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05 09:49: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 察 物 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 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2. 略

  3. 略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 略

  2. 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形。 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书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实际切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师: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师:大家觉得拍得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欢左面的,站在她的左边,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师:(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生答熊猫)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熊猫长什么样子?

  生1: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头顶上的两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脚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样子很温顺。

  师: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前、后、左、右拍摄的熊猫照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壮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头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前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师: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刚才看到了左面。

  师: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置,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师:你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绕着熊猫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熊猫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熊猫,你们想不想到熊猫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猫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熊猫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师:看过之后,你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猫真可爱,我想养一只。

  生2:熊猫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熊猫?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发言)

  【巩固应用】

  1.做一做。

  师:(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四名学生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名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难点: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 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垒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垒球这一面定为垒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三、课后练习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 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没摸大象的整体,就说自己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生:第一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师: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这是小狗的正面。

  (生说师板书:正面)

  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两个大耳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生:还有两个大眼睛,两个眼眉。

  生:还有一张嘴和几根胡须。

  师: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

  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了小狗向上翘的尾巴。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两条后腿,和上面的斑纹。

  生:从后面也能看见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师:谁也观察到了小狗的后面?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板书:侧面)

  师: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只能看见小狗的一只耳朵。

  生:我能看见小狗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生:我看见小狗的身上有许多的斑纹。

  生:它的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吹气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生: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生活动)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看见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观察后汇报。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生:要对物体的每一个面都进行观察。

  生:要全面地看一看物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正面。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巾。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生:我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巾。

  生:我也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生:我看见了她的侧面,看见了她的一个胳膊

  生:从她的侧面,还能看见她的小辫和头花。

  生:我看见了她的后面,能看见她的小辫和两个耳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生: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生:观察过。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面。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正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把正面的图片对应黑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汇报后选图片。

  师:贴图片。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生:(猜测是谁。)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

  生: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面。

  师:(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能猜出来吗?

  生:(猜)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生:正面。

  师:他是谁?

  生:李奉泽。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生:音乐老师能看见钢琴的正面,因为老师坐在钢琴的前面。(课件演示)

  生: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面,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面。(课件演示)

  生: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面,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面跳舞呢。(课件演示)

  生: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面,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面。(课件演示)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面。

  生:因为照片上是班级的后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见后面。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教室的侧面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面。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生:还能看见教室侧面的大窗户。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后面拍的。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面。

  生: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前面。

  师: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生: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拍照。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侧面。

  师:谁来给老师照?

  生:拍照。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站在了山里,看不见山的整体了。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怎么观察物体。

  生: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生:我还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观察人物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不能抓住人物每一个面的特点进行表达,我想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这一练习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大。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教学反思: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等。

  四、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图形,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活动,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图形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顺利的解决教学重点之一。

  2、观察立体图形,体会“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将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猜测: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几个面?然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验证的结果,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评议的方式明确: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移动了头或目光,觉得可能会看到4个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教学重点之二。

  3、认识正画、上面、侧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我与学生交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三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大胆放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接着通过指认立体图形、讲桌及班级中可能有的长方体物品的三个面加以理解,最后变换某一物品的摆放方向,请学生再次指认各面,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正面、侧面、上面”是会发生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

  [出示课件]:

  1、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给同一只熊猫照相。是谁照的相片?

  2、看大象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课件出示:水壶: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4、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体,试着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结合着画为家长讲一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板书为简写知识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五、教学效果预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兰兰”、“淘气”、“小红”这三个学生喜欢的数学小伙伴,创设了完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交流体会。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乐于交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预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2-5出示教学楼的四张图片。)这是哪里?(4人回答)为什么不一样?(1-2人回答)

  同学们说对了,因为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小药箱(教师及学生拿出教具和学具。)

  1、请大家拿出小药箱,和老师一样摆放。请你说一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分别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称呼呢?(3人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正面、左面、上面)

  2、现在请大家任意选一个角度观察小药箱,说说你能看到哪几个面?(3-5人回答)

  学生自由观察,汇报交流。(三种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个面,5个面呢?大约2人回答。)

  3、我这里有一则案例,请你当一次福尔摩斯,判断一下谁说了谎?(出示课件6,1-2人回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说出结论,再出示课件中的内容)

  小结:(课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4、大家从各个面观察小药箱,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画在草稿纸上。注意:视线要垂直于观察的那一面。(课前要求小组内学生分工,一个同学画一个面,以节省时间。看星期二的试上结果。)

  学生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换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一下画得对不对?

  学生汇报、交流。(大约5-6人回答)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正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左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上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右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后面?

  6、(课件8出示第38页下图)请你判断这三幅图分别是小女孩从小药箱的哪面看到的。(板书“例1”)

  7、我这里有小药箱的三个面,哪位同学帮我贴在黑板对应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后优)。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展示课件9的前半部分。)请大家把第38页例1下面的两个括号填好。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各个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2人回答)

  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如果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各个面也会发生变化。(展示课件9的后半部分。)

  8、请同学们翻到第40页,我们来看一看练习八的第1题,这也是个长方体请大家连一连。(教师巡视指导)(2人回答,先差后优。再课件展示)

  谁来连一连?

  谁再来连一连?

  我们一起来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提出疑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吗?今天就用你们的火眼晶晶来“观察物体”板书。验证一下你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这么好,小淘气也非常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想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考验呢?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集合15篇)】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通用5篇03-16

观察物体三听课记录01-23

认识物体数学课件设计05-08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04-20

初二物理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04-0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观察物体11-11

《鲸》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04

《荷花》教学设计(集合15篇)03-30

散步教学设计(集合15篇)02-24

长城教学设计(集合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