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雨》教学设计1
课文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段每句的意思,弄清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发展性目标:
1、培养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 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 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雷雨》的语言短小精悍,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勾勒得惟妙惟肖:雷雨前压抑的让人不敢喘息的宁静;雷雨中风的急速,电的闪亮,雷的咆哮,雨的骤降,让人心潮起伏;雷雨后的五彩缤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较好:
1、让学生听雷雨录音,看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这样创设雷雨交及的情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2、尊重学生主体,读中整体感悟。引导学生自读感知课文,练读深化感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3、雷雨前“交流自读自悟情况”,雷雨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想象说话”,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雷雨》教学设计2
《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主要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我们知道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探究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多媒体和实物手段,创设或再现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对文本或是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时,学生才能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学重视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创设,更讲究“情”与“景”的统一。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情景,还是借助于多样化的媒体创设的形象化,都应是情趣、情感和教学场景或是再现的文本场景的高度统一,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我们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达到激趣、动情、助学的效果。但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那样容易造成情境创设负效应。
《雷雨》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本文以精练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情景。并通过图文结合展现出夏天雷雨的不同特点,启示我们应该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文思考。2.讨论交流法:出示字词,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识记生字。3.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图文结合、找找画画等,弄清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并找出描写雷雨前的景物。4.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法
朗读法、图文结合法、边读边想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等4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这个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田字格。
课前谈话
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
指名读、齐读。
2.说说雷雨。(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生答。)
过渡: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直接入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8分钟)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2.学习字词。
(1)考考你:
这几个句子,你会读吗?自由读、齐读。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齐读。
垂下来 乱摆
压下来 彩虹 (生字带拼音)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压 乱 垂 虹
(3)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组词读。
【这样做旨在: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语境中识记,组词运用,从而达成识字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结合插图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找出来。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雷雨中?哪几段写的是雷雨后?(板书)
(2)开头几段写的是雷雨前。
过渡: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请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用笔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通过默读,边读边想,图文对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落实教学目标2。】
四、学习“雷雨前”。(用时: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雷雨前天空的景象是如此的可怕,那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又是怎样的呢?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怎样?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要下雨了,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呢?(鱼儿、燕子……)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谁会说“越____越_____”
3.小结这部分内容。
4.减词对比读。
师:乌云压下来。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一只蜘蛛逃走了。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闪电亮,雷声响。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5.提示引导读(红字重读)。
师:雷雨前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大风的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接下来描写的是闪电和雷声。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6.对比读。
师: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跑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7.我会用“垂”说话。
一只蜘蛛从网上( )垂下来,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
【通过默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文读句,使学生切身感受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指导写“垂”这个字。(用时:5分钟)
1.“读”字观察。
2.示范指导。
3.学生练写。
4.评价。
【通过观察、交流、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六、小结下课。(用时:2分钟)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前的景象。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请大家课后熟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雷雨》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通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雷雨》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2、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三、教学难点:
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了解了戏剧的常识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现代一部著名的戏剧——《雷雨》。根据上面的分类,它属于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和悲剧。《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那么,它到底有多悲呢?它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在一个雷雨之夜,两个关系复杂的家庭中,有两个年轻人触电而死,一个年青人饮弹自杀,两个妈妈,一个疯了,一个呆了,剩下一个孤老头,形影单吊。那么,到底这样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再一起来探讨。
(二)作者介绍: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戏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里面,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他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曹禺写《雷雨》时才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更是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三)课文分析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提问后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德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郁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开头到“你站一站”
思考:这里对鲁侍萍有一舞台说明(很自然地走到窗前……),这一说明有何作用?
提问后明确: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差不多30年了,从面貌上,周朴园已经认不出她来,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景,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你站一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课堂讨论:
根据对剧情的介绍以及对课文的初步阅读,说说你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是了解《雷雨》这部剧的主要内容,弄清复杂的人物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雷雨》(节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的剧情,知道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惨的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而这么一个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1、提问:上一节课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那么,大家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如何呢?
2、小结: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是不同的,其实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今天,我们大家将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文分析
1、(投影)“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
析:黑格尔显然是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我们就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你——你贵姓”到“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析:这一段是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写他们相隔30年后从相遇到相认的过程。
(1)看对话
周:梅家的一位年轻小姐,很贤惠……——你知道么?
鲁: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问:为什么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朴园却说是“小姐”,而侍萍自己却强调说“不是小姐”?
提问后明确: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说出来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而现在要跟人谈起,当然就得小心翼翼,维护自己。所以,他这里表面上像在赞扬侍萍,实则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表现出他“虚伪”。而鲁侍萍说不是“小姐”,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则是想揭示出周朴园的隐私跟虚伪,表现出她的“正直”
(2)划出这一部分有关周朴园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表现出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课后练习二)
板书:平静——猜疑——紧张——不知所措
3、周朴园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不知所措”只持续了那么一会,他马上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于是,立刻变脸。请看:(幻灯片)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这三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就是言外之意,说话人心中真正所想的。而这些潜台词也正是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请思考讨论一下这三句话的潜台词。
提问后幻灯片显示:
“你是想借机来敲诈我”
“你幕后一定有不怀好意的人指使你来”
“三十年了,你还是不忘旧仇,还想利用过去的关系来敲诈我”
(2)小结:在周朴园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发财致富全靠敲诈、暗算。这些潜台词暴露了周朴园阴暗卑劣的内心世界,他这里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当周朴园知道鲁侍萍并不是为他而来,又面对她的强烈控诉,他又是怎样应对的?
“我们可以先不必哭哭啼啼的”
“我看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吧”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弥补我的罪过”
明确:周朴园先是想用缓和的语气“稳住”鲁侍萍,见鲁仍然很激动,又采取了“柔情攻势”,这种柔情其实是一种“哄骗”。我们不否认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有一定的真实性,可更要想到,这么多年来,周朴园的家庭生活并不愉快,他现任妻子骄傲、冷漠、倔强,他怀念印象中年轻美丽,温柔可人的侍萍是出于自己内心得需要,是一种“自我救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这里体现出周朴园“伪善”的特点,而鲁侍萍却由于本性的“善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谅解,安定了情绪。
(4)当鲁侍萍稳定下来后,周朴园有没有继续回忆往事?他想到的是如何尽快地解决这件事,而当侍萍提出要看一眼大儿子时,周朴园是怎样说的?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自私、残忍
(5)周朴园想用什么来打发鲁侍萍?——金钱
鲁侍萍的态度如何?——把支票撕了,体现她的自尊与倔强
4、以上是周朴园跟鲁侍萍的矛盾,那么,从周朴园跟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又可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五位同学扮演)
读前提醒学生注意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读后进行简单点评。
问:周朴园有没有打算认鲁大海这个儿子?
提问明确:没有!(幻灯片)“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
这句话双关,对鲁大海来说就是你闹得这样凶,小心收拾你,同时话中带话地告诉鲁侍萍,他不会也不想认这个儿子。——冷酷
(2)周朴园不单不认,最后还把鲁大海给开除了,目的无非是想从此与鲁家毫无瓜葛。体现出他心狠手辣、奸诈。
5、课堂小结:
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板书)我们这节课通过对周朴园跟鲁侍萍之间矛盾冲突的重点分析,得出了周朴园就是这么一个虚伪、卑劣、伪善、自私、残忍的地主资本家,另外,通过简单分析他跟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又可见他的冷酷、奸诈和心狠手辣。同时我们还顺带地归纳了鲁侍萍的人物形象。要重点把握的是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6、课后作业:
1)归纳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2)完成补充资料练习
《雷雨》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着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
2、点击课文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三、提示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我们刚刚学过小说,都知道鉴赏小说中人物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经历际遇以及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中去分析,去品评。而受时空限制的戏剧,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板书)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现在,我们就拿着这些戏剧人物鉴赏的钥匙,去开启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心灵之门吧!在此,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有关文学鉴赏的一句话“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或许只有这样大处着眼,才能少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么,我们看,该先动用这些钥匙中的哪把呢?(明确:把握戏剧冲突)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道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呢?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和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五、从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入手,评析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其实,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一)着重品一词,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了的鲁侍萍的。这部分对白中,周朴园在探询往事,语言较多,但我想独辟蹊径带领大家避繁就简,去着重品味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1、请同学们马上从开头跳读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找一找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2、我们知道,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呢?何况这一小部分,仅仅周朴园一人就“哦”了六次!它们都相同吗?大家再仔细读读,分别说说你对这六个“哦”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语言中去探讨)
(投影)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哦。
④哦?你说说看。
⑤(苦痛)哦!
⑥(汗涔涔地)哦。
(明确:①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②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③一般应答词,停顿短;④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⑤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己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⑥受人指控般、作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3、想不到,“哦”这个潜台词竟有如此丰富的意蕴。显然,刚才我们对“哦”这个词的感觉主要得力于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舞台说明的解读。所以,我们已学会了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不过,我觉得这个“哦”还有研究的价值。你们说,有吗?你有什么新发现?
4、噢,“哦”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我们都知道,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多是为了语法的需要,都仅仅如此吗?我们一齐来看看。显然,第①、②句“哦”后用逗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那么③—⑥句“哦”都单独成句了,为什么标点符号不同呢?(略)特别是第⑥句“哦”为什么不用“!”呢?(明确:⑥窘态需要掩饰,不想让人发现,句号有此情韵。朗读可以轻短得让人难以听清。)
5、好,我们再来跳读这部分,看看周朴园的这六个“哦”字分别在哪些地方出现,从它的文字安排疏密度中,你又能发现什么?(明确:先疏后密),这个发现对你理解周朴园的精神状态又有何帮助呢?(明确:心情由平静到紧张的过程。)
6、小结:刚才在品读“哦”字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二)抓住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感知一下周朴园是怎样对待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
1、课文中能集中体现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态度的部分,就是课文中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推荐出能够代表本班朗读水平的男女生各一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语言,要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读后点评)
2、不知同学们在听他们朗读过程中注意了没有,这部分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看谁最先发现——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哪一类?(明确:疑问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句的语言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个字间)那我现在把开头两个简短问句改长一点,大家再来读读,改了以后,你的感觉又怎么样呢?
(投影)周朴园问话比较鉴赏: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怎么就用不着呢?)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3、看来,周朴园简短问句的自有他的内蕴,不过,我觉得课文121页中间“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三个疑问句连用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就用一个“什么?”不是更简洁吗?(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4、话剧在表演过程中,往往由于口语化和加快节奏等方面的需要,会对剧本作些适当的修改。我现在给大家播映的这部分话剧,就对课文对白的某些语句作了删改,请大家注意看,仔细听,思考两个问题;编剧对课文删改了哪些文字?改了以后效果怎么样?
(投影)话剧表演对课文部分对白文字的删改说明:
1、增添了一个字“就”:那(就)用不着了。
2、删去了“她没有死。”“哦,救活啦?”“(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不用。”“自己”等文字。
(明确:“就”是副词,可以起加强语气作用,能突出鲁侍萍对周朴园惺惺作态的反感;删掉“她没有死。”周朴园的语言就三个疑问短句连用了,表达效果与“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异曲同工;删掉“哦,救活了?”不能突出周朴园因惊奇,而痴呆地重复鲁侍萍语言的神情;删掉“(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能很好地表现周朴园从极度恐慌到冷静的心理变化过程;删掉“不,不用。”不能淋漓尽致地揭露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躲之唯恐不及的真面目;“自己”或许包含着鲁侍萍对遭到抛弃的怨恨。)
(品读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腾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再创造空间)
5、小结:这部分我们又以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散发出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三)挑选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
那么,当他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三十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可是你——”,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我们刚才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我再想听听大家的声音。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并注意在解读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在总体把握课文主要矛盾冲突的前提下,选取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矛盾冲突这个点,从戏剧人物语言这个鉴赏视角出发,探究出了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从而揭开了周朴园虚伪、冷酷、自私的真面目。我相信,大家应该收获了许多借揣摩人物语言来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我觉得,揣摩人物语言最好从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入手,联系上下文语境,再反复体会其语言的表现方式,挖掘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如果你这样做了,我相信,剧中人物一定会动感地活跃于纸上,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板书)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余你可以利用今天学会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你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像《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之类的评论文章。我也相信,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你的所有看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雷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三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脾气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泪珠伴着下。”打一自然现象。(雷雨)
师: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这雨可真不小啊,下这场大雨之前应该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吧,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
2、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平常一定喜欢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关于雷雨的图画大家来看看吧。(师出示课件,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读提示:
自读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注意生字,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读顺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注意生字,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读顺课文。
2、8个自然段指名三个同学读,读中注意生字正音。
3、想一想:为什么8个自然段只请3个同学来读呢?谁知道老师这样安排有什么道理?
(在课题旁边板书:前、中、后)
【到了第三学段,会有给长课文分段的练习。在第一学段里,我们不点明,但这种含蓄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有一种感悟:即文章是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它们有自己内在联系,有一定的顺序。这篇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写的】
4、初步体验:夏天的这场雷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刚才“看到”或是“听到”的。
(交流朗读)
引语:如果说,春雨是——(蒙蒙细雨),那么,你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这场雷雨?(倾盆大雨 雷鸣电闪)
【读一读这三个词,一为积累,二为在对比中突显雷雨情境。】
引导:现在,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场雷雨吧!
三、研读雨前
1、自由轻声读1-3段,反反复复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要点:
句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聚焦:“压”
(1)学习生字“压”,出示卡片,指名多人读。
(2)再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乌云向你压来?
【抓住“满天、黑沉沉”品读句子。感受乌云的`多、密、沉】
(3)你认为怎样算“压”?
(以手掌示云,双手演示)动作辅助品读句子。
(4)如果你就站在这乌云之下,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怪不得,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仿佛也被这乌云吓坏了。再读课文。
(5)比较句子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句二: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出示生字:乱、垂,读一读。
(2)聚焦“乱”,感受风之大。
听!大风来了!(课件播放声音,感受中想象)
听后反复读句子,以“乱摆”为基点想象,完成练笔。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仿佛 (扭断了腰) ,
吹得树枝仿佛 (甩掉了叶) ,
吹得树枝仿佛 …… ,
引导:吹得这只蜘蛛——从树上垂下来,逃走了。
(3)聚焦“垂”
请你想象蜘蛛从树上垂下的情景,你觉得该怎么读,才能读好这个“垂”字?
【给学生时间充分自读自悟,在指名展示朗读中,在多元解读里形成语言意象。预设:你为什么这样读?我读得快是想逃得快一点;我读得重是因为我被大风吓坏了,一下子从树上掉了下来;我读得轻是因为我下树的动作很轻巧,这都归功于我口中的丝;我读得慢是因为,我对这样的事情已经很有经验了,我懂得该怎样去逃生。】
句三: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生合作反复读:你看到闪电——(越来越亮)
你听到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
句式训练: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句子简单,不必作过多讲解。始终以读为本,在师生合作朗读中,在几次的反复里,依靠音量的加增,营造一种气势。从而进入雷雨前的情景。】
小结:师动情的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
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是啊,要下雨了,(出示)满天的乌云——齐读
四、我会写“乱”
《雷雨》教学设计7
教材解读: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根据课标要求和研究的主题,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与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朗读感悟为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 “读、想、悟、说”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小学生掌握字词、提高读书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所以在课一开始我通过抽查、齐读和学生喜欢的方式“开火车”认读,对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了巩固。
二、创设情景,读中感悟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雨前部分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雷雨前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是怎样的?有机结合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体会这些词语句的精妙唤起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直观理解,。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理解“压”和“垂”字的具体含义,感受雷雨前天气的闷热,以及变化之快。结合自身的感受,读出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响的气势。体会“越…越…”在课文中用得极为准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越…越…”说出了很多的句子,学生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学生们曾经历过夏季的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雷雨中的画面和意境,都沉睡在他们心中。只要我们去激活,它就能成为解化和接纳课文语言的精神同化点。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哗的雨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感知的回忆,从而进入雷雨中的特定情境,在体会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时体会得相当好,读出了雨下得大,下得急的的语气。也读出了雨由急到缓,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使丰富的感知成为学生体会课文的基础。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聆听教师的范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雷雨后的美景,再通过小组合作将文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借用多媒体展示了雨过天晴的美景。孩子们被雨后的美景吸引住了,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展开了丰富的联象,不仅把雨后的'景色描述得美,读得也很美。
这三个情景的创设,串联起了整个课堂,既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课文的各个部份非常明晰地展现出来。
三、紧扣文本,发展思维
这篇课文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色。我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 读的能力。
对雨前的设计,我主要注重于对文本的理解,挖掘文本的内在资源,将雷雨前天气变化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份理解,体会到雷雨前天气的闷热,以及变化之快,先是闷,再是风,接着是闪电和雷声。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雨中这一部分比较简单,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学生在质疑、解疑、互相争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雨,体会雨,喜欢雨。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象:雨越下越大,还有哪些事物也看不清了?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雨后的设计,我更注重于对学生想象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会雨过天晴的美。并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假如你就是图中的一位小朋友,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想做些什么?。”不仅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雨后的美景,还把自己融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小动物和植物的感受……使丰富的想象和语言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到整体,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学着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这一拓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8
教材依据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这堂课通过形状生动的录像,逼真的雷雨录音,真实的照片,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地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景。
设计思想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进行图文对照,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办法。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的。
教学准备
录像、录音、图片、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魔术嘴巴”。
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着各种本领,相信平时仔细观察的你们一定能学各种动物叫。(老师讲出多种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们自愿叫,学生们兴趣非常浓。)
2、出示课件“蝉”的图片,问: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有什么特点?(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板书:18雷雨)
3、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
二、初读课文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从雷雨前、雷雨中到雷雨后这样变化的录像。)
2、(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有的说:这场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3、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是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同学们仔细看看,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板书:1—3,4—6,7—8)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好生字,而且边读边想象雷雨变化的情景。
三、学习会认字、词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自读──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2、记字形
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
四、感悟课文
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
(4)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是怎样来的?(出示大风录音)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
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
(5)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
小实验,亲身体验“垂”。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表示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如何垂下就逃走的匆忙。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蜘蛛的害怕)
(6)播放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的录像,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__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思考: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划出来。(“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练习说话:___哇,___啊,都看不清了。
(2)播放雨声雷声从大到小录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变化可以吗?(渐渐)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
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
(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学生齐读)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观察)
五、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六、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要想学生有文中所描绘的那种感知体验,我们必须要创设一定意境和氛围,才能让学生有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节课里,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做到先让学生直观感知后再理解其含义,让学生如同跟作者所看到的景色一样: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雷雨前满天乌云,一场大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感觉真实,不虚假,印象十分深刻。此外,我重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品读句子和词语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二、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和书写四个生字,重点教学“垂”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景物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难点:识记和正确书写“垂”。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雨”,导入新课
1.小朋友,雨有很多种,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要感受的是哪一种雨?
2.师板书课题,强调雨字头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重点突破“垂”
1.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在认读和书写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3.教学“垂”:字的创造;字的演变;字的笔顺;读记笔顺的顺口溜;书写、展示;字在文中的意思(图)。
(三)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 指名三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老师为什么把课文的段落这样分?
2. 师生交流,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四)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1.生自由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句子描写的景物名称圈出来。 生说,师出示。
2. 这些景物在雷雨前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课文。 1号读“乌云”的句子;2号读“叶子、蝉”的句子;3号读“大风、蜘蛛”的句子;4号读“闪电、雷声”的句子。
读完句子,四人一小组讨论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3.读句子,集体交流。
老师请一个小组来接读1~3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全班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关键词:“黑沉沉”“压”
①出示词卡“黑沉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你能说一个你积累的“ABB”式词语吗?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什么东西会沉到水里面?大石头、铁??那乌云就像这大石头一样快要从高空沉了下来。说明乌云很黑、很重、又很厚。
③认读生字卡“压”:点生读,开火车读。
④谁能用做动作帮我们记住这个字啊!生做动作。看来从上面加重力就是压,你能用压组词吗?压住、压碎,积压、压制、压岁钱??
⑤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图片。你们瞧,这就是满天的乌云,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很闷、很难受、喘不过气。
⑥能把你的感悟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句子。读得怎样?乌云厚吗?多吗?重吗?请你来试试,大家一块来读。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关键词:“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①认读词卡一动不动,一声不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②为什么叶子“一动不动”呢?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③那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了呢?害怕、雷雨前的自然现象。(采访) 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发挥想象,还有什么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3)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关键词:“乱”
①认读生字“乱”,强调注音,开火车读。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用到,仔细地想想,我们都在哪儿用到呢?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
③这里的“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大。课件出示狂风图──指名读。
这雷雨前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的,现在却忽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枝乱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关键词:“垂”
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①认读生字“垂”,强调翘舌音,开火车读。
② 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东西一头挂下来。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的?头发,垂柳。
③比较感受“垂”的妙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如果把这里的“垂”换成“爬”好不好?
垂字更能说明蜘蛛逃得快。追问:为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 ④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读,齐读。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关键词:“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①指名读。你认为这里用得好的词语是?越来越??为什么呢?老师动手拍桌声音越来越大,学生来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更亮,雷声也一次比一次更响。
②大家同意吗?是的,小朋友们,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肯定吓得小动物们都??这越来越响的雷声也一定吓得小朋友们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③ 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此时天上的乌云越来越(黑),天空越来越(暗),风刮得越来越(大)。填后全班齐读。
小结:雷雨前,首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最后又是电闪雷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要下雨了!对啊,要下雨了。
反思:
《雷雨》是一篇描写得非常优美的小散文,同时又是一篇很浅显的科普文。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这一现象已不陌生,所以课前我采用学习单的形式布置了学生自学,课堂中我直接以检查预习引入新课。
整堂课,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比较清晰,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尽量让学生自己说,自己领悟。对于“垂”字的教学,我采用字的创造;字的演变;字的笔顺;读记笔顺的顺口溜;书写、展示;字在文中的意思(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我自己也较为满意。
这堂课的缺点也比较多。首先,1---3自然段没有教学完,使课堂显得不完整,比较遗憾。其次,在“垂”的教学中,“垂”在句中的理解,本是放在书写后,因为紧张而把这一环节遗漏了,后在指名三位同学读课文时补上,就显得有些生硬。然后在小组合作时,因为多媒体的座位和班里有些微差别,我没有再次确认学生的号码,所以在合作时,有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属于几号,该干什么。
我校这次的课堂改革,主题是“先学后导,当堂巩固”。我通过这次的公开课,与这样的模式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尽管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但这是尝试的开始,同时也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雷雨》教学设计10
一、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和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第1、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第2、 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第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第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第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第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第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第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第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雷雨》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词语,认识4个字,并注意积累课文中你喜欢的好词、赏析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
教学重点:
1、习生字、新词。
2、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2、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它;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不要忘了读完一节在前面标上节号。
(二)学习生字:压、乱、垂、虹
过渡:老师将蜗牛上的生字宝宝放到卡片上,你还认识他们吗?
1、加拼音指名读生字
2、不加拼音读(边读边贴)指导“虹”:怎么记住虹字板书“红”对比
3、快速读
4、看表演猜字“乱”“垂”“压”
乱:反义词“齐”
垂:垂头、垂手、写字:(1)观察横多,注意长短、
压:压字要注意什么?与“庄”作比。
找朋友:压下来
四、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一)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二)、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 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 树枝
大风吹得 蜘蛛
大风吹得 花儿
大风吹得
小结:用一个字说说此时场面:乱
(三)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
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但是现在来了没?那我们就说这是雷雨前的景象。(板书前)
齐读
雷雨中和雷雨后又是怎样的一副景像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雷雨》教学设计12
学习要点:
1.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剧本台词的基本技巧
3.了解剧情,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
4.能尝试评价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进入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照《雷雨》(选场)简析戏剧与小说两种文学样式的主要异同。例:
1.相同点:
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台词)
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2.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二、进入本课,板书课题:雷雨(曹禺)。介绍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参考资料】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曹禺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起,均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三、分析剧中人物关系
1.结合剧本选场,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矿主,资本家) 鲁侍萍(鲁贵之妻,曾经为周朴园生过两个儿子)
周萍(鲁侍萍长子,周家大少爷) 鲁大海(周朴园、鲁侍萍之少子,工人代表)
周冲(繁漪之子,周家二少爷) 鲁四凤(鲁贵、鲁侍萍之女,在周家作使女)
繁漪(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续娶之妻) 鲁贵(鲁侍萍现任丈夫,在周公馆当男仆)
2.教师结合全剧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及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一、对白。以周朴园、鲁侍萍台词为主要对白内容。
1.抽男、女生五组,扮演角色对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舞台说明和语境理解角色的语气、语调,学会较为准确地把握情感。教师在朗读和理解上作必要的点拨。
第一组:开头至“我姓鲁”。(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的正面接触)
第二组:“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至“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回忆三十年前的事,艺术处理剧本中的时间跨度,并有力推动剧情发展。)
第三组:“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至“我姓鲁,老爷”。(回忆中的生活,一明一暗的心理攻防,二人的关系愈来愈明显)
第四组:“侍萍,侍萍,对了”至“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一个急于星火,一个镇定自若。)
第五组:“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至“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关系明朗,从记忆走进现实。剧情中的高潮之一)
2.男女生集中对白。男生读周朴园,女生读鲁侍萍。
从“你来干什么”至“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二、作业。进一步熟悉本部分台词,理解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一:鲁侍萍被繁漪所召进入周公馆,感受到了这屋子里熟悉的环境氛围,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也明白了繁漪召她前来的意图。她决定带着女儿四凤离开周公馆。
思考以下几句台词的潜台词:
1.可是我(低声)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鲁贵)
2.我也是一直不愿意她出来服侍人。(鲁侍萍)
3.以后不会再见周家的人了。(鲁侍萍)
4.有你这样的母亲教育她,这一定比待在这儿好的。
二、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二:课文选场部分。感受明星演员们对台词情感的把握。
第四课时
一、探究:
1.鲁侍萍一开始是要带着四凤急于离开周家,并发誓再也不到周家来;可当与周朴园再见面时,她为什么又那么希望自己被周朴园认出来,甚至最后是自报身份?
2.当周朴园知道面前所站的就是日思夜念的梅侍萍时,他却一反常态,忽然变得严厉起来,你认为这符合生活的真实吗?
3.这部剧本在整体上是一段情缘、两个家庭、三大斗争,它是纯粹的爱情悲剧,还是表现了一定社会主题?
答案:有较强的社会主题,反映历史变革时期极深层的阶段矛盾和新旧思想的冲突。
三大斗争:
夫妻之斗(等级、门第的封建思想观念)
父子之斗(资本家和工人阶段之间的斗争)
兄弟之斗(新旧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作者为什么要用“雷雨”作标题,这个标题有没有别的含义?
从自然的雷雨到社会的斗争。
5.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
【参考资料】:
资料一: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周蘩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阿,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周蘩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周蘩漪 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周蘩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蘩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周蘩漪 天哪!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鲁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周蘩漪 (笑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以上选自第四幕。
资料二:《序幕》中的相关内容。(略)
二、曹禺《雷雨》中的瑕疵
1.关于周萍、鲁大海、鲁贵的年龄问题
2.周朴园第一个太太的缺少必要的交代
谅解的理由:本部剧作完成于曹禺学生时代,是处女作和成名作,时年仅23岁。
《雷雨》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指导书写:垂
2.读通课文,清楚写作思路。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随机推敲用词的.准确性。
一、读通,理“序”
(一)导入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夏天午后下的。小朋友们不仅见过,还写过呢?
3.读周记,写得不错,如果认真学一学《雷雨》,林煜瀚会写得更好了。
(二)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检查自学
(1)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句子难不倒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吧。)
(2)理思路
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二、敲词,研“序”
(一)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18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2.大家见过雷雨吗?雷雨有什么特点?
雷雨也叫雷阵雨,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自主识记
⑴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⑵巩固识字
①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⑴范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⑵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第一段(1—3):讲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段(4—6):讲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段(7、8):讲雷雨后的景象。
质疑:①为什么第3自然段还算雷雨前的景象,不算雷雨中的景象?(雨还没有下。)
②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算雷雨中的景象,不算雷雨后的景象?(雨还没有厅。)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雷雨》教学设计15
【抛砖引玉】
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
1 . 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 .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 . 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朴园: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 .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①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提示: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4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 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下节录中简称“周”“鲁” )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1 ) 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提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 2 ) ②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什么心理?
提示:周的恐慌的心理。
( 3 ) 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提示: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 4 ) ④处“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提示: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 5 ) 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提示: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对⑥⑦两句台词和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提示:由“悲愤”这个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中刚直的一面;她说“命”说“天”表现出她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根源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她说“我没有找你,我认为你早死了”,说明侍萍早已看透周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并对他恨之入骨。
5 . 体味本文的潜如词。
潜台词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鲁侍萍找女儿来到周家,似曾相识的厅堂布置使她仿佛踏进旧梦,而柜上那张“死去的太太的照片”使她明白命运确实让她又跨进了三十年前同一个周家的门槛。这时周朴园走出来问她“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不由自主地“看着他”回答,这“看着他”三字提示,平静的笔底 隐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三十年未见,容颜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吗?他还供着我的照片,保留着我当年生活的旧物,他真的还未忘旧情吗?而我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他真的就认不出来了吗?鲁侍萍虽然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同她生了两个孩子的周朴园,但她很自持,她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举动,她只是似乎身不由已地想在这间房子里呆一会儿,于是几次将要下场又鬼使神差地被话头牵住。当她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时,周朴园却喊住她:“你站一站。”周朴园觉得她关窗户的动作很眼熟:真像一个人,哦,真像三十年前的侍萍!这时,他内心开始将面前的“她”与三十年前的“她”互相比照,忽然生疑,忽又释疑,心驰神荡,心迷神乱,在略带沉思的交谈中使迷雾逐步消散,真相逐渐明朗。动作、口音、生活地点、生活时间、生活秘事,每一次交谈,内心认定的份量愈趋沉重。终于,侍萍情不由已地挑出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以丝线梅花补衬衣窟窿的隐私,于是,周朴园“徐徐立起”,“低声”地说出“哦,侍萍!是你?”以上这一段时间中的台词,未曾说出口的心理内容大大超过了舞台上所能耳闻的对白。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奇迹般寄殖在短的意外重逢的交谈中。而潜台词的心理脉流时而奔流恣肆,时而受抑阻涩,时而回旋往复,令人心弦震颤,回味无穷。
6 . 体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相当复杂。周朴园除了资本家的冷酷无情,社会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儿子面前的庄重严肃以外,他的内心似乎还具有怀旧的温情,他的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似乎并不全是故作姿态。在他的心灵深处,对美丽、温顺的侍萍还保留了一处思念的角落。尤其是当他在家庭中遇到诸多不如意之事时,他更想逃避到这处角落来寻找慰藉。但周朴园毕竟是周朴园,他的主导性格毕竟与他的阶级地位和资本家的身份一致。所以当侍萍的身份被认定以后,他的几缕温情立即消逝,他立即想以严厉冷漠、安抚软化、金钱兑现等惯用以对付下等人的手法来打发这个他刚才还在深深怀念追思的女人。周朴园心理的变化自有其符合性格内在逻辑的合理性,所以这个人物才不单薄,才真实可信。
鲁侍萍属于那种外表文静内心刚强的女子。她对周朴园有恨,所以她曾发誓不再走到周家的门。但三十年后的今天鬼使神差她又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情不能禁,自不由已地露出了真实的身份,而且她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诉鲁贵。她在周朴园悠悠怀旧之情面前也不禁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 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 ”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她毕竟是刚强的女性,他控诉周朴园的罪愆,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她的主导性格得到了升华。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这些都构成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思维体操】
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 不超过60字 )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答案提示:
( 参考 )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习本文掌握两点:
1 . 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在文中是怎样逐层展开的。
2 . 根据舞台说明和台词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如果考试涉及的话,涉及到第2点的可能性较大。
【动手动脑】
系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一系列言行,“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对周朴园的评价、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尽管周朴园怀念侍萍,但侍萍的出现毕竟太突然,因此周朴园语无伦次,语多逆理,这是感情激动所致,是可以理解的。
B . 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可以赎回良心,可以解除威胁,充分显示了他满脑子的拜金主义思想。
C . 周朴园对鲁侍萍仍然一往情深,但几十年的分离,两人都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如果感情用事,必然会使双方家人受到伤害,周朴园的冷酷态度只是表面的,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懂感情,重理智,刚强,勇于自我牺牲的人。
D . 周朴园既珍视和侍萍的感情,也热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他苦苦劝解侍萍;为了侍萍,他又不惜拿出五千块帮她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且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的人。
答案提示:B
【《雷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06-16
《雷雨》教学设计08-01
《雷雨》教学设计08-02
《雷雨》教学设计08-18
雷雨教学设计08-05
《雷雨》教学设计06-24
《雷雨》经典教学设计07-30
《雷雨》教学设计09-13
关于《雷雨》教学设计08-14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