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2 19:28: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为将来学习多位数这类题型打下基础。本课中,学生对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提供画图、操作、摆一摆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沟通与原有经验的减法模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还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教学中,设计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1.

  2.

  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题1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可以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

  第2题,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在比较两个物体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从直观判断,实物操作,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也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谁和谁比?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2.画图:

  3.线段图雏形: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师: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一一对应法)小华的12个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看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对应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来,完善图示。)

  师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两条线长短不一的线表示小雪与小华套圈的个数。方法类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大括号和问号方法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用小华12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教师: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5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课件出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理解。】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会说:从图中看出多(少)了5个;12个去掉5个就和7个一样多;7个再增加5个就12个。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个信息的数量?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能直观看出多少,根据多少的数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结果可以用反过来思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有效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课件出示)

  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量关系,第(1)题直接列式计算。第(2)题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问题诊断:

  对于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没有案例设计中那样规范,教师该如何引导分析?还是以教材中的图示分析为主?

  学生尝试摆一摆时,都会用旧知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能直观看出5个,觉得这题难度不大。在这样基础上,教师还反复进行图示讲解,主要注重比较时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应在去掉同样多的基础上,理解减法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规范画图,在学生原始图示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培养学生养成各数量和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的习惯,是为将来学习线段图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础。这个环节看似简单,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师要肯花时间,给学生空间,讲解中源于本课教材知识点,从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逐步形成一些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发展做准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由于十几减9的算式,部分学生有一些基础,尽管在计算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据学生原始计算方法,会出现算法多样,而不同算法的体现会给初学的学生带来困扰,不知哪种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课的编排中着重呈现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根据一年级认知特点,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经过语言描述,注出算式过程图,经历数学符号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设计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几减九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探究意识,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得数学信息。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成说出来。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找与对应信息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5-9=

  (二)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圆片)小棒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从15(圆片)小棒先去掉5个再去掉4个,还剩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个,剩下1个与1合起来是6个。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教师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实现对算理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插入图片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看出个步骤表示的意思。

  2、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算式:16-9= 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破十法”的算理过程,将多种表征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方法理解。通过几个层次练习,进一步掌握用“破十法”解决十几减9的式题。】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算法的多样,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应用算法。(课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 13—9= 15—9= 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式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特点来分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不同的练习,教师观察巡视,反馈出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加强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熟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本课中没有借助操作活动直观呈现,思考过程的表征图没有体现,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说的方式提高思维水平,注重计算方法择优快捷熟练,注重算式资源中数学思想渗透,培养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设计意图:此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多组练习后,让学生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并加以熟练,分析关系,发现规律,创造算式等方式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提高。】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1.在进行分类整理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观察,如15-6=17-8,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几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8-2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7-0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0-1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2篇09-27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0篇07-1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2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8篇06-0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05-26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7-22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