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01 18:58: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种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种子》教学设计(15篇)

《种子》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 1.看绘本、听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

  ● 2.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 重点:大胆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

  ● 难点: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 《活动名》课件:故事图片1~10,故事音频等。

  ● 纸面教具: 种子、太阳、春雨、小花、各种蔬菜、小草、大树的头饰。

  活动过程:

  嘟嘟的梦想。

  · 出示故事图片(图1、图2),请幼儿进行想象。

  —— 种子嘟嘟是一颗爱幻想的种子,它总是想象着自己长大以后会变成很多东西。

  —— 你们看,种子嘟嘟想变成什么?(花、大树。)

  —— 你们觉得种子嘟嘟能变成花和大树吗?如果不能变,那它能变成什么?

  嘟嘟的成长。

  · 出示故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 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 (春雨、太阳。)

  —— 它们是怎么帮助种子的?

  —— 种子在春雨和太阳的帮助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一 种子嘟嘟最后变成了什么?

  ·打乱故事图片(图3~图10),请幼儿重新排列顺序。

  —— 请你按嘟嘟成长的过程把这几张图片排一排队。

  · 幼儿戴头饰,扮角色,学表演。

  一一 种子嘟嘟从一颗种子最后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我们也来学一学嘟嘟的 成长好吗?

  一一 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种子发芽、长根、长成小苗、开花、结果的过程。

  一一 再请其他小朋友来演一演春雨、太阳是怎么帮助嘟嘟的。

  寻找嘟嘟的梦。

  · 看故事图片,再次讲述故事。

  一一 还有很多像嘟嘟一样的种子,它们也有很多的梦想。

  一一 种子除了能长成花,还能长成什么?

  一一 请你回家去找一找,哪些植物是有种子的,它们的种子是怎么样的。

  活动提示:

  ●在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以动作来表现种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不求动作优美,只 要能够表达幼儿的理解即可。

  ●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旁白引导幼儿与其他同伴合作表演,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活动延伸:

  回家继续寻找资料,看看种子和它们长大以后的样子。

  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哪些植物是有种子的,哪些是没有种子的。

  将《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图片彩打后制作成图书投放在语言区,请幼儿尝试看图讲述故事。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种子和种子长大以后的图片,让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附【故事】

  《种子嘟嘟的梦想》

  种子嘟嘟有很多梦想,它想变成美丽的花朵,还想变成挺拔的大树。可是它到底能变成什么呢?种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种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来,保护它不被小鸟吃掉,也不被虫子咬伤。春天来了,春雨姐姐给嘟嘟送来了雨水,嘟嘟欢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阳公公给嘟嘟送来了温暖的阳光,嘟嘟在壳里不停地长啊长。几天后,外壳突然“咔”的一声裂开了。原来是嘟嘟长出了白色的根,把外壳顶破了。嘟嘟强壮的根使劲地钻进坚硬的泥土里,越钻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劲抬起头,用力往上顶,终于从泥土里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长啊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朵凋谢又结出了果实,果实里躲藏着无数颗像嘟嘟一样的种子。

《种子》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有效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成长过程,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谈谈这粒种子出土后的所见所闻,体会种子看到光明世界的激动与兴奋。

  教材分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故事,以拟人的手法写在春风吹拂下,地里的种子苏醒过来,又写了种子与蚯蚓的关于泥土外面世界的谈话,最后写种子终于勇敢地冲破土层,跃出地面,欢快地迎接光明世界。文中表现了种子生命的伟大和对光明的追求,同时也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合适的温度,土壤,水分,空气。

  学情分析: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较困难。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识字方法识字,多采用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然后在采用自读、同桌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

  2.课文重难点突破: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种子生长发育的过程和条件是重点,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通过读书、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多感悟来突破,教师注意恰当地引导。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难点: 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1. 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⑴点名读⑵开火车读⑶引导学生区别渴、喝

  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 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 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

  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要求: (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教师点名回答。

  2. 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

  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

  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不信,你试试。

  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

  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

  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

  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一

  粒

  种

  子

  原因

  挺一挺

  我的感受

  ⑴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⑵ 小组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

  ①种子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问?说明了什么?

  ②外面有多热闹,你从哪儿知道的?

  ⑶指导学生在读种子第三次、第四次“挺一挺”的句子,感悟种子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向往。

  ⑷通过学习文中“挺一挺”的句子,你知道种子发芽都需要那些条件?

  学生积极回答。

  师总结: 种子的成长需要泥土、适宜的温度、水分、松土、空气。这粒种子就是这样挺出地面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演一演这粒快乐的可爱的种子吧!

  3. 邀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做动作。

  全班感受种子成长的过程,体会种子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 一位女生扮演种子,一位男生扮演蚯蚓,另一位学生扮演旁白者)

  三、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过渡语:学生表演完,师随机采访“小种子”:

  师出示:我会说

  你破土而出,看到了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其他的“小种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些什么?想说些什么?

  师出示:我会写

  假如这粒种子在校园的花坛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这粒种子在城市的的花坛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这粒种子在高山上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子》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用普通话,完整地表述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独立动手、独立观察、独立组织语言、在互动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大口语交际的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2、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本单元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种种子。

  教 学 过 程

  创设交际情境:

  师:同学们你种的种子怎么样了?拿出来吧让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你种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口语交际过程:

  看到同学们自己种的种子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们一起活动。

  把话题引向全班范围让学生把自己种种子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跟同学和老师谈谈。

《种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几、阵、场、被、没、轻、打、欠、掌、向、空、外。正确、工整地书写几、地。有、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种子发芽出土与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在朗读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

  教法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巩固法、讲演结合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谈话引入新课: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小朋友们,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吗?是呀,春天到了,雪化了,草绿了,花开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睡了一冬的种子也该发芽了。和种子娃娃打个招呼吧!(生读“种子”)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种”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种”,是四声,“种花”、“种树”,在这些词儿里面就念“种’。注意了,这还是是一个轻声词呢,跟着老师读一读吧——种子。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种子娃娃跑进课文里去了,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戴红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孩子们读得可真认真,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3、会读了吗?和老师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吧。

  4、淘气的生字娃娃重新站了队,看清楚了,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这些生字娃娃还藏着小秘密呢(课件出示翘舌音生字:阵场 掌 )

  (后鼻韵生字:轻 空 场 掌)请注意:场、掌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韵) 和剩下的生字娃娃也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几 被 打 欠 外)

  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我们能读准字音,如果没有拼音娃娃的帮忙,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记住这些新朋友吧, 是啊,记字的方法可多了。

  (1) 你瞧,加一加是个老办法,可它的确很有用——部首加上熟字记住“阵、场、被、没、轻、外”。

  (2) 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掌”

  (3) 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几、欠、掌、向”

  5、用生字组词 ,说话。

  6、瞧,现在啊,生字娃娃在课文里把它的好朋友叫来了,它们正手牵着手站在我们的面前呢!读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几、地、有、空。

  2、指导书写“几”,“几”字要和儿字分清。风字无心就是几。“地”土也就是地,写时左窄右宽,左让右,写紧凑。“有”字的下面的月第一笔变成竖。“空”字上宽下扁,点在竖中线上,工字第一横短,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数笔顺,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学生书空写生字。

  四、完成堂清: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种子是怎样发芽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种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土壤、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塑料薄膜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种子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1、认识种子

  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凤仙花、黄瓜等植物的种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数果实发放给学生。先请学生辨认、区分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然后,聚焦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引出要进行实验的内容。

  2、整理与交流

  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

  3、布置课外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次课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下一步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种子》教学设计6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天)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地里的种子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慢慢地苏醒过来了。你想知道种子是怎么样发芽的吗?(想)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一粒种子》,齐读课题两遍。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下同学们昨天学的生字,是否还记得。

  暖和、舒服、种子、声音、蚯蚓、高兴

  唱歌、热闹、连忙、光明、世界、忽然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大家刚才读的很认真,如果能把这股子认真劲用在对课文的学习上,我相信种子一定会非常乐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刚才我听到有几位同学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想请他们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种子在谁的帮助下,怎么样了?

  种子在( )的帮助下,( )。

  三、结合字词,品读感悟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子是如何在蚯蚓的帮助下,从土里钻出来的?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来。

  全班交流:

  1、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1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暖和),暖和是什么意思呢(温度高),我们刚才讲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所以比较暖和(春天),谁能用暖和说一句话(春天来了,天气很暖和)?暖和就是很舒服,那谁来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一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睡醒了挺一挺,当个小小表演家。

  2、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2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喝水后很舒服),水哪里来的(春天雨水多,大地解冻),谁能用舒服说一句话,很渴心情怎么样(难受),那谁来刚开始难受,喝水后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二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很渴,喝水,挺一挺的动作。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我想活动活动)

  3、第三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3到7段)

  (1)默读3—7自然段: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蚯蚓)

  (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请同学们看到20页的插图,蚯蚓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点?(钻来钻去)

  (3)我们来听听种子和蚯蚓在说什么话?种子没有出去过,它有很多问题想问蚯蚓。问了几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

  “外面是什么声音?”(问号表示疑问)

  “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面去呢!”(高兴时也可以用感叹号)

  “外面是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里面黑黑的,关灯,害怕,又想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看图观察种子的表情,疑问好奇的语气)

  “不,外面亮得很。”种子很害怕,这时好朋友蚯蚓帮了什么忙。(松土,空气)

  “我先把土松一松,你好钻出去。”(既然是帮忙,那种子一定很热情,谁来用热情的语气读读这一句话,谁能比刚才这位同学更热情?)

  (4)分角色朗读。老师旁白,一二组种子,三四组蚯蚓。

  师:种子得到了蚯蚓的帮助,心情怎么样。(高兴)谁能用高兴说句话?

  师:谁来高兴高兴地朗读下这句话。

  师:要是能加上表情,动作,就很生动,谁来试试。

  4、第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8、9段)

  (1)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谁能在这一段找一个词来形容: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唱歌的场面。

  热闹。谁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师:是呀,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春风的声音什么样?

  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我们来听一听。

  (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我们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春风、泉水、小鸟真的会唱歌吗?不会,我们把春风、泉水、小鸟当成人来写,像这样的写法,我们叫拟人。

  (2)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更想出去,更迫切)最后一次挺一挺。

  师:(打开日光灯)

  “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高声喊道,激动的心情)看种子和蚯蚓的表情

  四、读写结合 ,拓展练习

师:种子钻出地面以后,在光明的世界里都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暖和、水、空气、松土、想出去这些条件。

  五、板书

  挺一挺

  1 暖和

  2 水

  3 空气、松土

  4 想出去

《种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生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冰冷冰冷的世纪,憩睡、滋润、孕育、积攒、迎接”等。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3、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种子的梦是什么?种子如何实现它的“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作者以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但没有被击倒,因为他内心深处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和“拨开云雾见日月”的希望。今天,让我们走近柯岩,体会她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诵读情况。

  3、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第1—2节:种子梦想春天的到来,而默默地积攒着力量。

  第3—4节: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学生自读课文,找种子的梦想。

  2、学生品读种子的梦想这些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

  3、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感受最深的地方,体会诗句平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2、体会诗在表达上的方法(比喻拟人)

《种子》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并观察“不同种子萌发所需水量”的实验,课堂汇报交流:

  2、运用感官及工具观察、比较蚕豆、黄豆、花生等种子内外部结构特点并做记录:

  3、激发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蚕豆种子的基本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预测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并指导落实课后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小组一袋干种子,内含蚕豆、油菜籽、黄豆若干,放在盘子里: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种子6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每组一小袋浸泡过的其他种子,内含花生、绿豆、黄豆等:塑料培养皿(含记录纸2、棉花),浸泡2天的蚕豆各2粒。教师材料:演示台,蚕豆幼苗一盆,干、浸泡2天、浸泡更长时间的蚕豆种子各一大盆,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一粒种子萌发,逐渐长成一棵大树的视频。

  2、问:就这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3、同学们,刚才发表了很多看法,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想)

  4、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种子的萌发》。

  二、汇报交流,学习新课

  (一)认识种子

  1、师: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去观察种子,现在要考考大家,认识它们吗?

  2、投影仪出示种子……

  (二)种子的吸水量

  1、师:(出示一杯蚕豆苗)问:这是谁发育出来的?

  生:蚕豆

  2、师:(出示干的一盆蚕豆)问:这样的蚕豆干放着会发芽吗?

  生:不会。

  3、师:需要什么?

  生:水。

  ……

  三、主动探究,认识种子内部构造

  1、讨论方法师:我们刚才只看到蚕豆的表面,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清楚地探究蚕豆种子里面的结构呢?(解剖)

  2、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解剖。

  (1)演示剥蚕豆皮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

  (2)观察蚕豆种子外面的一层种皮,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可以看到什么?

  (3)请同学们用力捏一捏种子,注意观察种孔处有什么现象?

  (4)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蚕豆种子,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下来,用手摸一下种皮,有什么感觉?并推测种皮有什么作用。(种皮很坚韧,具有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的作用)

  (5)学生个别演示

  (6)教师边演示边点评

  3、观察胚的构造

  (1)教师演示分开我轻轻地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个豆瓣,注意动作要轻。

  (2)学生做并观察:讲解构造:对比实验(解剖其他种子)

  (3)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和颜色各方面存有差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凡是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所以蚕豆是双子叶植物。还有黄豆、花生等也是双子叶植物。

  四、观察猜测,跟踪发芽的蚕豆

  师:同学们,想知道胚根、胚芽、子叶这些结构以后长成什么吗?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吗?谁能猜猜看?

  生:胚根会变成根、子叶会长成叶子、胚芽会长成叶子……

  师:大家的猜测很丰富!想知道结果,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上网查资料、请教大人、做实验。

  师: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实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盒子,你们要垫上一些棉花,并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会做吗?

  生:可以。

  师:老师把材料分给你们,课后由各小组长负责一起去完成这个实验,好吗?

  生:好。(师下发材料,学生操作实验。)

  师:观察是需要耐心的,同学们一定能坚持的!盒子上面的记录表,我们就以三天为间隔来观察。

  师:主要应该观察什么呢?

  生:胚根、胚芽、子叶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对,你们刚才实验的这些种子,刚好泡了三天,它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先把它们记录下来吧!(学生观察并做好第一次记录,投影展示典型小组的记录纸。)

  师: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知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究,科学家们就是这样成功的,老师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种子》教学设计9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简单的肉眼观察法,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玉米、菜豆种子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养成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果皮的观察。

  教法: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菜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培养皿,刀片,滴管,碘液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种子植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都是以种子植物为食的。不同的植物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 5 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下面我们来观察种子的结构:

  [讲授新课]

  观察种子

  (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小组长分发吸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1、强调注意事项及要求。

  2、要求学生在按课本方法完成玉米种子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剥掉果皮,种皮,以便观察完整的胚。

  师:通过实验大家已经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请问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生: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正确。豆类植物的子叶中贮存了许多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的营

  生:胚最重要。

  师: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我们在观察玉米的种子时,并没有发现贮存营养物质的肥厚的子叶,那么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

  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玉米的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认真动手做实验,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二、种子的重要意义

  师: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家讨论: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种子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

  师:正确。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课件展示:

  (二)单、双子叶植物种子比较得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名称概念。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习题

  课堂小结:出示多种种子、果实实物,让学生判断属于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

《种子》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感受故事中种子发芽出土的过程,欣赏作品的优美。

  3、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大胆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搜集一些种子放在自然角给幼儿观察。

  课件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实拍图4张;《一粒种子》故事图4张;《蚕豆种子解剖图》1张。

  活动过程:

  观察种子。

  我们一起来几张种子的图片。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一样吗?同一种植物种子的形状一样吗?

  交流发现。

  1、请幼儿交流发现种子的秘密。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种子?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发现的种子的秘密。

  2、引导幼儿观察蚕豆种子解剖图片,发现种子内部的秘密

  蚕豆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种皮,种子里面有两个豆瓣,豆瓣上面还有胚芽和芽根,胚芽以后会长成植物的叶和茎,胚根以后会长成植物的根。

  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一粒种子》,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种子醒来后觉得怎么样?它做了什么?它听到了什么声音?它在谁的帮助下钻出了地面?

  小结:种子醒过来觉得很舒服,就把身体挺一挺。他有点口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他听到了春风吹的声音。蚯蚓帮他松了土,是种子能快点钻出泥土。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里面哪句话?

  自由表演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故事《一粒种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中的种子。

  2、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与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科学区:投放各种不同的种子(完整的、剥开的)以及放大镜,供幼儿继续观察。

  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身边花草树木的发芽过程。

  附【故事】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种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学会十一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朝”)以及新词,认读六个字;能辨析四组形近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图片;讨论等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了解课文内容,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正确地书写生字词,能辨析四组形近字;背诵默写课文

  查阅资料:有关科学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等。教学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十一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朝”)以及新词,认读六个字;能辨析四组形近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创设学习的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孩子们利用已的学习经验、独特的方法进行生字新词的学习,注重他们之间的交流,关注差异发展,让他们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

  激发兴趣:有一个小朋友也有很多奇思妙想,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的诗歌,扫除字词的障碍。

  提示:爸爸说我爱奇思妙想,妈妈说我胆子太大,我说这个时代变化大,我和爸爸妈妈的时代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赶快读读诗歌,看谁能读准字音?同桌之间检测课文,并打分。引导:谁能教会大家读课后的生字?出示词语:提示:这些词语中你懂得了那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明白?提示:这么多的字,你打算怎样记住它们?同组之间交流组词,争取记住更多的词。

  你认为这课的生字哪个最不好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交流记忆方法。

  你认为这课生字哪个最不好写,集体交流注意的笔画。

  汇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读音。木枪、竹竿、奔驰、描画、有朝一日、乘飞船、探访、采矿、牧鱼、蓝天、一粒种子、献给、(注意画横线的字的读音)

  (2)形近字比较。说说你是怎样区分的?驰(奔驰)(飞驰)蓝(蓝天)(蓝色)探(探访)(探寻)牧(牧鱼)(放牧)池(水池)(池塘)篮(篮球)(球篮)深(深入)(深夜)放(放心)(放开)

  (3)字义奇思妙想:希奇巧妙的想法。思:想法。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辨认:根据特点辨别,作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无垠:辽阔无边。垠:界限,边界。

  引导:你觉得那个字的部首不好确定?

  提示: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并标出诗歌的小节数。激发兴趣: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引导:谁能说说每个小节讲了什么?提示:同桌互相读,评出优秀和良好的读书能手。

  三、练习。

  出示:看拼音写词语:

  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再组成词语:

  四、作业。

  1.听写生字。完成课后第四题。

  2.查找关于科学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理念:

  创设学习的自主空间,允许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进行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我”的奇思妙想和爸爸妈妈的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你能结合诗歌简单的说说吗?

  二、学习诗歌,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

  提示:认真地读课文,说说我的“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第一小节:什么叫奇思妙想?“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引导:你觉得“我”的哪个奇思妙想最吸引你,你打算怎样介绍给大家听?

  引导学习第三节:

  师:“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第三小节:

  “探访”一般都是去探访朋友,这里说探访天涯,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想到天涯就想到朋友家一样方便,充满了想象力。)

  望着这个美丽的星空,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谁能读出来?

  指导学习第四节:

  引导:星空让我有无限的暇思,还有什么,让我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四小节:

  “牧”是什么意思?我们平常常说牧羊,在这里作者却说牧鱼,你体会到了什么?

  “安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读出来。

  在第一小节中说“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课文中找一找,为什么这样说?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三、四小节,想一想第二小节与三、四小节之间的关系。(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引导读:你认为我的想法怎么样?结合诗歌谈自己的理解。

  激发兴趣:你觉得该怎样读?

  引导学习第五节:

  第五、六小节主要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科学的种子是什么?

  提示:从银屏上的海底世界,就能想到海底的富饶,希望能够在那里安家,想象的真奇妙!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引导:谁能把我的理想有感情地读出来?激情:是啊!如果说科学是一粒种子,这种子已在心田萌发,明天,闪着奇光的科学之果,将献给我们美好的国家。谁愿意将整篇诗歌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拓展练习。

  引发思维:你也有过奇思妙想,这就是你心中的科学的种子,那就让它赶快发芽吧!说出来让你的小伙伴分享!

  四、作业。

  1.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说出来。

  2.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板书设计:1、科学的种子

  探访天涯

  科学潜入大海种子在心田发芽

  飞翔蓝天

  科学之果献给美好的国家

《种子》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地说出其内容,提高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难点

  完整、流畅地说出画面中本、静的状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寺庙里有谁?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二、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拿到种子后本是什么样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书中的本,说一说他种出莲花了吗?为什么?

  小结:本是个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着“我要第一个种出来”,他没有考虑种子发芽生长所需要的季节、环境等条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着急地种下种子,最终本因等不来种子的发芽而气急败坏。原来莲花种子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才能发芽。

  三、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再来看看静是怎么种的呢?静拿到种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静种出来了吗?为什么?

  小结:静是个细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于是他认真查书籍,忙着挑选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对种子呵护备至。但是正是由于静的过分呵护,致使种子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空气而早早枯萎了。原来莲花种子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才能发芽。

  四、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

  五、了解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明白生命生长应顺其自然

  师:我们阅读了本和静种莲花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种莲花不能着急,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顺应自然就会让莲花盛开。

  活动延伸:

  1.尝试复述故事。

  2.尝试用表格记录三个小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活动反思:

  问题一:关注单一,阅读故事缺乏连贯性

  《安的种子》属于故事类型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的故事有明显的线索,情节涉及很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大致说出故事画面的大概,但是对细节的关注有些却缺乏,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节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观察到画面上的细节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变化、四周景物的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代表了什么,对下面的情节有什么影响或者暗示,他们还不能主动去挖掘。

  策略:运用提问策略和预测策略,引导幼儿探索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中运用提问和预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再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正是幼儿的预测,并继续观察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故事的连贯性加强了,幼儿不仅注意到画面的细节而且还注意到了页与页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对故事内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个和尚的心理变化。

  由于第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图画书中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对图画书的细节阅读及联想页面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细致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策略:情景游戏、情境表演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加入情景游戏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较好地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表达的内容。从再次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让幼儿模仿三个小和尚的动作,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变化。

  问题三:能看懂故事情节,但不了解故事涵义。

  根据图画书的对幼儿的.发展,不仅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言语能力、阅读习惯,《安的种子》还关注到了幼儿的理解力和情感体验活动目标中提出 “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看懂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的涵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第一课时结束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对故事的复述和种子与三个小和尚的关系却没有非常熟悉。

  措施:进行第二次集体教学,利用分线索阅读和表格记录的策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活动依然根据三个和尚为线索进行线索阅读根据目标和故事内容将故事的重点部分分为三段,逐一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表格记录则是从书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结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条件、人物、事件关系,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两种方式结合,便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层次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寻找的策略,对大部分幼儿实施第二次集体教学,目的放在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及关注到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种子》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指南》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根据《指南》要求,本着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结合本班幼儿情况及主题活动《一粒种子》,活动初期幼儿通过播种向日葵,对种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种植和培育活动。某一天的加餐环节中,一名幼儿对老师说:“老师我不吃火果!”“为什么啊?”幼儿边挑火龙果的种子边说:“里面都是籽!我不吃。”其他幼儿就问:“老师这个火龙果种子可不可以种植啊?”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不同水果、蔬菜的种子,了解种子藏在哪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2.尝试种植种子,掌握种植方法。

  3.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种植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了解部分水果和蔬菜的种子藏在那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难点:幼儿掌握种子的正确种植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常见水果和蔬菜。物质准备:

  1.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含有种子的水果和蔬菜。(如:豆角、菜椒、火龙果、草莓、玉米等)

  2.塑料小刀、置物筐、酸奶盒、小镊子、浇水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种植区,让幼儿观察已经种植的蔬菜。

  师:“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种植的向日葵和蔬菜是不是已经长得很高了,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哪些是种的种子,哪些是种的小苗苗啊?”

  幼儿:“向日葵种的是种子,西红柿、豆角、辣椒、茄子种的是苗”

  师:“非常好,向日葵种植的是种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向日葵的种子藏在哪里?”幼儿:“向日葵的种子在他的大花里。”

  师:“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许多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吧!”

  (二)自主探索

  师:“今天将分为五组进行探索活动,每组由老师指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合作。”

  教师分组并且选出小组长

  师:“现在由每组小组长领取活动材料,领取之后带领组员选择场地活动,进行自主探索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种子藏在那里了,注意安全。”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个别小朋友进行重点指导。

  师:“将自己找到的种子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酸奶盒中,垃圾放到垃圾桶,注意卫生。”

  (三)总结分享

  幼儿分享探索成果,幼儿自己总结,教师辅助。

  师:“现在请小朋友为我们分享,他找到了什么水果或者蔬菜的种子,种子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豆角的种子藏在豆角的小肚子里,是圆圆的、绿色的······,苹果的种子也在里面,草莓的种子在外面长着······”

  (四)种植活动

  师:“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种子去种植吧!互相帮助和交流一下种植方式,种植好了放到咱们班的试验田中。”活动在种植过程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探究为什么有的植物发芽了,有的植物没发芽,是种植方式不对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后期继续探索。

  活动总结

  活动地点选择户外种植区,使幼儿融入自然的环境。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好奇心。在找种子过程中,让幼儿猜一猜种子藏在哪里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小组长负责制,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及合作能力。分享总结过程中,幼儿展示找到的种子,交流找到的方法,因为幼儿亲历搜集、实际操作,学习氛围浓厚,发言较为激烈。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掌握找到种子的途径和方法。在亲身体验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

  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活动,让幼儿在实物操作中自主探索种子藏在哪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性,过程中认识各类种子。相比让幼儿对着照片认识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种子所获得的经验更为丰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使活动目标有效的达成。活动以自主探索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各种种子的不同,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的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种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10个。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提问可从几个角度人手。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蚕豆和西瓜的种子)谈话,引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2.板书课题,读题——31、一颗希望的种子

  悬疑: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想要收获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课文,及时纠错。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思考:读了课文,你想探究哪些什么问题?

  (4)学生交流问题(老师根据具体问题,相机组织教学),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有利于把学习引向深入的问题。

  如:①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撮到地里?

  ②课文中“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同时告诉学生:提问可以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人手。

  三、细读课文

  从播种到长出大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划出表示“我”播下西瓜种子后想收获西瓜的迫切心情的词句。

  2.自由交流: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表达不同想法或困惑。

  教师相机诱导,指导朗读。 ]

  (1)“那个下午,我不知……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襄现一心盼望快点飞出西瓜而不怕辛苦的心情。)

  (2)干了半天,……还得等多久”(由于满怀期待,却未看到长西瓜,所以失望,却又不甘心。) 理解“泄气”。

  (3)“第二天早晨……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地西瓜”(表现了日思夜想,终于有所获后的喜出望外)。

  3.说话练习:

  (1)当我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会兴奋地对爷爷说些什么?爷爷又会怎么对待我?

  (2)学生交流。

  (3)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我和爷爷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4)先小组讨沦,再交流发言。

  四、总结全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 听写句子。

《种子》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

  2.设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

  (三、)难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本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先安排设计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另外,“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三、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利用课件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1)观看课件1,欣赏奇花异草图片---(奇花异草由种子萌发而来)(2)明确主题,明确学习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利用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环节:作出假设

  提问课前布置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些种子你希望把它们播种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通过课前请教长辈、查找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

  引导点拨,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同学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明确本课探究重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

  第三环节:制定计划

  讨论提纲,制定计划:参照提纲(演示课件2)和课本的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一、)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的探究方案。

  (1)个人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分析课本的方案,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①出示讨论提纲:提纲主要依据课本92页讨论题设计。

  ②演示课件3,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

  种子:大豆、菜豆、绿豆、小麦、水稻、芥菜子

  器皿:罐头瓶、培养皿、酒瓶、盘子、塑料桶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

  全班分成3个大组,分别针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三个假设开展探究,每名同学作为大组成员之一,针对本组研讨主题,参照讨论提纲,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③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并用简图画出实验装置。

  (2)小组讨论方案。每个大组内部分成若干小组(以4人为1小组),各成员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修订计划,推出最佳方案,准备小组间交流,讨论结果。(3)小组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与自评,参与互评。学生修订、完善计划。(4)小组再次讨论方案。(5)再次小组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在以上工作完成很好情况下,进行如下设计:

  (二、)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其他条件的探究方案。

  演示课件4,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图: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清水,牛奶、洗涤剂、醋等。

  提示学生:你还想知道哪些条件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条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糖、洗涤剂、牛奶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等)设计对照实验。

  对有创意的给与肯定,不科学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改进或重新设计。

  (4)总结全课,提出课后探究要点。评论中让学生明白:

  ①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实验要有共性。

  针对本堂课的难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通过出示讨论提纲、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等指导学生设计,突破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设计方案;在协作性小组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平等的机会,所以多次组织小组内、小组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第四环节实验探究为课外活动,第五环节得出结论和第六环节表达和交流在下节课中完成。

  设计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

  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个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而且也通过与学生对话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设计以上环节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进一步加以指导和鼓励。

  讨论提纲:

  1、你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课后你将立即实施本计划,在此前提下,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4、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请你思考如何使用)

  5、你准备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时,实验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环境外,其他环境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明确分工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作好分工

  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交流

  实验主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观察记录员: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用简图或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比一比,看谁的方案最优秀,看谁的记录最精彩!)

【《种子》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种子》教学设计15篇01-01

种子旅行作文700字-种子12-22

种子的启示作文600字-种子12-22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3-08

果实和种子11-16

科学的种子12-28

种子课堂作文11-24

希望的种子06-03

种子抒情作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