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01 20:51: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雷雨》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雷雨》教学设计(集合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对夏天的雷雨感兴趣。

  2、感受问答式歌曲的特点,并尝试用跳跃音、响亮有力的音表现雷雨的特点。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雷声音效、闪电图片、雷雨视频、《夏天的雷雨》歌曲和伴奏。

  活动过程

  播放雷声音频,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雷雨初感知

  1、教师播放雷声音效,引导幼儿猜猜。

  ——这是什么声音?下雷雨时,你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看到什么?(突出“轰隆隆、哗啦啦”等象声词。)

  2、问答游戏

  ——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回答时,要鼓励幼儿尽量用完整句回答,如天空中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

  ——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并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夏天的雷雨》。

  ——有位优秀的艺术家,把你们的回答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夏天的雷雨》,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播放歌曲。)

  2、再次欣赏歌曲《夏天的雷雨》。

  ——大家仔细听一听,歌曲里在唱“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时的声音和我们平时唱歌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唱?(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师幼一起学唱:用跳跃的音唱“一闪闪”,用响亮的声音唱“轰隆隆、哗啦啦”。

  教师用不同的形式带领幼儿演唱歌曲

  1、第一遍学唱,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演唱“一闪闪”,用响亮、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哗啦啦”。)

  2、第二遍学唱,将幼儿分成两大组,一组唱问句,另一组唱答句。(重点练唱幼儿有困难的乐句。)

  3、第三遍学唱,男孩唱问句,女孩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用自然音演唱。)

  4、第四遍学唱,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结合歌曲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温馨提示

  为让幼儿更清晰地听辨“轰隆隆”“哗啦啦”等象声词的演唱方法,组织听赏歌曲第二遍时,教师可采用清唱,并用身体动作提示这些象声词不同的唱法。

《雷雨》教学设计2

  【抛砖引玉】

  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

  1 . 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 .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 . 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朴园: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 .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①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提示: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4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 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下节录中简称“周”“鲁” )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1 ) 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提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 2 ) ②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什么心理?

  提示:周的恐慌的心理。

  ( 3 ) 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提示: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 4 ) ④处“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提示: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 5 ) 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提示: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对⑥⑦两句台词和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提示:由“悲愤”这个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中刚直的一面;她说“命”说“天”表现出她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根源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她说“我没有找你,我认为你早死了”,说明侍萍早已看透周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并对他恨之入骨。

  5 . 体味本文的潜如词。

  潜台词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鲁侍萍找女儿来到周家,似曾相识的厅堂布置使她仿佛踏进旧梦,而柜上那张“死去的太太的照片”使她明白命运确实让她又跨进了三十年前同一个周家的门槛。这时周朴园走出来问她“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不由自主地“看着他”回答,这“看着他”三字提示,平静的笔底 隐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三十年未见,容颜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吗?他还供着我的照片,保留着我当年生活的旧物,他真的还未忘旧情吗?而我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他真的就认不出来了吗?鲁侍萍虽然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同她生了两个孩子的周朴园,但她很自持,她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举动,她只是似乎身不由已地想在这间房子里呆一会儿,于是几次将要下场又鬼使神差地被话头牵住。当她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时,周朴园却喊住她:“你站一站。”周朴园觉得她关窗户的动作很眼熟:真像一个人,哦,真像三十年前的侍萍!这时,他内心开始将面前的“她”与三十年前的“她”互相比照,忽然生疑,忽又释疑,心驰神荡,心迷神乱,在略带沉思的交谈中使迷雾逐步消散,真相逐渐明朗。动作、口音、生活地点、生活时间、生活秘事,每一次交谈,内心认定的份量愈趋沉重。终于,侍萍情不由已地挑出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以丝线梅花补衬衣窟窿的隐私,于是,周朴园“徐徐立起”,“低声”地说出“哦,侍萍!是你?”以上这一段时间中的台词,未曾说出口的心理内容大大超过了舞台上所能耳闻的对白。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奇迹般寄殖在短的意外重逢的交谈中。而潜台词的心理脉流时而奔流恣肆,时而受抑阻涩,时而回旋往复,令人心弦震颤,回味无穷。

  6 . 体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相当复杂。周朴园除了资本家的冷酷无情,社会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儿子面前的庄重严肃以外,他的内心似乎还具有怀旧的温情,他的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似乎并不全是故作姿态。在他的心灵深处,对美丽、温顺的侍萍还保留了一处思念的角落。尤其是当他在家庭中遇到诸多不如意之事时,他更想逃避到这处角落来寻找慰藉。但周朴园毕竟是周朴园,他的主导性格毕竟与他的阶级地位和资本家的身份一致。所以当侍萍的身份被认定以后,他的几缕温情立即消逝,他立即想以严厉冷漠、安抚软化、金钱兑现等惯用以对付下等人的手法来打发这个他刚才还在深深怀念追思的女人。周朴园心理的变化自有其符合性格内在逻辑的合理性,所以这个人物才不单薄,才真实可信。

  鲁侍萍属于那种外表文静内心刚强的女子。她对周朴园有恨,所以她曾发誓不再走到周家的门。但三十年后的今天鬼使神差她又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情不能禁,自不由已地露出了真实的身份,而且她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诉鲁贵。她在周朴园悠悠怀旧之情面前也不禁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 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 ”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她毕竟是刚强的女性,他控诉周朴园的罪愆,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她的主导性格得到了升华。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这些都构成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思维体操】

  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 不超过60字 )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答案提示:

  ( 参考 )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习本文掌握两点:

  1 . 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在文中是怎样逐层展开的。

  2 . 根据舞台说明和台词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如果考试涉及的话,涉及到第2点的可能性较大。

  【动手动脑】

  系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一系列言行,“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对周朴园的评价、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尽管周朴园怀念侍萍,但侍萍的出现毕竟太突然,因此周朴园语无伦次,语多逆理,这是感情激动所致,是可以理解的。

  B . 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可以赎回良心,可以解除威胁,充分显示了他满脑子的拜金主义思想。

  C . 周朴园对鲁侍萍仍然一往情深,但几十年的分离,两人都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如果感情用事,必然会使双方家人受到伤害,周朴园的冷酷态度只是表面的,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懂感情,重理智,刚强,勇于自我牺牲的人。

  D . 周朴园既珍视和侍萍的感情,也热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他苦苦劝解侍萍;为了侍萍,他又不惜拿出五千块帮她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且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的人。

  答案提示:B

《雷雨》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说教学目标

  《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

  (2)作者曹禺及《雷雨》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能力目标:(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人物的个性特点

  (3)训练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对于第二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难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

  《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2、点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

  3、讨论,启发诱导,开展课堂讨论,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三、 说学法

  1、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初步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

  2、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

  第一课时概括介绍戏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接触课文之前对戏剧有个大致了解,预习时有的放矢;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学预习,自行解决课下注释的字词。

  这里我着重讲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在第一课时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及《雷雨》梗概基础上,第二课时采用点拨的教法,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我着重讲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1、导入

  上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2、探究阅读

  本课学习以“四三两一”四个数字为导线,学生思考探究。

  (1) 把握剧情发展分四个阶段

  戏剧的矛盾冲突是随着剧情发展自然产生,本课是四幕话剧《雷雨》的第二幕节选部分一共有两场戏,剧情发展分四个阶段,问哪四个阶段?

  明确:前一场的“重逢”(周朴园和鲁侍萍)和后一场“斗争”(周朴园和鲁大海)

  共分四个阶段:认出侍萍→撕下面纱→大海闯馆→侍萍离馆。

  前场两个阶段细腻地刻画了周朴园由疑惑初起、惊疑、惶恐不安到气急败坏、露出狰狞面目的心理状态,深刻地揭露了他的虚伪、自私、残忍的本性。这一部分是从私生活方面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后场两个阶段中周朴园一系列的心计、手段,充分显示出他那阴险、狠毒、老奸巨滑的性格特征。这一部分是从社会阶级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2) 揣摩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从人物语言入手,结合人物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重点分析周鲁两人相逢时各自的心理活动,鲁侍萍与周萍相见时的复杂心理。

  通过以下六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第一场戏――-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

  a问第一场戏中,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哪两个人之间?他们是什么关系?

  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既是主仆关系,也是恋人关系。

  b问周朴园为什么向一个自以为是“下人”问起三十年前的旧事?

  明确: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一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周朴园听出鲁侍萍的无锡口音。

  c问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 而鲁侍萍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呢?

  明确:维护周朴园是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鲁侍萍这时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上揭露周朴园的阴私。

  d 问 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 “惊愕” “忽然立起” “连忙”“不,不,不用。” 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e问面对着侍萍,周朴园又如何表现呢?你认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态度陡变,“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 后周朴园却想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怨愤,了结他的罪恶。最后决定辞退鲁贵和四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周朴园面对被他凌|辱的侍萍时的表现,进一步暴露了他冷酷、虚伪、自私的本性。

  f通过这一场戏,你初步认为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通过三个问题分析第二场戏斗争

  a问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为什么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

  b问选段中揭示的本质性矛盾冲突是什么?

  c分析鲁大海的形象

  明确: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思想本质。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

  鲁大海——觉醒了的工人形象。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际、不畏强|暴。他对资本家有着透彻、清醒的认识。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刻画得还不够丰满,但作者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者社会理想的形象。鲁大海的出现给悲剧的阴郁气氛带来了明朗与希望。

  (3)分析两种最本质的矛盾冲突

  问:周朴园与侍萍之间是什么冲突?而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又是什么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因而在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是两个,即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前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较“平静”,后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紧张激烈;前一种矛盾是主线,后一种矛盾是辅线,两条线索互相交织,矛盾冲突环环紧扣,步步激化,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

  (4)全部内容浓缩在一个舞台背景之中

  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事件高度集中,全部剧情都是在一个舞台背景中展开的:集中在周家一间客厅,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把资本家周朴园30年来凌|辱女性的罪恶、伪善的面目、压榨杀害工人的血债、骄横的作风,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出来,交织成资本主义王国里阴森森、血淋淋的典型的生活画面。

  通过这样四个方面的讨论、点拨、归纳,从不同角度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不仅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同时也领悟能到了戏剧文学的特点。

  3、归纳小结

  《雷雨》剧作中,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理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那么,《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脱摧残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既是一出社会悲剧,也是一出人生悲剧。

  4、布置作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布置研究性学习问题)

  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雷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指导书写:垂

  2.读通课文,清楚写作思路。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随机推敲用词的准确性。

  一、读通,理“序”

  (一)导入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夏天午后下的。小朋友们不仅见过,还写过呢?

  3.读周记,写得不错,如果认真学一学《雷雨》,林煜瀚会写得更好了。

  (二)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检查自学

  (1)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句子难不倒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吧。)

  (2)理思路

  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二、敲词,研“序”

  (一)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常识性,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雷雷雨前后的一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抓住蜘蛛不同动作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

《雷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4、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难点:

  1、戏剧潜台词的理解;

  2、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方法:

  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然后对照剧情充分熟悉课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二、《雷雨》的标题题解和总体情节:

  《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使你想到什么呢?(明确: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一场大变动。)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也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三、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四、关于戏剧的知识链接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五、总体把握:

  1、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2、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3、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六、布置课后任务:充分熟悉课文内容。

《雷雨》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本文以精练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情景。并通过图文结合展现出夏天雷雨的不同特点,启示我们应该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文思考。2.讨论交流法:出示字词,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识记生字。3.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图文结合、找找画画等,弄清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并找出描写雷雨前的景物。4.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法

  朗读法、图文结合法、边读边想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等4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这个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田字格。

  课前谈话

  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

  指名读、齐读。

  2.说说雷雨。(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生答。)

  过渡: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直接入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8分钟)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2.学习字词。

  (1)考考你:

  这几个句子,你会读吗?自由读、齐读。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齐读。

  垂下来 乱摆

  压下来 彩虹 (生字带拼音)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压 乱 垂 虹

  (3)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组词读。

  【这样做旨在: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语境中识记,组词运用,从而达成识字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结合插图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找出来。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雷雨中?哪几段写的是雷雨后?(板书)

  (2)开头几段写的是雷雨前。

  过渡: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请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用笔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通过默读,边读边想,图文对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落实教学目标2。】

  四、学习“雷雨前”。(用时: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雷雨前天空的景象是如此的可怕,那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又是怎样的呢?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怎样?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要下雨了,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呢?(鱼儿、燕子……)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谁会说“越____越_____”

  3.小结这部分内容。

  4.减词对比读。

  师:乌云压下来。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一只蜘蛛逃走了。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闪电亮,雷声响。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5.提示引导读(红字重读)。

  师:雷雨前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大风的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接下来描写的是闪电和雷声。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6.对比读。

  师: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跑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7.我会用“垂”说话。

  一只蜘蛛从网上( )垂下来,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

  【通过默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文读句,使学生切身感受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指导写“垂”这个字。(用时:5分钟)

  1.“读”字观察。

  2.示范指导。

  3.学生练写。

  4.评价。

  【通过观察、交流、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六、小结下课。(用时:2分钟)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前的景象。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请大家课后熟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雷雨》教学设计8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哪些食物或物品容易发生霉变,并做好食物变质过程的记录,从中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食堂、饭店、小摊等处的食品卫生状况。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的烦恼。

  1、夏天,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病,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

  2、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

  二、牵出问号串串。

  俗话说:“病从口入”。而在夏天,又这么容易得病,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为什么蛋糕上会有小黑点?

  (2)蛋糕上的小黑点是什么东西?

  (3)为什么时间长了,剩的菜有一股酸味?

  (4)桃子为什么容易腐烂?

  (5)为什么牛奶上会长出一层“绿毛”?

  (6)馒头上的“毛”是什么东西?

  (7)隔夜的饭为什么会变味?

  (8)变质的东西还能吃吗?

  (9)为什么发霉的东西不能再吃?

  (10)变质的东西丢掉是浪费吗?

  三、揭开“食物变质”之谜。

  1、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1)容易发生霉变的食物有:

  (2)食物霉变过程的记录:

  2、展示我们的观察结果。

  四、谈谈我们的饮食习惯。

  1、过渡:我们应该怎样注意饮食的安全和卫生年?

  2、了解家庭、学校食堂、饭店、街头小摊等处的食品卫生状况。

  3、学生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有重点地讨论怎样注意饮食的安全和卫生。

  五、完成练习册。

  附:《避雨歌》

  雷公公,轰隆隆,家里电器暂不用,

  避雨不去大树下,安全知识记心中。

  雷雨来了不慌张,人人夸我好儿童。

《雷雨》教学设计9

  【教学构想】

  戏剧,高考一般不设题考查。因为高考不考,所以戏剧教习就可以“玩一玩”。过去,比如《雷雨》教学,讲讲剧情,分角色读读课文,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处理处理课后习题,有条件放一放《雷雨》电影,如此而已!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戏剧,教师如何教的有“戏味”,教了十几年,似乎未深究。其实,学生乐于表演,尤其时下演艺追风的热潮。有的学校也热衷排演课本剧。人物的台词与小说的语言有何区别,戏剧的台词有自己什么样的鲜明特色,学生有获知的热情!曹禺有幸就读于富有戏剧传统的南开中学,爱看戏,爱演戏,爱写戏,所以就有23岁时的处女作《雷雨》,并且震惊文坛。在教学中,尝试点燃阅读戏剧的热情,激发兴趣、促发潜力,也许今日的教学尝试就会促成另一个“曹禺”的诞生,于是就是抱着这样的奢望,我开始了戏剧知识及作品的研读。

  我的导师赵杰老师一直对我强调“文体意识”,我知道他一直在尝试,在践行。从《长亭送别》的古典戏曲的教学到《别了,不列颠尼亚》,他一直在关注“文体”教学。芜湖“名师大讲坛”倾听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如何扣住戏剧的特色,如何弯下身子倾听学生是我备课重点思考的问题。

  几番思量,我确定了“台词”这个教学的核心,通过精选语言片段,尝试从品味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内蕴性为教学重点,感受戏剧台词对营造戏剧冲突、塑造舞台形象、形成潜台词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通过品读精彩台词、分角色表演台词、尝试改编“宝玉摔玉”等活动努力体现戏剧教学的“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且各有所获。努力实现课堂解读由语言到形象、由情节到内蕴、由表层到深层的课堂解读框架,由《雷雨》小世界到戏剧大世界的拓展!

  【教学目的】

  1、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戏剧台词,体会戏剧语言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的作用;

  2、通过深入挖掘个性化和包蕴性的对话,感受人物复杂心理与人物的鲜明个性;

  3、通过对必修课文的指导研读,从欣赏戏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戏剧知识与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以及独立学习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立足文本,品析语言,了解戏剧台词对营造冲突、塑造人物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断欣赏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望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学们,《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以日本作家拜访曹禺设疑激趣。)

  二、初步感知:

  话剧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只有戏曲。戏剧是舞台的艺术,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文学有四种样式:小说、戏剧、诗歌、散文。

  问:你觉得与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相比,剧本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明确:语言的构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戏剧是台词的艺术。剧本由人物对话和像“午饭后,天气更阴沉———”的舞台说明构成。

  简要介绍: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人物上下场等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台词走近《雷雨》世界,感受话剧给予我们的别样感受。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抓蛇握七寸,开门见山明确本课教学重点,以台词的解读切入文本与感受舞台人物形象)

  三、品味语言环节一:感受台词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作用。

  依据人物的变更与出场一幕戏可分为若干“场”,请同学概括第二幕的主要矛盾冲突: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认真预习的同学知道,其实第一场戏非常关键,它的出现预示着全剧的悲剧性不可避免了,就像天边飘来的一片乌云一样,它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请同学概述一下第二幕第一场的剧情。

  指导看课下注释1:周鲁二人的相遇带出了30年前不堪往事(戏剧的“前情”),透露了有关血缘的惊天秘密,但这一段紧张的情节在剧本中绝不能像注释1那样平静地叙述,因为剧本是排斥作者冷静叙述的。那么30年前的旧事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戏剧的冲突又是如何展开并一步步激化的?让我们一起品读有关30年前旧事的语言片段。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对剧本内容进行有效取舍。因第二场戏人物众多,矛盾冲突更多呈现为外在的冲突即劳资冲突。而第一场更多深蕴于人物内心,耐品耐读,心理变化丰富,人物性格呈现立体化)

  品读语言片段一:1、先默读以下对话

  周朴园梅家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他生前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份。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的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2、请一位同学品读加粗线的部分。思考:你觉得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

  简析:比如“下等人”“不很守本分”“有点不清白“才”“突然”“年三十”等词语的品味,感受人物的心理与性格。注意与之前周朴园的台词形成比较。体会借助富有冲突性的台词使得情感的冲突戏剧的尖矛盾逐步走向深入与激烈。认真倾听并鼓励同学读出个人创见。

  小结过渡:《雷雨》中,曹禺总是能够根据行动中人物性格,针对冲突双方,表达出特定情境下人物必然要说的话。而这交锋的双方按自己鲜明意向的表达则更使戏剧具有了针对性、冲突性。这样就把一个贯穿了三十多年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在周公馆的一间客厅一个闷热的午后得以呈现,这既是舞台演出的需要,也同时使戏剧冲突更集中更尖锐。而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便在这不断冲突的戏剧情节中得以显现。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有目的地指导同学寻找富有冲突性的台词。人物语言的交流与交锋形成了台词的针对性,通过体会重点词语,从而明白暗含冲突的台词是怎样不断掀起情感的涡流,从而更为有力地推动剧情向纵深发展,增强了戏剧的冲突性)

  四、品味语言环节二:感受台词的个性化与包蕴性对外显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与塑造鲜明个性的作用

  高尔基曾说过:“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应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

  (一)品读语言片段二:

  结合上下文和舞台说明,读出下列四句话的意味语气,思考人物此时内心情感变化。

  1、P15:周朴园你——你贵姓?

  2、P17: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3、P17:周朴园(突然立起)你是谁?

  4、P18: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请同学认真体会语气语调,揣摩周朴园的瞬间心理变化,提倡合情合理又有个性的体会。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撷取人物最具个性化的语言是体现台词个性化的最佳途径,让人物自己表演,让同学细致体会,回归语境。同是询问身份却在不同情境下摇曳百般姿态,的确为曹老生花之笔)

  小结过渡: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总要有激烈的冲突,大起大落的人物命运,否则不足以显示戏剧的魅力,也就没有了戏剧性(传统戏剧一贯特征)。而精心设置一个“突发事件”是取得良好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造成戏剧冲突。只有当事件能引爆人物的意志性格冲突时,事件才有戏剧性的意义。

  周鲁30年的意外相逢并相认这一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引爆人物性格意志的“炸弹”。

  (二)分角色朗读台词片段三:请男女两位同学朗读,从“(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结束。

  请同学听读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周鲁两个人的鲜明个性了吗?同学的读出你的“味”了吗?

  读后请两位同学解读个人所读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展开互评。再请其他同学补充。注意紧扣文本,抓住属于人物的个性语言,概括出周鲁二人的性格。其间,教师相机点拨。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戏剧教学“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方面教学效果显著。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台词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三)欣赏电影片段《周朴园惊见鲁侍萍》,加深印象。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一为调整课堂节奏,通过音像再次调动学生欣赏戏剧的积极性;二为有志表演的同学提供优秀摹本,达到更高层次欣赏水平与阅读心理的满足)

  五、课堂练习读出“潜台词”

  对电影的小结:真是听其声知其人,其实在读戏剧或者在看戏剧时,不仅要听其音,悟其意,还要善听“言外之言”“意中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台词”。潜台词对于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更具个性的人物形象有更重要的作用。

  品读语言片段四:面对侍萍要见见儿子周萍的要求,周朴园的话可谓句句弦外之音,处处设尽机关:

  请同学细加品味重点词语,讲出你所听到的话外音。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的母亲早就死了。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读话外音,丰富对周朴园舞台形象的理解。也为课下自读体会第二场戏中部分重要的潜台词奠定基础)

  六、课后作业:

  将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摔玉”一节改写成一个戏剧场景,注意人物对话的针对性、个性化与包蕴性(潜台词)。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体会小说中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与戏剧中舞台说明、台词的不同,这既是戏剧教学“实演性”教法的体现,也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更是本课教学重点的实践检验阶段)

  七、总结

  1、走近文学大师,呼应开头的设疑。

  23岁的曹禺处女作《雷雨》的成功,以及《原野》《日出》等为他赢得了“中国话剧第一人”“二十世纪中国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曹禺是一个至今没有被人超越的中国现代戏剧的高峰”诸如此类的盛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说曹禺的成功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而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炼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

  2、走进无限的戏剧世界

  我希望这节课我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引路人,引领大家进入一个更大的令人憧憬与痴迷的艺术境界,那里有古希腊俄狄浦斯王反抗“杀父娶母”的命运而终被命运捉弄的悲剧;有罗密欧忘记生命危险跳进凯普莱特家族的花园里,同美丽的朱丽叶谱写的一曲“月夜幽会”爱情神曲;有“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人世至情。在那里,你会结识成为伪君子代名词的达尔杜弗,勇敢走出玩偶之家的娜拉,曹禺笔下心灵最美的女性愫方……有志于表演艺术有志于文学创作有志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同学不可不读!

  板书设计:戏剧冲突

  针对性

  台词

  包蕴性个性化

  潜台词舞台形象

  课后反思:

  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我教学目标明确,戏剧体裁特征凸显,尤其以“台词“作为切入口,可谓抓住剧本阅读的“要害”,巧设问题,细读文本,课堂的角色意识与舞台场景感营造较好,学生参与面广,读者动情,听者有味。有许多课堂的即兴生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间对话畅通、深入,获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有感于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通过这堂课的备课与课堂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要抓住“文体特征”。诗歌侧重于景与情、意与象、声与韵。小说重点落在人物、情节、环境上。散文自然为形与神、材料与主旨。戏剧要抓戏剧冲突、舞台形象与潜台词等。不同的文体有其独具的特质:序言、葬词、奏章等,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体现各自的“味”!

  2、文学教学内容确定下来以后,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口,一个抓手,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戏剧教学品读“台词”,读出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包蕴性,像一把钥匙打开魔盒,戏剧冲突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舞台形象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呈现出来。同样是“读”,诗歌则从读节奏到读形象到读情感到读人世,“意象”是翘起诗歌丰富世界的一个杠杆!

  3、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口容易,乐于教师的引领,有深入的好奇心,有个性解读的空间与视野,更要有进一步发展的心理需求。

  当然由于个人对戏剧认识尚很肤浅,尽管为了上好这节课,事先我把戏剧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以及《莎士比亚悲喜剧集》都虔诚拜读,但仍显底气不足,尤其在处理讲解课后作业《宝玉摔玉》时,更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也愈加佩服曹禺先生的天才创作!当然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心中还有一丝侥幸,假如,有幸,一位同学由此课的学习而燃起戏剧创作的渴望,挖掘潜力而出现另一个“曹禺”也未可知!仅以此为后记。

《雷雨》教学设计10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本课插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雷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你们平时注意过雷雨吗?雷雨天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找出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8)它是按前、时、后的顺序描写的,谁能来分一分。(1—3、4—6、7—8)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①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景象,说说雷雨前大自然怎么样?(天气昏暗,天气闷热,刮起大风,闪电,打雷)

  ②课文中是怎么样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雷雨前有什么特点?(天气昏暗,天气闷热)

  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点(风大)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风大?(从忽然、吹起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④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点?(闪电亮、雷声响)指导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随着时间而加大。

  ⑤女生齐读(1—3)自然段,试着说雷雨前的景象。(雷雨前,天气昏暗,天气闷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2、“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雷雨中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6)

  ①看图1,说一说雨中的样子。

  ②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指名读)

  (雨中,开始雨特别急,特别大,后来越来越大,窗外的一切都看不清了,最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③指导朗读。

  (“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渐渐地”说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3、雷雨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学习第三部分(7—8)

  (1)指导朗读,句号停顿,清晰读出雨过天晴景象的赞美之情。

  (2)齐读课文,读出雷雨后的美。

  (四)、总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自然景象,大自然中有许多美景,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希望同学们做个学习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随时将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学会写观察日记,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板书设计

  雷雨前

  18、雷雨 雷雨中美

  雷雨后

  18. 《雷雨》课后反思

  王玉兰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学生在看插图读文字的过程中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

  3.了解雷雨的特征。

  四、说教法、学法

  1、我运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雷雨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过程中,启发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运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教学本文时,紧扣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字、词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了生字。在本课中利用问题来贯穿全文的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课文。利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变化过程。

  总结

  在组织教学上还欠缺,对于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望各位老师给于宝贵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雷雨》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

  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⑴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

  板书:前 中 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雷雨前:

  ⑴ 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⑵ 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⑶ 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⑷ 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 1~3自然段。

  雷雨中:

  ⑴ 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⑵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⑶ 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 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⑸ 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⑴ 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⑵ 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⑶ 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⑷ 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雷雨》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一、 谜语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谜语,是猜两种事物,第一个(大屏幕出示)

  A.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是什么?雷

  B.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雨

  师:把这两者合起来,就组成了今天咱们要学习的事物,它是。。。板书:雷雨(指导雷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2、一般什么季节下雷雨?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师:看来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3、有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善于观察,他把自己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就让咱们和这位小朋友一起感受一下这突如其来的雷雨吧!

  二、新课讲授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69页,认真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下面蜗牛里的拼音帮忙,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1、理清文章脉络:

  师:读懂了吗,读懂了老师要考考你,课文中有两幅插图,哪些自然段是描写得第一幅画?哪些自然段是写得第二幅画?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师:先来看第一幅画,哪些自然段是描写了这幅画?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第一幅画画的是下雷雨时的景象,也就是雷雨中。

  板书:雷雨中

  第二幅画画了雨后,天上出现了彩虹,也就是雨后的景象。板书:雷雨后

  师:还剩下1—3段,你看一看写了什么?雷雨前(板书)

  2、1—3段学习:

  师:那咱们就先来看看,雷雨来临前写了哪些事物?(大屏幕投影)咱们一块读读。

  写了哪些事物?乌云、叶子、蝉(板书)

  (1)指导写字:虫字旁

  学生说到蝉或者蜘蛛时,指导写字。大家看蝉这个字,(出示课件)观察一下应该怎样写?什么结构?

  偏旁是虫字旁,虫字旁的字在写时要注意,写得瘦一点,小一点。虫字旁的字,在课文中你还能找到哪些?蜘蛛、蛙。那这些字,你知道怎样写了吗?请把这几个字,写到课本70页的田字格里。

  (2)黑沉沉

  师:是呀,雷雨来临前,有那么多的事物,天空有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满天说明?乌云非常多。天上到处都是

  黑沉沉:是说乌云非常的厚,很多很多层,感觉要沉下来一样,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说吗?

  压下来:黑沉沉的要压下来,什么是压下来?假如你的头顶上有很多东西,你来做做压这个动作?这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要压下来,这时你感觉怎么样?

  生:难受、害怕、闷得慌、

  师:对啊,连树上的叶子和蝉都害怕了,所以它们?师指着屏幕。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害怕来。

  朗读第一段:自己读读这段试试。找两个同学试试

  (3)除了这些还写了哪些事物?大风、树枝、蜘蛛(出示)

  师:就在这么安静的时候,忽然风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你来学学树枝乱摆。我看到大家来回的使劲摆动,这说明什么?(风很大)从忽然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风来得很急。

  垂字讲解:

  在这样的大风下,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吓得逃走了。

  垂:咱们看看怎样是垂下来?(课件)原来垂,就和这个字本身一样垂下来。手势表示。

  (4)闪电

  大风过后,紧接着就是:手指着屏幕。

  比较句子: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屏幕出示)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更突出了闪电一道比一道亮,雷声一个比一个响。)那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试试。两位同学读

  最后咱们再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雷雨前这部分。老师起头

  3、雷雨中学习

  师:通过分析词语、朗读重点句子,咱们知道雷雨前是这样一篇景象,请按刚才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自己读一读雷雨中,请大家自己读读4---6段。

  《1》 读完的同学,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雷雨中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2》哗、哗、哗:指导朗读

  哗哗哗中你体会到什么?这雷雨下得很?

  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自己读读试试

  两位同学朗读。一起读

  《3》句式训练:-----哇-----啊------

  师:对,雨下得大,而且是。。。。屏幕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板书:树、房子

  师:只有树和房子看不清吗?还有什么?根据孩子回答、板书

  试着用这个句式说说出示:-----哇,-------啊,也看不清楚了。

  对,是所有的都看不清楚了。

  《4》渐渐地:换词

  师范读: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渐渐地给它换个词试试?

  对,渐渐地,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5、雷雨后

  这场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就雨过天晴了,雨后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呢?谁来说说

  《1》清新的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雨后除了空气是清新的还有吗?还有那些事物很清新的?

  花草、树枝

  师:对,在雷雨后,空气、花草、树叶、、、、一切都变得很清新,除此之外还有太阳、彩虹挂在天空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雷雨过后的心情。教师范读。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舒服、高兴

  那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读最后两段吧。

  师:小动物们和你们一样高兴,他们都迫不及待的要出来看看这清新的世界了。

  想想会有哪些,小动物出来?

  三、总结下课

  那大家想想雷雨后,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说一说

  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

  雷雨中:树、房子、(小花、小草)

  雷雨后:空气、太阳、彩虹、池塘

  《雷雨》教学反思

  新课程第四册《雷雨》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生字学习,结合课文词句。

  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允许学生提出本课尚不要求或被遗忘的字,在文中画出来。再对照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寻找虫字旁字的书写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及个人独特的识记方法进行生字识记。

  二、抓住写作顺序分层教学

  雷雨前的部分,我先让学生找小作者选择写的景物,然后理解里面的重点词语、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学习的方法。

  雷雨中部分,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随后全班交流成果。

  雷雨后的部分,我先让学生随便说有哪些景物,让学生展开想象雷雨后除了还有哪些事物变得清新,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最后,到了“放开手”的阶段了,问学生雨后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三、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中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的朗读,根据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在本节课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用“越 越 ”、“渐渐地”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

《雷雨》教学设计13

  《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主要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我们知道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探究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多媒体和实物手段,创设或再现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对文本或是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时,学生才能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学重视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创设,更讲究“情”与“景”的统一。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情景,还是借助于多样化的媒体创设的形象化,都应是情趣、情感和教学场景或是再现的文本场景的高度统一,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我们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达到激趣、动情、助学的效果。但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那样容易造成情境创设负效应。

《雷雨》教学设计14

  一、教学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新教材的使用,职高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智力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摒弃原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由原先的以教师分析为主转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职高语文老师一般都喜欢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一节课下来,自己讲得唾沫乱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试问:这样一来,有什么效果呢?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又是我们国家的母语,语文要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往的语文课大多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可能大多数老师认为反正学生底子薄弱,还不如自己一讲到底。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在课堂中展开思考了。所以,语文课要从原先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并且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会辩证地评价人物。

  (3)通过QQ聊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剧本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以下特点:

  (1)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各具特征的人物形象

  (4)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基于以上几点,剧本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的读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

  (共用基础平台)第二册第五单元安排了“小说与戏剧文学”,《雷雨》是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四幕剧《雷雨》的第二幕,讲述的是从济南来看望女儿的鲁侍萍与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不期而遇。这一情节正是全剧所有人物命运发生巨大变化的转折点,因此,它对于理解《雷雨》这个剧本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

  (1)开展辩论会

  (2)QQ聊天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由于课文是从剧本中节选的内容,学生对其他情节不甚了解,有可能会影响对人物形象的总体把握。所以教师提前一天让学生上网查找《雷雨》剧本,了解故事梗概。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约五六个学生,推选一位组长,以便在辩论时作中心发言。教学地点安排在机房。

  (二)分析周朴园的形象

  教师提问:你认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具体分几个步骤:

  (1)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白纸,几个小组成员在课文中查找相关内容,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把要点摘录在纸上,以备发言时用。

  (2)展开辩论,先由每组的成员个别发言,再由组长作中心发言。

  (3)教师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各组意见,最后总结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三)分析鲁侍萍的形象

  在对周朴园的形象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后,教师布置任务:通过QQ聊天的方式,谈谈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各小组成员选择聊天对象,通过QQ聊天的方式,对鲁侍萍的形象加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聊天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既看到他们的优点,又看到他们的缺点,这样才能比较公正地评价人物。这个环节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教给学生辨析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布置作业

  作业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再加上现在的职高学生兴趣广泛,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尽量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需要。因此,我打破了以往作业的单一性。本次作业也是开放性的,具体如下:

  (1)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两个人物形象。

  (2)喜欢唱歌的你,可以学唱一首爱情歌曲。

  (3)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文中含蓄的词句。(4)喜欢朗诵的你,朗诵自己喜欢的语段。(5)喜欢看电影的你,上网下载《雷雨》电影。(6)喜欢旅游的你,为无锡写一段广告词,介绍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些作业的设计摒弃了以往全班一种作业的做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也更合乎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

  矛盾冲突是构成剧本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上。因为人物形象是剧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这两个人物的评价一直以来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更何况,随着时代的不同,价值观的变化,对人物的看法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用现代人的眼光评价这两个人物,需要考虑得更全面些。为了避免教学方式的呆板,在分析周朴园的形象时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分析鲁侍萍的形象时采用QQ聊天的方式,这样一来,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兴趣。

  以上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施展能力的空间,同时抓住了他们的兴趣,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雷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一教时

  【重难点简析】

  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

  雷雨

  【投影】

  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

【《雷雨》教学设计(集合15篇)】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15篇)01-01

《雷雨》教学设计集锦15篇01-01

《雷雨》教学设计汇编15篇01-01

《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5篇)12-31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12-16

《雷雨》韩军教学设计(通用6篇)12-23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2-30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12-16

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