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枣》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06 14:50: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打枣》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枣》教学设计

  《打枣》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并能联想爷爷和小孙女打枣的情景、特别是乐曲结尾处模仿的“笑声”。

  2.能分辨主题出现的次数。

  3.认识唢呐,能初步分辨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1)老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音乐除了声乐演唱形式外还有器乐的演奏形式,器乐演奏形式就是指用各种乐器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你们都知道哪些乐器,以及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呢?

  (2)老师小结:我们以前听过由木琴演奏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由手风琴与木琴演奏的《小松树》。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用唢呐演奏的乐曲《打枣》,听一听音乐是怎样表现“打枣”的。

  2.认识唢呐

  (1)播放乐曲《打枣》,引导学生分辨唢呐的音色和乐曲表现的音乐情绪。

  (2)老师小结:这首乐曲是由唢呐演奏的。同时出示唢呐图片或实物,简介唢呐。如果老师能演奏更好。

  (3)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唢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咔腔”,模仿人说话的各种声音,非常有趣。

  3.分段欣赏

  (1)引子

  乐曲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它用小唢呐高亢、明亮的音色和自由的节奏、活泼的具有河北民间音乐风格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一个欢乐的农村庭院。。

  (2)第一部分

  ①引子过后,唢呐和乐队奏出了一段欢快、具有河北民间音调的旋律,速度从慢起逐步转向中速,然后又由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

  ②引导学生分辨唢呐独奏与乐队的演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3)第二部分

  ①播放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辨大、小唢呐不同的音色,以及唢呐与乐队的交替演奏。

  ②这部分是由两个主要旋律构成的乐段。指导学生哼唱下面两个旋律。

  ③复听乐曲,引导学生分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大唢呐,好像是爷爷;第二次是小唢呐,好像是孙女;第三次是交替演奏,好像祖孙俩打枣的情景)

  (4)第三部分

  ①播放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听出主题乐段出现的次数,以及速度渐快,情绪更加热烈,大、小唢呐的交替使用更加频繁,用“咔腔”的方法模仿了爷爷和孙女不同的声音,表现了爷爷和孙女打枣时的快乐心情,特别是乐曲结尾处模仿的“笑声”。

  ②复听第三部分,仔细分辨主题乐段的再现。

  4.完整欣赏

  (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五次)

  (2)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听出大唢呐和小唢呐不同的音色,并联想爷爷和孙女打枣的情景。

  5.概述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唢呐独奏《打枣》,乐曲表现了农村中祖孙俩愉快打枣的情景。知道了唢呐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音色高亢、明亮。它有一种独特的演奏方法“咔腔”,可以形象地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以后,我们还会欣赏到许多唢呐演奏的民间乐曲,如《百鸟朝凤》《一枝花》等,它们都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作品。

  《打枣》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打枣时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

  2、动脑为歌曲编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

  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节奏。

  课前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红枣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树上的枣吗?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打枣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歌曲,名字叫《打枣》(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枣》。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唱中,让学生体验打枣时的心情,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是本课的宗旨,所以,创编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打枣》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2.《枣核》教学教案课件

3.《枣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12篇

5.枣核说课稿

6.《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集锦12篇)

7.北京版《武松打虎》教学设计(通用5篇)

8.囫囵吞枣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