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5-27 19:17: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2.概述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 所需课时:八课时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

  10.帮助和总结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激情引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气球)我们做游戏时经常用到它,小小的气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还是一剂治病的良药呢!不信,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课题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

  2、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课文下面的大树叶。

  ②读不准的字音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桌。

  ③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用笔画出来。听清楚了吗?(开始读书吧)

  三、识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识字情况行吗?)

  1、认真读,争取把他们记在心里。

  2、在读这些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3、按照提醒再练习读一读。

  4、我们要举行男女生赛读,谁先读?

  5、谁能用科、始这两字多组几个词?

  6、这些字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呢?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呢?4人为一组把最巧妙的记忆方法介绍给伙伴。

  7、汇报记忆方法。

  8、谁愿意当小老师来考考大家?(手拿卡片)

  9、我把字宝宝放在儿歌里,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10、老师认为这几个句子难读,练习读一读。(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

  四、初读课文(小朋友的生字识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1、齐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科利亚看到气球前后的心情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谁愿意读)

  4、第二自然段:

  ①谁愿意读第二自然段?

  ②你认为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伤心、难过、孤独、寂寞)

  ③你试着读一读。

  ④谁还愿意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一读。

  5、第三自然段:

  ①点击出现画面。

  ②再点击出现闪动的气球。

  6、第四自然段:

  ①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呢?

  ②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科利亚,把科利亚换成第一人称“我”,读给同桌。

  ③指名读。

  7、第五自然段:(齐读)

  ①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科利亚为什么笑了?(展开讨论)

  ②小结: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科利亚也许为米沙的这种创举而笑,也许对同学们特殊问候方式而笑,也许是忘却了病房里的孤独和寂寞而笑。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孤独、寂寞伴随着他,他的同学们用气球来问候,让他很受感动,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珍惜友情。

  六、指导书写:

  课文我们就学到这,现在让我们学写几个生字。

  周:里面的部分不能超过包围圈。

  病:上横要写短,左撇要长,伸展开。

  句子:

  1、气球开始一上一下地动了起来,科利亚猜出来了,准是米沙想的招儿。

  2、科利亚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3、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儿歌:

  病房有个科利亚,

  谁也不准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

  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

  你的同学有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

  祝你康复早回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打碎的蛋壳、剪碎的布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默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发现、假想、假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深化感悟

  1.观察世界地图和地球仪,了解课文中的地理名词,特别是找到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的形状,看看是不是像书中说的那样吻合,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借助两个蛋壳来演示相互吻合。

  讨论、交流:鸡蛋壳的相互吻合是可以理解的,而地球上两个板块的吻合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

  3.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纳格的假想是什么?“大陆漂流”是什么意思?魏格纳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一假想的?

  4.默读第7自然段,理解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

  讨论、交流:魏格纳为证明自己的假说成立,都做了哪些工作?

  (1)利用剪碎的布片,理解什么是推理。“这几块布原本是一大块儿,现在支离破碎了,你们将怎样去证明呢?”如果几大洲是一块陆地,魏纳格将会从哪些方面去证明呢?

  (2)魏纳格找到的有力证据是什么?结果如何?(课件理解中龙的推理过程)

  五、总结布置

  魏纳格在地图上的重大发现,对你有什么触动?你想跟魏纳格说什么?

  课后阅读《新阅读》中《童年的发现》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了解春天的太阳为什么是彩色的。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唱的和什么有关?(太阳)(板书:18四个太阳)

  (1)谁来读读太阳这个词?

  阳的轻声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阳是什么结构?是由谁和谁组成的呢?

  (阳是左右结构。由左双耳旁和日组成的。)

  (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垂露竖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3)一起来写一写。书空。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太阳有关,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四个太阳?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这篇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并标出自然段。

  二、初度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读的时候,每位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是时候注意:要正确,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过渡: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了四个美丽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呢?

  (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学习哪段。)

  三、研读课文。

  *绿绿的太阳

  1指名读。(绿绿的太阳,读的可真好!你喜欢吗?想不想读?)指名读。

  2这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清凉)

  3是啊,夏天,太阳象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烤热了。(出示夏天课件,让学生说说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

  4假如有一个绿绿的太阳那该多好啊!那么大地将是一片清凉,多舒服啊!小朋友,你们感到舒服吗?愿不愿意通过朗读把这舒服的感觉读出来?读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自由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到丝丝凉意,我也想试试,谁愿意和我一起读啊!(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那绿绿的太阳如果挂在冬天,你喜欢吗?可跟进教学第三自然段)

  *金黄的太阳

  1夏天过去,秋姑娘来了。那些同学喜欢秋天的太阳?我们来听听这些同学读秋天这一段。

  2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小蜜蜂飞呀飞,飞到识字乐园了,你会读这些生字吗?自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熟、伙、伴、尝、甜)

  3小蜜蜂要考考大家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4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喜欢吗?这个游戏叫摘星星。游戏是这样玩的:星星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读出它的读音,并说出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星星就送给你。看哪个同学摘的星星最多。

  5小蜜蜂看到小朋友都认识了生字,它非常高兴,又飞到果园里去了。看,这么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板书:香甜)

  6好,你能不能把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句话读读,让同学尝尝水果的香甜?

  7恩,又香又甜,真好吃。大家一起来读这段,把香甜送给老师吧!

  *红红的太阳

  1刚吃完又香又甜的水果,冬天又来了。这红红的太阳,谁喜欢呀?(指名读)

  2(出示课件:冬天)听,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飞,不一会儿,地上白了,屋子上也白了,雪地上一个小朋友也没有,因为太冷了,小朋友的手和脸都被冻僵了。可小朋友都想到外面玩,怎么办好呢?

  3小画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有了红红的太阳,我们就感觉到(板书:温暖)

  4谁来读这段,把温暖送给小朋友?

  5小朋友感到有一点温暖了,谁再来读读。

  6现在,小朋友就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这红红的太阳到了夏天会怎么样呢?可跟进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彩的太阳

  1这个多彩的太阳,谁来读?(指名读)

  2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自由畅谈:春天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冰雪融化了,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还可以到郊外放风筝。)

  (板书:多彩)

  3是的,春天,太阳就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怎么了?

  (1)她照到草地上,小草

  (指名说说)

  (2)她还会照到哪里?

  她照到,。(汇报交流)

  4这彩色的太阳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你们看(出示课件:春天)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她?

  (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5春天真美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个彩色的太阳所带来的多彩的春天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小结,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

  1小画家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他自己什么心愿呢?

  (板书:美好心愿)

  2春天多彩的太阳使我们看到柳绿花红,夏天绿绿的太阳带给我们清凉的世界,秋天金黄的太阳让我们尝到水果的香甜,冬天红红的太阳温暖我们的手和脸。多么丰富的想象,多棒的小画家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一起朗读课文吧!读是时候要有感情!

  3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联想。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春天

  彩色的太阳

  多彩

  夏天

  绿绿的太阳

  清凉

  秋天

  金黄的太阳

  香甜

  冬天

  红红的太阳

  温暖

  美好心愿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7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4.【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6.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8.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

9.【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