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借助图画,根据诗句联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认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人们钓鱼时的动作神态,并把观察所得讲给大家听听。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学案:
1、借助拼音熟读古诗,认写本课生字,试着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图画)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生根据图上内容进行回答)
2、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预习交流
1、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古诗,哪位孩子愿意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一下古诗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2、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三、探究展示
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把诗读得通畅,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
3、同桌互相听读指正,全班展示评价。
4、用生字卡片做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5、小组内读古诗,图文对照领悟诗意,看看能读懂什么,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提出来。
6、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师作精当的点拨,相机指导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了解“蓬头”
“垂纶”、“稚子”、“借问”、“不应人”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了解诗意。
7、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
8、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达标检测
1、读一读,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对应 应答 反应 应用题
倒映 映照 放映 映山红
2、背诵古诗。
五、总结拓展
1、你喜欢诗中的这个男孩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他天真可爱。)
2、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太好了,我们来读读: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
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六、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课后审视:
我在这节课整体把握上,是先由实际生活引入(学生钓鱼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和读好节奏,为分析古诗做准备。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两个词语“学垂纶”和“怕”,让学生质疑,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分析完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讲述这个小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2
【现状分析】
“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古诗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然而在目前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应付试卷,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一、解题,二、介绍背景、作者,三、讲解字词,四、交流每句诗意及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五、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整个过程模式化,更无“趣”迹可求。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正在慢慢地消逝……
【教材简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那天真烂漫、活泼机灵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淳朴的小孩儿形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2、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3、能够掌握“品字词,想画面”的古诗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体验情趣
1、儿童一直是诗人心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儿童的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常常打动着诗人的笔触。
瞧、这幅画曾经打动过哪位诗人?(出示,《池上》画面),并写下了一首——(《池上》),我们一起吟诵一番。
2、(出示图画,)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另一幅画,欣赏完了能告诉我: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吗?
3、师:的确,这是一副意境悠远又栩栩如生的画面。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赏画,不仅运用了画面的直观效果来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有效地把学生带入到学古诗的情境之中。中间穿插诗句积累。第二、运用图片,配上古筝曲,让学生充分体验其中的情趣所在,再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就更流畅了。]
二、引领学诗——寻找童趣
(一)、解读课题。
过渡: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幅画中的情景打动了我们,曾经也打动了唐代诗人胡令能,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师:注意:垂,字第二横最长;钓,中间是一点。)齐读课题。
知道题目意思吗?
(二)、你了解作者吗?
(三)、初读释疑
过渡:很多同学都掉过鱼吧,钓鱼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1、(出示自读要求)不信,就打开课本,自己轻轻地读这首诗。把诗读正确,读流畅。
读准字音是读好诗的基础。来看看这几个难读的字音:
(1)、(课件出示)蓬头、稚子、垂纶、莓苔 、应”,
指名两生读。
(2)、听听这位老师怎么读的,注意字正腔圆。(课件播放录音)
齐读生字,边读边记在心里。
(3)、扫除了字音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流畅了。(指名两生读)齐读。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平仄,韵律,把这首诗读好听了。
[设计意图:“别有一番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平添了几分学古诗的兴趣。在设置“读准字音”,教师范读这一环节设计时,教师没有当场范读,而是把其他老师的朗读录下来,再进行播放。运用录音播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
2、过渡:“诗读百遍,其义自现。”细细地读课文,说一说,你能读懂了哪些词语。(方法提供)可以借助工具书,结合画面,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3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萧、促、篱”,会写“垂、客、借、落、挑、应”。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指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儿垂钓》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关于诗人的哪些资料?(师生交流,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送至今仅剩四首。)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通过了解胡令能的经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1、师示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学习诗句。)
2、自由读诗句,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出示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给字组词,开火车组词领读。
( 3 )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比如:加减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形声结合识汉字。
(4)书空“垂、借、应”,描红并且练习写一遍。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看准哪一横最长再写。
(本部分设计得翔实,充分体现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设计意图。)
(三)、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1.同桌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找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过小组学习或查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词。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遥:远远地。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解决重点问题,理解全诗内容
(1)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儿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时的姿势)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天真可爱,做事情十分认真、专心)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7、指导朗读,读出小孩儿钓鱼时的认真可爱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根据诗意,想像画面背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根据诗意,给诗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样子 蓬头稚子学垂纶,
姿势 侧坐莓苔草映身。 专心致志
神态 路人借问遥招手,
表现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味作者的轻松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儿童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心情以及通过配图尝试诵读诗歌
三、教学方法
看图诵读、教师范读、朗读法、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
(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
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
(三)深入研读
(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明确: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
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明确: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
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
明确:这是一位天真、认真、小心、谨慎的儿童形象
(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明确: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
(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遥”,将儿童小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展现了出来。
(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吗?(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心情愉悦,而且对孩子还有喜欢的情感。
(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
明确:最后达成能够初步有感情诵读,借助图片。
(四)拓展延伸
组织诵读比赛。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很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6
一、谈话放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第一次见面,咱们相互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通州市实验小学的老师,知道我姓什么吗?(原来老师已经告诉你了!/我的姓啊,很有意思的,把它倒过来,反过来,转半圈,还是一样的!猜猜看!)
2、王老师啊今天特别高兴!记得五年前,我就来咱们通师二附,实习过,当时而附的小朋友热情、活泼!留给我的印象可深了!今天来到二附,见到你们,也很想跟你们交个朋友,介绍一下你自己,你的班级或你的学校,可以吗?(补:我相信在座的客人老师们也是很想知道的!)
[评价:(简单地)行啊,好,xxx,记住你了!……
(可以在传话筒的过程中补白:话筒在哪儿,帮忙传一下。拿着话筒,享受的可是主持人的待遇,只要举手发言,就有机会。)
(手势停)3、二附的同学果然能说会道,活泼可爱。我还知道二附的读书节搞得非常棒,同学们爱读书,读童话、读小说、读诗歌收获是特别大,没说错吧?下面我们准备开始上课了,好吗?
二、导入揭题(激趣)
1、揭题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跟着老师书空是个好习惯。“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
2、一起读,知道题目意思吗?钓过鱼吗?
3、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三、初读探趣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上两遍,读正确,有不理解的词儿打上问号。
[课件]
(巡视)
2、反馈。手:停。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评:不错,三个生字全读正确了,我们一起读一遍。(课件出示三个生字)
还有谁再来读。(评:诗读得不错,还能读出那么一点味道来了,不错,果然会读诗)
3、有不理解的词吗?
让学生一一列出。
谁能帮帮忙。
让学生说,教师一一界定。(多说了:别人没问的'你也答了,少说了:看来xx有点难度,需要老师帮忙吗?)
垂纶就是垂钓,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
(映/应:看来这个词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待会我们边读边理解。板书应?
4、小结: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读出来呢?
再轻轻地读一遍诗,你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生自渎)你看到哪些有意思的画面呢?
(评:真有意思/是挺好玩的,很有趣/挺逗的/恩,你呢?)(板书:趣)
小结:同学们边读诗,边想象画面,真会读书。
四、细读品趣
1、其实,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可以把自己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2、巡视(发现问题一一指导:大家的感受不一样,有的在后两行,有的在第一、二行也找了好几个呢)
个别指导一、二行词语,鼓励发言。
3、反馈: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句?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同座交流交流。
4、谁来说?(指名)(如回答后面二句的,确实有趣/说出了你的感受,请坐,你抓住了xx,好的,还有其他的吗?)
①蓬头。(第一个回答的板书)(及时板书)
评:哦……还有谁?也觉得有趣。附和:你从“蓬头”中品出了淘气,“蓬头”透着野性/本真/可爱/感兴趣
小结:啧啧,一个“蓬头”,让人忍俊不禁,真是野趣十足呀!(指板书说)
(xx,抓的好,还有吗?)
②侧坐(及时板书)(及时板书)
评:(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其他同学门?有补充吗?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回答当中插:“侧坐”在大家眼里有那么多丰富的镜头,你们想象得真有趣。
小结: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指板书)
还有其它的吗?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形象。
评价:感受的兴趣不一样,读出的味道也不一样。你对……情有独钟。
过渡:从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
⑥“遥招手”“不应人”(相机板书,摇招手,不应人)
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遥招手”、“不应人”。(板书)
多么有趣呀,越爬越有趣。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
方法:借助手势。评价:听出你的担心来了。
一起来读好它!(齐读)(教师加手势“嘘”提前渗透。)
4、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好,你来演这个“蓬头雅子”。
心理疏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那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今天到牛家庄去买牛,可是这牛家村该往哪儿去呢?(师用手张望)奇怪!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牛家村怎么走?
师走上讲台:我来问问你,你这个动作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应声?
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路人不会怪你的,下去吧,小家伙。
(2)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招手他是这样理解的,有不同的表演吗?
一群鱼儿游过来了!抓住机会哟!
师:(换个地方)再来问问:小朋友,请问牛家庄该往哪儿走哇?
你这个手势什么意思?
评价(3)相机
小朋友,刚才的招手是什么意思?
谢谢你,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握握手!下去吧小机灵鬼。
小结:一个“招手”,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各有各的情趣,同学们的理解都可以,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甚至连是小孩招手,还是路人招手,都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呀就是学古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等我们长大后再去研究。
5、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
五、吟诗诵趣
《小儿垂钓》这首诗,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闭上眼睛,(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敦煌莫高窟(浙教版教案四篇+相关资料)《母鸡》教学设计3《一枚金币》教案《虎门销烟》教学实录自然之道说课19、诚实和信任教案《尊严》随堂练习。
师范读(完,听音乐)
吟诗是感情丰富的表现,是自我陶醉的体现。自己也试着吟诵这首诗。
大家(挺)有吟诗的味道,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吧?(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掌声,真不愧是二附的学生,no.1!吟诗见功底呀!(竖拇指)
一起来吟这首石,能不看屏幕吗?音乐一起来……(手势指挥)
六、拓展赏趣
1、大家沉浸其中地吟着,陶醉在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拿出讲义,老师推荐给大家的是: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2、学生交流汇报,先读读,再说说你感受到的童趣。
①“偷”字细品之下,却是天真可爱!妙就妙在“不解”,童趣之所在呀!②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③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④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七、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2个生字"纶,莓",会写2个生字"稚,侧"。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中"稚函"的可爱。
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由于节奏明快,韵感十足,意境幽远成为一颗璀灿的明珠。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少年儿童的诗,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一些
《村居》:写了什么季节呢完整说。
《所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写一首有关儿童生活诗
三,教学古诗
(一)读诗,解句
板题:将学生注意"垂"的笔顺。"钓"的右部。
读题:知道了什么猜猜诗所写内容。
打开书,仔细读诗,该怎样读呢
(1)读准确,读出节奏。
(2)读中了解诗句的意思,怎样理解诗句意思引导运用工具书,看插图等方法学习古诗。
生自读,师巡回了解与指导。
反馈:(1)指导读准"稚,侧,纶,莓"的字音,教学"稚,侧"的写法,学生描红。(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3)质疑问难。(4)指导把古诗读准,读好。
(二)品诗入境
1,只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不够,应把诗的韵味和意境读出来,这叫品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因为这首诗诗中有画,诗中有声,诗中有事。
2,生自读,想像画面,体会一,二句意韵。
(1)人物特点:蓬头,学垂纶。
(2)人物动作:侧坐,草映身。
(3)周围景物:透过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导由景到人把图画说具体,说的有条理。
(5)质疑:你去钓鱼,你会选择这潮湿,阴暗的莓苔之地吗讨论体会稚子人聪明之处。
3,表演,体会三,四句诗意韵。
(1)就在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时候"路人借向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了什么怎样问从哪个字看出来"遥"。
(2)蓬头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为什么不回答手的动作怎样的有不同看法吗板书"摇,摆"与"招"对比,学生讨论表演,体会"招"用字之精妙。
(3)引导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现出来。
4,现在你对蓬头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诵诗悟情
请大家再来读诗,体会斟词酌句的妙处。
自读,指读,范读。
全班齐诵。
熟读成诵。
默写古诗。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简介,搜集其余三首诗一读。
五,作业
在补充练习上完成《小儿垂钓》的改写。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小儿垂钓》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本诗浅显,借助书上的画面和注释,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因此,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上。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学过的关于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揭题。
二、 简介作者,描述一个与诗有关的故事引生读诗文:
㈠、初读诗文,读后表扬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
㈡、结合注释,再读诗文,要求边读边想象。
1、说说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情景?并说出根据诗中的哪些词句想象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相关的词句完成诗抄。
其间解决下列问题:
⑴儿童的样子。
⑵“垂纶”的意思,在诗中找出近义词。
⑶儿童专心钓鱼的神态动作。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三、 表演再现,品读诗句。
师:我们一起让自己想象的画面活起来。
㈠、准备阶段:
1、让学生根据诗文安排环境,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
2、根据诗文安排角色,为他们改变一下形象,选择道具,并根据诗文说出理由,帮助理解古诗。
3、用语言对装扮后的环境、人物进行生动描述,进行语言训练 。
㈡、表演阶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
2、在表演中,教师适时穿插询问:
问路人:刚才你一脸焦急,怎么现在面露惊喜?
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吟出一句诗?(生吟第一句。)
问稚子:你远远地摆手是想告诉他什么吗?(板书:暗示、示意)
你为什么不出声和他说呢?
看他走过来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这句诗怎样读最能体现你的心情?(生品读第二句诗)
3、学生品读全诗。
㈢、背诵积累。
[说明: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合理地想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领会到感情,培养观察说话的能力,训练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让变得即好玩又有目的性。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情感,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四、 拓展
师:诗读完了,可是故事结束了吗?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
[说明:问题指引了续编的方向,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观察,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练习。]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8篇】相关文章:
6.扩写小儿垂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