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1 04:10: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5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板书:厄运)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谈迁的厄运是什么?为什么失去一些书稿就算是厄运呢?这二十多年他是怎样过来的?

  是啊,这部《国榷》是谈迁用毕生心血换来的,他付出了如此多的艰辛。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这可恶的小偷·····唉,不说了。读。(20多年的心血·····小黑板出示)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

  你从哪里看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2、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3、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遭遇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一幕一幕,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说说你的感受。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

  用“我仿佛又看到了谈迁·····”说话

  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500万字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呢?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驱散愁云见光明。”(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的人也像谈迁这样,不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4、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2、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2、“厄运”是什么意思?(不幸的遭遇)带着对这个词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预设: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板书:什么?打击?面对?信念?)

  (1)是谁遭到了厄运?(及时提问全班:是谁?喊出他的名字,板书:谈迁。)

  (2)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4)厄运给他带来怎样的打击?

  (5)他是怎样面对厄运的?

  (过度: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坐着时空穿梭机回到明末清初去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度的词句多读几遍。

  (过度:孩子们,要想回到谈迁的时代我们要带齐几件法宝才行,你有勇气拿到这几件法宝吗?)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一类字、二类字组成的词,简单的)

  小组开火车读,纠正字音——齐读。

  浙江 谈迁 抄写 锁在 挣脱 遗迹

  诞生 逸闻 撰写 崎岖 坎坷

  通过预习时自学生字,关于生字你有什么要对大家讲的吗?xxx发言,(浙zhe,挣脱、挣扎,诞—廷。)齐读。

  (2)孩子们,要想回到谈迁的时代,还要第二个法宝,出示第二组词(课后练习词语及文中的四字词语,难读的)

  1)全班轮读,纠正字音——齐读。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鸿篇巨制

  家境贫寒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夜难安寝

  奋笔疾书 名垂青史 流传千古

  (过度:孩子们,中国的汉字很神奇,有时一个词可以读出一幅画面、一个动作、一种心情、一种品质等)

  来,孩子们,读出你对这些词的理解。

  2)xxx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各读一行——分大组读

  (过度:现在我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看看能把文章读通顺流利了吗?)

  3、检查课文朗读。(大组分段朗读,订正,评价。)

  4、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过度:拿到了3件法宝,我们可以顺利穿越时空来到明末清初时期了。)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文章讲了谈迁两次编写《国榷》,请浏览课文,找找哪里写第一次编写(1自然段),哪里写第二次编写(3自然段)。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同桌讨论主要讲什么?

  3、交流。(2自然段主要写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的原因,意思和哪段有联系,因此2、3自然段可以合为一段。)

  4、用双竖线划分段落。

  (过度:让我们再次回到谈迁的时代,看看他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

  四 、精读感悟1、2自然段

  1、浏览课文1、2自然段,找找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

  (1)交流语段: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家徒四壁”吗?(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很穷。徒,只有、仅有。)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板书:书稿被偷)

  2、教师:对于谈迁来说,书稿被偷不仅是一个天大的厄运,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致命打击)。

  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1、2自然段,在关键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

  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二十多年心血

  出示句子: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引导体会:

  谈迁治学刻苦、认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齐读第三句话,(“一点、一百多里”对比体会,在谈迁的心中,再小的一点史料也是件大事,绝不能马虎。因此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教师:当你读到“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时,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脚底走出了血泡,风餐露宿,累了就地休息一会,渴了喝口路边的冷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

  教师: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仅仅是只有一次么?不,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次。引读:有一次,谈迁--

  齐读第四句话。教师: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吗?从这些数据中你感受到什么?教师:二十多年的追求,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齐读数字。(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字)

  教师:这句话用了大量的数据,增强表达效果,更突出的表现了人物的品质,在我们写作中要学习运用列举数据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朗读句子:孩子们,读到这你是否能通过朗读,把谈迁经历的磨难,不怕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体现出来。

  xxx练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就这样,为了这部5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奋斗了二十多年,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可是二十年的心血却在转眼间化为乌有,这怎么能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呢。

  4、谈迁在遭受到如此的厄运之后,他的表现如何?

  交流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1)xxx读,用心体会,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指名读第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痛苦、伤心、悲痛欲绝。)

  指导朗读:一个50多岁的老人,整天老泪纵横,以泪洗面,可见是多么伤心啊,谁来朗读,表达出他悲痛万分的心情。

  个别读——个别读——齐读

  (3)指名读第二句,谈谈你的感受?( 不屈不挠、不认输、不向厄运低头、坚强 ) (板书:从头撰写)

  指导朗读:表达出坚强,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精神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教师: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一个疑问:谈迁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为什么能很快站起来了呢?再次快速浏览1自然段,仔细想一想。

  交流:他有坚定的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教师:是啊,信念是力量,信念是勇气,信念是希望。是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谈迁。(机动环节:朗读、2自然段,再次感受谈迁的品质。)谈迁是怎样重新撰写《国榷》一书的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什么?

  书稿被偷 打击?

  谈迁 致命打击 面对?

  从头撰写 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上,一直是很有争议的,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四 精读感悟1、2自然段

  1、走进人物的内心。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而这样一种过程需要阅读主体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研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xxx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谈迁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的情景,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并通过引读句子,感悟谈迁在实践中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坚定治学、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在体验的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朗读和语言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是把自己放在了文本的对立面,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是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了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成为了文本主义的创造者,课堂赋予学生的是丰富的过程体验。

  2、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出各自的体验,释放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在诵读中飞扬。同时,老师激情的话语风格,也为课堂诗化情感的营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由此可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真正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尊重学生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趋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学开始,我就问学生什么是“厄运”,学生只是凭借个人理解或查阅工具书,知道其意:不幸的命运,困苦的遭遇。五年级的学生很少经历过厄运,我从“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入手,抓住“二十多年”和“体弱多病”,体会“厄运”,再上下勾连,让学生抓住数字:100多里,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等谈感受,激发学生情感参与时,找准了切入点,让学生走进谈迁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他20多年来经历过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这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这就是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当学生再次朗读“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时,心跟随着主人公由喜极而泣到悲痛欲绝,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进而深刻领悟到谈迁遭受的厄运,在认识上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为后面学习谈迁重新撰写《国榷》做了很好的铺垫。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3

  设计思想: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语言虽然比较平实,但人物精神却熠熠生辉,为我们指引着人生奋斗的方向。尤其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遭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缺少的正是谈迁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学习课文,我想应该会对学生有所启迪。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三方面:

  1、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就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本篇课文,固然要让学生感受谈迁动人的事迹,但更该让学生从谈迁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品读、讨论、合作、交流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运用数字表达的效果。

  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徒四壁”等等,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学生在朗读、积累这些词语时,不仅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数得。本课的另一特色是运用数据。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将他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抽象的数字更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来表现人物对信念的执着。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数据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谈迁写《国榷》的过程,体会谈迁之所以在逆境中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是因为他有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难点:能从谈迁的故事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从题入手,启动情感。

  谈话导入: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明末清初时的史学家——谈迁(板书),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描写他的这篇文章——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板题并强调“厄”和“垮”)。

  1、解题:

  “信念”是什么意思?(是自己认为正确而坚定不移的观点。)

  谈迁有什么信念?(立志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国榷》。)

  “厄运”是什么意思?(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2、师煽情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这信念可是遭遇了困苦都不垮的信念呀,读——(生感情朗读课题)

  这信念可是面对不幸的命运都不动摇的信念呀,读——(生再次感情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会解题,更要会有感情地读题,学习课文铺垫情感。)

  二、潜心会文,领悟精神。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过渡:谈迁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厄运?面对厄运,他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历史,走进谈迁吧!

  请大家打开书小声读读课文1、2两段,边读边思考: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并找画出相关语句。

  2、问: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呢?谁来说说。

  (生交流,能读文中的叙述吗?)

  a、“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重点体会:“家境贫寒”,指导朗读,读出困苦的遭遇打不垮的信念的坚定。

  b、“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下落不明。”

  重点理解:“家徒四壁”、“锁”体会到:家境贫寒珍爱书稿

  3、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甚至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师伺机板书:鸿篇巨制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部《国榷》的来之不易,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有生命的数字吧!(生齐读这句话)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a、“一点”说明什么?(数量少、内容少、几乎微不足道)

  b、为了这“一点”,谈迁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徒步走了100多里路)

  (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100多里有多远:绕学校操场250多圈或需走10多个小时。)

  c、一般人能想到谈迁会为这“一点”而走一百多里路吗?(谁都想不到)

  d、你怎么知道谁也没想到谈迁会为这“一点”而走一百多里路的?(“竟”)

  e、“竟”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没想到、不可思议)

  f、既然一般人都认为不值得、不可思议,那谈迁为什么还要心甘情愿地去做呢?

  小结:为了这一点的史料,谈迁就走了一百多里路,那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巨著,谈迁该付出多少的努力、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心血呀!

  4、可是,就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伺机板书:化乌有

  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你们觉得这泪水是怎样的泪?

  生回答后师要求其顺势感情朗读。

  5、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学生齐读对比句)

  师小结: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6、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

  师指着黑板说: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谈迁心中的勇气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吧!(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句子后,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来,我首先使这些句子被“悟性彻底领悟”,通过反复朗读、交流、比较等形式,学生悟出了重点词的精妙,理解了“20年,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的表达效果,读得心领神会。学生通过“一点、一百、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至命的打击、化为乌有”等词感悟到谈迁的不易与韧性,朗读中品味出谈迁的人性美。“引而不发”,让学生在朗读、评议中去体会,自主感悟。)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从头再来,一句多么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此时谈迁已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更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相机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

  b、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一个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老人、一个与厄运抗争的老人、一个与恶劣的环境拼搏的老人、一个不向生命屈服的老人、一个意志坚定的老人……)

  c、教师引读:

  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白天,他——;到了晚上——;

  为了国榷,谈迁离妻别子,白天,他——;到了晚上——;

  为了国榷,白发苍苍的谈迁,白天,他——;到了晚上——;

  为了国榷,百病缠身的谈迁,白天,他——;到了晚上——;

  (6)新的《国榷》诞生,比被偷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

  (战胜了厄运获得了成功;他自己也名垂青史)

  教师引导归纳人物精神:是呀,《国榷》名垂青史,有书可证,而谈迁能从历史中走出来,名垂青史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国榷》吗?(坚持不懈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一如既往的精神……)(伺机板书:不移信念垂青史)(指题目)是因为他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设计意图:教师认真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其实古往今来还有许许多多像谈迁一样战胜厄运的人,你们知道都有些谁吗?(生交流)

  2、老师这里摘录了一些他们的名言,我们一起来欣赏:(配乐《从头再来》)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海伦凯勒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3、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在这节课结束时,老师安排了配乐《从头再来》,补充了课外知识“名人名言”,既是对课堂的升华,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滋润了学生的心田,高雅而又简洁。)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与分析,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谈迁打不挎的信念是什么呢?什么叫厄运?文中指又指什么呢?

  3.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嘛,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

  4.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呀,请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国榷》”

  (1)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有怎样感受?(品味数字)

  (2)指导朗读

  (3)还有哪些地方你同样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第二板块:抓住“厄运”,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合作探究:从文中哪些句段能感受到《国榷》书稿的丢失给谭迁带来的'沉重打击?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

  3.自主探究

  4.合作交流

  (1)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青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2)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多媒体显示)

  (2)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3)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

  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撰写这部史书。

  第三板块:品悟想象,感受二写《国榷》的艰辛及坚毅。

  过渡: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

  出示: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边读边画出(用“——”)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合作探究

  预设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预设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预设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出示情景,想象画面(音乐《二泉映月》)

  过渡: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图又清晰而又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写出来吧!

  3.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明垂青史的?

  4.小结:是的,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明垂青史的。

  第四板块:内化情感,升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永光在写这篇文章时,非常的感动,发自肺腑地说道: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绝望之云。”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3.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他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他永远地记在心中。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博览群书、奋笔疾书、家徒四壁”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品悟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在厄运降临时坚定的信念。

  3.通过朗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情境中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激励自己。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在明末清初,我们浙江省出了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名字叫谈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板书,齐读。

  读完课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研讨(遭遇了什么厄运?为什么说厄运打不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指什么?)不急着回答。同学们课前读了几遍课文了?很好,真会学习。

  二、初读感知,了解厄运

  1.好书不厌百回读。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厄运”指什么?用简单的一个词概括——《国榷》被盗下落不明化为乌有。

  面对这样的厄运,谈迁最终选择了什么?——从头撰写。最后写成了吗?

  3.谁能根据板书简单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究竟是什么促使谈迁下定决心从头撰写呢?

  让我们深入课文来研读。

  三、深入研读,透彻感悟厄运及信念

  (一)抓重点词句及数字理解艰辛与厄运:

  1.同学们,一般什么可以称为“厄运”?(金银财宝受伤害等)

  2.那么,书稿被盗,又不是金银财宝失窃,不值钱呀,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让我们深入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可以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句1.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20多年的心血《国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对于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致命”(理解:夺走性命)。——厄运

  ▼句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这句话中有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作者运用了一组数字,“20650500”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把它放回句子再读,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20多年——时间久;6次修改——细致、精益求精;终于——艰辛、不容易;500多万字——翔实;50多岁——体弱,更不容易(请你读出他的艰辛漫长细致修改翔实)

  (2)从这一组数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似乎看到他: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一百里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些原本毫无感情的数据与谈迁联系起来就有了感情。可见,这书稿中凝聚的就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呀。可见这书稿是多么来之不易。难怪这对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3)面对这样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让我们怀着敬佩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生读句2)

  可是,一夜之间,这部书稿却下落不明,可谓从“欣喜的顶峰”跌入“痛苦的深渊”。读句1、

  (4)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他的书稿吗?(20多年的心血,全部的生命

  面对书稿被盗,你此时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谈迁又会怎样?你猜想一下。你还从哪里看出的确是厄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播放音乐,学生读)

  你似乎看见了什么?(辗转反侧,愁眉苦脸,两行热泪不停地无声流淌)听见了什么?(唉叹声,哽咽声,那内心颤抖的声音)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热泪?(伤心至极,悲痛,惋惜,痛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内心的这份痛苦吧。

  (二)抓四字词想画面感悟坚强信念

  1.面对如此厄运,他被打垮了吗?(没有)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请你继续研读,划出能深深让你感动和震撼的关键词句。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很快挣脱让我震撼;下决心从头写;….)

  (1)在这里,“站不起来”是指什么?令大家震惊的是“他却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你们读出很快了吗?谁再来?一起来。

  (2)是啊,整整追求了二十多年的信念怎能就此罢休呢?他开始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第二次写作。你还从哪里读出他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没有被厄运打垮,?(4年完成书稿特地——注意了数字,抓住了关键词)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1)从“四处寻访”等读出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更坚强了。

  (2)“言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大家都抓住了重要词语来理解体会,这是很好的方法。你看老师也搜集了这些词语,谁能有感情地来读读。透过词语读出了什么?(荒郊野岭危险多多终日奔波不辞辛劳奋笔疾书与时间赛跑哪个字看出快——“疾”)

  (3)读着词语,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互相讲讲。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他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直到公鸡打鸣。

  狂风暴雨之中,()

  大雪纷飞之日,()

  2.大家把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语话都化作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终日奔波,终年忙碌?又是什么支撑他即使病倒了,累垮了,也毅然决然站立起来?是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这就是——立志编写一部明史,下决心从头撰写。好,这就是:读题目。)

  3.此时此刻,站在你的眼前还仅仅是一个一袭破衫、体弱多病的老人吗?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意志坚定,不向生命屈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顽强毅力)

  还有哪些语句令你震撼的?

  ▼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更加翔实精彩令人震撼。

  2.出示图片: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什么是名垂青史?书上有个近义词——流传千古。“垂”的意思是“流传”。仅仅是因为《国榷》吗?(巨著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同学们,谈迁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启迪,正如作者在文中结尾所说: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你又有什么感悟呢?想对谁说?写下来。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史学家谈迁说:

  我想对()说:

  3.老师也想送你几句格言:

  4.课外作业:

  找一找像谈迁一样的人,读一读关于信念的文章,并写写读后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6

  一、复习引入:

  1. 揭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谈迁,他的一生,不管是遭遇的厄运还是坚持的信念,都与一部叫做《国榷》的史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 出示幻灯片,(灯片中,有《国榷》书样,也可配以谈迁的人像,然后就是一段类似于评价的话):

  榷,通“确”,意思为:真实 。《国榷》,告诉后人明代真实的历史。只有读了《国榷》才算真正了解明朝,甚至,熟读《国榷》了,就连其他那些明史书基本都可以不看了。这是谈迁怀着对故国的思念,以一个爱国遗民的感情,本着追求史实的信念,用他的一生写出的一部永垂青史的鸿篇巨制。

  二、学习课文,明确“信念”:

  (1)关于《国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透过句子中的数字谈谈对《国榷》的感受

  国榷的完成花费了谈迁大量的心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看出谈迁的不容易。(鸿篇巨制125本语文书)

  (2)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修改,这么多字全都因为他的信念——立志完成明史的编撰

  (3)再读,体会编完后的欣喜。是啊,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换来的。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三、品读课文,了解“厄运”:

  然而,文中还有一句写《国榷》的句子,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同样名字的一部《国榷》,怎么会写了两次?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快速找到相应的段落§2,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

  讨论交流:

  ◎谈迁为什么要写两次《国榷》?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祸从天降,凝聚他二十多年心血的书稿惨遭偷窃,所有心血化为乌有,这对他来说真是难以接受的厄运。

  ◎这一年,谈迁55岁,在人生70古来稀的中国古代,如果你是谈迁,此时此刻的心情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悲伤、难过、后悔、绝望、悲愤。

  ◎课文是这样写的,自由朗读,体会。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三读,三次煽情齐读。

  ——假如谈迁是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还有从头再来的时间,可谈迁此时是一个50多岁的老人,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感情朗读。

  ——假如是谈迁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他还有从头再来的能力,可谈迁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感情朗读。

  ——假如谈迁是个身强体壮的健康人,他也有精力从头再来,但他已是体弱多病,犹如风中残烛。感情朗读

  ◎面对沉重打击,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噫,吾力殚矣!”

  ◎为什么这么难过?启发学生结合前文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年老体弱、心血白费(联系第一节的抄书,走了100多里路,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

  四、研读课文,体会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500万字,26年,近1万个日日夜夜,千万里的奔波劳累,到头来却是一切荡然无存,所有心血白费,怎一个悲字了得!

  ◎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两句都是写《国榷》,你读出了哪些相同与不同处?

  都是《国榷》,都是500万字,字数很多,都倾注着作者谈迁的心血,不同的是这是两本《国榷》,内容上有所不同,字数上也有所不同,指导学生读出一般人读不出的内容:作者的心情不同,作者花费的时间不同,作者付出的心血不同。

  ◎再读上述两句,思考其中出现的'矛盾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500多万字——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更加翔实、精彩。字数少了,内容竟然更加精彩、翔实,这岂不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你知道为什么吗?自读课文。

  学生交流: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师范读,生想象,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哪一幅画面?

  “谈先生啊,您能再次把《国榷》编写成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何必再去北京呢,还是在家安度晚年吧!”学生……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行在明代的都城北京四处寻访的时候,有人对他说:“谈先生,您看您为了这部明史,把自己的身体搞成这样,您不累吗?”学生……

  当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时,有人对他说:“谈先生啊,您看您为了这部书都潦倒成这样了,值得吗?还是早日回家去吧?”学生……

  “谈先生,你的一生从28岁到64岁,人生最精华的时光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编写《国榷》,你不觉得很不值得吗?学生……

  这就是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坚忍:

  ◎为了《国榷》,谈迁离妻别子,孤身一人,四处寻访,终日奔波;为了《国榷》,谈迁从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到如今两鬓斑白,百病缠身,这就是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短短64年的生命历程,谈迁用其中最精华的30几年时间为我们后人书写了一篇关于厄运和信念最辉煌的篇章,他用行动,用生命告诉我们: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看图,说说图上为什么选择了呈现这几样东西:《国榷》、高山、青松

  意志坚定,信念执着,立于天地之间,他是命运的强者。理解名垂青史

  再读: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总结板书,再次点题

  四、作业:

  谈迁留下了名垂青史的《国榷》,然而他却没有给后世留下一幅肖像,请你为信中的谈迁画一幅肖像,用你的笔将谈迁的形象勾勒出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那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怎么面对?

  2.板书课题

  3.个性化读课题,引导质疑.

  二.初读课文,找出具体体厄运的句子.

  三. 细读课文,体会谈迁的精神.

  (一):初读课文后交流:读厄运的句子,概括句子.结合理解”下落不明”和”化为乌有”.

  (二):学习第一段,品位初写<<国榷>>的艰辛.

  1.师:为什么文稿下落不明就可以称得上厄运呢?请大家读第一段,找出你的根据.

  2.随生回答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国榷》。”

  3.引导体会数据后的艰辛.

  4.指导朗读.

  5.抒发感受:出示句子:”____的谈迁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感受.

  (二).研读第二段,体会打击.

  1.面对打击谈迁的表现,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导朗读,体会内心的悲痛.

  2.体会”坚强”结合生活体验来体会,出示句子.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3.师:是什么支撑着他站起来的?由此找出信念的句子.

  4引读课文(1)因为心有这样的信念(生接)”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所以(生接)”厄运并没有打垮……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2)因为心存这样的信念(生接)”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所以(生接)”厄运并没有打垮……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3)因为心铭记这样的信念(生接)”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所以(生接)”厄运并没有打垮……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4)因为心深埋这样的信念(生接)”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所以(生接)”厄运并没有打垮……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5.出示句子:”____的谈迁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来抒发感受.

  (三).体会”从头撰写”的艰辛.

  1师:默读第三段,看看再次编写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读后交流:

  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3.再次细读品位并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画面.反复引读,体会他的艰辛.师:为了国榷,白天他______(生接)…..晚上(生接)……为了国榷, 他离妻别子,孤身一人,白天他______(生接)…..晚上(生接)为了国榷,他百病缠身,两鬓斑白, 白天他______(生接)…..晚上(生接).

  5. 出示句子:”____的谈迁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抒感受.层层深入.

  四.升华拓展.

  1.例举像谈迁一样的人与事.

  2.出示最后一段,体会这个道理.

  3.个性化读这段话(1).赞扬不被厄运打垮的人的语气读;(2)勉励自己的语气读.

  4.总结并出示有关名言.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

  2、能够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这是坚不可摧的信念,再读——

  生(激昂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能选择几个词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一生:明末清初,有一位史学家谈迁自幼儿园博览群书,可是有一天小偷溜进他家把他辛苦完成的《国榷》原稿给偷走了,谈迁他十分悲痛,后来他又从伤心中挣脱出来,又经过了许多年,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具体完整,这是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味人物

  (一)学习第二节

  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经过20多年的奋斗,谈迁终于在50多岁的时候完成了第一部《国榷》此时的谈迁才大功告成,欣喜若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师范读第二节2至6句)。此时的谈迁仰望苍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噫,吾力殚矣!

  师读文言句:这句话是文言文,意思是说,唉,我的力气已全部用完了。让我们一起来感慨一下。

  生齐读。

  师:是什么让谈迁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游览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

  生自读。

  师: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一生:是因为小偷溜进他家把他的文稿偷走了。

  一生:他花了20年的奋斗写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结果却被小偷偷走了。

  师:可此时他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国榷》吗?(音乐)

  一生:不是,小偷不仅偷走了《国榷》原稿,还是他20多年的心血。

  一生:还有他20年的精力,20年的青春年华

  师:是呀,这20年正是他人生当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小偷走了他的书稿,更偷走了他的时间,他的心血他的青春更是他的生命!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付之东流,远大的志向在即将实现时顿时化为泡影,这对谈迁来说就是一场——

  生:厄运。老师板书:厄运

  师:难怪谈迁发出这样的感慨——噫,吾力殚矣。

  师:此时的谈迁心里怎样?

  一生:很伤心

  一生:十分悲痛

  师:你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读: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师:他的伤痛表现在哪儿?你来说

  一生读:他花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出示文字片断)

  师:谈迁白天茶饭不思,夜晚睡不着觉,他内心难受呀,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一生:唉,我经过20多年才完成这部《国榷》原稿,现在却被小偷偷走,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师:是呀,不知何去何从呀?你说

  一生:老天,为什么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师:责怪命运的不公。还有呢?你来说

  生:偷我《国榷》的小偷是多么可恶啊!

  师:是呀,有人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恶的小偷。

  师: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心如刀绞。能把情感读出来吗?你来读

  一生读。

  师: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你也来读一读。

  另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已经走进了谈迁的内心。齐读。

  生齐读。

  师:那么谈迁是不是就此沉沦,就此垮下去呢?你说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我从课文第二小节的: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嗯,你认为是什么给了他重新走到书桌旁的力量?

  生:他从小就立志的信念。(板:信念)

  (二)学习第三节

  师:是呀,是那永不磨灭的信念支撑着他,也使他化悲痛为力量。谈迁大声疾呼:吾手尚在,宁遂已乎?同学们这句话你听懂了吗,这是文言文,意思是说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样停下来吗?那么谈迁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节。

  生自读。

  师:谁来说一说谈迁又是怎么做的?

  一生: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一生: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师:老师把同学们找到的内容分成了三段话。(屏幕出示)自己读一读,想像画面。

  生自读。

  师:浮现画面了吗?能不能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是第一幅画面可以叫赴京图……

  生1:第二幅,访

  生2:第二幅,四处寻访图

  生3:第二幅,搜集图

  生4:第二幅,终日奔波图

  生5:第二幅,考察图

  师:第三幅,孤灯下的谈迁在干嘛?加个动作

  生6:孤灯图

  生7:孤灯写书图

  ……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咱们就暂且叫它赴京图、寻访图、写作图;哪句话最能打动你的心?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生自读,写。

  师:谁来说?

  生1:第二幅图最能扣动我的心弦,我从“四处寻访”感觉他非常劳累。

  师:到哪儿?

  生1:郊外,深山老林。

  生2:从这幅图可以看出谈迁经历风雨。

  生3:我从“终日奔波”感受到的,我为他执著追求的精神所打动。

  师: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

  生1: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冻得直发抖,他还是坚持去寻访。

  生2:也许这是一个滂沱大雨的晚上,他用身体保护着《国榷》在街上行走着。

  师:已经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雨水了。

  生3:也许这是一个……

  师:是呀,孩子们,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

  ——信念

  生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从“亲自”当中你又体会到?你来说

  一生:谈迁对别人不太放心

  师:他为什么对别人不放心?

  生:因为他要思考别人说的对不对。

  师:是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谈迁他凡事都以编书为重。此时谈迁在同学们心中形象越来越高了,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吗?谁来读?

  生1读。

  师:老师感受到他的艰辛。你来读

  生2读。

  同学们读的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被寻访图打动了,其它两幅呢?

  生:第三幅,谈迁不顾年老体弱,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可他继续奋笔疾书。

  师出示:“面对孤灯,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问: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这里的“疾”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一生:第四种解释,因为他要抓紧时间写完《国榷》

  师: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

  生:他在跟生命斗争

  师:是呀,谈迁是在跟生命赛跑哇!谁来读?

  一生读。生齐读。

  师:谈迁的精神打动了我们。还剩第一幅图,你说

  生:我体会到谈迁十分苍老了,可他还是为了编更加翔实的史书,坚持赴京考察……

  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生:更加、特地、携带着书稿

  师:59岁的老人,自己携带着书稿,徒步寻访考察,多么不容易呀。一起来读一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谈迁做了这么多呢?

  生:信念

  师:老师知道此时谈迁已经走入了你的灵魂深处了。不得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他终于战胜了厄运。(板:战胜)终于,他的第二部《国榷》完成了。(出示第三节有数据的句子)同学们这些数据读一读。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你能读懂吗?

  生1:体会到辛苦

  生2:更加完备

  生3:体会到谈迁信念坚不可摧。

  师:是呀,数字清晰地表现了书稿的来之不易。谈迁和他的精神被永远记录了史册——(生齐读第三节最后两句)

  师:当《国榷》丢了时,他仰天长叹:噫,吾力殚矣!但他又呼:吾手尚在,宁遂已乎?《国榷》完成,他悲喜交加,这时他又会说什么呢——(出示空白,指生填)

  生1:此书已成,岂不乐乎!(师:你能用文言文来说)

  生2:书已写成,不用当心。(是啊,不用当心)

  生3:大功告成,岂不乐哉!

  师:谈迁的故事学完了,当故事给我们以启迪。正如文中所说——师范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富有诗意的话语。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

  师生齐读。

  生再齐读

  师:师:同学们,像谈迁这样在挫折面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人古今中外有许多,请看这一位——,(点击课件: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可是二十六岁时,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聋了。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但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他对自己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从灰暗中走了出来,写出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等不朽的音乐作品,一生共完成了一百多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师:是的,如果不是厄运我们也许就看不到今天这样翔实精彩的国榷,听不到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由此看来,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正如课文结尾所说,我们一起读。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让我们记住它,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吧!

  三、品味写法。

  师:孩子们,这一节课我们一直在关注谈迁,下面我们来关注作者。作者写谈迁两次写《国榷》是不是一样?

  一生:作者着重描写了第二次写《国榷》。

  师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生:让读者更感到他坚韧不拔

  一生:详略得当

  一生:更能体现谈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好钢用在刀刃上,笔墨用在最能表现中心的地方。这也是作者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感谢谈迁,也感谢作者。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断。

  (2)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 战胜 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从谈迁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2、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运用数字表达的效果。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教学内容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清末明初的史学家谈迁在厄运的打击下重新撰写《国榷》的故事,赞扬了他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

  三、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班级是五(2)班,借班进行教学研讨,只能当堂与学生沟通,拉近距离,开展有效教学。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五、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3、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六、教具、学具准备 略

  七、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眉评

  一、激趣导入,生疑。

  1、玩智力游戏:根据提供的信息猜人名。

  法国 昆虫学家 《昆虫记》 ( )

  古希腊 故事大王《伊索寓言》 ( )

  明末清初 史学家 《国榷》 ( )

  2、谈话,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读题生疑: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的信念是什么?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围绕“厄运”释疑(体会谈迁《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a 理解“厄运”

  1、什么叫厄运?谈迁遭遇怎样的厄运?

  2、指名学生回答。

  3、一本书被偷了怎么能说是厄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思考,我们一会交流。

  4、交流理解: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从这组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数据的作用)

  你平时写作文一般修改几次?多少字左右?500多万字、6次修改,这是怎样的艰辛啊!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

  总结:这一组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谈迁信念的坚定,撰写的艰辛、治学的严谨、作品的宏大。

  师引读: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谈迁只得——生读(借书抄写)。师引读: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生读(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国榷》凝聚了谈迁一生的心血,是他的一辈子的追求,是他的生命。

  b 感悟“厄运”

  《国榷》书稿不翼而飞,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本书吗?

  生:这对谈迁来说真是——(致命的打击、

  意想不到厄运、飞来横祸)

  生:突遭厄运,年迈多病的谈迁一下子崩溃了,他——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这段话,体会谈迁内心的感受。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同学们,你能够体会到谈迁此刻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谈迁,你能表白一下自己内心感受吗?

  师: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你就是谈迁)谈迁啊谈迁,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师:在谈迁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这个信念是什么?

  他从小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读出这打不垮的信念。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三、围绕“信念”,感悟再写《国榷》的不易。

  谈迁是怎样第二次写《国榷》的呢?请同学们浏览第三小节划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师:从这些数字中你有体会到什么?

  师:(板书:翔实、精彩)书丢了他再从头撰写,而且比第一次还要翔实、精彩,我们难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大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师:读着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谈迁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说的多好呀!因为谈迁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生读)略。

  师:因为谈迁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生读)略

  师:因为谈迁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生读)略

  师:这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和时间赛跑啊!据史料记载谈迁为了让这部史书更加完备,先后访问了173人,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在风沙中奔波?

  师: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

  师:这是怎样的信念?

  师:让我们读出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像谈迁这样在挫折面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人古今中外有许多。你知道哪些人具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学生交流。

  3、没有的坚定的信念,我们就看不到翔实精彩的《国榷》。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创造出奇迹,正如课文结尾所说,我们一起读——在漫长的人行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师:让我们记住它,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吧!我们再读。(指导背诵)

  课后作业:

  练笔:谈迁灯下写《国榷》(师稍作指导)

  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厄运”为突破口,了解谈迁著书的不易以及写书时的科学严谨的`冶学态度。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的置换,请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悟人物的心情。

  引导学生把文字转换成画面,感悟到“他是在和时间、生命赛跑,其间的付出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因果关系句型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谈迁写《国榷》的不易。

  拓展课外资源,升华学生的情感,从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学会正确的看待挫折和不幸,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背诵段落,积累语言。

  延伸课文,发挥想象,学会表达。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的置换,请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

  八、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稿《国榷》

  书稿被盗 (20;6;500) 立志编史

  二稿《国榷》

  (104卷;500万字)

  刻苦治学 信念坚定

  九、总评:

  在五(2)班进行教学研讨,我虽然不了解学情,但是与学生配合默契。学生在课堂表现活跃。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去进行课堂教学。

  1、以“厄运”为抓手将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感受《国榷》来之不易。从一组数据感受谈迁科学严谨的冶学态度;紧扣“厄运”,书稿被盗后,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中感受谈迁的悲伤与坚强,为下文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

  2、围绕“信念”,品悟重写《国榷》的艰辛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把文字转换成画面,进行句式训练。。

  3、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尝试多种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明理,以评促读。

  反思不足:课堂容量偏大,练笔没有时间当堂完成并展示。板书不够简炼。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查字典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国榷》

  谈迁精神 名垂青史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谈迁、《国榷》

  若学生没讲到信念,则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这部饱含20多年心血的史书,谈迁心中会想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2、谈迁心里该是多么快乐啊!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齐读)

  3、当谈迁还沉浸在完成鸿篇巨制的喜悦中时,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生交流,能读读文中的叙述吗?)

  一天夜里,……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4、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

  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

  c、这部《国榷》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齐读。

  可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5、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a、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看到了一个痛苦、伤心、悲痛欲绝的谈迁。)

  b、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

  6、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喜悦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7、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情很沉重,读得真好)?能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谁也想来读一读?

  8、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坚定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谈迁心中那份勇气和力量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交互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

  c、读句

  3、谈迁为了完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明末清楚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专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课的教学中、难点为体会谈迁在编写《国榷》的前后过程及理解和体会谈钱在编写两部《国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的信念、百折不回的精神意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的理解“博览群书、奋笔疾书”等几个词语意思和在课文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能结合本文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延伸。

  3、思想目标:体会谈迁在厄运来临时信念不垮、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塑造坚强的性格,培养顽强的'毅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谈迁编写新《国榷》的前后过程。

  2、难点:理解及体会谈迁在编写两部《国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信念坚定、百折不回的精神意志。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选择:

  读、划、思、议法,情境教学法,质疑解难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学习咯课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这些词语。(对媒体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说)

  2、我们知道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写谈迁的,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谈迁战胜厄运、战胜逆境而走向成功的更多细节和所包含的精神意志呢?(征求学生意见,统一认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2、谈迁从小有一个什么信念?(指名说)

  3、谈迁怎样写成《国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读、划、思、议)

  4、段落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谁来给大家朗读这一段落?(个别读,师生进行评价,激励)

  2、《国榷》写成之后,谈迁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大喜”是什么?“大悲”又是什么?(生回答)为什么说是“大喜”和“大悲”?(生思考、议论、回答)

  3、你可以体会得到谈迁此时的心情的吗?(体会、议论、反馈)

  4、谈迁在经历书稿失窃的“大悲”的厄运之后是怎么样做的?是什么力量让谈迁重新站起来?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质疑解难、分组讨论、总结反馈)

  5、谈迁是怎样和命运做抗争的呢?(读、划、说。)

  6、交流:你画了那些词?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指名)

  7、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画的词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谈迁怎样的身影?(交流反馈)

  8、引读: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白天他(出示)齐读;

  晚上他(出示)齐读。

  9、“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新的《国榷》完成了,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新的《国榷》。(指名读)你从数字中看出了什么?(交流后回答)

  (四)、课堂小结

  1、谈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流传千古的《国榷》呢?从谈迁用打不垮的信念战胜厄运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引出课文的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以古今中外鲜活的名人事例,启迪学生明白只有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美好理想。《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本组的第2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和先记叙后议论的写作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运用数据和大量的四字词语来表现人物对信念的执著。既是对上一课《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勇敢探索、敢于试验的承接,又是对下一课《诺贝尔》中描述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铺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高年段阅读教学目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外,重点目标是通过阅读感悟,体会数字的表情达意作用和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但对于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和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还是比较陌生的。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默读、朗读、交流讨论和教师的难点点拨,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及其精神的感悟,学习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厄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重点:

  1.体会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励志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厄运?(厄运就是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3.“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是怎样的信念无法被厄运打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

  ①读生字词。

  出示:浙江 谈迁 博览群书

  挣脱 厄运 奋笔疾书

  巨著 诞生 名垂青史

  ②指导书写“诞”字。

  3.了解谈迁心中的信念。(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三)体会数字表达的效果,了解厄运的含义。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国榷》的句子。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①理解“编年史”。

  ②这句话有意思,让人一眼就能发现它的特别之处。(数字多)

  ③如果这些数字会说话,它告诉了你什么?(学生交流)

  (20年——大好时光都耗尽了。6次——这该得花费多少精力。50多岁——青春不再。400多万字——用课本里的词来说,这就叫做“鸿篇巨制”。)

  ④对比句子,感受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

  A.“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B.“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厄运的含义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谈迁遇到了什么厄运。(书稿被盗)

  ②理解为什么书稿被盗称为厄运。

  出示句子: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通过汇报交流,充分感悟厄运对谈迁造成的巨大打击。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抓关键词语,体会谈迁重编《囯榷》的艰辛和不易

  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体会谈迁重新撰写新书的艰辛和不易,感悟谈迁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体会。

  一袭破衫四处寻访翔实精彩

  年老体弱终日奔波不可多得

  面对孤灯奋笔疾书名垂青史

  (理解每组词所写内容:1.谈迁面临的困难;2.谈迁如何写《国榷》;3.写的结果。)

  3.交流体会体会谈迁重编《囯榷》的艰辛和不易。

  出示句子: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4.说说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

  5.小结

  就这样,谈迁经过不懈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是什么支撑着这么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终日奔波,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呢?(信念)怎样的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明理升华,拓展延伸

  1.作者蒋永光把谈迁的故事讲到这时,非常的感动,他发自肺腑地说道: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方式,并知道它的作用:便于揭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出示老师下水文,为学生练笔写话作示范。

  出示:虽然家徒四壁,虽然年老体弱,都无法阻挡你追求梦想的脚步。你付出了20多年的心血,写出4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国榷》。面对厄运,你依然执着,你用坚强再一次书写了人生的辉煌。

  3.学生练笔。

  要求: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谈迁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要是能用上我们前面积累的四字词和数字表达的方法,那你就是最棒的。

  4.展示与点评。

  (六)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励志书籍。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史学家,他叫——(谈迁);知道了一部史书,那是——(《国榷》);了解一种信念,那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明白了一个道理——(信念在,希望在)。

  附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数字表达先记叙后议论)《国榷》

  信念在希望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明确信念。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史学家谈迁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连续指名3个学生读。(他强调的是信念,有不同的读法吗?)

  2、点拨:同学们,你们看,一个课题、因为我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齐读一遍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教师补充体会“翔实可信”:原来,谈迁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他还发现史书对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却避而不谈,“国亡史不能亡”,谈迁立志要编写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就是他的信念。齐读)

  二、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

  厄运:《国榷》书稿被偷。

  2、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啊,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感受深切的语句画下来。(老师相机点评:你们用笔圈圈画画,画下的不仅是记号,更是自己的思考,这是最珍贵的。)

  a、出示句子: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预设点拨:

  ●“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连续不断地走41个小时。这是怎样的艰辛啊!谁来读?

  ●“四处借书抄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还会遭到侮辱,但为了写书,他只能委曲求全。)

  ●“一点”也许就是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谈迁却要为此走上一百多里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多么令人敬佩啊。一起读。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b、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老师把这句话修改一下,我们来体会体会,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老师去掉的仅仅是几个普通的数字吗?(不是)每个数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掂量出了哪个数字的分量?

  预设:6次修改——谈迁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耗费了很多精力。

  点拨:我们平时写的作文大约400多字,你一般修改几次?400多万字——我们语文课本才5万多字,相当于咱们80本语文书这么厚,竟然修改6次!这是多不容易啊。

  预设:20多年——这本书耗费了谈迁20多年的心血。

  点拨:20多年的奋斗,谈迁从一个风华正茂、志向远大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这是怎样的付出啊!

  (3)指导朗读:作者例举的每一个数字都充满了生命。谁来读出其中的艰辛?(指名读)让我们带着感受,一起读好这句话吧!(齐读)

  3、著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想到的。让我们带着对谈迁艰苦境遇的同情和深深的钦佩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的是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

  小结: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什么都没有了,这真是——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乌有(板书齐读)

  3、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4、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同学们,你能体会到谈迁此时此刻的伤心绝望吗?假如你就是谈迁,我来采访一下:谈迁啊谈迁,你为什么泪流满面?

  预设:因为我20多年的心血没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2)文已入我心,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点评朗读:你们懂了,我仿佛看到谈迁老泪纵横,听到了他颤抖的心声)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垮下去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2)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一切从头再来?对,信念,一个有了真正坚定信念的人是不容易被打垮的。一起坚定地读。(齐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及他的不垮之志。

  过渡: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默读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背景音乐《琵琶语》)

  学生默读、圈画、写体会,师巡视。(读书方法指导:读书就是要这样,沉下心来,用双眼去读文字,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情感)

  2、读着这些文字,听着这段音乐,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弦,哪句话勾起了你的思绪?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想象说话:是啊,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受尽了苦难。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还( ),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炎炎,( ),人们都(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人们已(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3)出示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单独出示句子)

  a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齐读)

  b我分明听到了孤灯下一位老人连续的咳嗽声,读——(齐读)

  c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抛妻别子,读——(齐读)

  d 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他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3、朗读指导: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深深烙在了我们心中。就让我们用朗读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表现出来吧!(齐读三段文字)

  4、回扣信念:

  a、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b、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风沙中?——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c、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5、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名垂青史?仅仅是因为他编撰了明史巨著吗?

  预设:因为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6、小结: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名垂青史的。这真是:从头再来志不移 鸿篇再就垂青史(板书齐读)

  7、激情表白:(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此时此刻,当你面对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明史巨著,当你面对年老体弱、两鬓斑白的谈迁,你想说些什么?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升华认识和情感。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光宇在写这篇文章时,发自肺腑地说道: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它永远地记在心中。

  3、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教师补充资料,指名学生朗读。)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从而流传千古。

  司马迁身受宫刑,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屈辱和痛苦,奋发自励,终于写出“千古绝唱”———《史记》,令后人称颂。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举世闻名的巨著。

  4、古人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正如这些名言所说——齐读名言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定的信念胜过聪明的懒汉。

  ●伟大的成就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

  5、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师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像这谈迁,不会被厄运击垮,他们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都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收集如谈迁般有厄运打不垮信念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十余载成巨制 从头再来志不移

  一夕之间化乌有 鸿篇再就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06-03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06-08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06-08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设计10-07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04-1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03-03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08-12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11-18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作文08-16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课文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