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08 09:14: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杰

  炽

  作

  热

  《雨之歌》

  深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朴实,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的内容能深深地打动读者,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四个字,却使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这种魅力。

  三、教学目标 :

  根据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辑意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有创意的表情达意为重点,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话中有所感悟,并尝试运用语言。

  四、教学过程 :

  (一)、课题切入、引入重点

  1、导入 课题,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打动学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

  3、点出语言的魅力,并质疑、归类(从题目入手加了一句话加的内容是春天到了,却使事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语言的魅力)。

  问题梳理①文中什么语言有魅力。②语言有什么魅力。③语言怎么有魅力。

  (二)、深入课文、体验研究

  1、小组讨论问题

  汇报(春天到了有魅力)

  2、共同研究问题

  (让学生标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前后变化,明白是语言的魅力使他们有了这样的变化)

  指导朗读、假如作者是诗人(以第一人称读),读1、2自然段,注意语气、停顿

  自读、点读。

  3、共同体会语言怎么有魅力、语言有真情,所以有魅力,假如你是行人看到牌子会到什么,小组内互说、自由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迷人的春天和突然的转折什么也看不见,不由的对老妇人的同情)

  4、体会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出示公益广告说说哪儿能体现情。

  污染的鱼在呼唤:别吃我,有毒。

  砍伐了我,您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三、跳出课文运用语言出示图片一棵奇形怪状的树旁边树着一块木牌,写着禁止入内,违者罚款。树被栅栏围着,要求学生换换内容(并评价、修改)

  反思:

  第一次读课文时内心深处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不知是被诗人的才华,还是行人的善良,还是对那位佝倭的、失明的老人的同情或者欣慰,一种冲动想尽快和孩子们上这一课,于是备课,而且是充分的备课

  课堂上的我有些害羞,更多的是满足。范读时,静静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孩子们的呼吸声似乎也飘远了。刚读完,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让我羞涩,有些不知所措,但我相信,我的朗读远远不如课文内容更能让他们感动,自读时孩子们读到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时,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表情让我读懂他们的内心。语言有魅力的原因在于它有情。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

  本课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课堂最后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语言即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孩子们的广告词让我满有一种满足感,他们说到:保护我,就是保护人类自我。

  爱护我吧,我会带来绿色

  如果这棵树是你,愿意受伤害吗?

  我已经被缠得够累的了,请你不要

  我之所以满足,是因为孩子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并用他们稚嫩的心表达出他们的情意,这节课不由得使我想到: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点,而且都可以延伸到生活里面,学习每课之前,我们必须将这个点和面联起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导入

  出示填空:

  我们爱你啊,

  请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自己内心最爱的事物

  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

  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1、我们爱你啊,中国!

  齐读课题,饱含深情地读三遍

  二、通读全诗

  1.布置:请大家好好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后想想,你通过朗读这首诗后,对祖国有无进一步地了解,你是否更加地热爱祖国并和同桌好好交流一下还要注意后面的生字要会书写,然后描红临写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交流后用钢笔描红、临写

  三、学习生字新词(略)

  四、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师生纠音注意读通顺

  五、自主精读全诗

  师:我们已经通读了全诗,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说说你对诗的总体感受

  指名学生说说

  师:这是诗带给我们的初步感受,你如果深入地读,用心去体会,你会体悟到更多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细细地读这首诗

  1、布置学生自己认真按要求学习本诗

  要求:(1)细读全诗,好好理解诗中的'有关词语,然后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读懂后,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品味到的在书上作批注

  2、学生按要求自主精读全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布置

  1.朗读全诗,尽量能够背诵刚才没有完成的批注回家做好

  2.抄写生字新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科学态度。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结”的读音,理解有关词语。

  3、能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进义词。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正确的方法读懂日记;懂得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理解有关词语。

  3、能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解题,导入 新课

  (1)春天到了,大地复苏,百花争艳。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来了游玩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却发现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读课题: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导入 :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和群”?学了课文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2、默读课文,初知大意,讨论:

  (1)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自学后检查

  (1)让学生说说这些字该怎么记?字型分析:孤、扭(笔顺)略。

  (2)指名接读课文,正音。(成群接队、闹别扭、调皮、觉得、难道、请教、略微)

  (3)作业 本第一题。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现( ) 孤独( ) 确实( )

  (4)解释词语并造句:别扭、悠闲

  4、讲读第1段

  (1)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况?(人、地、时、事)

  (2)我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说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样游的?(理解“成群结队”)

  (4)“闹别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像闹别扭似的?

  (5)齐读

  作业 :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科学态度。

  2.读懂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儿启示.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讲读第2段

  讨论:

  (1)为了让它回到大伙儿中间,我们想了个什么办法?(看插图联系课文说一说。)

  (2)用“----”划出写我把这只小蝌蚪拨进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拨了几次。

  (3)我们两次拨蝌蚪,结果怎样?用“﹏﹏”划出有关句子。

  (4)两次拨蝌蚪,结果是否一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一次:“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第2句:“仍旧”“从队伍中钻出来”,“自个儿”)

  三、齐读第3段。

  ①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难道它们不是一家人?

  它们一定不是一家人!

  ②“不是一家人”指什么?(不同类)课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说明什么?(能有根据地大胆地设想,但不轻易下结论。)

  四、学习第4段

  (1)他们的假设对吗?从哪能个词可以看出?(确实)为什么说它们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样获得可靠的结论的?(请教老师)

  (3)创设情景:永明和我怎么问老师?

  (4)讨论:青蛙的蝌蚪和癞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读后表达:可以画图、可以填表,可以用语言表述。

  五、第5学习段

  “这样”指什么?我和永明终于弄清了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会怎样?以这种心情读这段课文。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跟时间有什么关系?(春天是蝌蚪活动的季节)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独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综合提高:

  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家在外面,请你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儿启示;(讨论在启示中要写清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现在,人们在战争的时候,用望远镜来侦察敌情;研究天文的时候,用望远镜来观察天空……(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主编《新世纪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四册《望远镜的发明》)

  师:这段话中讲了望远镜的哪两个用途?

  生:侦察敌情,观察天空。

  师:侦察和观察各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它们能混用吗?

  生:侦察和观察都有看的意思。

  师:对,但观察是不是就等于看?(教师看向窗外)我正在看窗外,能说我在观察吗?

  生:不能。

  师:我这里有一个文具盒,但不知什么原因打不开了,请大家讨论一下,谁能用这个文具盒做道具,将观察的意思表演出来?

  (学生讨论)

  一生上讲台表演:他拿着文具盒,试图打开,试了几次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他将文具盒凑到眼前,仔细地翻来覆去地看……

  师:这位同学看文具盒多——

  生:仔细啊!

  生:他就是在观察。

  师:你说对了一半,观察有仔细看的意思,但仔细看还不是观察,请同学们再想想。

  生:他想把文具盒打开,他是有目的'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观察的意思?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仔细地看。

  师:谁能用观察说句话?

  (生练习说话略)

  师:侦察,一般在什么时候用?

  生:侦察敌人的情况。

  师:假如我们教室的不远处就是敌营,谁上讲台表演一下,侦察敌人正在干什么?

  一生表演:他走到教室门边,悄悄将教室门打开一条缝,用手作望远镜状,从门缝向外望去……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众生鼓掌)(师问表演的学生)你为什么不把门打开来侦察?

  生:那样敌人就会发现我了,侦察时不能让敌人发现。

  师:对极了,现在谁能说说侦察与观察有什么不同?

  生:侦察是悄悄进行的,不能让别人发现,要偷偷摸摸;而观察可以大大方方,不需要躲藏。

  ……

  简评:准确理解和辨别词意,有助于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理解“观察”一词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层层推进:看——仔细地看——有目的地仔细地看,可谓水到渠成。整个教学片断,教师就地取材,学生两次表演,化抽象为具象,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切理解了词意,更明确了两词存在的差异。没有呆板的死记硬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可见,运用多样手段,创设有效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

  P22-P23, 回家路上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观察,看懂图意,根据图中提取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取图中的信息,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个动物学校,那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吗?真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有秩序地排着队走在回家的路上!(板题)小动物回家路上,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引导观察画面,同桌交流数学信息:

  请小朋友们仔细瞧一瞧,图上都有什么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你看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开始!

  (1、船上的小猫4只一排,一共有4排。

  2、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5只。

  3、小猴骑车回家,每组有2只,共6组。

  4、草地上有2组花,每组5只。

  5、学校教学大楼左边有9扇窗户,右边有9扇窗户,共有多少扇窗户?

  6、岸边有2只松鼠,每只松鼠前放7颗松果,一共有多少颗?

  7、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有2组。)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赛。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一幅图中居然了解到这么多信息,现在,老师请你们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好吗?

  (快速拿出练习本,将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并解答出来。要求同桌为一个小组共同合作,两个人可以同时提出不同问题,列出算式;也可以一人说,一个人写。如果两个人提出的是同一个问题,那么就作废一个题。最后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最多,列出的算式最正确,最后看哪个组获胜,都有奖励。)

  (2)汇报交流 谁能说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汇报时,一个人说信息和问题,一个人说算式和口诀。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汇报者的`表述是否完整,并能正确回答。

  过渡语:谁还有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3、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说一说,算式2×6=12解决什么问题?你们在解决问题时,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和“路上有多少只小猴?”都用到了算式2×6=12 ,他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同一个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三、知识的应用与解决实际应用

  智慧老人说:爱动脑筋的孩子最聪明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乘法口诀解决了图中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问题吗?你能说说吗?

  接力比赛 跳绳比赛 购物买东西 数座位 数小桌子的腿等等。 下面结合桌子的腿数说段儿歌好吗?

  1、活动一、小桌子笑哈哈, 数腿游戏考大家

  1 张桌子( )条腿 2 张桌子( )条腿 3张桌子( )条腿 4 张桌子( )条腿 5 张桌子( )条腿 6 张桌子( )条腿 7 张桌子( )条腿 8 张桌子( )条腿 9 张桌子( )条腿

  四、巩固练习

  2、活动二、你们的精彩表现,把小老鼠和小猫,也吸引来了。看看它们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原来让我们帮他们数一数跳了多少个格。

  小老鼠跳一格表示1个2,小猫跳一格表示1个3。让我们接着数数吧。

  3、活动三、我们做事情时要有时间观念

  接下来,我们做个《与时间赛跑》游戏,考考大家的口算,愿意吗?

  1×4= 2×5= 3×6= 4×5=

  3×3= 3×8= 2×9= 7×4=

  5×6= 4×8= 2×2= 8×5=

  轻松时刻到了 ,让我们欣赏一首歌曲好吗?《青蛙不吃水》 我非常喜欢这首歌,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青蛙跟我们人类是好朋友,可以捉很多害虫;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可以从青蛙身上发现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

  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

  3 只青蛙 3 张嘴,6 只眼睛12条腿。

  4、活动四 解决问题

  4、从青蛙身上我们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老师从生活中也找到乘法问题,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自信可是成功的一半哟,加油!!

  每层楼高3米,5层楼高多少米?

  5、 数星星 师:请同学们看五角星图,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吗?算式怎么列?(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

  察,列出算式。)

  6、你们见过索道车吗?游客们为了旅游观光,人们都愿意坐索道车,这样可以看得更高看得更远,每辆索道车有的只坐2个人,7辆索道车能做多少人?

  8、搬新家了 瞧,动物们盖起了两座漂亮的楼房,他们都忙着往新家里搬呢,可它们拿着门牌号不知所措,原来找不到自己家了,你能帮帮他们吗?帮助别人可是一种美德呀!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从第一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1)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腹部fu√

  疾飞ji√

  逮翠鸟dui√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 衬(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锐( ) 饲( ) 希( ) 泡( )

  说( ) 词( ) 稀()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4自然段。

  (二)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三)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讨论:为什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第1句中“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我们”的想法,前边加一个“真”字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说明十分喜爱翠鸟,想好好地把它留在身边饲养它。

  第2句中“远远地看”是因为作者知道翠鸟很机警,怕惊扰它。“希望它”“多停一会儿”是因为想多看它几眼,这正是作者喜爱翠鸟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4.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五)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

  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

  蹬、飞、叨、贴、飞喜爱

  住处:隐蔽

  教学后记:

  文章很美,条理清楚,是指导学生写好动物的范文,在学习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生动地将翠鸟的外形、生活习性写清楚的,为他们写好动物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