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8 15:59: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5篇)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

  课题

  外研版《英语》(新标准) 小学三年级起点第三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Can you run fast?》

  作者及工作单位

  苏彩玲 江南区苏圩镇中心学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处模块题材为Abilities,以体育运动为基本素材,使用“can”来谈论能力。本课是本模块第一课——情景对话课,教材通过主人公参加体育运动的情景引入新知和建构新知,以语言信息大量输入来促进语言输出的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多数学生为农民子女,其中有少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还不够重视。对此,培养所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因此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突出趣味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听、读、说单词run, jump, ride, fast, high, far ;

  (2)能运用句型:Can you …? Yes, I can. / No, I can‘‘t.来询问他人进行日常的交际。

  2、技能目标:

  能通过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进行英语交流。

  3、情感态度目标:

  采用多种活动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学习,让学生爱上英语。

  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句型:Can you …… ?Yes, I can. / No, I can‘‘t.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进行交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句型:Can you …… ?Yes, I can. / No, I can‘‘t.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进行交际。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朋友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两篇课文:《元宵节》和《看花灯》,以儿歌的方式呈现,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一抄”、“组词”、“照例子说一说”、“读一读”等练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复习上一学期的拼音生字等知识,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延伸。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25个生字,巩固学过的字。会书写单韵母,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意思,会组词。背诵课文;自读短文。

  情感态度: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及勤于复习、练习的好习惯。

  过程和方法:

  1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检的习惯。

  2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班级活动。

  三.重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习惯是重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朗读《元宵节》、《看花灯》两篇课文,并且要能有感情的背诵《元宵节》这一篇。认识本单元的25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等

  五.课时安排:

  课时分配课题

  共6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余时间一个半小时课时

  元宵节2课时

  看花灯2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

  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拼音、拼读掌握较好,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儿歌中有的生字学生已经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由于本地没有相应的社会活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1结合学习第一课《元宵节》,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完成识字任务。

  2着眼点: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求知的愿望,

  3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都是生机盎然的,充满趣味的。

  二基本情况

  1时间:正月十六晚上6:00——8:00

  2地点:本班教室内外

  3人员:本班全体学生及自愿参加的家长、教师。

  4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带一个灯笼,查阅资料,或自制灯谜若干,写在纸条上。要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并自备奖品,准备奖励给猜出自己制作的灯谜的同学。可以请求家长协助(比如写灯谜),但不能完全代替。

  三活动基本思路。

  1动员,集思广益。在正月十六早晨报到完后,教师讲话,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讨论如何办好这次活动。归纳总结活动方法,鼓励大家积极筹备,简单分工。(比如哪些同学重点搜集跟“羊”有关系的词语,哪些同学重点搜集喜庆的词语,或是跟元宵节有关的知识等。提示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制作灯谜。

  2教师,做好领路人。为了落实活动中的知识能力目标,教师一方面做好引导,一方面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去。我设计制作一些灯谜,有意识地包含第一课的生字词以及一些估计学生不好完成的目标。

  3家长,好帮手。充分调动家长这支好帮手队伍。请几个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家长来协助管理,以便更有秩序的搞好活动,同时也让家长从中体会新课程的理念。

  〈元宵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1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看花灯》教学设计

  一谈话。师:你们在灯展上都看到那些灯?说说你最喜欢的等什么样子。(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学习有条理地说清自己的观察所得。)师: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看到了哪些花灯。

  二初读课文,识字。

  1出示课文,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下来的。(表扬预习得好的学生,倡导预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识字。强调方法: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教同学;同学互相考一考。小组长用卡片让本组人抢读。注意帮助认字慢的同学,共同进步。

  3教师检查:快速强读;开火车轮读;组成词语认读。挑部分鼓励学生组词:灯、夜、街、金、奇、花。

  4再读两遍课文,看看是不是更流利了,争取不看拼音读。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说说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体会“人欢腾”的热闹场景。

  2你最喜欢什么灯?(质疑,讨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吐泡泡”“猫追鼠”等,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花灯造型的逼真、有趣。理解“奇妙”一词。)

  3试补充句子()真奇妙!

  这个()真好吃,我觉得()

  这个()(),我觉得()。

  4比赛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作业:这个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花灯写得这么生动,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花灯,能不能敢不敢也编一首诗,把你们看到的说出来啊?(鼓励学生写元宵灯展上所见所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读课文,试着背诵。

  二交流自己的诗歌。

  三指导学生学习书写生字。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

  13.an、en、in、un、{n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

  1.学会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ai、ei、ui、ao、ou、iu、ie、ü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板书:13 an en

  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

  1.学习韵母an

  (1)出示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自己试着发an(安)

  (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出示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

  (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

  (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

  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 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四、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

  1.学习b p m f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

  2.学习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

  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

  (3)指名拼,开火车拼。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yuan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呀?什么形状的?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

  5.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六、照着板书读读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

  13.an、en、in、un、{n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

  1.学会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ai、ei、ui、ao、ou、iu、ie、ü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板书:13 an en

  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

  1.学习韵母an

  (1)出示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自己试着发an(安)

  (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出示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

  (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

  (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

  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 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四、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

  1.学习b p m f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

  2.学习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

  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

  (3)指名拼,开火车拼。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yuan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呀?什么形状的?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

  5.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六、照着板书读读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in、un、ün 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n、yun。

  3.学习声母与in、un、ün组成的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巩固ü上两点省略规则。

  教学重点:

  1.学会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式,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与in、un、ün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1.准确地区分un、ün。

  2.yun的右半部分是un还是ün学生易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前鼻韵母in、un、ün。板书:in、un、ün

  二、看图学习in和yin

  1.学习韵母in

  (1)出示in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学生借助树荫的“荫”学习in的音。

  (3)发in时,先发i,然后舌尖上抬,顶住上牙床前发鼻音n,快速连读,读出in的音。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

  (1)师讲:韵母in不能独立成音节,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用大y来帮忙,就可以给汉字注音了。)

  (2)出示yin,请同学读一读。

  (3)你能试着读读yin的四个声调吗?请同学找一找相应的汉字音。如:阴天的“阴”,银行的“银”,饮料的“饮”,脚印的“印”。

  三、看图学习un

  1.出示un图,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

  3.为了区别于ün的写法,教师可以开一句玩笑:“千万不要让蚊子咬疱哇!”使学生在会意的笑声中明白了un头上没有点。

  四、看图学习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

  1.出示ün图,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借“云”的音平读第一声就是ün的音。学生练习读。

  3.发音时,摆好ü的口形,然后发n音,就是ün的音。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4.怎样区别un和ün呢!为了区别于un,我把ün头上的点叫做小雨点。可以编儿歌帮助记忆:反正门就是un,加上两点就是ün。

  5.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ün是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呢?

  (需要大y来帮忙,ü的两点要去掉)

  6.为了让学生明白yun的右边是ün,教师可以创设下面的情境进行教学:带着ün头饰的小孩找不到妈妈了,急得大哭起来,这时走来一位带着大y头饰的阿姨走过来说:“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哭呀!”,小朋友哭着说:“我找不到妈妈了,”这时阿姨说:“擦去你的眼泪,阿姨带你找妈妈去。”通过表演使学生明白音节yun的右半部不是un而是ün。

  五、学习声母与in、un、ün组成的音节

  1.出示3组音节: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互拼,相互纠正。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j、q、x与ün相拼时ü两点省写规则。

  六、书写in、un、ün 3个字母

  1.书写3个字母对学生来讲并不难,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3.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准确地看图拼读音节。

  2.学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liàn、qiān等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照着板书的内容,复习巩固。

  二、看图拼读音节

  1.把书中P40页下面的图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边看图边拼读音节。

  2.指导学生读好yuan、qian、lian、ju等音节。

  3.同桌同学相互读。

  4.指名读。

  三、读儿歌

  1.把儿歌中出现红色的字母读一读,巩固本课学习的韵母。

  2.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小儿歌。

  3.请同学读,其他同学听。

  4.同桌互读。

  5.指名读。

  四、通读全文(教师再次指导读书顺序)

  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采取多种形式读,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4

  单元简析:

  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2.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练习一………………………………………1课时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班班通、表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如果学校再次做校服,想请你来做参谋,你们打算选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交流理由。

  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师: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4)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班班通,表格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问: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xx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回答问题。

  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我讲课的内容是小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始第六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It’s big and light.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玲玲的包坏了,Ms smart 与她一起去商店买新包,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描写事物特征的形容词,着重于broken,light,heavy等词的学习及其用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事物的特征。这个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兴趣的保持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本课的重点单词:heavy, light, broken, pocket. 掌握句型This black bag is nice. It’s big. This blue one is big and light .It’ll be easy for her .

  (2)能力目标:能在创设的情景中描述事物的特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描述图片,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授单词:lightbrokenheavypocket

  (2).新授句型 :This black bag is nice. It’s big. This blue one isbig and light .It’ll be easy for her .

  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用英语描述事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观察和说一说达成目标1。

  2、通过练习一第4、第5、第6、第7题达到目标2.

  3、通过实践活动达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旧知激趣引入

  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二、新授

  1、主题图学习新知

  师:(播放课件)这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看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熟悉整幅图为下面的学习做】

  师: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组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得出几种答案:

  (1)从左往右组从前往后个

  (2)从左往右组从后往前个

  (3)从右往左组从前往后个

  (4)从右往左组从后往前个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老师说清楚他应在从左往右组从前往后个座位现在你们能找到他吗?

  【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文字“组个”】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好朋友呢?(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注意:教师要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学习新知

  师:从左往右数请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组同学点点头;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师:从前往后个同学向老师招招手;个同学点点头;个同学笑一笑;第六个同学……

  同桌互相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3、活动

  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小老师给新来的学生安排座位

  找住址

  出示漂亮的高楼,创设情景玩送信的游戏

  (3)找电影院的座位

  a、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乐乐去电影院找不到座位怎么办,谁来帮助他?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b、模拟影院,实践活动。

  假设教室就是影院,让一名学生带领从前往后数一共有几排

  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么样排列的

  让学生自己排队寻找自己的座位,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反馈 :请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做对位置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帮忙检查

  课堂小结 :

  看完电影,我们的课也结束了。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位置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最优计算方法。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本单元内容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整理的资料,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补充,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图。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38 +38 +38 +38=()×()=( )

  2、12个 56 是( );24的 23 是( )。

  3、1013 的3倍是( );

  4、12 ×()= 35 ×()=0.5×()

  二、计算题要仔细。

  1、直接写得数。

  13 ×0=14 × 25 =56 ×1.2= 712 × 314=4.5 × 35=

  9×718 = 23 × 910 = 425 ×100=0. 18 ×16= 411 × 114 =

  知识总结:计算时先约分往往比较简便。笔算时通常不在原式上约分。

  2、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9分)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

  35 × 89○35 1411 × 21○141135×1○ 35

  58 × 56○58 89× 1411○89 1212× 1○1212

  910 ×35○ 910 310× 103○ 31075×1○75

  三、拓展提升:(每题3分,共9分)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真分数,积()这个数。

  3、一个数 乘1,积()这个数。

  想一想:第1、2点为什么要0除外,第3点为什么不要0除外?(共2分)

  小贴士: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每题2分,共8分)

  1、一个数乘真分数,积小于这个数。()

  2、1吨的 45 和4吨的 15 一样重。 ()

  3、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5 米。 ()

  4、60的25 相当于80的 310。()

  五、能简算的要简算。

  72×512 34 ×58 ×32 59 × 34

  17× 91654 × 18 ×1658 ×29 × 310

  ××4× ×

  ( )×15× ×× ×

  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说说能简算的分别是运用的什么运算定律。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愿意。)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用学生熟悉的`事引入课,为进一步感知上、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转述”,是让学生转述一些事情,通过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围绕“通知”,提供两幅情境图和相关提示语,要求把事情转述给别人;第二部分是说明性的文字和一个小链接,提示了转述的要求和注意点。

  交流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进行多种方式的口语交际,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弄清要点,确保转述的时候,不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的过程中,注意人称的转换。

  3.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小奖品。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的一次转述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轻松一下吧!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你”。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这组同学排成一个长队,然后我只把话说给第一个同学听,接着一个一个往后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小声地说一次,不能让其他人听见。(传话内容:因为语文老师临时有事,本周五的语文课和下周二的美术课对调一下。)

  师:(请出最后一个同学)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话吗?

  生:想。

  师:幸亏只是个游戏,不然可闹笑话了。

  师:同学们,刚才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注意什么呢?

  生1:转述的内容要听清楚。

  生2:转述时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生3:转述时要注意人称变化。

  师:的确如此,转述首先要听清楚,然后才能说明白。说的时候,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初步体验转述的形式,制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简单转述,弄清转述要点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几句话,咱们就先来练一练。

  [课件出示:(1)今天下午,四年级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师: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你的组员练习转述。然后,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我们来评比一下。

  生1:今天下午,四年级要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

  生2:明天下午,我们班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

  生3:明天的美术课,请大家带好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师:谁来说说看,这三位小朋友转述得怎么样?

  生1:他们转述的时候,都很有礼貌,搞清楚了转述的对象。

  生2:他们转述的时候,没有遗漏重要的信息,把转述的内容都说清楚了。

  生3:我觉得他们转述的时候,口齿很清晰,声音也很响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师:是啊!这三位同学表现得真棒!在转述的时候,我们要弄清楚转述内容的要点,转述的时候,不要遗漏了重要的信息。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进行转述的时候,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仪态大方。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转述练习,让学生了解转述的要点,为接下去转述复杂内容做好铺垫。

  三、学习通知,尝试转述表演

  师:同学们,看,下面这两个通知。

  (出示通知内容,即课本11页通知的内容)

  师:看清楚了吗?说说这两个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第一个通知告诉我们更换借阅卡的具体要求。

  生2:第二个通知告诉我们明天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地点……

  生3:第二个通知需要我转述给小丽。

  师:转述前先要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通知要分别转述给谁呢?

  生:要转述给小军和小丽。

  师:是的,我们转述时要注意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小组活动)

  出示小组活动提示:

  1.各小组任选一则通知进行转述练习。

  2.分清角色:小丽、小军、转述者。

  师:哪一组,先来试着表演?(汇报交流)

  师:你们觉得他们转述清楚了吗?

  生:很清楚,能将老师的话清楚地转告小丽。

  师: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通知,提取主要信息,弄清人称变化,使转述有的放矢。分组活动练习,呈现转述情境,语言环境显得真实、有效。

  四、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师:转述的作用可真大呀!多亏了你们,小军和小丽才能及时地、完全地了解了通知内容。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曾经遇到过什么情况呢?

  师:老师也曾遇到过需要我转述的情况。有一次,学校要求老师们开会,把通知告诉了我,让我去通知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可是通知的'内容太多了,我一下子没记住,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你们帮我想一想,当转述的内容很多记不住时,该怎么办?

  生:可以拿笔记下一些重要的信息,转述的时候就不容易漏掉了。

  ……

  师: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那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测试。请一位同学当孩子,一位同学当妈妈。孩子接一下老师的电话,并把电话的内容转述给妈妈。下面我们开始表演。

  师:喂,是小红同学吗?

  孩子:是的,老师好。

  师:下个星期一早晨,轮到你妈妈做义工,请8点前到学校门卫,穿戴好义工服。

  孩子:好的,老师。

  孩子:妈妈。刚才老师打电话来找你。

  妈妈:找我有什么事?

  孩子:下个星期一早晨,轮到你做义工,请8点前到学校门卫,穿戴好义工服。

  妈妈:好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她的转述怎么样?

  生1:我觉得她说得非常清楚,把老师的话都转述清楚了。

  生2:她能弄清要点,没有遗漏主要信息。

  五、总结方法,延伸转述内容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转述。

  师: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棒,你们是最优秀的学生,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我的表扬转述给你的家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电话情境,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使转述练习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鉴于此,在这节课中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乐说。在表演中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体现了生生、师生互动,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先利用游戏“说悄悄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转述出错了,所以教师揭题,讲解什么是转述,以及转述别人的话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接着练习转述。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转述。

  一、体现情境性

  练习转述环节,利用课件出示文本内容,让小组成员之间练习,然后老师扮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表演练习转述。创设情景让孩子表演,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乐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二、体现互动性

  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模拟生活场景,学习使用语言。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的表扬也成为学生练习转述的材料。

  三、体验形式的多样性

  在导入新课环节,传话游戏能快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从活动中认识到了只有正确转述才能取得游戏的成功。从游戏中孩子们总结出了“学会转述”的要求。在交际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沟通。

  四、体现评价的重要性

  需要指出的是,口语交际课具有时效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及课堂表现给以准确、及时的评价,并且注重引导孩子互相评价。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0

  【内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化石吟》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化石功不可没,科学真是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

  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和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课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

  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

  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

  为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谓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非诵读不能体会其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亿万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记录,科学家据此复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绘出想象中的远古世界,并以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思维描画一翻,这对于锻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3、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考虑、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设想】

  预计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投影展示字词,完成知识目标一,展示古生物图片,完成知识目标二。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认识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联想想象,描画化石所出现出来的奇幻图画。

  第二课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诗歌的内容。

  查找资料,写一篇介绍恐龙的短文,提倡用诗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课时为例,说一下具体的课堂实施。

  【教学程序】

  一、提前安排好预习

  1、划出自身认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会读会写。

  2、熟悉课文。

  二、精心设计导语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或看到介绍古生物的画册,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三、投影仪展示准备的字词,完成知识目标一,检查掌握情况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诗歌朗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领会。然后指学生朗读。

  (注意维护学生的`热情,多发现朗读时的优点,给予鼓励。至于他们的缺乏,课外私下推荐。)

  提出问题:找出诗中哪两节结构相近?它们在内容上,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五、分组讨论

  诗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说包括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们通过时光机器,分成几个探险小组,漫游到了那个世界,你看到的应该会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看哪一组想象合理,奇异,描绘的优美动人。(采用分组讨论,提出要求:各组推举一名代表,集中表达本组意见,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带头鼓掌,为他们的表示。)

  六、总结

  科学家研究保管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漫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维护地球上接近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中去慨叹、遐思,这更多的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板书设计】

  化石吟

  科学诗

  首尾圆合1~2节:问句引发想像

  收放自如3~6节:主体具体抒写遐思内容

  7节:回应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1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口耳目》是一篇看图识字的课文,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其色彩柔和体现浓郁的中国风,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理解字义,产生喜爱汉字、学习汉字的愿望;第二部分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读音,把字音读准。例如“手、站”可以利用对照贴字的小游戏来识记。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

  字形:独体字的字形识记,例如“口耳目手足”可以通过字源和我当检察员的游戏识记,“坐”可以通过编小儿歌的方法识记;左右结构的字形,如“站”可以通过偏旁表意的特点进行识记。

  字义:重点是口耳目手足身体部位的区分,通过“对照贴字”的游戏活动,将音形意联系识记。

  (2)写字

  本课4个生字,重点写好横折、撇、弯钩3个新笔画,例如“口、目”都有横折,但是横折的写法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折。本课新笔画弯钩,与竖钩相似,要注意区分。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朗读积累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本课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站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言凝练,节律鲜明,易于诵读,通俗易懂。

  ②语言特点分析

  本课两句俗语结构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

  ③课后习题分析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要求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帮孩子拓展思维,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

  3朗读、表达板块

  表达部分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说清口耳目手足的作用,学生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游戏激趣导入

  1导言:孩子们我们一起玩儿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你指我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老师偷偷告诉他一个身体部位的名字,他来指这个部位,其他同学猜。

  (教师偷偷提示的词语有:眼睛、耳朵、嘴巴、双手、脚丫)

  2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很快就说对了这些身体部位,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

  活动中识字

  1游戏活动认读“口耳目手足”

  (1)你们刚才是用两个字猜对的,那你们能用一个字再猜一遍这些身体部位吗?(预设:口、耳、目、手、足,学生说不出来老师提示。)

  (2)刚才你们猜的又快有准确,那你认识这些汉字宝宝吗?听清老师怎么读,然后跟我读。(教师拿出“口耳目手足”的生字卡片,带读。)

  想知道这些生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吗,请你们观察这些图片,读读下面的汉字。(课件出示图片)

  (3)现在有一些小朋友来到知识花园中赏花啦,仔细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片)你能在图片中找到这些身体部位,把这些生字宝宝贴到相应的部分旁边吗?贴上后请你带读这个生字,如果他读对了全班跟读。(每次叫一名学生到白板上贴生字卡片,没有投影设备的地方可以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画出这几个身体部位。)

  (4)你看,神奇的魔力圈出现了!当魔力圈圈住某个生字宝宝时,请你叫叫它的名字。(课件自定义动画分别出示彩圈圈住认读)

  (5)你们都会读了吗?(预设:会。)现在全班玩一个游戏,当你看到图片中出现相应的字时,就大声读出生字,并用手指着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课件出示图片+动画)

  过渡: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准确地读出了关于身体部位的生字宝宝,可真了不起,现在有两个京剧演员也要和咱们一起做游戏。

  2随文识字,处理“站、坐”。

  (1)看看他们现在做出了什么动作,你能用一个字表示吗?(预设:站、坐)(课件出示图片)

  (2)请你打开语文书第10页,用铅笔圈出站和坐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提示图片)

  (3)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站、坐。

  (4)那你们打算怎么记住这两个字呢?(学生先说自己的方法,教师鼓励,教师可以给孩子方法:站字左边有立字旁,和站立有关,右边是个占,是个形声字,偏旁代表它的意思,就是偏旁表意;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小儿歌的方法记住坐这个字:“两个小人坐土堆儿”,你看,以后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记住生字宝宝呢。)

  【设计意图】

  本课课文内容较简单,通过借助图片、偏旁表意、做游戏识字等多元化方式,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形成概念有机结合起来,方便学生轻松识记。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认识横折,学写“口、目”

  (1)通过复检、造句的形式回顾“口、目”字。(用组词、说句子的方法回忆。)谁还记的在哪见过这个字?能用“我”说一句话。

  (2)教师指导:观察“口”和“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都有一个一样的笔画。)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新笔画,和我一起读:横折。

  那你能再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预设:目比口里面多了两横。)

  是呀,你们看,这两个字虽然都有横折,但是目的横折比较长,目字里面还有两横。

  师示范书写横折,学生举起手书空:起笔从左往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

  活动一:

  ◆小老师讲解:“口、目”

  小老师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观察关键笔顺笔画、观察占格(起笔位置、压线笔)”三方面讲解。

  写字小老师例子:一看结构,口是个独体字;二看笔顺,请大家和我一起书空,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横,口字共三笔;三看占格,口字在田字格的正中位置,逐一书写时上窄下宽,字就更美观了。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描红、临写。

  ◆评价

  【设计意图】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写好“耳、手”

  (1)通过造句的形式回顾“手”字;组词的形式回顾“耳”。(用组词、说句子的方法回忆)

  (2)师指导弯钩、平撇的写法。

  师示范书写弯钩,学生举起手书空:起笔稍轻,由轻到重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起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直线上。

  师示范书写平撇,学生举起手书空:起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笔画形态较平,笔画较短。

  (3)写字小老师讲解。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书写汇报。

  多种形式读文,认形正音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动词是“站”和“坐”,现在放到句子里再读读。

  2现在看看图片,你能说对应的句子吗?(站如松,坐如钟)

  3现在你能边读边做做动作吗?

  4教师范读“行如风,卧如弓”,学生跟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站着要像松树那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那样端正,行走要像风那样快而有力,卧着要像弓一样弯曲。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站坐行卧”的要求,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6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俗语。(学生领读、男女生对读)

  课后习题,准确表达

  1说说在生活中你能用“口、耳、目、手、足”做哪些事?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课件出示图片)

  3读一读

  情同手足 耳聪目明 口是心非 手舞足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3

  实践原因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是一曲悠扬的歌,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第二册第一组教材就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倾听、欣赏、感悟春天,结合主题单元的特点,我如此设计了第一课时:

  实践过程

  一.引疑激趣

  1.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要求:认真听,从歌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2.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

  (展现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妩媚、动人。)

  3.激趣:你听到春天的声音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主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听读、自由读、默读、配动作读……)阅读本组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把喜欢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外实践,延伸主题

  1.画一画:美丽的春景图

  2.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3.唱一唱:学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实践结果

  通过学习,跳动着生命力的春天感染了孩子们,他们高兴地叫着:春天在校园里? 校园的花儿盛开了,草儿绿了;春天在家里?妈妈换上了绿色的窗帘;春天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他们开心地画着:一片片绿绿的草地上开满花儿,小鸟在枝头欢唱;多彩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们兴奋地唱着: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春天是迷人的,是催人奋进的,它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激起了学习的乐趣。

  实践反思

  借助教材的编排特点,用第一课时的时间为学生统讲要学习的一组内容,不仅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即将学习的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还有效帮助部分学生消除“假后”心理障碍?厌学、怕学等情绪,为具体学习本组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4

  第一单元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文

  1、燕子2、古诗两首3、荷花4、珍珠泉5、园地一

  教学目的:

  1、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4、通过颂读古诗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并背诵古诗背诵两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6、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7、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做着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2、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5、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 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2. 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一单元数学教学设计07-09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07-28

第一单元电的教学设计10-05

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8-31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7-15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导学案09-06

单元教学设计03-06

单元教学设计06-06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08-1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