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或者出示课文挂图,配上背景音乐──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师: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拓宽课文内容,给课文中的对话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对话,同时也给学生学编童话剧提供示范。运用合适的音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添编演童话剧的趣味性。】
2.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读读拼音,问问同学或老师。
3.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评议讨论。
师:“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鸭对妈妈是多么尊重,多么有礼貌呀!可是鸭妈妈却让它自己去游,是不是鸭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呀?
4.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出小鸭商量的语气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熟练对话。
【启发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在分角色练读中熟练课文对话,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4.小组合作讨论,自编对话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可以是小鸭自己不怕困难,也可以是小鸭在鸭妈妈的再一次鼓励下大胆地去学游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
2.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
3.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4.教师提供背景音乐《鹰》,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进行讨论,并合作创造、编排、表演童话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o查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解释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可查阅有关恐龙的科普读物,收集整理关于恐龙的知识。
教师:O制作课件。《侏罗纪公园》片段、光碟《中国冰川》中大陆漂移示
意图。
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恐龙无处不在》
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
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
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检查预习。
遗骸(hai2):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chan2chu2):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zhe3zhou4):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追溯(su4):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
讨论: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研读探究
请同学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小组讨论)
问题提得不正确
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
子吗?
明确: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
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
明白己的观点,行文严谨。本文的准确性与条理性已经看出来了。
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b.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如面对面交流。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c.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加.“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非常形象可感。
■拓展延伸
说说学了本文之后的启示。
明确: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设计
旧课导入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
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
遍这篇短文。
质疑讨论
出示问题:
o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
什么?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明确:
“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
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
恐龙。
■对比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
比较)
a.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
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b.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
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c.说明的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d.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拓展练习
分组自由讨论:
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明确:(2)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
佐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前思: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定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排 中 游 流 唱 两 岸 树 苗 绿 江 南”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笔画 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布置在教室里,课前介绍;
2、清越的古筝音乐;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绿油油”朗读时应读成“lǜ yōu yōu”。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先借助课件,演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穿着红衣裤的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河水清清,鱼儿在水中嬉戏欢跃;两岸树木茂密,鸟儿在林间飞舞歌唱,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近处,绿油油的禾苗一望无际;远处,几间青瓦白墙的房屋若隐若现。(音乐欣赏)
(一)、悟江南
一、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读得美些。)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3分钟。
A、教师巡回,随机正音。
(圈圈读读你认识的字,当小老师念给全班同学或同桌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认字。)
B、指名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儿全班交流。
三、交流问题。(在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
?词语方面的问题: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出示树木“密”和“疏”进行比较。
★禾苗:你见过禾苗吗?(见过,就追问: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 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最后,都引出: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禾苗绿油油)(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有关课文的问题:
★小小竹排在哪里游?学习最后一句。(积累:风景如画)
★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学习2、3、4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全班讨论,引出江南好风光,就像一幅画。从而学习2、3、4、5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小结:江南的小河多,有许多鱼虾,种了很多水稻,是个特产丰富的地方,所以称为鱼米乡,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人在其中就像走进画中一样,所以就说“小小竹排画中游”。(积累:鱼米之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抓住“喊、惊奇、奇怪”等词语指导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习用换词、看图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绚丽多彩、花朵簇簇、懊丧等词。
3.重点理解“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句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目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对课文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1.创设情境,理清人物关系。
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从森林的这一头一直延伸到另一头,小路两边分别住着:鼹鼠一家、刺猬一家、狐狸一家和松鼠一家。森林里还住着一位热心的邮递员黄狗
1.学生边听教师讲故事,边梳理人物关系?
1.有一天,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 课件出示: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
2.指导朗读:“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读出喊的语气。
3.听到邮递员黄狗的呼喊,鼹鼠先生从邮局领回的包裹里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默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个怎样的包裹?
4.指名汇报,课件出示: 鼹鼠先生拿着包裹,到松鼠太太家去,问松鼠太太:“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
指导学生读松鼠太太的话,读出虚心的话气。
松鼠太太拿过包裹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不小心被弄破了,里面的东西都漏掉啦!鼹鼠先生很懊丧。带上表情读出“懊丧”的语气
二、体会语气
1、读句子: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
2、读出“喊”的语气。
3、汇报交流,读鼹鼠先生的话,读出虚心的语气。
4、感受鼹鼠先生的懊丧?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对已学过命令的组合使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命令及独力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对已学的命令的正确使用学会如何画车轮。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学过的命令进行熟练的语言编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正三角形、正六边形及正十边形的命令吗?大家再来复习下怎么画。生动手,师讲解。
师:要是我们画的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的话,那么这个正多边形就接近圆了,通常我们就用正36边形来代替画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画圆。
二、新授
活动一:画一个边长为10步的正36边形
师:大家动手画个边长为10的正36边形
生动手,展示:
大家看看象不象圆了(很接近圆了)
试一试:
1、大家来画下书P63图2,想一想可以怎么画?
师:除了用正36边形来代替圆外,还可以用其他边数更多的正多边形来表示圆,如360边,边数越多这“圆”就越光滑越接近。
2、让我们来试试画边长为10的正360边形吧。
师:象圆吗?(不太圆)要是把步数改成1呢?再试试。(象)
活动二:用重复命令画直径为80步的车轮(P64图3)
师:这车轮的辐条长度就是半径。我们用正36边形来代替圆,前进命令后就是正36边形的边长,已经知道圆的半径,那么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正36边形的边长=圆的半径*0。174
正36边形的边长=圆的'半径*0。0174
思考下这车轮怎么分解?(分解为米字形和圆形)
下面大家动手试试看
大家看看上面的命令画出来的效果怎么样?(不好有偏差)知道原因吗?(不够圆)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能?(画360边的)怎么修改?
试一试:
1、同学们看看书P65图5怎么画,这个太阳的半径为80步,光芒长20步,二者间相距10步。
提示:先想想分几步,每步画什么?
(第一步:画一个圆;第二步:将海龟抬笔移到圆心;第三步:画类似“米”字形的空心光芒。)
2、大家从书P66图6中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用LOGO命令画出来,大小可以自己决定。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教学设计方案11-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