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23 17:04: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9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等词语,会书写“忆”字。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在读文中逐步理解市局的意思,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 重阳节 兄弟 异乡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一年一度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精读课文,诗文对照,感悟诗情。

  (一)研读第1、2小节“思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谁能把你读到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呢?只读句子也行,读完句子能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更好。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什么?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

  (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扶、携”。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识记“采”字。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二)研读第3小节“思亲”

  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什么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就一个重阳节去登高了吗?)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2、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3、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4、王维不禁提笔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少了谁?王维。谁来读?

  (三)研读第四小节“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指多名朗读。)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指导书写“忆”字。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四、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同学们,王维只在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当端午节家家户户飘出棕香的时候,王维会吟诵————,当八月十五家家团圆的时候,王维会吟诵———————

  其实,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那些海外游子在思念家乡时,会感叹——————

  你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感叹————

  2、古今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有很多很多,出示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五、总结全文:

  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人的距离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有多长,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刻,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背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生齐背。

  六、布置作业:

  1、课后读熟这两首古诗,找一找这两首古诗背后的故事和资料看一看,你会对这两首诗有更深的了解。

  2、现在的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请你调查调查,现在的人们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

  王维(长安)——-----------亲人(家乡)

  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诗歌;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默写词语:

  (1)出示词语:异乡异客天各一方思绪万千

  重阳佳节一年一度登高聚会

  (2)指导自己复习:拿出自备本和铅笔,看屏幕,默看,很简单,确定不会写错的就“过”,觉得有点难的就随手在自备本上写两三遍。

  (3)交流容易写错的字。(“异”的竖弯钩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导学生从词语的意思上去理解、记忆,“佳节”同样如此,“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会”的“聚”字形较难,再集体书空、老师板书一下)

  (4)自己背着默写词语(四个四个背着默),默写结束自己对照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4遍。

  (5)反馈默写情况。

  2、朗读古诗: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画轴)并朗读。

  3、谈话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诗人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意诗情。(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1、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

  (1)从古诗中知道,文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2)简要回顾重阳节风俗。

  (3)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少年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

  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

  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

  (1)屏示语段:“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

  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王维的家乡是山东蒲州)

  *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书)

  (2)你觉得王维这两年的生活一定过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交流,板书:孤独寂寞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结合诗句理解“异乡”“异客”、的意思。

  出示字典上“异”字的解释:a:有分别,不相同;b:奇异、特别;c:惊奇、奇怪;d:另外的,别的;e:分开。

  指导学生联系整首诗的意思,讲的是王维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京城长安),所以这里的“异乡”是指“别的地方”,即“他乡”,“异客”是指“别的地方来的人”,即“客人”。两个“异”字都当“另外的,别的”讲。

  *紧扣“15岁”,“就”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

  (4)体验说话,感情朗读: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够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家,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感情齐读语段。

  (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指导诵读: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

  生:孤独,寂寞,忧伤……

  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

  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请你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想一想,重阳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出示第二自然段语段:“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交流一:重阳节的热闹。

  预设1:结合关键词句和图片、声响体会重阳节街上的“热闹”景象。出示

  图片:这就是重阳节那天街上的热闹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读屏幕词语)

  (2)交流二:重阳节的快乐

  预设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重阳节人们的“快乐”情景。“兴高采烈”(透过“兴高采烈”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读屏幕词语)。

  结合理解“扶老携幼”(拆字组词的方法理解,从这个词语你知道重阳节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快乐?享受亲情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

  (3)引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因为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每个人都快乐地享受着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只有王维一个人——指板书,读“孤独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就叫——倍思亲。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

  (1)此时此刻,王维真是思绪万千。(板书)谁来说说什么是思绪万千?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王维想到了些什么?

  (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们在一起的快乐。体验王维曾经的快乐:

  *屏示语段:“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想象情景说话:王维清楚地记得,在家乡时,他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欢聚一堂,快乐过节的情景——引导想象:他们怎样过节的呢?(比赛爬山、喝酒、作诗、一起游戏)

  *感情朗读这两句,体会王维回忆中的“快乐”。

  (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补白省略号。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从省略号里你读出了什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4)交流三:想到了此时此刻,兄弟们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思念的人儿,心灵总是相通的。他还想到了远在华山以东的兄弟们对他的思念:(引读)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聚会,西望长安,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兄弟。是谁呀?——王维。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诗句后两行,读一读)你觉得王维的兄弟们遥望长安,心情会怎样?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是呀,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亲:,他想的最多的还是——(板书:思念家乡、亲人)

  王维把浓浓的思念溶进了短短的四行28个字里,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读古诗。

  三、整体回归,吟读古诗,抒发共鸣。

  1、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诗句中的思念,读出了诗句中的情意。

  2、理解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已成为千年传诵的经典名句,它表达了所有像王维一样离开家乡的游子的共同心声。中秋佳节,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爷爷奶奶团聚,仰望皎洁圆月,你可以深情吟诵——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诞节,邬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来遥寄你的祝福……

  3、积累思乡诗句: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对亲人的热爱,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出示诗句并朗读积累,在学生朗读时,相机再次进行古诗诵读的指导)

  4、同学们,最后,就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名诗,读出每一位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吧。随音乐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

  思绪万千 思念家乡、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借助课文内容,结合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悟古诗写作是有感而发,尝试组织语言,理解诗歌的写作是有背景和缘由。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指板书) 学生齐读。

  2、我们知道这句话出自王维的一首诗,那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出示古诗)谁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3、每逢佳节,这里的佳节指的是(生接重阳节),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4、同学们了解的真多,重阳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日,每到这样的节日,王维会倍思亲。

  5、你能说说“倍思亲”的意思吗?(更加思念亲人)我们再来读好它。

  二、教学第二小节

  1、王维为什么会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故事,走进他的内心。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哦,原来是王维看见长安的人们在欢度节日呀,(出示第二节)再读读这段话,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抓重点字词。

  2、重阳节就是这样热闹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指名朗读句子。)

  3、让我们一起来读出长安街上的热闹吧。(齐读句子)

  三、教学第一节

  1、看到别人都是家家团圆,是如此的幸福,可王维怎么样呢?

  是的,他(出示: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5岁,只比我们大了6、7岁,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孩子呢,却已经离开家乡两年了,700多个日日夜夜,想想看,这两年来,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想象说话。

  2、这么小年纪,本该在父母身边好好地享受父母的关爱,而如今却独自一人在外求学,他的内心是多么孤独呀!(板书:孤独)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3、这就是诗中的(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我们一起来。

  谁来读出王维孤独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4、看着大街上热闹的景象,王维的内心是格外的孤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内心世界。老师读第一节,同学们读第二节。

  师生合作读第1、2节。

  5、在这样的情景中,王维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出示两句诗,齐读。

  四、教学第三节

  1、王维孤单一人,不由伤感起来,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第3节

  学生练习说话。

  2、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

  齐读。

  3、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思绪万千。

  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答:如今我们却一句

  是呀,他和兄弟(天各一方)同学们,王维所在的长安,在华山以西,而家乡在华山以东的山西蒲州。一山之隔,千里迢迢,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他们彼此牵挂,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浓浓的思亲之情。(指名读,齐读。)(板书:牵挂)

  这真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引读)。

  让我们来回味王维无尽的思绪吧。男生读山这头的王维,女生读山那头的兄弟,老师读两者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分角色朗读这一段文字。)

  5、那时的快乐,现在的孤独、王维与亲人彼此牵挂,难怪他会“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学习诗

  1、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诗题)

  (1)同学们,15岁的王维孤身一人,作客他乡,这就是——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让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3)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王维想到兄弟们肯定和往年一样,头插茱萸,携手登高,嬉笑欢乐,可独独少了自己一个人,这就是——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王维将自己浓浓的思念,凝于笔端,写下了这首思乡名诗。就让我们当一回小王维,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配乐指读)

  3、多么动情呀!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配乐齐背)

  4、但是,到了现在,这个佳节已经不只指重阳节了,而是所有美好的节日,比如:

  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地,他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边防战士守卫边疆,不能回家,他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元宵节,哥哥在外国读书,不能回家,他会深情地吟道:每逢佳节倍思亲。

  5、其实,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你知道哪些?

  《静夜思》《枫桥夜泊》《夜书所见》(指名回答)(你能背诵一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齐读三首诗)

  6、老师这里有几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古诗: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情怀。

  7、让我们再来好好欣赏这首诗,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习字册上。

  8、布置作业:

  课后让我们搜集一下,来开一个“思乡诵诗会”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首先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2、师:这个题目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板书:王维)你们会背吗?指名握学生背诵。

  3、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诗句中的几个生字填出来。请拿出练习纸来,填空。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

  ()在()乡为()客,每逢()节()思亲。()()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纠正

  4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悟情。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诗前两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15岁”、“两年”这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你读出什么了?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会是什么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他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呢?

  (2)这是个怎样的节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词来说一说吗?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

  (4)这样的情景,还让你想到哪些词?(热闹非凡 人山人海 喜气洋洋)

  (5)是呀,这重阳佳节可真热闹呀,据了解,重阳节人们不但要登高游玩,人们还会品尝重阳糕,还饮菊花酒。真是一个热闹、快乐的节日。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长安城呢?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作为一个异乡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这两段内容对应了是古诗中的哪几句的意思?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知道“独”是什么意思?“异乡”指哪里?“异客”又指什么?“佳”,指美好。“佳节”即美好的节日,在这里指哪个节日?“倍思亲”指怎样思念亲人?

  你能用文中的话或者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4、理解了这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读,一定会读的很好。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古诗后两句。

  1、过渡: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读后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指导朗读。

  (2)师简介“茱萸”。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5、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6、这段话对应了诗中的哪几句呢?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吗?能给大家说说吗?

  带着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三、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仅仅在重阳节的时候才更加思念亲人吗?

  出示句式:

  中秋之夜,王维看到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除夕之夜,王维看到———————————————————————————,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这句诗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完成作业纸上的填空:中秋之夜,坚守边疆的子弟兵们,看着天上一轮圆月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诵:——————————

  2、读一读作业纸中思乡的诗,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设计。

  3、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及“独、异、倍”三字的妙处。

  学习难点:

  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题)

  2、谁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课题中的哪个词写的?

  3、谁能帮大家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呢?(出示幻灯片)

  4、同学们说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王维,一起去体会他那浓浓的思乡情怀吧。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1)、王维为什么在九月九日这天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他思念亲人时,想到了什么?

  (3)、我能结合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4)、我还读懂了……

  2、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倾听、补充。

  三、展示交流

  相信大家对课文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你可以通过朗读来表现,也可以回答问题,还可以联系自己,谈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其实,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你知道哪些?(《静夜思》《枫桥夜泊》)

  2、老师这里有几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古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维《杂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

  自由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情怀。

  3、齐读古诗,并把它们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

  五、布置作业:

  1、我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父母听。

  2、我能摘抄并背诵有关思念家乡或亲人的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6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学习“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

  2、生读课题。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解疑

  (一)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找出四个原因。

  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

  (1)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4、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已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请听录音朗读。

  1、讨论交流。

  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

  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说。

  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第四自然段。

  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指导感情朗读。

  7、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教师范读引出全诗。

  8、配上插图,指导看图,朗读古诗。

  9、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请同学说说全诗的意思。先同桌练说,再交流。

  10、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读。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准备下节课参加“古诗朗诵大赛”。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今天宾老师要和古宜镇二小的同学一起学习23课,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随机指导书写课题中的三个生字。

  2、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3、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4、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但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1、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出示整首诗。

  2、这里的九月九日指的就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想念)

  3、谁来读这首诗?

  4、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读读全诗,看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自由质疑,简单的问题相机解决。

  5、孩子们,以往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呢?(交流学习古诗方法:查字典、读课文理解)说得好,这是一篇文包诗,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你们不要看书,只要用耳听,边听边想象画面。(老师配乐朗读全文)

  6、刚才听老师读,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7、是呀,我们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就能把课文读出味儿,读出感情来。你们想读读课文吗?(生自由读课文,约2遍。教师巡回指导。)

  三、诗文对照,读文悟情

  1、刚才你们是大声地朗读课文。这一次啊请大家再来读课文,这次是默读,不出声,边读边想,哪些句子能解释古诗,用铅笔划出来。(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

  ●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读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15 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情是多么难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3)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谁能读一读这句诗?(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哪些字最能表现王维内心的悲凉?(独、异)请你再读给大家听。

  (4)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现在你就是那个孤独的王维,让我们一起发出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

  ●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人们是怎样欢度这个节日的?

  (生读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游子吟》一诗吗?(齐背)在《母亲的恩情》一文中就包含有这首诗。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与《游子吟》一样,也包在一篇课文中,现在就请跟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

  1、板书课题,随机教学“佳”、“倍”二字。

  2、同学们还记得学习文包诗的方法吗?(指名回答),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以前学习文包诗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a、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b、写字指导。

  师范写“采”、“念”、“幼”“忆”,生书空。

  生描红本课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展示写的好的作业。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很准,现在看你们能否把课文的句子读顺了。

  4、指名读文。读后同学自评。

  5、读过这篇课文你读明白了什么?

  6、生交流,谈读后的理解。(课件展示茱萸,并作以介绍)

  三、理解感悟。

  1、在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尽发出如此的感叹,再次引读课题。

  (1)不同的人,因为感受不同,会有不同的读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心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悲伤,难过,忧愁)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课题。课题是一句,它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唐朝大诗人——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简笔画画出华山,并在华山东板书华家乡,西边板书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想念。

  2、朗读古诗。

  你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但你还不是王维,你没有读出王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提醒你们,这首诗是诗人王维的思亲之作,应该怎么读,谁愿意再试一试?

  你真了不起,还没有学习古诗,你就能读得这么好。是听你朗读,我们好像就看到了大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忧愁和感伤。你能再读一遍,让我们再感受一次吗?

  3、同学们,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想把诗读得更好,我们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心灵相通。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对话。

  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请你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

  如果读了5遍后,课文还不能读好,你会怎么做?

  你们能这么做,就一定能感到语文学习会走越来越有滋味。读了这么多遍课文,相信大家都能把课文读得文从字顺。但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与文中的人物一起高兴,一起悲伤,一起笑,一起哭。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维了,请打开书,用大诗人王维那颗思念亲人的心来读课文,尽情感受文字的温度。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刚才我说,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感到很难过,心里就有一种凉凉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温度。你们读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谁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凉的?

  指导朗读。真的有点凉。告诉大家,为什么是凉的?

  引导:一年有365天,两年就有七百多天,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里是多么思念啊,心情是多么难过啊,所以这句话是——

  你的离家时间还不够长,你的心里也不够悲凉。再读!

  生齐读。师:读出了这句话的温度,你能读出这句诗的温度吗?(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对,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

  相机指导。齐读。

  5、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及时课件出示该句。

  你读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

  哪些词语让感到高兴,心里热热的?

  (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欢度节日)

  出示“一年一度”的“度”的意思选择

  理解“扶老携幼”什么意思?

  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

  你们全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你的心情怎样?

  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读得还不够高兴,再读。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读出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吗?请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这句话,然后师指名读,读得很好。

  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不由叹道——(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生读)。

  四、总结。

  五、作业。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所以对于本文,我抓住“思亲”一词,让学生在读文中感受作者王维远离家乡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浓浓深情。让学生通过读文感受作者的那份难言的思念,用换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所道出的真情。从而感悟这首诗的意境。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9篇】相关文章:

1.《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教学记录

2.《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15篇

3.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4.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5篇

5.an教学设计

6.an教学设计

7.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8.《赏花》教学设计

9.花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