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尤其是“卑”字。
2、了解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3、初步体会散文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受首尾呼应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人物性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卖山薯老人和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心地的善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的道理。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谈话导入――初读感知――细读品味――创境表达”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
选择文中学生感兴趣的“铜钱”作为谈话主题,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铜钱图片,激发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积极性,然后小组交流资料,加深学生对铜钱――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货币的了解。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铜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为后面的细读中,理解“毽子的铜钱”所蕴涵的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做好铺垫。
第二步,初读感悟
本文篇幅较长,需要有一个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的环节。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学生初读后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概括时要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渗透方法的指导。
第三步,细读品味
(一)初步感受老人的形象
对一个人的印象来源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那些语句,说说老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
在学生概括老人给自己留下印象的时候,如果提到老人的外貌特点,就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受老人的“栉风沐雨”,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做铺垫。如果提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就随机质疑:“这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是不是有一点小气?”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细致地读书、深入地思考。进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通过分析“小气”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动。
尤其是老人的神态描写,是品读的重点。“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出老人对“我”这个小孩子的喜爱;“马上”“摸摸我的头”“永远不会忘记”,体现出老人的善良。在品词酌句的同时进行创境朗读,感受老人的那份善良。
“老人说:永远不会忘记,小作者究竟做了什么,让老人永远不会忘记呢?”引导学生关注小姑娘的言行,感受她对于老人的同情和体谅。
(三)联系背景深刻体会
再读描写老人第二次给小姑娘山薯的语句。老人没有想到“我”会把喜欢的毽子拆了付给他两个铜钱,他被“我”的做法所感动,感受到了我给他的体谅。“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这一举动既表示了他对“我”的感谢,也又一次体现了他善良。联系老人当时的生活处境,这么大年纪风里来雨里去地在街头卖烤山薯,勉强养家糊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拿出两个烤山薯来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进而深刻体会他拥有一颗多么善良的心。此时,学生对“铜钱”的价值又会有一个从新的认识。
第四步,创境表达
本课通过对语句的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了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温暖而又感人,加上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老人和小作者真诚善良的人物形象在学生们的心中树立起来。尤其是老人,“栉风沐雨”的艰辛,无私赠予的慈祥都让人久久难忘。此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空间,让学生以“老人,我想对你说……” 为主题,说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感。让情感得到升华,让每一个孩子的心得到洗礼。
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的语言质朴,在品读时要抓住一些看似普通实则蕴涵深意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学情分析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用具有思考深度的问题激起学生深入地思考;同时也要抓住理解的重点,运用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同时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却不要我毽子里的铜钱,我很感激。)根据学生回答及时小结:你概括的这件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板书:老人、我)、有事件,非常完整。
过渡:那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感知
感受老人形象
1、学生谈印象。板书:善良、辛勤、小气……
2、提出质疑: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学生细读课文,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交流。
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
1、全班交流。
(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
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动。
①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a、谁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
b、“笑呵呵”体现了老人的慈祥和友好,他并不认识“我”却送给“我”一个山薯,体现出他对我的喜欢。老人“一声不响”地给了我一个烤山薯,说明老人很善良。(板书:善良。)
c、你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他对孩子的喜爱(善良)吗?(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②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a、老人说:“永远不会忘记”,小作者究竟做了什么,让老人永远不会忘记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书。(学生概括说:小作者看到二婶没有给足钱心里也感到不安,把自己毽子里的铜钱也剥出来给老人。)
b、看到这样一个小姑娘,老人的心里很不平静。[指句子]于是,他就这么做,这么说了。谁想再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边听边体会,看看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联系背景深刻体会:
1、看,他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谈体会]
(“半天才明白”,老人可能在想些什么?――老人没有想到“我”会把喜欢的毽子拆了付给他两个铜钱;“马上”体现出老人不假思索就把钱给了我,他不想要一个孩子的钱;“摸摸我的头”说明老人非常地亲切和蔼、被“我”的做法所感动;“我怎么会拿你的钱”,拿钱是应该的,老人却不要,说明他的善良,他感受到了我给他的体谅。“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这一举动既表示了他对“我”的感谢,也又一次体现了他善良。大家有没有想过老人当时生活的处境?老人这么大年纪风里来雨里去地在街头卖烤山薯,勉强养家糊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拿出两个烤山薯来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他拥有一颗多么善良的心呀!)
2、谁想再读一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一下老人的那颗善良的心。
(三)深化中心,创境表达
1、创境说话练习:如果让我们来代表老人和小作者“我”,表达一下他们的心声,你要怎样说呢?请大家试着用“,我永远不能忘记,不能忘记您(你)的……”说一段话。(学生自由说,同位说,汇报。)
2、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两枚铜钱是珍贵的,因为它蕴涵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的体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正在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大家感受到这些爱了吗?想过如何回报这些爱吗?我们不妨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读环节,扎实有效
在一些教学中,课文的初读环节只是走走过场,而本课的教学需要学生真正地把课文读通,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读环节我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把课文读完,自己试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进行了概括方法的指导,较为扎实。因为初读环节的扎实,后面学生在细读重点词句时就没有障碍,为深入地感悟品味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暗线,做足文章
本文以“毽子里的铜钱”为题,文中也多次提到这两枚铜钱,因为这铜钱里包含了“卖山薯老人”和“我”之间的关爱和体谅,这种情谊是珍贵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以“铜钱”导入,单纯从金钱的角度考虑,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经过深入地理解课文之后,学生们意识到这铜钱所蕴涵的可贵之后,与前面的“价值不大”相对比,对于情谊的“珍贵”有了深刻的体会。
(三)品词酌句,重点深入
语文姓“语”,只有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地悟出其中的情,从而自己也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几处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赞叹于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的情感,进而启发他们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品词酌句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结了几点得意之处,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关注了老人的言行,对于小作者就有所忽略,其中一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对于学生也会有不少的启示,怎样兼顾,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不能主动发言,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中得到锻炼,这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回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并通过这件事透视金钱的价值,使学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地对待金钱。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来谋篇布局,对事情的全过程描写得很清楚。叙事时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利用反衬的手法体现老人的善良、淳朴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体会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等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3、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地对待金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体会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等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地对待金钱。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铜钱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精美的图片,请大家观赏。
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吗?谁来说说铜钱是什么样子的?你还知道有关铜钱的哪些知识?
(师简介铜钱)铜钱是我国流通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到清朝末年,大约流通了两千一百多年。它的形状为圆形方孔,上面铸有文字。早期铜钱上的文字,一般用来标明重量,后期则为朝代年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铜钱的`故事。板书课题——毽子里的铜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铜钱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
过渡:老人以卖烤山薯为生,今天遇见了“我”和二婶两位客人,老人对我们的态度一样吗?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老人向二婶要铜板?
⑴、齐读第三自然段。学习老人与二婶之间的对话。
⑵、(课件出示对话)指导朗读。
⑶、二婶始终没给老人那一枚铜板走了,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他在想些什么?
⑷、老人为什么这么需要钱?
⑸、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老人的日子过得很艰辛?
过渡:既然老人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会白白给“我”两个烤山薯呢?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前后两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学习老人第一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⑴指名朗读老人第一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⑵老人给“我”烤山薯时是“笑呵呵”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他需要钱,却很乐意白给“我”一个烤山薯,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学习老人第二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过渡:老人又为什么第二次给“我”烤山薯呢?
⑴指名朗读老人第二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⑵当二婶没给老人那一个铜板时,我愣愣地望着老人,我在想些什么?我心里为什么会觉得不安呢?
⑶小姑娘这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
⑷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在当时值钱吗?从哪里知道的?
⑸可这两枚铜钱对于“我”和老人来说珍贵吗?
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枚铜钱的?为什么说这两枚铜钱是亮晶晶、热烘烘的?
师小结:这两枚铜钱本身一文不值微不足道,但是“我”与老人的那份善良,以及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让两枚铜钱变得无价,变得弥足珍贵。
四、品读升华:
(教师范读)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现在的“我”已经长大成人,如果遇到同样的事,我会怎么做?
2、你呢遇见过这样的事情吗?谁愿意讲一讲,和大家一起分享?
3、老人是这样去看待金钱的,你呢?
师小结:金钱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可以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能买到药品,却买不到健康;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创造财富的能力比拥有金钱更为重要。
五、布置作业: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调查采访一下你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金钱的价值的。再想想自己的观点,写下来。
2、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两枚铜钱是珍贵的,因为它蕴涵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的体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正在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大家感受到这些爱了吗?想过如何回报这些爱吗?我们不妨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一不
文值
要不要
善良
无价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08-07
《毽子里的铜钱》的教学设计08-23
《毽子里铜钱》教学设计10-18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5篇05-31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5篇)06-15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10-01
小学语文《毽子里的铜钱》优秀教学设计09-15
《毽子里铜钱》说课稿09-12
踢毽子教学设计(通用13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