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山中访友》

时间:2021-12-24 20:41: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1

  教学设想

  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 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交流探讨

  1、 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 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4、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 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5、 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1)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2)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3)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4)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 "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骄傲一点说,我觉得我真正抓住了本文教学的要害!我真心希望我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也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或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朗读与写作的技巧,可是我知道,在这堂课里,他们是真正喜欢语文的。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尽管教不了太多的东西给我的学生,那么,就让我教给我的学生喜欢语文吧!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感受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或用小黑板抄课文重点句子123,抄生字词;录音机和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家好。暑假有没有到什么风景名胜去旅游啊?或者到了远方的亲戚朋友家去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山中访友》(板书),喜欢吗?

  二、听课文录音(或范读),出示生字词,生读,正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题目叫《山中访友》,访,用课文的词来理解,──访问,拜访。自已找近义词,──探访。友,当然指的是朋友。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呢?浏览课文,填表:

  我们首先拜访了( ),然后走进( ),访问了( )( )和( );接着,我们在山中又热切地与( )( )( )( )( )( )打招呼。

  2.我们访问好朋友,带着怎样的心情?──好心情。

  除了看到好朋友,好风景,作者的好心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出示(或板书):( )落花──( )落叶──( )石头──( )雷雨,(填上一个动词)于是告别的时候,作者带回了满怀的( 好心情 )( 好记忆 )。

  四、细读课文,欣赏体味:(过渡语)如此的好风景,不要那么快地离开吧,让我们回过头去重游一遍。这一回,可要多长个心眼,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耐心记忆。

  1.细读第三自然段,第一个拜访的是谁?──老桥。“拜访”与“访问”有什么不同?──还有带着恭敬的心情。

  2.老桥为什么让我恭敬?──德高望重。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说老桥德高望重?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划出“站、渡、弓、俯身、凝望”等动词。

  3.有感情朗读这段:体味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恒久不变的情怀,读出缓慢、平静的语气,以及恭敬的心情。

  反复引读: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

  4.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 )比作( ),突出了老桥( )、( )的精神。

  五、总结学法: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大意。

  精读段落,体会词句。

  六、作业:感情朗读一二三段,尝试背诵;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清爽 幽径 拜访 德高望重 凝望 明灭

  2.第一课时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这节我们就继续运用第二种学习方法去学习。

  二、自读四、五自然段。

  1.说说哪个句子让你最喜欢?为什么?

  体会拟人、反问、设问、排比和联想几种修辞手法;有感情朗读与背诵。

  2.让我们与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吧。──有感情朗读四、五自然段。

  3.假若你是清清的山泉,你听到了我亲切的问候: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会怎样回应我的问候呢?(指名说)

  4.同位相互问答,清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三、(过渡)云雀在叽叽喳喳地谈论好风景,“我”当然也津津有味地欣赏好风景。除了“欣赏”,我还寻获了“趣味”。

  引读:

  1.捧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

  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

  2.理解“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指的是什么。

  3.口头填空: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又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 )?

  4.理解“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5.小结这部分内容:

  (1)作者愿意离开这些朋友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这部分内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你能背诵哪些优美的句子?

  (3)课文结尾怎样与开关呼应?

  四、总结全文:

  1.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其实写的是自己在山中看到的好风景给自己带来了好心情、好记忆。把自然景色看作朋友,作者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可见其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当然也热爱生活。

  2.作品“语言优美,情意深长,联想丰富,意境动人”,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修辞特色。

  3.能仿照“一字诗”,写一首诗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

  例1:一桥一树一溪流,一花一叶一石头。一访一望一阵笑,一风一雨一挥手。

  例2:一桥一树一溪流,一眼山泉一瀑布。一花一叶一场雨,一轮明月一酒壶。

  例3:一山一水一古桥,一石一树一鸣鸟。一吟一诵一唱和,一路月色一路笑。

  五、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

  ( )的山泉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云雀 ( )的纹理 ( )的气势

  ( )的额头 ( )的身影 ( )的身躯

  3.造句: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4.摘抄优美的句子。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3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

  二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 访 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的青翠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身躯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纹理 (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

  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

  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学生自由发言。

  2、揭题: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

  阅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2)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用笔画下你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想像画面,体会景美。

  (3)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2、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研读赏析,感悟深情

  师: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1、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2、第四自然段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4)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3、第五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4)让学生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

  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5)面对这我热情的招呼,我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先说出来再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第六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5、第七自然段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6、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8、讨论: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两次“满怀的好心情”一样吗?

  五、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要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并鼓励他们在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六、结束语:

  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七、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5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步骤

  一、走近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二、走进山中: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学生畅谈看法。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导学生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学生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

  热爱自然(情)

【人教版教学设计《山中访友》】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上《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16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篇12-21

人教版山中访友课文原文07-26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集合15篇)12-21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2-2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2-16

人教版六上山中访友》教学反思3篇12-16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16

山中访友说课稿11-08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