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14 09:43: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1

  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小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图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能够依靠以前学过的有关除法的知识正确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含义,再根据图来列算式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虽然正确列出算式,画的图可能与题意不符,有些同学可能对于自己画的图和列的算式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也就是学生对于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想到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用小圆片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摆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尝试画图列式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算式?(12÷4=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求12里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看图说话列式。

  算式:□○□=□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建立起动作表征,在图形表征、动作表征、语言表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图与题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比较学习做好铺垫。】

  3.揭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3左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所求问题是什么?(生:每个纸盒放几只?)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

  (2)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教师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在课件中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15÷3=5(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2.教学例3右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所求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板书:要用几个纸盒?

  (2)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3)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15÷5=3(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15÷5=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请学生画一画。

  师:我们解答的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计算正确”。

  完全放手,由学生来寻找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画图、交流、进行思路分析,学生在动作、图形、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学生之间通过质疑、补充、订正进行学习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比较两题的异同(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

  请小组汇报:

  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订正、完善答案。

  师生小结:

  (1)不同点:

  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

  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2)相同点: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设计意图:分析两种类型的除法问题之后,学生已经对这两种不同的除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理解。】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请学生进行讲解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设计意图:第1、2题是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的实际问题进行对比编排,第1题,给学生提供了示意图,让学生借助图形进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种情况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完全是文字题,要求学生读题,从语言文字上进行分析,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提高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3.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列式解答。

  (2)请学生说出这3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本道题是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一个乘法问题和两个除法问题对比编排,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

  4.出示图(见课件)。

  请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作为一道开放的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四、总结评价,谈谈收获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组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 3、引导学生完成第3、4题。

  (1)、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四 . 堂上练习:

  1.口算:

  24 ÷ 6 =?? ? ?8 × 4? =? ???? 12 ÷ 4? =

  8 × 9? =?? ?? 20 ÷ 5? =? ?? 16 ÷ 4? =

  36 ÷ 6? =? ? ? 4 × 4? =???? ? 6 × 4? =

  9 ÷ 9? =??? ? 9 × 9? =???? ? 18 ÷ 3? =

  2.在(????? )里填上“ > ”、“ < ” 或 “ = ” 。

  5(???? )20 ÷ 5?????? 30? ÷ 6 (??? )6

  40(??? ) 6 × 5?????? 12 ÷ 3? (??? )5

  6 (??? )36 ÷ 620 (??? ) 6 × 5

  3.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想:乘法口决: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4. 列式计算:

  ? ( 1 )?? 24 里面有几个4 ?

  ? ( 2 ) 被除数是 15 ,除数是 3 ,商是多少 ?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10÷2=

  12÷4=

  5×7=

  6÷2=

  8÷4=

  9÷3=

  5×6=

  4×8=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学例2

  师:同学们,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学生可能回答:

  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

  (1)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多少个包子?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

  师:好,请你们尝试解答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解答的?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生生互动)

  (2)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师:组内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

  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多鼓励):

  (1)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我是这样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要求每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24÷6=4(个),想:(四)六二十四。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要求可以装几屉?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

  师: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价):

  (1)它们都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得数。

  (2)第一题求总数用乘法计算,后两道是求每份数和份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3)我们还可以根据第一道乘法算式来计算后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2.练习应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做完后交流汇报求商方法

  (2)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做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求商的

  设计意图: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5题。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你提出什么问题?你又是怎样解答的。

  2.完成书第21页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

  3.游戏:同桌完成书第21页的第8题。

  一人说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然后思考: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各自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填空。

  2×()=10 3×()=9 4×()=8

  ()×4=12()×3=18()×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二)引出算式

  请一名同学读题。

  问: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2÷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三)探究方法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

  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四)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

  (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

  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2×()=8 3×()=9 5×()=10

  8÷2=()9÷3=()10÷5=()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10÷2= 12÷6= 8÷4=

  5÷5= 4÷2= 9÷3=

  6÷2= 12÷4= 8÷2=

  10÷5= 12÷2= 6÷3=

  (四)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目标检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2.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3.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二》

4.《陈情表》教学设计(12篇)

5.《陈情表》教学设计12篇

6.《陈情表》教学设计12篇

7.《同底数幂的除法》导学案课件板书设计教学实录

8.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9.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