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5 01:58: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

  2、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赏月诵月想月)

  二、选择内容自读自悟

  1、明确自学要求:

  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习内容一:“赏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方法设计:通过抓词促悟、想象促悟、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学习内容二:“诵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

  学习内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方法设计:以放为主,以议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独特有趣。

  2、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课后练笔: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究感悟作者、小外甥和诗人眼里的月亮,明白景随情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课文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设计理念:

  1、依据教学原则:①独立性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索。②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有目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③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动起来。

  2、创建人文环境:首先,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地沟通与合作。

  3、适时放权启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教育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自己理解句子、自己根据文字去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2、入境说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望着这轮明月,你想说些什么?

  3、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那么文中的“我”、小外甥和众多诗人望月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望月》一课。

  二、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自主探究: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她是一位天使,把那满腔的爱意普洒人间,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夜深人静,文中的“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月下江景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作者仰起头,静静地望月,深深地沉醉其中。谁先来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2、汇报交流:体验—试读—评价—补充—练读—背诵

  这么美的一段文字,老师真想把它美美地背下来;这么美的一幅图,老师真想把它美美地画下来。我们分工合作好吗?我来背,你来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这幅图,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记忆背诵。请同学们也来一边背,一边画,不会背的同学一边读,一边画。

  3、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小外甥向我发出了挑战,让我和他——。请同学们自读6—11自然段,同桌先对对看。

  你为什么这么读?

  4、文中用了一组标点符号,仔细看看想想,你想说什么?刚才他俩背得挺起劲,我们也来和他们比比——写月亮的诗真是多如繁星,怎么背也背不完。吸气——我们周围都充满了诗的`气息。正如文中所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诗人凭借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独身在外的无尽愁思、异乡做客的孤独清冷、绵长深远的思乡情结、思念朋友,思念亲人、对月亮的喜欢和赞美等)

  5、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又什么样的呢?

  (1)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

  (2)为了把这些语句读好,我们还要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等。

  (3)质疑:读得懂吗?有什么问题吗?(体会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读出他眼中月亮的活泼,明白月的圆缺规律。)

  6、研究总结: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那同一个月亮,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7、演示课件,创设情境:受小外甥的感染,我也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让我们也尽情地放飞想象……(《水调歌头》、嫦娥奔月、神州五号……)

  8、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9、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月亮,让我们好好珍藏吧!

  三、拓展延伸,补充积累

  课外实践,任选其一:

  我们将举行古诗朗诵会,请同学们分专题广泛搜集、积累古诗,例如写山的、写水的、写雨的、写雪的、写风的,写春夏秋冬的,写花草树木的等。

  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望月》这么美的一篇文章,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发展他们的个性呢?我主要是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气氛,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大胆地表现,师生共同研究课文,品味课文。这节课上学习的形式多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因而课堂成为对话的课堂、想象的课堂、创造的课堂。教师在孩子们充满生机、智慧的活动中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受课堂。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3

《望月》教学设计望月怀古教学设计02-08

《望月》教学设计02-12

望月教学设计03-03

《望月》教学设计02-12

望月教学设计05-12

掌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掌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5-31

《望月》教学设计13篇02-12

《望月》教学设计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