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算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算教学设计 1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学习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教学反思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5)特别是32+15-28+40这种形式的运算,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顺序错误,没有认真审题目中的符号,就先做两边,再做中间了。
运算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5、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6、拓展(机动):80 ○ 8 ○ 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运算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
教材的第33页——35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回答,师板书:a+b=b+a (a+b)+c=a+(b+c)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
二、新授
观察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复述图中
的两段说明文字,也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为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例1、例2并板书。
板书:(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学习例1。
1)、思考。
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 学生通过理解,找出需要得到的信息:(1)共有多少个小组。(2)每组的人数。
2)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4)汇报。
板书:4×25=100(人)25×4=100(人)
5)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4×25和25×4两个算式都是求“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结果怎么样?(相等)既然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号)
板书:4×25=25×4
6)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举例。
你能再举出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
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
8)归纳总结。
思考与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结果都相等。
不同点: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位置不一样,都交换了。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发现的规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9)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板书:a×b=b×a
请同学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2、学习例2.
教学过程同上。
三、巩固与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反馈)
1、填空。
25×73=( )×( ) a×( )=35×( ) a×b=( )×( ) 25×7×4=( )×( )×7 (7×125)×8=7×(( )×( ))
2、教材35页的做一做,教材37页的第1、3题。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教材37页的第2、4题。
运算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流程:
一、 出示课题
板书: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自学书本第25页的内容,自己完成以下的问题: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自学提纲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自学指导,交流汇报,验证。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 当堂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 27/2—4 P2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运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 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字题练习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34/2=17 45-9=36 42+46=90
24x10=240 36/12=3 35-30=5
17+240=257 17+3=20 90/5=16
综合式 综合式 综合式
让同学互相介绍好方法
2、比一比,看谁算算得又对又快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评出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式题有什么异同?在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选择性练习
1、2600/(8+2x8+2)
=2600/(10x10) 运算顺序被数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问: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分析一下他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与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积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应是:
A :36-24x84/42 B:(36-24)x84/42 C(36-24)x(84/42)
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要求积必须先求差与商)
三、应用题练习
王阿姨买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带了72元,钱够吗?请你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多样性的训练。
可采用先讨论后交流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在此可以进行一次四则混合计算的独立作业
运算教学设计 6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时灵活应用乘法的运算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组,每个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 理解题意
根据已知条件,有25个小组,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
4或4×25 多少人,也就是求2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5×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下乘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
(2) 解决问题
25×4=100(人)或4×25=100(人)
(3) 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4=100(人)或4×25=100(人),发现两道乘法算式的因数相同,交换因数观察25×
4=4×25。 的位置,积不变,因此,可以得出25×
像这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b=b×a(a,b代表任意数)。若用a,b分别代表任意一个因数,则乘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
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
归纳总结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b=b×a。 用字母表示为:a×
随堂练习:
小明买了12支圆珠笔,每支2元,小红买了2只钢笔,每支12元, 两个人谁花的钱多?
答案:小红12×2=24(元) 小刚2×12=24(元)
答:两人花得钱一样多
探究新知2:乘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参加植树的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 理解题意
师:要求25组共要浇多少桶水,就是把总的棵数求出再乘以2,或者把每组要浇的桶数求出再乘以25组。
2. 解答: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种这些树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 125×2
= 250(桶)
方法二: 先求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组一共多少:
即: 25×2) (5×
= 25×10
= 250(桶)
3. 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都是25,5,2三个因数相乘,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直接计算,第二个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第二种方法因为
2等于10 ,所以运算简便些,但他们的得数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后面5×号相连。
5)×2=25×2) 可以写成等式(25×(5×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乘,如果后两个数相乘能使计算简便些,就利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个叫乘法结合律 。
4. 用字母表示定律
b)×c=a×(b×c)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b)×c=a×(b×c) 板书:乘法结合律(a×
活学活用:
每瓶矿泉水2元,每箱矿泉水24瓶,要买5箱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钱?
2 ×5) (24 ×
= 2 ×120
= 240(元)
答:一共要花240元
拓展提升
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商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先和被除数相乘,再除以除数,或用这个数先除以除数,再和被除数相乘。
例: 16×8) (128÷
=16÷8×128
=2×128
= 256
举一反三:
32 ×4) (112÷
=32÷4×112
=8×112
=896
运算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 1+2+3=6、 6-3-2=1
生2: 1+2+4=7、 7-1-2=4
生3: 1+3+4=8 、 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7-2+3=8
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书: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表演
(1)你们愿意把刚才看到的上下车情境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2)谁愿意把刚才看到的表演说一说?指名说: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还剩8人。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列出算式。学生列式计算:7-2+3=8,再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也来说一道题,你们一边听一边写出算式,看谁听得最认真: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学生列式计算:5+4-2=7
3、谁也想来说一道?先后让几位学生说说,其他的边听边列式计算,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第1、2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列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5、听算。(8道)
(1)老师说出算式,学生边听边写边算。
(2)集体校对。
6、看算。(10道)
老师出示口算题,学生伸出十指,边看边说边屈手指算。
7、唱儿歌。
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唱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好吗?(好)
8、做游戏。(第4题)
除了喜欢唱歌,你们还喜欢做游戏吗?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也是要通过认真计算才能找到好朋友的哦,准备好了吗?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小卡片,(答案)老师手中有你们的好朋友,(题目)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同学们都找到了好朋友,高兴吗?
9、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端正,算得最认真。
四、作业。
第3题: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运算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连减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连减笔算竖式的写法及能够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减式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笔算连减式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式题。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x k b 1.co m
1、 口算下面各题。
44+6 18-11 24+17
27-9 20-9 96-16
18-9-7 20-5-10 16-4-9
2、 笔算下面各题:
27 77 84 100
+36 -39 -26 - 82
———— ———— ———— ————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口述题意。
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有92人,乘坐两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船最多能乘44人,有几位小朋友不能上船?
2、 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 列式:92-44-26=22(人) 92减44是什么意思?再减26是什么意思?
(2) 92 48
-44 -26
———— ————
48 22
(3)列式:44+26=70 44加26是什么意思?92减70是什么意思?
92-70=22
三、 巩固练习:
1、算一算 89-36-27= 100-54-38=
、
2 85 56 71 64
-25 -17 -34 -12
———— ———— ———— ————
( ) ( ) ( ) ( )
- 18 -25 -17 - 7
———— ———— ———— ————
( ) ( ) ( ) ( )
4、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7-33-28= 96-39-45= 100-91-9=
5、 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 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 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 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 四班的小画报有多少本/小故事有多少本/
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减法,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第一个数依次分别减去后两 个数,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一起减。
板书设计:
列式:92-44-26=22(人)
(1) 92 48
-44 -26
———— ————
49 22
(3)列式:44+26=70
92-70=22
运算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86页 例4 练习15第6~9题。
教材简析: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律的意识和能力。但所有这些运算律都是在整数的范围之内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呢,还需要验证。在小数加减法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那么,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首先要学生研究解决的问题。
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三组式题的结果,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从而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很自然地推及到小数的乘法之中。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自主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经历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加法的过程,对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应该没有很大的疑义,关键是让他们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 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 谈话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问题。下面进行几轮计算比赛。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
10×1.3 0.32×100 24+0.24 3.2×0.6 15-0.15 1.9×0.02
0.4×0.5 1.25×8 2.5×4 0.24×4 200×0.16 0.6×0.1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 32×103 76×8+2×76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教师小结:在整数乘法中,我们运用乘法的一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 提出问题: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
学生猜想。
(设计意图:小数乘法和加减法的口算,是进行小数简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看谁算得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原有的整数乘法运算律的知识经验,并大胆猜想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
二、观察验证。
1、 教师提出验证要求: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呢,需要我们举例来验证。
出示几组算式,提出要求: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8×1.3○1.3×0.8
(0.9×0.4) ×0.5○0.9×(0.5×0.4)
(3.2+2.8) ×0.6○3.2 ×0.6+2.8×0.6
(1) 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2)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现:第一组两个算式中,两个小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相等,符合乘法交换律。
第二组的两个算式中都是三个小数相乘,左边先把前两个小数相乘,再乘第三个小数,右边先把后两个小数相乘,再和第一个小数相乘,结果相等,符合乘法结合律。
第三组左边是把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是把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也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3) 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是否在小数乘法中普遍适用呢,小组合作,再例举几组有这样关系的算式,通过计算来验证一下。
(4) 交流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5)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举例、再观察、发现的验证的过程,不但使学生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知态度。)
三、实际运用
1、谈话:乘法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有什么用呢?
2、试一试: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0.25×0.73×4 0.32×403
= 0.25×4×0.73 ..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 0.32×(400+3)
= 1×0.73 = 0.32×400+0.32×3.乘法分配律
= 0.73 =128+0.96
= 128.96
(3)教师小结:看到算式,首先要观察数据特点,再根据数据和算式特点,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
7.6×0.8+0.2×7.6 0.25×36 0.85×199
(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
3、 运用乘法交换律,还可以对小数乘法进行验算。
完成练一练第2题。
4、 独立完成第87页第9题,交流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有简便运算的经验,所以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主要让学生尝试练习,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体会运算律的运用,掌握正确的简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87页7、8、两题。
运算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二、学与教大比武
1、出示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
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
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
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
2、考核(过五关)
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是什么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
⑷实力比拼
用递等式计算
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运算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运算教学设计 12
学习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FLASH动画“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并列式。
2、师:观察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引入新课: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蕴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尝试解决问题。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讨论为什么要用加法?(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②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
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思考。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3)交流汇总。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你能用自已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交换律。
(1)完成课本练习五第2题部分题目。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出示主题图,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种算法。
(88+104)+96=88+(104+96)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的异同?
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并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小结:通常用(a+b)+e=a+(b+)表示加法结合律。
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结合律。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三、运用新知,巩固定律
1、练习五第1题。
2、练习五第4题。
四、回题反思,全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学习了加法交换率和加法结合律。
运算教学设计 13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平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运算教学设计 14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76例3。
主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任务一: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检查: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环节二
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6.45-8.3
=13.55-8.3
=5.25
20-(6.45+8.3)
=20-14.75=5.25
递等式:7.45+5.8+4.69
=13.25+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环节三
练习
1、P77做一做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运算教学设计 15
教学内容:课本30页例3及练习五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小)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85+632=()
304+215=519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a+400=400+a
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76+18=18+7637+45=35+47
31+67+19=31+19+6756+72+28=56+(72+28)
24+42+76+58=(24+76)+(42+58)
5、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0+255+40282+41+159548+52+468
67+25+33+75245+180+20+155135+39+65+11
6、解决问题。
东风小学四年级三个班去植树,四(1)班植树78棵,四(2)班
植树245棵,四(3)班植树122棵。这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四、堂清检测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78+46+154
168+250+3285+41+15+59
3、解决问题:三个班为残疾儿童捐款,一班捐了113元,二班捐了96元,三班捐了87元,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二)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运算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4.运算律说课稿
5.运算律说课稿
7.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课件教案及板书设计
8.对数的运算性质
9.校徽设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