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常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虞美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体悟意境美。
(2)因声求气,感受诗情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不论是我们漫步古代的文学殿堂,还是漫步现代的文学殿堂,总能见到一些“含泪”的“不朽”篇章。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红楼梦》的作者也自述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等等,这些诗歌都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这首词在完成后不久,就给作者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介绍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961——975)中,前半生政事不修,纵情享乐,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国亡降宋后逢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作了阶下囚后,朝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终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那晚,被宋太宗赐酒毒死,留下了一首绝命词作——《虞美人》.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
创作风格: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谴词准确、洗练,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备注: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四、朗读感知
鉴赏一首诗歌,要求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能心净,才能真正走入词的意境,鉴赏本首词我们按照音读、意读、美读三步来完成。
1、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ou
2、意读提示:读注释①,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诗,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3、美读要朗读得好,真正做到美读,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文中那个句子可作核心?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它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先来看一些写愁的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化为形象。但都不如李煜写的这么形象。
(表达效果: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诵读指导:此句是整首诗情绪的高潮,愁如春水,澎湃胸中,不可遏止。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1)、“问君”“君”为谁?-----李煜
(2)自问问何事?------------------愁
(3)、愁从何来?(探讨,)
家庭支离破碎
优越生活不再
君王宝座失落
性命朝不保夕
时光匆匆飞逝
(3)、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东西勾起他的“愁”?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全词基调是愁的,哀伤的,为什么这里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意象?“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5)、“往事知多少”中“往事”具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指什么?为什么用一个“又”字?
春风------------------照应春花秋月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为什么要在“月明中”回首故国?在这里“月明”有什么含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有“思乡”、“忧伤”的意象意义。
(8)、“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9)、“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生活、容颜、地位,尊严、社稷
五、学生反复读,体会思想情感。
六、思考:假如让我们唱这首歌,我们会用什么样子的调子来唱呢?播放歌曲“虞美人”
七、拓展阅读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讨论:这首词和《虞美人》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虞美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李煜词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4、品味秦观词的情致理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词。前面一首我们一起学习,后面一首同学们自学。
先学习《虞美人》。(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961——975)。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他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是后期作品。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41岁生日那天晚上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祖闻之大怒,赐酒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三、诵读诗词。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提示:要朗读得好,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3、听朗诵录音(边听边注意重读和词的感情基调)
提问:听了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
整体:音调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提问:刚才录音里哪些地方重读了?
局部:
(1)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2)舒缓悠长:月——明——中——向——东——流——
4、分组朗读(一二组//三四组,一组读,另外一组评价)
5、集体朗诵
四、赏析诗词
1、请问:全词中哪个词最关键?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
2、既然词眼是“愁”,我们再次带着“愁绪”有感情地朗读词,边读边思考:词人为什么“愁”?
明确:怀想故国
板书:(怀想故国)愁
3、师: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的愁,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请学生讨论)
(1)“春花秋月”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是如何用它传达愁绪的?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4)又东风
雕栏玉朱颜春水
同学们刚列举的都是带有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意象”。正是透过这些物象,我们才能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词人心中的“愁”: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五、描述意境
此刻词中意境已经如画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请同学们回顾两分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词中的画面。要有景有情,有细节描写。
六、学了这首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最喜欢哪一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七、拓展升华
这种将抽象的情感化作具体的物象,在诗词中很常见。请同学们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愁的形状
问君能有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愁的数量
八、小结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最后请让我们用最虔诚的心、最真挚的情感一起把词有感情地背诵一遍,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家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九、引入《鹊桥仙》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啊?(中国情人节)在这一天,李煜无限凄楚地度过了他41岁的生日,而对大多数有情人来说,这一天无疑是美好而浪漫的。经过漫长的等待,牛郎和织女这对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将是怎样的一幅天堂相会图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秦观的《鹊桥仙》(板书课题)
十、作者简介:(出示小黑板)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十一、朗读课文
1、请两位同学朗读
2、点评
3、教师范读
十二、自学课文
1、[引]刚才我们从景和情入手,品味了上首词的意境。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景和情入手,来探究这首词的意境。自学这首词,并用简洁的框架图列出提纲,我请同学上来板书。
2、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示。
3、教师总结。
十三、名句鉴赏
这首词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金风玉露时节的一刻相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见)值得品味的是“金风玉露”一语,它不单是指秋天的风露,我们尽可放开去想——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探讨词人的爱情理想
“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虽天各一方,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最珍贵的。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3、你同意作者的爱情观吗?
十四、小结: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对相爱的人来说,长厢厮守朝夕相伴无疑是甜蜜的,而远隔千里默默想念也不失为一种幸福。总之,心中有爱就有幸福。
《虞美人》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优秀词作。指导学生诵读,并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词,充分把握文本差异这个切入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意境与情韵;了解本词体现的人生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艺术手法,对重点句子的深入分析。
教学难点:体味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法:讲述与启发有效结合
学法:诵读法、分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文件:邓丽君的《几多愁》,通过音乐旋律让学生们整体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二)知人论世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因为李煜一个眼睛中有两个瞳子,历史上的项羽也是双瞳子的。古代迷信说法相貌不凡的人一定是帝王之相。因此当时的太子,也就是李煜的哥哥李弘冀对他是颇为忌惮的。为了避嫌,也为了韬光养晦,李煜采取了避世的生活态度,整天花前月下、饮酒赋闲,所以号钟隐、莲峰居士。)他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前期的词风感染了明显的轻靡绮丽色彩;后期的词风呈现出苍凉沉郁的格调。词风的变化源于词人生活环境、人生遭遇的改变。975年,宋朝军队攻占金陵,俘虏了后主。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亡国之后的阶下囚生活,让他的词转向对思乡之苦、离家之痛、亡国之恨的书写。
987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写下了《虞美人》这首词,并命令乐工进行演唱。当皇帝听闻此事,龙颜大怒,并赐“牵机药”(牵机药乃是古来帝王要将近臣和妃子赐死时所用的毒药)毒死了李煜。因此《虞美人》就成为李煜的绝命词。因此有人就说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一首普普通通的词怎么会要了李煜的身家性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再走近李煜、走近他的作品吧。
(三)诵读指导
诗歌教学应该重点强调诵读,让学生读出诗味才是教学的关键。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教学,抑或者是今天的新课程理念都将朗诵定格为诗歌教学的重心。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排除字词读音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可以播放名家诗朗诵片段,朗诵能力好的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这门艺术的语言魅力。然后进行具体的诵读指导:
1、把握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凄楚哀怨
2、整首词的高潮部分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几多”、“一江”要进行重读,进而将心中怒不可遏的愁怨喷涌出来。“愁”与“春水”需要轻度。“向东流”需要将声音延长,进而体现出愁绪的绵延不绝。
(四)分析品鉴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有的版本将“春花秋月”写作“春花秋叶”,你认为哪一种好?
明确:认为“春花秋月”好的。理由是:钟嵘《诗品序》:“春风春鸟,秋月秋蝉。”这些自然风物的变化是能够感动人心的。古代人是习惯使用“春花秋月”来象征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然而此时的诗人已经沦为阶下囚,面对如此美景只能心生遗憾、抱怨。往日自己奢侈、自由的生活只能浮现在记忆之中,所以词人希望“春花秋月”的日子尽早结束。
认为“春花秋叶”好的。理由是:“春花”是比较容易凋零的,比喻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而“秋叶”给人一种萧条肃杀之感。所以“春花秋叶”,春、秋两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特征,正好能够衬托词人遭受的牢狱生活之漫长和痛苦。
(这两句诗运用的最典型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对比。花开花落、月缺月圆,是自然永恒的现象。而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捉摸不定、变化无常的。将宇宙的永恒与人世的短暂形成对比,其哀怨落寞之情呈现纸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如何理解“东风”?
明确:按字面理解就是从东面吹来的风。南唐定都在金陵,在宋朝的东南方。因此之于李煜而言,“东风”就是从故国吹来的风,这么理解正好与后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契合。或者“东风”理解成“春天”,表示自己离开故国,成为阶下囚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一个“又”表现出词人的绝望,无限感慨之情被表露无遗。陆游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里的“又”也是一种渴望复国的无望。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词人的被杀有何关联?
明确:“月是故乡明”,月圆之夜不免引起异乡人的思乡之情,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始终怀念故土,怎么会不引起统治者的忌惮呢。再加上后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故国的怀念之情又得以加强,宋朝皇帝怎么还会留下词人李煜呢!因为词人写了这首词而被杀掉,也就能够说得通了。
(这两句诗运用的最典型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对比。小楼东风可以视为李煜在现实中受到囚禁约束的体现,而故国明月可以视为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的体现。用昔日的美好来对比反衬今日的凄惨,悲痛的情感不言而喻。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有的版本将“雕栏玉砌应犹在”写作“雕栏玉砌依然在”,请问哪个更好?
明确:“应犹在”比较符合情理。因为词人李煜客居异乡,故国的“雕栏玉砌”、“雕梁画栋”不能亲眼见到,只能浮现在词人的回忆之中。这种推测与遥想更符合逻辑。因为是推测与遥想,所以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同时一个“在”、一个“改”构成对比,表现出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谁的“朱颜”在改变?
明确: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故国的容颜。朱自清《诗多义举例》:“多义也并非有义必收:搜寻不妨广,取舍却须严……我们广求多义,却全以‘切合’为准;必须亲切,必须贯通上下文或全篇的才算数。”经过取舍,我觉得将“朱颜”理解为李煜的自身是较为恰切的,因为这样,“只是”、“几多愁”、“朱颜改”都能解释通顺。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的版本将“几多愁”写作“许多愁”,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
明确:我觉得“几多愁”比较好。这是诗人自己问“愁”的数量,但是它并没有给人以明确的答案。人生的愁怨就犹如那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一个陈述词“许多”显然是不能够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这两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从内容角度来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九个字的长句,一口气贯彻下去,滔滔滚滚,声情合一。这两句诗之所以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源于创作主体具有真纯的情感,正如尼采所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同时也需要将真纯的情感琢磨得完美晶莹。
从艺术手法角度来看,运用比喻(将“愁”比喻成“水”)、夸张(将“愁”夸大成漫无边际的江水)、设问(以情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突出愁之多,愁之浓)。
(五)合作探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分别是这样评价李煜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其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与“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同一个人的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明确:这个问题比较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探究,形成读书报告。参考书目叶嘉莹的《唐五代名家词选讲》、《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等。
(六)总结
词人李煜娴熟地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将真纯的情感倾注其中,被王国维赞誉为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法国著名作家缪塞曾言:“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休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就是《虞美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始终保持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吧。
(七)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虞美人》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第三题:讨论《虞美人》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个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有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五、教学反思:
1、使用多媒体课件,内容充实丰富、具有直观性特点,而且音频文件的名家朗诵更能带领学生走进词境,实现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共鸣。
2、强调古诗词的诵读,只有充分的吟咏才能体味到诗词的语言魅力与情感力量。我觉得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一种音乐的艺术,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不喜欢音乐。
3、充分利用文本差异,推进串讲的展开。其实,不同版本的文字各有千秋,各有各的艺术魅力。只要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质疑批判精神。
《虞美人》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
2、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理解诗句意思
3、赏析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透过诗句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由刘涛、吴奇隆等主演的《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大家看过这部电视剧吗?谁能说说这部剧的大致内容?
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师: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娥皇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悲情皇帝让人惋惜。还记得片尾曲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虞美人》这首词。
师生共同赏析由费玉清演唱的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自读。在词中给生字注音,指名学生读。
2、欣赏名家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出示幻灯片展示朗读节奏。(播放名家诵读片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李中主)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出示幻灯片,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明确: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明确:“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江山易主,物是人非,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伤痛。
5、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明确:写了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等。不变的是春花秋月、故国明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变的有往事、朱颜等。
6、你认为全词的词眼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本词通过写春风吹拂、月夜登楼,回首往事,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以及从云端跌入深渊的无奈和愁苦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做俘虏时写的作品。上片写往日春花秋月的美好,但往事已成陈迹,不复存在了。下片紧承上片的“故国不堪回首”抒写内心的痛苦。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六、拓展连接
1、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江水之多、之大、之流动、之永恒来比喻自己的忧愁绵绵无期,永无边际。
3、你还能说出写愁的句子吗?
明确: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⑥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七、板书设计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八.课下作业
展开合理的想象,试将这首词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虞美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本首词,结合本首词的注释,理解本首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3、了解李煜生平和艺术创作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两段歌曲视频:国风版《虞美人》和经典版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回答更喜欢哪个版本的演唱,说明理由。两个版本请两个学生来发言,并把问题留到分析完作品的情感后再讨论。
二、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三、背景简介
宋太宗三年(978年),李煜作《虞美人》,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加上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他死时,四肢抽搐,痛苦不堪,死年42岁。这首词作为李煜的绝笔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四、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唐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五、朗读指导
1、学生朗读。(分个体和整体朗读)
2、教师指导诵读,力求背诵。
整首词感情基调是悲哀伤感,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知多少”声音渐弱。“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 “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诵读节奏分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可通过切分词句,语音的顿挫、凝滞表达哀愁。“朱颜改”应放慢速度,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太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属于直抒胸臆,在情绪的高潮,愁绪不可遏止。“几多”“一江”要重读,“愁”“春水”要清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六、鉴赏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讨论:“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个意象往往表达不同的情感,同学们见过哪些诗句中曾经使用过这个意象,并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此词中也两次提到“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1)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1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或抒发感怀的主题即可。
(2)第一处“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东西,但李煜降宋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所以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使词人更添愁闷。
第二处“故国明月”则是表达词人对故国的怀念。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在一改”的对比,改的只有宫女的容颜吗?还有什么呢?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问、比喻、夸张
明确:用春水来比喻愁,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表现了李煜的愁之多之重之绵长[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语句形象而生动。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7、下列诗句分别写出“愁”的什么特点?共同点是什么?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2、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深度)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广、乱、密)
共同点:化抽象的愁为可观可感的实物,生动形象。
8、他到底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七、总结全词。
明确: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泪,发自内心,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八、阅读诗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愁绪的(手法小结)?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虚写: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春水。
2.(今昔)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朱颜的对比
3.比喻、夸张、设问
九、脉络梳理
十、总结了全词
我们一起回到课前的讨论问题:你觉得哪首歌曲的演绎更能唱出作者的情感呢?让我们跟着这首歌的旋律一起吟唱出作者的情感吧!中国古典诗词都是可吟可歌可诵的,希望同学们以后学习古诗词,都能大胆地吟唱出作者的情感。
十一、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扩展练习
教学反思
赏析探究时,第一个问题是:春花秋月为美景,作者为何追问何时了?这个问题,提示结合知人论世后,学生回答比较好,明确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见景生情,运用反衬的手法。第二个问题是:愁似一江春水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这个问题,学生在前面基础上,很好地说出亡国、无家、思乡、回忆美女、渴望自由等景况情感;比喻的化抽象为具体,而后能回答这一江春水的特点:水势大、汹涌,无尽头、不停止等。再探究一个问题是“应犹在,朱颜改”,提炼出物和人的概念,认识到了对比,进一步探究出宇宙永恒、人生无常,而体会到物是人非的感慨。探究了三个问题,文章的赏析就基本结束了。这样显得洒脱,重点突出。在探究问题把握情感基础上,结尾吟唱出作者的情感,使课堂生动活泼,又营造了非常伤感的氛围。本节课前后呼应,我认为这是一个亮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教学课堂。
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希望这节课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在今后学习古诗词时,都能用吟唱的方式赏析作者的情感。
《虞美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
3、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一、导入:
播放歌曲《虞美人》(费玉清唱),引入: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
二、简介词及作者。
1、简介词:
①名称:“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②特点:词有词牌,又称为词调。是词的格式名称。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就叫“填词”。
③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④分类:
小令(≤58字)
按字数分中调(59~90)
长调(≥91字)
词按表现风格 豪放词:豪迈奔放,苏、辛
婉约词:婉约含蓄,李清照、柳永。
2、词牌“虞美人”介绍: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来一无名氏根据这个悲剧故事写一首《虞美人》,这就是词牌名的由来。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3、简介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后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品读。
1、听朗读录音。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见画面。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四、理解全词,把握主旨。
1、你认为全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情感?(愁)
2、词人为表达情感借用了哪些意象?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等意象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乐景哀情倍增其哀。)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6、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7、“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皇权的象征。“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度语气写,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主人对它们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追思、悔恨、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8、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什么?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雕栏玉砌颜色。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9、名句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成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10、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11、列举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写愁意的其它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诗人往往能巧妙地化虚为实,把原来只可意会的“愁”写得具体可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描摹愁的质感、形态(以水喻愁、以山喻愁、以草喻愁)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清平乐》
(2)描摹愁的长度(夸张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3)描摹愁之广度(博喻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描写愁之重量。
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
(5)描摹愁之动作。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在诗人的笔下,愁有了质感,有了体积,有了重量,有了一种灵动的美,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可感。
12、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前面已分析)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五、总结全文。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后主之词就是用自己的血写出来的。作者一字一泪,读者一字一泪,歌者一字一泪!
六、作业
1、背诵《虞美人》;
2、拓展阅读鉴赏: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七、最后,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去感受李煜的愁。
《虞美人》教学设计7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宇宙永恒有常昔日九五至尊
②对比
人生短暂无常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人生无常----情
(4)课堂小结
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关键词句手法----感情)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
1、必做题: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略)
2、选做题:
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
提示:①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②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八)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反复诵读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今后仍需努力改进。
《虞美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培养吟诵习惯
2、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3、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4、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5、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2、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教学难点:对学生学习诗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教学设想:介绍作者,当时背景,学生设想作者会有些什么感触、其心绪会如何,展现词、学生熟读成诵、抽生朗诵、听朗诵、学朗诵、赏析词: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名句,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听朗诵、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听音乐。总结赏析步骤,学生练习
学法指导: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这是蜀帝刘禅的故事,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帝王在沦为阶下囚时都能像他那般洒脱?如果我们处于那样的位置,会有何思,有何想?
二、了解背景和李煜民、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的李煜,你处在那样的情景之中,会想到些什么,会有想什么样的情绪。
大多数同学都提到了会有愁,会有些什么愁,作为一个帝王,那种愁绪如何表达才能达到极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诵读诗词。
展示诗词,注意个别字音。
1、学生熟读诗词,达到能背诵。
2、抽生朗诵(结合自己刚才设身处地的所感所思)
3、点评,并作诵读提示:字音、
4、听朗诵录音
5、跟读录音
6、集体朗诵
四、赏析诗词
1、作者在这首词中写了哪些事物?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愁春水
2、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叹?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月明之夜。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归纳: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物是人非的感慨
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夸张(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3、分析写作手法
4、集体朗诵课文
5、再听录音感知
6、集体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总结
六、相关联想与比较
1、问: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七、音乐欣赏
八、作业
附板书:
虞美人李煜
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写作技巧:⑴以乐衬哀
⑵以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⑶对比
⑷比喻、夸张的运用
⑸虚实结合
分析诗歌的程序:诗人→背景→读诗→析诗
分析诗句的程序:意象→意境→情感→技巧
教学反思:
《虞美人》教学设计9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阅读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虞美人》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因其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故而对此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学生领悟我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魅力。在本节课的组织教学中,我把诵读鉴赏作为目标之一,引导学生把简单的阅读理解变为鉴赏评价,提升学生感性、理性双重认知能力。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三维目标
1、了解李煜及其诗歌创作。
知识和技能
2、理解《虞美人》一词的主旨。
3、背诵全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词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过程和方法
2、精读本词,品字析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本词以乐写哀、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和
1、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艺术美。
价值观
2、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3、培养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祖国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在理解基础上诵读,在诵读基础上鉴赏。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品味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1、对本诗内部结构的理解和词人的写作技巧。
2、知人论世和读诗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方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法
诵读体味法、关键切入法、引导探究法和拓展训练法
学法
诵读法、想象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历史的彼端,有一位帝王凭一首首泣尽以血的词,成为千古词坛“南面王”,也因此踏上人生的不归路。他就是《虞美人》的作者,李煜。
教学过程
1、一、整体感知
2、1、作者背景介绍。
李煜,政治上昏庸无能,文艺上却是词、史、诗、文无所不通。他擅长书画,精通音律,尤工于词,是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奢靡,纵情声色,词的题材狭窄,风格香艳,多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思恋或闲愁离恨。亡国被俘之后,孤寂悲凉的.处境,身陷囹圄的屈辱,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极高,是真正的血泪之华。他前承花间之柔媚,后启宋词之疏宕,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词学史上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而后人评价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在赐第七夕命故伎作乐,闻于外,太宗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2、诵读品味《虞美人》。
①齐读《虞美人》,整体感知。
②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请其他同学欣赏体味并注意比较评价。
③诵读指导。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语速,给人一种凄凉、感伤的感觉。同时要注意“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特别能表现词人痛苦内心的词语,宜重读。
④学生自由诵读品味。
二、鉴赏评价
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问君”,“君”为谁?李煜。
3、自问问何事?愁。
4、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是由什么勾起的?春花秋月
5、“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却为何追问“何时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情感的外化。李煜降宋后,对生命几近绝望。本想借助美好的“春花秋月”来排解内心的愁绪,谁知却又触景伤情。原来“春花秋月”般的美好生活与现实中的囚徒生活形成强烈对比。面对春花秋月只让他觉得厌烦,所以,这一“问”便在情理之中。
6、为什么要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写愁?这是什么手法?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明丽的事物,往往和喜悦快乐相连,作者在这里是写内心的快乐吗?不是,是写愁。这种手法叫:以乐写哀。
7、请以组为单位讨论,往事为什么会勾起作者的愁情?这愁从何来?
包括: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囚徒之悲。当旧日的繁华消失殆尽时,再见“春花秋月”,再忆及“雕栏玉砌”,“朱颜”玉面,李煜想到的也只能是“愁”。
8、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说“只是朱颜改”,那到底是不是只有“朱颜”改了呢?
不是。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君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尊严,失去了地位,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只是”二字包含多少物是人非的辛酸惆怅!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啊!
9、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李煜当时心境试着再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所描绘的景象。
10、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李煜却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愁思,真切的抒发出来,使我们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写出了愁思的绵长。因此,虽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又能真实感受到。
愁本是心中所想,看不见,摸不到,虚无缥缈,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却巧借比喻,将之比为一江具体可感的春水,化无形为有形,引发人无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虚为实。这种技法很多人都用过。你能试着举例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11、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的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全心倾注自己纯真的情感,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虞美人》改编的歌曲《几多愁》。
三、衔接高考
高考语文背诵默写指定64篇,高中14篇,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背诵本词。
检查背诵。
总结
一问引出愁思满腹,二问感受愁思浓重,三问直抒愁思如水。他的愁,他的眷恋,他的亡国之痛,化开了,化入东风,化入江流。多年以后,再有清风明月夜,再有凭栏远眺时,后来的人,想起的都是这阕词和这个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始作工。”这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用血和泪唱出了宋词的第一声!
作业
课后完成《浪淘沙》习题
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一问引
二问感愁
三问抒
《虞美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幻灯片)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三、欣赏歌曲,领悟意境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说明:通过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声和演员出色的表演这一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词有初步的感受。)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思路结构图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6、总结艺术特色:
1、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六、拓展阅读
1、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断,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七、作业(任选一题)
1、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课本P40),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赏析文章(或联系现实写感想)。
2、将《浪淘沙》与《虞美人》作比较赏析(从情感、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字数不限。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八、再次欣赏《虞美人》flash,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附板书设计: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虞美人》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4.课堂训练(投影显示)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四、布置作业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虞美人》教学设计12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语文课我们具体分析了“20xx年高考新课标二试卷”的诗歌《残春旅舍》,里面有一个题目是这样问的“颔联乃晚唐巧句,具体分析巧在哪里”。在诗歌鉴赏题里重点分析某个字某句诗的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炼字炼句。今天我们以炼字炼句作为解读突破口,具体赏析有着双重身份的词人李煜流传千古的名词《虞美人》。
二、简析作者
1、身世
2、爱好(PPT展示)
3、词风特点: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爱情生活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4、语言特点: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记笔记)
三、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诵读指导
1、找出每一句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词。(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自己试着读,明确读出的感情基调——低沉凄迷
2、思考关键字词有哪些?
五、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春花秋月往事
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
六、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4、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5、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改”。朱颜(貌美如花到容颜衰老)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情(欢乐自由到愁思绵延)
6、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明确: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觉得这句话写的好吗,好在哪里?明确: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昼夜不舍,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七:写法鉴赏——“以水喻愁”
李煜之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不如李煜词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李煜之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不如李煜词流畅自然、明白如话、眼界阔达
八、小结本课
法国作家缪塞: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
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 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
1、学生集体朗读
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
(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
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
三、整体感知
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
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
四、精读细品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
(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2)、今昔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3)、以发问加重愁情。
(4)、用比喻使抽象的愁形象化。
这一点影响了后代许多文人。如: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愁有了体积)
“休问离愁轻重,向着马背儿驮也驮不动。”(将愁移到了马背上)
五、拓展迁移
在李煜的创作中,浸染着这种泣血之愁的词作还很多,就下面这首词,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课堂小结:
王国维说李煜的词是“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的确,我们感受到了他在词中倾注的真挚感情,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能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史所罕见,这个特色在《虞美人》一词中表现最为突出,以至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六、布置作业:
比较一下,同是末路之人写的绝笔之词,项羽的《垓下歌》与《虞美人》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项羽和李煜的经历及性格特点,写一段两三百字的评论性文字。
《虞美人》教学设计15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
一、导入新课:
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
二、词人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作为文人的李煜善诗文、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正如前人吊之诗:“作个才子真绝代”。但作为国君的李煜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为“违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证了前人吊之诗:“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基调欢乐;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基调伤感,成就很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四、词文学习:
1、学生自读词文,弄清词意:
2、教师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五、诵读: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这些词特别
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六、李煜为什么而愁,又是怎样抒发愁情?我们具体研习诗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实际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春花秋
月”的美景容易让作者睹物思人,想起过去美好的岁月,令人伤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点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5、“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6、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
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运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显示出愁思多得像那江水奔
腾流淌,一泻千里;又像那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的绵长。大
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9、我们讲解了全文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虞美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虞美人》教学设计07-28
《虞美人》教学设计06-08
《虞美人》教学设计11-01
《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03-22
《虞美人》教学设计(通用10篇)07-11
《虞美人》教学反思02-27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08
《虞美人》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