学习“姐、习、题”,理解“习题”。学生进行字形分析,给生字扩词,教师范写“题、算”,学生书写。
C、找一找课文哪一节在写这幅图的意思?指名读一读。
(3)出示投影片三。
A、说图意。图上画着谁和谁?哪一位是客人?爸爸和客人正在干什么?冬冬和小朋友说话时怎么样呢?
B、学习“客”,自己分析字形。
C、找一找课文哪一节是写这一幅图的意思?指名读。
(4)学习“情”。
A、冬冬走路、开门、说话都很轻很轻,她这样做,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把别人挂在心间。出示生字卡片“情”,让学生分析字形,扩词。
B、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齐读全文
(六)巩固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做送信游戏。
(七)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2、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导行目标,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
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组词。
清()客()姐()
请()各()祖()
情()
(3)回顾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轻一点,再轻一点V
(二)提出学习目标
为什么脚步、开门、说话要轻一点,再轻一点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目标。
(三)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板书:读、想
(2)填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3)说一说: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板书:说
A、因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舔,所以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B、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是因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甜。
(4)指导朗读。板书:读
冬冬想到阿姨正在睡觉,不能惊醒她。我们读这一节也要轻一些,别把阿姨吵醒。”夜“、”正“”甜“读重音,以示强调。(指名读一评议一起读)
(四)学习第2段
(1)回顾学法自学第2段。
刚才我们是按读、想、填、说、读的方法学习第1段的,接下来请小朋友按这一方法自学第2段。
(2)讨论、交流。
A、指名读第2段,想一想为什么开门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B、填空:楼上的大姐姐正把习题(),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细细算”是什么意思,(算得很仔细)
C、说一说: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
D、试读这一节,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齐读。
(五)学习第3段
按一、二两段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检查、讨论。教师就“亲切”、“交谈”的词义作些点拨。
(六)学习第4段
(1)教师指着板书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上夜班的阿姨睡觉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的睡觉,冬冬走路很轻很轻;大姐姐学习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冬冬轻轻地开门,爸爸和客人交谈时,为了不影响他俩的谈话,冬冬说话很轻很轻。大家想想:冬冬为什么能这样做?
(2)学生回答后,出示重点句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别人挂在心间。”这里的“挂”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一个“把别人挂在心间”的事例吗?
(3)指导朗读。“把什么......都、挂”读得稍重一点,“别人”、“心间”是次重音。
(4)总结课文。(出示课文插图)这个小朋友的心中装着许多人,她每时每刻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到他们,我们要向她学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把别人挂在心间。
(七)谈话导行
(1)冬冬真好,做什么事情都把别人挂在心间。你也是这样做的吗?
(2)学生回答后,表扬做得好的,启发大家向冬冬学习,时时处处想到别人。
(八)听写句子(《课堂作业》第6题。)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九)作业
《课堂作业》第4、5题。
板书设计:
40、轻一点,再轻一点脚步做什么事情开门轻一点,再轻一点都要把别人说话挂在心间读、想、填、说、读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轻、再、做、别;能读准课后的词语。
2、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4、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学会生字:轻、再。
3、能读准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好课题。
3、评价,再读。
4、学习生字:轻、再
二、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意思。
2、师出示第一节儿歌。
3、学生自由练读。
4、读读词语:脚步、夜班、阿姨、屋里、睡得甜
5、进行朗读指导。
(1)学生演演读读。集体评价。
(2)指名读,齐读。
(3)试背。
三、学习第二、三节儿歌。
1、看图学习,说意思。
2、出示儿歌内容。
3、学生自由练读。
4、读词语:楼上、习题、细细算、客人、亲切、交谈、事情、心间
5、有感情的郎读二、三节儿歌。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很轻很轻是做什么事?
2、齐读课文。
五、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4、学会生字:做、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读读儿歌。
1、认读词语。
楼上、习题、细细算、客人、亲切、交谈、事情、心间
2、读一读儿歌。
指名读,小组读。
二、深入理解儿歌内容。
1、儿歌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出示重点句: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别人放在心间。
3、读句子,说说儿歌中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下,把别人放在心间?
4、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
5、出示:( )轻一点,再轻一点,( ),谁会说?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学习身子。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做、别
3、学生练习写字。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体会"轻"所蕴含的关爱与呵护情感
2. 掌握"动作细节→情感表达"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细微关爱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文本中"轻"的动作描写及其情感内涵
难点:将情感体验转化为具象化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母亲深夜为孩子盖被子的无声视频,提问:"视频中哪些动作让你感受到关爱?"引导学生关注"轻手轻脚"的细节,引出课题《轻一点,再轻一点》。
2. 文本研读(20分钟)
赏析课文片段:"她踮着脚走进来,手指像羽毛般拂过我的额头,被子边角被轻轻掖了三下..."
分组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轻"的动作?(视觉:踮脚;触觉:羽毛般的手指;听觉:无声的脚步)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轻盖被子"的动作,体会用力轻重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 写作实践(15分钟)
发放"五感观察卡",要求描写一个"轻"的生活场景:
视觉:______的颜色/光影
听觉:______的细微声响
触觉:______的质感/温度
嗅觉:______的淡淡气味
味觉:______的'一丝感受
示例:深夜备课的老师轻揉太阳穴时,指尖沾着粉笔灰的微凉,窗外月光把她的影子轻贴在作业本上...
4. 拓展延伸(5分钟)
布置"轻动作记录"任务:用手机拍摄家人做"轻动作"的视频(如轻扫落叶、轻扶老人),下节课分享背后的故事。
四、教学评价
采用"情感浓度星级表",从"动作细节丰富度""情感传递清晰度""生活场景真实度"三维度进行互评。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音乐术语"pianissimo"(极弱)的演奏要求
2. 通过弦乐合奏表现"轻"的层次感与情感内涵
3. 培养细腻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协作演奏技巧
二、教学准备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若干,力度对比音频片段
三、教学过程
1. 听觉体验(8分钟)
播放两段音乐对比: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弱奏段落)
摇滚版《小夜曲》(强奏改编版)
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听到的力度差异,引出"轻一点"的音乐表现力。
2. 技术训练(18分钟)
运弓控制:用"羽毛触弦"比喻,练习弓毛轻擦琴弦的技巧,通过示波器观察音量波形变化。
力度层次:分组演奏渐弱乐句(fff→ppp),用"力度温度计"图表记录每组的演奏曲线。
难点突破:针对"轻而不虚"的演奏难点,设计"空弦轻奏挑战赛",用麦克风收音检测音色饱满度。
3. 作品演绎(12分钟)
合奏《摇篮曲》改编版,要求:
第一小提琴:用"轻吻琴弦"的运弓表现摇篮的晃动
大提琴:拨奏时指尖轻触琴弦,模拟心跳的轻响
全体:在结尾处用"呼吸式渐弱"(随指挥的'呼吸动作渐轻)
4. 创新实践(7分钟)
分组创作"轻声音景":用教室物品(如纸张、水杯)创作表现"轻"的节奏片段,要求包含至少3种力度层次(p-mp-pp)。
四、教学反思
课后发放"力度感知反馈表",统计学生对"极弱演奏"的掌握情况,针对"音量过虚"问题增加"松香湿度控制"等细节指导。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力的大小与作用效果"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探究"轻力"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原理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变程度的'影响
理解"缓冲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设计
略
四、教学过程
1. 问题导入(7分钟)
展示宇航员在太空轻推物体的视频,提问:"为什么在太空中轻轻一推,物体就会持续运动?"引出"力的作用效果与重力环境的关系"。
2. 分组实验(25分钟)
实验1:用不同力度按压海绵,用游标卡尺测量形变程度,绘制"力-形变"关系图。
实验2:在斜面上轻放不同材质的小球,用光电门测量下滑时间,分析摩擦力影响。
实验3:用细棉线悬挂砝码,练习用镊子加减微小砝码使天平平衡。
3. 原理建构(10分钟)
通过实验数据归纳:
轻力作用下物体形变程度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
摩擦力随压力减小呈线性降低(在特定范围内)
微小力的平衡需要考虑空气浮力等干扰因素
4. 生活应用(8分钟)
分析案例:
"高铁列车进站时为什么要轻踩刹车?"(减少惯性冲击)
"精密仪器包装中的泡沫缓冲原理"(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布置任务:设计"鸡蛋轻放保护器",要求从1.5米高处轻放鸡蛋不碎裂。
五、评价方式
采用"实验探究档案袋",收录实验数据记录、误差分析报告和生活应用案例分析。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轻笔触"在不同画种中的肌理表现技法
2. 通过"轻"的视觉语言传达细腻情感
3.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和材料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
宣纸、水彩颜料、炭精条、吹塑板、拓印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
1. 视觉唤醒(6分钟)
展示对比作品:
梵高《星月夜》的厚重笔触
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的轻淡笔触
引导学生用"触觉联想"描述两种笔触带来的感受差异。
2. 技法探究(22分钟)
水彩轻染:用"蜻蜓点水"法练习湿画法,观察颜料在湿纸上的.轻柔晕染效果。
炭精轻擦:用炭精条侧锋轻擦纸面,制作渐变灰调,体会"轻擦"与"重涂"的质感区别。
吹塑轻刻:用牙签在吹塑板上轻刻线条,对比"轻刻"与"深刻"在拓印后的纹路差异。
3. 主题创作(15分钟)
以"轻"为主题创作一幅综合材料作品,要求:
至少使用2种轻技法(如轻染+轻刻)
通过肌理表现"轻"的意象(如轻雾、轻语、轻触)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
颜料水分控制(避免"轻染"变"重涂")
工具压力调节(牙签轻刻时的力度均匀性)
4. 多维展示(7分钟)
设置"轻感体验区":
视觉区:悬挂作品并标注所用轻技法
触觉区:提供不同轻肌理的样本供触摸
听觉区:播放与作品意境匹配的轻音乐
四、教学拓展
组织"轻材料探索"活动,收集生活中的轻质感材料(如蝉翼纱、羽毛、雪纺),探索其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轻"所蕴含的生命尊重与生态保护理念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轻行为"的习惯意识
3. 建立对生命个体和自然环境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
认识"轻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生态保护中的意义
掌握"轻沟通""轻足迹"等具体行为方法
三、活动设计
1. 轻语同理心(15分钟)
情境模拟:分组表演"医院走廊的'轻对话""图书馆的轻提醒"等场景
技巧训练:练习"三明治轻语法"——肯定+建议+鼓励(例:"你画得很有创意,如果涂色时笔触轻一点会更细腻")
2. 轻足迹行动(20分钟)
校园勘测:用粉笔标记"易被重踏的草坪区域",测量不同区域的草皮密度差异
方案设计:分组设计"轻足迹引导装置"(如轻踏提示牌、卵石轻行小径)
材料制作:用回收材料(如旧轮胎、塑料瓶)制作轻足迹标识物
3. 轻心呵护(15分钟)
生命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家,记录"蚂蚁如何轻搬食物"的细节
情感表达:撰写"轻心呵护卡",给校园植物/动物设计轻呵护方案(如轻扫落叶护根、轻挂鸟巢)
4. 轻生活倡议(10分钟)
制定《轻生活公约》,包含:
人际交往:轻语沟通、轻触关怀
生态保护:轻踏草坪、轻放垃圾
物品使用:轻开轻关、轻拿轻放
四、评价方式
采用"轻行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21天内的"轻行为"实践案例,通过照片、日记等形式呈现进步轨迹。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09-18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09-09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学设计范文06-03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案03-26
我真想书包轻一点作文12-10
外公睡了,我们都轻一点儿02-20
轻飏生命之轻诗歌08-22
《原地侧面投掷轻物》教学设计范文04-12
再努力一点作文(精选2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