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7 06:10: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1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这样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主题研修活动个人总结范文 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帮助学生开启心智,促进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所以恰当、准确、有效的课堂提问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通过这学期“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再加上自己亲自在磨课中,让我体会颇多,具体如下:

  一、要深入研究,吃透教材。

  我们拿到一册教材或一节课时,首先要通读教材,弄清这个内容的来龙去脉,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别是什么,如果在这节课中把握好它们。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时才能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在教学中也能得心应手。所以我认为:要更好地设计课堂问题,首先要吃透教材,这样设计的各个环节或其中的问题就不会游离在学生的'学习之外。

  二、抓住提问点,精心设计

  当然除了认真钻研教材之外,我们还要充分地考虑学生,思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样在备课时我们只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能跳一跳就摘到。如: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一开始让学生用小棒搭四边形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搭一个四边形,并与组内的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四边形与组内其他同学的有什么异同?后来通过尝试后,发现学生有点不知所措,经过同组教师的讨论与自己的反思后,让我对它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在这二次上课时,我把这个环节分散了,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再让学生来搭四边形,在设计的问题上也进行了改变:1、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来搭一个四边形,观察自己四边形的角和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与你组内的四边形进行比较,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并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工作总结《主题研修活动个人总结范文 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从未知区领入到已知区,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而这就是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www.gzzongjie.cn/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三、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会质疑的学生一定是对知识进行了消化,所以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是要靠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断地增尝试,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把这种思考变成自觉的行为。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回答完后,再上“你对他的意见有什么看法吗?”、“你同意他的意见吗”、“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你听懂了吗”等等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听别人的同时,去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更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景

  我们一起变魔术。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1、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课 《空间与图形》

  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 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争论学生动脑思考,老师在通过实验验证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实验验证:左边三组闭上眼睛,右边三组观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分别放倒。让左边三组同学睁开眼睛,问他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左边三组同学说:长方体倒了,正方体没有变化。再问右边三组的同学是不是这样。右边三组同学争着说:不是这样!正方形也倒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环节意图从学生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思想。 这也是培养学生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比观察等手段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的不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四、巩固复习(游戏)

  1、创设情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嘟嘟。它邀请大家参加闯关大行动这个节目。顺利通过三关的同学会有小礼物。

  〖环节意图可爱的小猴子能激发孩子们关心保护小动物的热情。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以此作为向学生渗透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契机。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抓住儿童这个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吸引他们的注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1、 第一关 知识小屋:先观察再分类。

  〖环节意图老师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服务。老师先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顺利过关的学生予以表扬。

  2、第二关 组合变变变: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先用8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长方体,看那个小组摆的最多。再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环节意图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小组内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更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的成功往往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开放式的练习目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方法比老师要多,老师及时鼓励保护好他们的学习热情。

  4、第三关:智力大比拼 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摆图形(比较难的)看一看说说图形是由几块儿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说明理由。

  〖环节意图闭上眼睛增加神秘感,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难度更好的教学。

  五、联系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这几个好朋友你能说说吗?举例。

  〖环节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六、点题小结

  这节课是如何体现让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的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十分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的空间。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做到了前后呼应。

  如: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摸出物品,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感到有趣。把抽象的图形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趣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多种感官协调发展,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思维活动的效率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如:多种

  感官协调发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摸自己带的物品;在组合变变变这一环节中体现的最明显。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设计开放式练习,启发思考,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良机。

  北京市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设计练习时必须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进行开放式练习。要多与学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想方设法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诱导学生多方面探讨,多方式表达,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老师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学生的思维不受定势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探索、交流。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阔了,也轻松的学会了。

  如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参与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在学习中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能力。这是老师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我愿意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做一点贡献。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3

  空间与图形

  一、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一)线

  线段: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平行线:在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直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

  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二)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锐角: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

  角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平角:180度角

  周角:360度角

  (三)平面图形

  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互连接围成的图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按角分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

  按边分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任意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2、四边形:由四条线段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的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四边形直角梯形

  梯形

  等腰梯形

  3、特征及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名称图形字母意义特征周长面积公式

  正方形a

  a-边长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C=4a

  S=a

  长方形b

  aa-长

  b-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C=2(a+b)

  S=ab

  平行四边形h

  aa-底

  h-高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S=ah

  三角形h

  aa-底

  h-高有三条边,三个角,内角的和180度S=ah÷2

  梯形a

  h

  ba-上底

  b-下底

  h-高只有一组对边平行S=(a+b)h÷2

  圆d

  rd-直径

  r-半径同圆内半径相等,直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C=πd=2πr

  S=πr

  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1、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特征

  名称相同点不同点

  面棱顶点面的特点棱长

  长方体

  6个12个8

  个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组互相平行的4条棱相等

  正方体

  6个12个8

  个6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2、圆柱、圆锥的特征

  名称图形特征

  圆

  柱

  上、下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沿高展开是长方形(正方形)。有无数条高

  圆

  锥

  底面是圆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只有一条高。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名称图形字母意义表面积s、体积v

  正方体

  a-棱长S=6a

  V=a

  长方体

  a-长b-宽

  h-高S=(ab+ah+bh)x2

  V=abh

  圆柱体

  r-底面半径

  h-高

  c-底面周长S侧=ch=2πrh

  S表=S侧+2S底面

  V=sh=πrh

  圆锥体

  r-底面半径

  h-高V=sh÷3

  =πrh÷3

  统计与概率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

  统计表包括:总标题、纵栏标题、横栏标题、数据资料栏、数量单位、制表日期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的制法与特点

  制法特点

  条形

  统计图1、整理数据,画出横、纵轴,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2、根据数量多少画直条

  3、写名称、制表日期、图例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

  统计图1、整理数据,画出横、纵轴,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根据数量多少描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105页“整理与反思”和105~106页“练习与实践”1~6题。

  【知识要点】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2、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容积的意义。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4、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6、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7、几何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的认识,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2、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弄清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

  3、运用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建议

  课本作为浓缩大量前学知识和经验的载体,正是构成学生学会探究与创造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完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度、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扶放结合,有意识地进行归类整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主要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6题。

  第1~2题:主要练习体积(容积)单位的选择和换算,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面积、体积、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有关体积和(容积)实际大小的表象,掌握体积(容积)单位换算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中,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填一填,汇报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用体积(容积)单位描述自己身边或熟悉的其他一些事物的体积或容积,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第2题,可以采用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再交流总结不同体积(容积)单位进行换算的方法。

  第3题: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方法。提醒学生努力做到:一要在头脑中重现有关几何体的形状;二要注意有序思考。

  第4~6题: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清楚需要计算长方体、圆柱的哪几个面或哪一个面,明确后严谨地列式计算。

  三、知识链结

  1、认识容积单位(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16)

  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5例4)

  3、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6例5)

  4、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科书六年级下册P21例2)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面积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童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拿出立体图形的教具,观察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

  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这个意义,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引导思考圆柱表面积有没有其它计算方法?结合圆柱表面展开图和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教师概括:表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与半径的和。

  5、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三道题的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二)复习体积(容积)知识

  1、复习体积(容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物体的容积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弄清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

  2、复习体积(容积单位)。

  提问: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让学生用结合实际生活比画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师:你能说一说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3、完成“练习与实践”1~2两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小老师批阅。

  教师说明单位换算的方法: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底面铁皮部分不同:第(1)题有两个底面部分,第(2)题只有一个底面部分,第(3)题没有底面部分)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范文09-05

图形教学设计10-13

《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设计08-07

空间与图形教学反思参考08-07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05-27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08-13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06-29

美术图形教学设计08-27

图形旋转教学设计05-13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