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7-20 16:26: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以及如何表达出这份热爱的。知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与众不同。

  3、能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充满愉悦的事情。

  4、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文章3、4、5、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阅读的痴迷。

  【教学难点】

  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话,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课题:我的长生果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课文: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交流,板书:

  读书:香烟人画片、真正的连环画、文化站的图书、中外名著、作文。

  3、这篇文章作者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她是怎样把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表达出来的?

  三、研读重点,体会写法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3~6小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黑板的相应地方写上下列词语: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废寝忘食。

  (这一部分教学充分放手让学生读读说说,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4、5、6三小节。)

  2、第三小节交流,引导学生从美差、抢、眼羡、卖力地呐喊助威、饱览等词感受体会。

  3、师生合作运用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等词语复述3~6小节的内容,再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痴迷:

  ⑴ 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无论还是无论还是只要我就那些书有时让我有时让我有时我读得很快有时书中的悲欢离合又常常使我

  ⑵ 是啊,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我都看得(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我完全地被书给征服了!

  师:正是有了这份牵挂、这份痴迷、这份如饥似渴的醉心阅读,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我得到了报偿和赞誉。并且我还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4、略读8~14小节:

  ⑴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怎么悟出的?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鲜味指的是什么?

  ⑵ 作文,要真情实感创造:

  怎么悟出来的?怎样做才会得到呕心沥血的创造呢?

  师小节:是啊,作者的成功离不开书籍的帮忙。因此,当他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愉悦之情充满了他的心房!师生一起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五、出示范文,尝试学写读后感

  六、提升认识,指导实践

  齐读: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结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接着师生合作,认读古诗,再指名读,互相评价。解决生字词,指导学生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学生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中,让读者先通过听觉,然后通过想象,既而转换到视觉,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景图,一首古诗,认字表和写字表,还有四道课后练习题。这首古诗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已经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初步了解诗的大意,体会意境,熟读成诵。同时还要让学生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提示停顿、重音,指导朗读。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意境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被春鸟唤醒的作者,打开窗户后被雨后春景所惊异的神情,从而可以看出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

  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办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交流)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说明】

  本课在课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这是一个剧本欣赏单元。本剧是一部优秀戏曲作品的节选,重点应了解戏曲作品的特点,欣赏戏曲,初步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注重细节描写,同时以误会构成悬念,从而引起人物命运冲突,动人心魄,因此要善于抓住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冲突,欣赏本文的情节、形象、语言、手法上的特色,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川剧中变脸艺术的特色

  (多媒体展示川剧变脸绝活)

  川剧是历史最悠久、资源最丰富的剧种之一。作者魏明伦说:川剧,孕我的胞胎、养我的摇篮;川剧,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课堂。川剧以她的绝妙,她的丰富,她的天然蜀籁,地道川味打造了一个巴蜀鬼才魏明伦。而魏明伦又使川剧重新焕发青春,走出了巴蜀大地来到大城市,为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所接受,甚至走出国门,为外国人所喜爱。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绝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奇特之处在于演员在一招手、一拂袖、一甩头之间,变换出不同的脸谱来。技艺精湛的表演艺人常常在十几秒钟的瞬间变幻出十来张各具特色的脸谱,真是神奇诡异,惊心动魄,令观者瞠目结舌。因此被称为瞬间艺术。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定下了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行规,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观众无法知晓它的魔方内幕。

  1995年,魏明伦以变脸为题,将上个世纪20年代发生的故事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了银幕,囊括了中国电影界所有大奖,而后又改编成川剧。十年来,经久不衰,让人惊讶的是,该剧的女主角狗娃已经换了7个。每个上台演出的狗娃都是从20个候选狗娃中挑选出来的。而今甚至向全国招聘狗娃,拔款100万,重新精心打造精品工程。

  二、初读:叙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全文

  1、开端:水上漂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狗娃。

  2、发展:水上漂与狗娃拉家常,要将变脸传下去。

  3、高潮: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后,将狗娃抛弃。

  4、结局:水上漂救起落入水中的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下来。

  5、剧情梗概:

  水上漂一苦命人,一辈子在水上漂来漂去。独苗死了,老婆跑了,从此对女人产生偏见,独来独往。可年纪大了,担心变脸活失传,于是买来狗娃,悠然自得。狗娃一个可怜的孤儿。涨大水,家里淹了,啥都没了。因是女娃,被当作牲口卖了七次,被水上漂买下后,深得他的喜爱,心中不甚欢喜。

  以上为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看似相安无事,一派欢喜气氛,可暗藏误会,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内心的担忧、不安。

  接下来:狗娃上岸撒尿,遭遇了蛇,水上漂因救狗娃,而被蛇咬,为治蛇伤,童子尿泄了天机,误会解除,真相浮出水面,水上漂由欢喜转入震惊、愤怒、痛苦、绝望。于是改变了对狗娃的态度,将狗娃赶走。狗娃的担心终成现实,顿时悲痛哀伤,苦苦哀求,恳求留下,无奈水上漂心已定,决不肯收留她,撑船开往下游,狗娃苦苦追赶小舟,没入水中。最后,水上漂良心发现,跳入河中救起狗娃,将她再次留下了。

  下半场爷孙反乐为愁,一痛苦一悲伤,气氛直转而下,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

  师:剧情的发展从头至尾都和变脸绝技有关,围绕变脸向前推进,故事一波三折;情节巧设误会,以误会构成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开、真相的显露而爆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三、细读:找出人物变脸,了解变脸细节

  1、水上漂有哪几次变脸?

  欢喜──愤怒──悲伤

  2、水上漂的变脸引起了狗娃的哪些变脸?

  高兴──担忧──哭诉

  师:剧本的题目是变脸,剧情也是围绕变脸展开,文中的主要人物在剧情发展中也在不停地变脸,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相随心变,心随情动,悲喜交加的面孔后面所引发的有关价值观的反思,从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芒。

  3、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了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师:本剧多重设置矛盾冲突。由于激烈的矛盾,剧中人物经历了由悲到喜到怒到哀的心理变化,本身就是一脸几变。狗娃的去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水上漂内心的冲突表现在水上漂需要找个人来继承他的绝活,传宗接代的愿望;狗娃的处境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无奈的抗争。多重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有了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四、研读:体会川剧语言特点,探讨人物不解之缘

  看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了解人物内心世界,探求人物性格特点。

  1、水上漂:

  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牲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你就是我的孙子。哪个再敢欺负你,爷爷我给它拼命。(善良)

  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火,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直爽)

  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传儿不传女!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重男轻女)

  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侠义心肠)

  2、狗娃:

  做事勤脚快手。我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勤快能干)

  苦命的狗娃没人要,好心的爷爷双手抱。我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乖巧伶俐)

  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舍不得这分情啊!割不断这般爱!(知恩图报)

  3、狗娃的去留,揭示了什么?

  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剧中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凸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的人,在他们的人生磨难中,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善良与真爱,水上漂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局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师:剧中的戏曲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并恰当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语言成分;剧中人物的对白,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畅、贴切、生动;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中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体现了戏剧语言个性化、生活化的特点,唱词质朴清新、明白如话、情味浓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合乎戏曲的艺术特点,具有川剧的方言特色。

  五、续读:探讨故事结局,寻找生命真谛

  魏明伦:我坚信戏是改出来的,只要是对的我就改。《变脸》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了,但是我还是对结尾进行了大改,原来的《变脸》结尾是水上漂死了,狗娃没死,现在反过来了,狗娃死了。当时很多人都替我担心,但是评委一拿到剧本就觉得这就对了 !

  如果你是剧作家,会怎么给本剧续尾,并说一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六、教师小结:欣赏《变脸》片段,感受戏曲之美

  (多媒体回放经典片段,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们领略了川剧的变脸绝活,感受川剧精品《变脸》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川剧,她像海绵一样,吸峨嵋的秀色,取剑门的雄姿,借青城一缕幽,偷巫峡三分险。她敢于盗走神女峰的云雨,才形成与神女媲美的艺术高峰。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 关 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 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学生讨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 (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 (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思想】

  我们小班的宝贝们在绘画时常常会乱涂一气,很难按照我的意愿去完成绘画任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教研活动的学习,我尝试让幼儿自己融入到绘画活动中,让其可以即动口又动手、动脑地进行绘画活动。我发现当幼儿融入活动中时,能够兴趣盎然的学习,观察力敏锐,充满想象力,兴趣浓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设计了《可爱的小鸡》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边说儿歌边画小鸡。2、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不受约束的装扮自己的小鸡。3、尝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爱绘画,爱动口,爱动脑。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小鸡的外形特征;2、物质准备:欢快的钢琴曲,三只可爱的小鸡,绘画材料若干;3、环境准备: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活动中,背景画面可爱丰富,幼儿喜欢。

  教学重点:幼儿学会边说儿歌边画小鸡,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幼儿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小鸡。

  教学难点:让幼儿融入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教学流程:谜语导入——观察小鸡——说儿歌,画小鸡——装饰小鸡——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1、猜小鸡,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并请幼儿入座,展开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老师讲的谜语,猜一猜它是谁,然后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欢迎它出来好吗?

  “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

  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小鸡。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请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吗?

  幼:好!

  2、观察小鸡,培养幼儿与它的感情。

  师:我请来的小客人可爱吗?请小朋友们都来看看它,欢迎它好吗?(引导幼儿和小鸡打招呼,夸小鸡可爱,尝试与小鸡交流,喂小鸡,让幼儿对小鸡产生感情。)

  3、听故事,引出绘画活动。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鸡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听哦。

  教师讲故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河水在哗哗的唱歌。

  这一天,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它们睁开眼睛,东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只小鸡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爱极了,它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咦,玩着玩着,最小的小鸡不小心走丢了,它到处都找了,可是找不到……”

  师:我们的小客人就是找不到哥哥姐姐的小不点儿,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它画一些照片,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帮它一起找哥哥姐姐,小朋友们可以帮忙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徐远敏(板书),你们可以叫我徐老师。初次与你们见面,我本该先自我介绍一下,可我这个人没什么特点,也没什么优点,更没有多少的缺点,让你们马上记住我,难呀。你能记住我了吗?为什么?

  谢谢你们,能记住我。

  走进这幢房子,我就感觉自己像似一个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听过吗?我现在就是灰姑娘),魔术棒给了我一次和你们三(5)小朋友交流和学习数学的机会,我真是太幸运了,所以我今天也一定要记住我们三(5)班的每一个同学,你叫什么?谁能介绍一下我们三(5)班的一些情况。我们班共有几个人?女生有几人?

  我们通过交流相互都有些了解了,相信接下来数学学习会让我们成为知己。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师生问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需要。(约5分钟)

   1、如果我把这四苹果分给他们两个,我可以怎么分?

  生:每人两个。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样公平。

  师:这种分法,数学上叫什么分?

  生齐说: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均分。

  生:4 2=2(教师板书)

  2、我再想把这2个苹果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2÷2=1(师板书)

  4、我再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后面两个小朋友,(师用小刀切出苹果)每人又得到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1÷2=0.5(师板书)

  5、半个,可以用0。5表示,还可以用怎么表示呢?(学生40妙钟没有学生发言,但在思考,教师也没有引导,)

  6、师:你们想知道数学上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吗?生:想

  7、师:数学上还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2)

  师:谁知道它怎么读?

  生:一分之儿;

  生:二分之一;

  师:它叫二分之一,我们应该从下往上读(师在分数旁边画上一个箭头)

  生齐读

  师:这个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生;没有平均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生重新再说一遍)

  生:我把窗户……

  生:我把文具盒……

  6、师:图形、黑板、铅笔,其实就是把什么平均分成两份?

  生:物体、东西

  师:其实就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的它的1/2。

  7、如果我把这个一排同学人数看作是一个东西,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生:1/2。

  师:那这个1/2里有多少个人?

  生:4个。

  师:如果我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这个1/2里又有多少人。

  生:1/2

  生:18人。

  三、认识其他分数(约8分钟)

   1、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只只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有时候可能要分成3份、4份……更多的份数。

  师:现在,我要把这个圆形平均分给四份(教师对折,再对折),我取其中的一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齐答:1/4

  师:如果取其中的两份,又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2/4

  师:你知道我要出哪个分数?

  生:3/4

  师,那我要取几份?

  生:3份

  师生齐叫出4/4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分数?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平均分

  生:他们都是把圆形中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是观察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都是4?

  生:因为他们都是把圆平均分成了四份

  生:分子一个比一个多。

  师:为什么?

  生,分子代表他们取的份数,所以才会这样

  师:那也就说分子表示的是……

  生:涂色部分的份数。

  生:所取的份数。

  2、如果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生:1/8(板书)

  师:5份又是几分之几?

  生:5/8(板书)

  师: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又是多少?

  1/100(板书)

  师板书29/100,它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9份。

  3、师: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2/5,3/9、23/50……

  师:我们能把所有的分数都说出来吗?

  生:不能,有无数个。

  目的:1、认识其他的分数;2、让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感悟:学生在观察比较1/4、2/4、3/4、4/4的特点中,知道了分子和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很成功,在后面的练习中得到了验证。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全班36个人,3/4的人得到了发言,学生参与面广。

  四、巩固练习(约8分钟)

   1、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那我要考考大家,哪些小朋友是真正了解分数?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3/4 2/3 3/5 1/2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3、看到这个图,你会想到哪些分数?

  五、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约5分钟)

   1、今天,我们通过分一分,认识了分数这个新朋友。那我们回顾头来看看,分数与我们的老朋友除法,有没有联系?

  4 ÷ 2 =2

  2 ÷ 2 =1

  1 ÷ 2 =1/2

  1 ÷ 4 =1/4

  1 ÷ 8 =1/8

  学生观察后:

  生:有联系。

  生:分子就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数。(教师用箭头表示)

  师:其他同学,也发现了吗?

  师:如果,我写一除法式子,你知道等于多少吗?1 ÷ 8

  生齐答:1/8

  师:板书2 ÷ 3等于多少

  生:2/3

  师:真得等于2/3吗?这个知识大家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以后我们也会学到。

  2、通过练习,我们发现很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六、课堂总结(3分钟)

   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钟声马上要响起,魔力马上就要消失了,在最后的这一分钟的时间里,我想做一个调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静静地想一想。

  师:有收获的请起立?用一个分数怎么表示?

  生:36/36

  师:我采访几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

  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

  生: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

  师:谢谢,你们的收获,你们的快乐,就是我这次灰姑娘之行的最大收获。你们的表现,我也非常的满意(板书1/1)。下课,朋友们,再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改革以来的巨大变观。

  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朗读长句子,理解词义。

  课前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感受一下北京夜晚的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你们的词语读得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请一位同学试一试,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夜幕下的北京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齐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挂图,展示东西长安街夜景。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画面,读相应的自然段。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王府井、西单等商业街的画面。

  ②方法同上,重点说说,你在街道上看到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出示故宫夜景图,让学生感受故宫的美。

  ②理解年轻让学生了解故宫。

  ③齐读。

  5.齐读第五自然段。

  ①理解辉煌。

  ②想一想这一段与哪一自然段相呼应?

  三、朗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奖。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看图说一说,北京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历史悠久,景色美丽迷人,请你把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

  三、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3.比一比,组成词语。

  问()句()

  府()些()

  奇()闪()

  勾()咐()

  紫()夺()

  四、作业

  1.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流不()

  ()光()色

  ()()闪闪

  ()幕降()

  ()灯()照

  ()彩()目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灯的海洋 环形路

  王府井 辉煌

  光的世界 西单亮丽

  故宫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山市》处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继《〈论语〉十则》后第二篇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学现象,蒲松龄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的经过,极富想象力。本课学习主要以诵读为主,并能根据描述想象山市美景,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文言字词不需要重点掌握,但也得作些了解,以帮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学思路:

  对诵读目标的处理,我设计了七读(时间是30分钟左右,其中理解读8分钟,背读5分钟,其它各遍读都在3分钟左右):先听师范读,掌握生字新词,再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大声读,把课文读通畅,接着进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想象读,根据所读到的文字来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础上,学生美读全文,深化领悟,最后大声背读。这些步骤使学生渐渐地熟悉理解了课文,反反复复的诵读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对第二个目标的处理(用时10分钟左右),我打算是课上稍提激趣,课下自主解疑。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导入阶段,用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以熏陶;二是讨论反馈阶段,通过做游戏来掌握字词,使困难的文言字词学习变得活泼有趣,符合六年级学生特点;三是深化领悟阶段,在同学和老师的渲染下,学生脑海里有了山市美好景观的画面,此时学生美读,可能掀起一个高潮。四是激趣探究阶段,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科学知识。五是作业布置阶段,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的科学成因,既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延伸,又是对探究习惯的督促检查。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山市的有关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感觉到秋天已经来到了吗?天空中秋风飒飒,秋雨潇潇,田野里枯枝颤抖,黄叶飘零,一派秋的庄严。是啊,秋天的满地落红,冬日的漫天飞雪,春时的嫩芽娇花,夏季的绿树浓荫,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却好多年都难得一见,多数人一生都无缘看到。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海市蜃楼。幸好清代有一位写狐写鬼的文学家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山市蜃楼),弥补了我们不得一见的遗憾。今天,让我们走进《山市》这篇课文,通过文字描述来欣赏一下这种奇特的景观。

  板书题目作者,学生记住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二、诵读施标:

  1、初读感知阶段: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标划生字词,并听出师故意读错的生字。然后打出电子词典,指定一学生领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2至3遍,力争读得声音饱满,通畅无阻。

  读完之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主学习阶段:

  老师先学了这篇课文,觉得这篇课文的目标可以有这两个。大家看同意吗?

  打出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师布置自学任务,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三幅画面。比一比谁理解得快。时间8分钟。

  3、讨论反馈阶段:

  ○4师生、生生之间以做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词句理解情况。

  游戏:

  甲:我来问,你来答。

  某词的意思是什么?

  乙: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

  师与一学生合作举例。如:

  ……

  然后学生之间热闹游戏,快乐掌握。师巡回听听。

  ○5请学生根据文中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一两名学生描绘出画面。

  师借机描绘:

  你不经意地一抬头,看到不远处,突地出现青塔白楼,楼阁殿堂,街道里巷,并且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然后一阵大风,尘土飞扬,烟雾弥漫,只剩下那座高楼,灯光点点,人影屑屑,可是只一会儿,楼渐低,减低,直至如拳如豆消失不见。的确是很神奇啊!

  这么美好的景观,我们得用同样美的朗读读出来。引入下一阶段。

  4、深化领悟阶段:

  下面请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美读课文——投入感情,放飞想象,如醉如痴,物我两忘。

  5、激趣探究阶段:

  ○6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师生共同想办法探索“山市”成因。

  师引导:这样的美景,古人却给它起了个瘆人的名字“鬼市”,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点拨引导:古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所看到的现象无法做出解释。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叶使人们相信真有所谓鬼神。可是现在,科学的巨手早已揭开了这种景观的神秘面纱。同学们,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楼的知识呢?

  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然后明确:可以通过查字典、上网、《物理》课本、《十万个为什么》等资料。

  学生快快行动,查字典,看谁先查到谁读出来。

  师引导:你明白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了吗?这个解释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同学们,要做明白人,就必须自己动手,探索研究。

  那么,交给大家一个光荣的任务:六人一组,课下查阅资料,得到海市蜃楼的有关知识。然后整理成文,给蒲松龄写一封信。

  三、作业布置:

  请学生查阅资料后给蒲松龄写一封信,解释“山市”的科学成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复习巩固

  认读字词。(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三、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

  1、重点:

  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2、难点: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选”。

  (选举、推选的意思。)

  2、齐读课题,提问:

  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3、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示范

  请学生说一说:

  “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

  2、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

  ⑴ 边读边想:

  ① 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② 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③ 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⑵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

  “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⑶ 指导朗读:

  “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⑷ 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① 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

  ② 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

  (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1.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2.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十篇

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十篇

4.【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十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

7.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十篇

8.【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9.【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