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析语言的.精妙。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品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优美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住“峡”字,导入新课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三、走进文本,诵读赏析
1、一读课文,正字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飞漱乘奔御风
高猿长啸
沿溯
绝巘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襄陵
沾裳
2、二读课文,断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
3、三读课文,译《三峡》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四读课文,知三峡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5、五读课文,品语言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表现手法、准确传神的词语等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6、六读课文,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五、布置作业
1、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
2、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绵延峭拔
夏水:汹涌湍急
春冬:清静幽美
秋季:凄凉肃杀
《三峡》的教学设计2
一、课 题:
人教版义务教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小学五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3、通过与他人合作,能够进行歌表演。
三、教材分析: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XX XX X X
X X X 0 的节奏型基本上贯穿了全曲,情绪显得高昂有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变换拍的准确掌握。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进行歌表演。
六、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资料片、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江的'名字是什么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长江呢?可你们知道文明于世的三峡工程是在哪里建设的吗?
2、简介三峡及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由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组成的。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
三峡工程能够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发电、防洪、发展旅游业。
(二)学唱歌曲
1、导语
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你们想一想住在三峡附近的人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三峡的小朋友对三峡工程的热爱吧!
2、听歌曲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向人们述说了什么?
4、学唱歌曲
(1)随师轻声的哼唱歌曲。(强调变换拍时值的准确掌握)
(2)师生接龙唱歌曲。(师生相互交换)
(3)学生随师的琴声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讨论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三峡孩子对三峡的热爱呢?(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2)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设计领唱与齐唱
讨论怎样设计歌曲的领唱与齐唱,并演唱。
(五)创编表演
学生自主分组,进歌曲的创编表演。(伴奏组、演唱组、舞蹈组)
(六)小结
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吧!
《三峡》的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1252条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有很大参考价值。
2.教师点明《水经》、《水经注》与《水经疏》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顺文章大意。
(一)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A)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B)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C)五个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D)具体方法:
1、留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不必翻译。
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这里除了“春、谪守”之外,都要保留。
②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2、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①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② “夫战,勇气也。”--“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曹刿论战》)
③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3、补
(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①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③ 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弱(小),躬亲抚养。
①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口技》)
②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阿房宫赋》)
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曹刿论战》)
4、换
(替换法)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最常见的是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调换文言文的单音节词;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1)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尽了它的肉,才离去。(“断、喉、尽、去”均为一个字换为两个字)
5、调
(调整法)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拜他为师。
② 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③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6、变
"变",就是变通。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另外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见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① 波澜不惊--(湖面)风平浪静。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二)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六、作业
独立思考,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文学常识导入。
二、检测作业完成情况
1.交流翻译心得。
2.小组内提出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难点,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的是哪种景物?
明确:
三峡的山、水。
两个。
一层:三峡的山。
二层:三峡的水。
2.第二个大层次又分成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
夏季的三峡。
春冬的三峡。
秋季的三峡。
四、研读第一层次:三峡的山
1.作者集中写三峡的山的是哪一段?
明确:第一段
2.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3.作者是如何体现三峡山的特点的?
明确: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先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来写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再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势高大狭窄的特点。
4.本文是为《水经》作注,应该重点在写水,可是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才开始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因为山势造就水势,写山的特点,为写水作了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五、研读第二层次:三峡的水
研读:夏季的三峡
1.夏季的水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2.在写夏季三峡水是,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去体现三峡特点?
明确:
(1)王命急宣--侧面体现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对比。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搜集关于三峡的神话传说。
《三峡》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刘白羽(1916--20xx)现代作家,北京人。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
二、基础知识
字词正音:
启碇(dìng)绛(jiàng)紫夔(kuí)州滟滪(yànyù)婀娜(ēnuó)
瑰(guī)丽对峙(zhì)草坂(bǎn)崆(kōng)岭澎湃(péngpài)
跋涉(báshè)秭(zǐ)归万仞(rèn)万壑(hè)汨(mì)罗
美髯(rán)停泊(bó)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词语释义:
1.瑰丽:异常美丽。
2.绛紫: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绛:大红色。
3.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4.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5.对峙:相对而立。
6.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7.草坂:长满草的山坡。
8.怪诞:奇怪,古怪。
成语积累:
1、莽莽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密,郊野景色迷茫。
2、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3、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
4、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5、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6、森然耸立:茂密而高高地直立。
7、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蒸,升腾;蔚,聚集。
三、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
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四、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
以“江津号”的航程(游踪)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五、文本研读:
1.分析第一部分:
齐读第一段。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在全篇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的心情。
2.分析第二部分:
大声自由朗读第二段,品味写景的文字,与同桌交流体会。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分析第三部分:
快速阅读第三部分,思考讨论: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把描写巫峡秀美的句子画出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写矗立的山和环绕的水相映成趣。
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坂、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草坂,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取东西
4.分析第四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课文为什么要引用那些神话传说、古人诗句及民谣?
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作者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告诉我们: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六讨论:三峡的“雄伟”和“瑰丽”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思考与练习第3题)
作品写山势、水势、激流、险滩,处处突出“雄伟”二字;写云霞、浓雾、野草、传说,都是紧扣“瑰丽”二字来写,创造出雄浑奇美的境界。
六、写作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归纳: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句,体会修辞的效果。
(1)比喻: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有暗喻,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七、拓展阅读
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三峡》(节选)进一步感受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加深对三峡的印象。
《三峡》的教学设计5
一、教学思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课时)
五、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集体背诵全文
研读与质疑
1、播放《三峡风光》片,帮助学生理解。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1、思考问题:
b.(1)作者是从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
3、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像,对照着《三峡风光》片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4、学生质疑: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1、讨论
2、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作业
小结
七、教学反思:
《三峡》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三峡》的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曾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那么现代作家刘白羽于1960年乘船游览长江三峡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二、解题与作者:
1、解题:
(1)《长江三峡》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的《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2)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
2、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朗读课文,范读课文
点击字音:见思考与练习一
瑰(guī)丽启碇(dìng)夔(kuí)州对峙(zhì)秭(zǐ)归万仞(rèn)崆(kōng)岭万壑(hè)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yù)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上午(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明确: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作品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5: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明确: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新世纪”,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新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四、小结作业
识记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文本研读:
1、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第三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课文总结: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A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C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四、课堂训练:
(一)阅读课文第2节,回答问题:
1、瞿塘峡“像一道闸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勾勒这种特点。
明确:江随壁转
2、第2节中写船进入瞿塘峡后的情景,作者先写“江随壁转”,再引述杜甫诗句和民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江随壁转”一词写出江流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先写“江随壁转”,勾画出瞿塘峡的概貌轮廓,让读者对瞿塘峡的景观有一个总的印象;接着引述杜甫的诗句和民谣,极言瞿塘峡的险恶;下面才接着对瞿塘峡展开正面描写。这样写,可让读者未见其形势,先闻其威名,有先声夺人之意。
“江随壁转”一词写出了两岸高山夹峙,险峻陡峭,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
3、文中交代滟滪堆这黑色巨礁早已炸掉,既然如此,为什么“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明确:滟滪堆这黑色巨礁虽已炸掉,但因为这段江流特别狭窄(“像一道闸门”)、曲折(“江随壁转”),水下还有其它暗礁,所以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4、文中“雷霆万钧”与“涛如雷鸣”可以调换吗?请简述理由。
明确:“雷霆万钧”着重写水势,“涛如雷鸣”着重写水声,二者不可以调换。
(二)阅读课文第8节,回答问题:
1、文中“原来这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一句里“这”和“它”分别指代什么?
明确:“这”指代一道河流。“它”指代香溪。
2、“兵书宝剑峡”有哪两个特点?文中暗示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是“长”,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二是“窄”,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条窄巷”。
3、本段的线索清晰,写了五处三峡的处所地点,请一一写出来。
明确:秭归、泄滩、香溪、兵书宝剑峡、青滩
4、段末“船上的同志”说的一番话,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青滩地形复杂,需要当地人领航。
五、课堂总结: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它不像一般山水游记写景物的“各自特点”,而是用审美的眼光,从美学的角度来写三峡的共同的美——雄伟而瑰丽,来写它的壮美与优美的映衬美,和谐美。从文中点出“壮观”、“壮美”看,作者突出三峡的壮美是明显的;从文中写“色彩”用墨如泼、写西陵峡以优美传说作替补看,作者强调三峡优美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刚有柔,雄伟而瑰丽,这就是《长江三峡》的主旋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一主旋律,就能准确地欣赏这一曲歌颂祖国壮丽江山的交响乐章!
六、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方案》的有关练习
《三峡》的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三峡》的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能背诵第2-5自然段。
2、理解“刀砍剑劈”、“缠绕”、“嘶鸣吼叫”等词语的意思。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评画、改画、画画,画出三峡风光的美。
4、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欣赏几段祖国优美的风景,每看一段用“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湖)!来赞美一下你眼中的美景。
同学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有空去好好饱览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老师相信这会对你有帮助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校对,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过渡:是啊,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有一位小画家被这风光优美的景致所征服,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三峡中的形态奇特的群山,组成了一幅奇山图,大家瞧。(贴图画)
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在写三峡的山?请你读读这一段话,再边赏这幅作品,也评一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有一个要求必须从课文中圈出重点词语,作为理由,再来评画?(根据学生评画情况随机进行教学)
①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山有。
刀砍剑劈怎么理解?(说明夔门非常陡。)
那么夔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把视线聚焦到大屏幕。
学生欣赏夔门的片断录像,老师简介夔门,夔门又名瞿塘关,在百帝城下,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景色十分壮观。
领略了夔门的风光,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②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评画:
①没有画出云雾缠绕。云雾就这么重要,非画不可吗?该怎么样,请学生上来添。
②“一座山峰一个模样”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只是例举三种形态的山,其实三峡的山真可谓千姿百态,你们瞧……
出示各种山的图形。
用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想象后进行句式练习)
配乐读这段话。
小结:山峡的山色真是旖旎多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就像一件件工艺讲究的艺术品,难怪有人赞美三峡的山,山奇美如画。(板书山奇美如画)
小结学法:
我们通过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赏评我们小画家所画的图画,在读读、议议、评评、改改中领略到三峡山的奇美,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莫老师说评得好不如画得好,请同学们在三峡的水和船中选择其一,读一读这段内容,抓住重要的词语,画出水或船的特点来。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水、船。
学生学习后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根据课文中哪些词语把它画好的?
①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
野马奔腾换成马儿奔腾行吗?
大家听到过长江水的声音吗?我们来听听各种流水的声音,到底哪种是长江水的声音?
哦,我仿佛看到了。
②它撕咬崖峰,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请圈出动词,撕、咬、拍、打,这些动作原本是表示什么?(说明三峡水的急)
小结:长江水似狂奔的野马,江水湍急浩浩荡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长江水,那就是水急似奔马。(板书:水急似奔马)
过渡:大轮船可乘坐数百名乘客,可你这儿为什么画得这么小啊?
出示句子: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像要碰着山壁。
像摇篮:摇得厉害,竹叶:轻,说明船非常险。
三峡的船在那汹涌,湍急的江水中,确实十分惊险,船险于江上,不能不说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板书:船险于江上)
三峡的景美,我们已从动手画中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番三峡风光。(配乐:齐读课文)
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想亲身领略一番三峡的奇山,大江吗?(欣赏三峡风光篇)
三峡的风光太美了,如神话般神奇,不比神话还美丽,我们说它是美景胜神话。(板书:美景胜神话)
用“啊,百里三峡,!”赞美你看到的三峡。
同学们,瞧在黑板上也有一幅大家一块儿创作的三峡山水画呢?领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美吗,我们说三峡风光如诗如画,画在了,诗呢?哦,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还为三峡作诗一首呢?题诗名,谁愿意诵吟一番。请学生把这首诗提写在自己的山水画上。
作业:仿照下面的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三峡》的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
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2.资料链接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杜甫的两首诗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夔州歌十绝句(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3.预习思考
(1)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2)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习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评价
字词正音:
启碇(dìnɡ)绛紫(jiang)夔州(kuí)滟滪(yànyù)隽秀(jùn)瑰丽(gui)峙()坂(bǎn)婀娜(ēnuó)崆山名(kōng)澎湃(pēngpài)
词语补释: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二、文本研习
1、第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1)、写瞿塘峡。(2自然段)
2)、写巫峡。(3--5自然段)
3)、写西陵峡。(6--9自然段)
((1)、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2)、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3)、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第二课时
文本研习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泄滩:凶险在漩涡多。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问题探讨
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三、活动体验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的特点。
《三峡》的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水经》,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写景善于抓住特点,三峡奇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传达景物神韵。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节奏上动静相生,使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虽只几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短文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魅力,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谈对三峡的了解。
二、品析文字美
1、读正确:听录音范读,勾画圈点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读音-——大声练读、,用最短的时间读正确——赛读加深印象。
2、读流畅:指名读——学生点评——总结读流畅的方法:停顿分明,节奏感强——运用以上方法练读全文。
3、理思路:浏览全文,独立理出作者思路,寻找归纳景物特点——同桌交流——梳理: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知道?你觉得画面美吗?
4、悟感情:作者对这里怀有怎样的感情,能理解吗?美美的朗读。
三、品味画面美
以春景为例赏析。
1、读相关句子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凭你的想象,画面中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3、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组合景物,形成完整画面(显出来)——着色(艳起来)——动态想象(活起来)
4、表达通过神游三峡,感受到的美(说出来)
1)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技巧美:结构好——顺序清——特点明
2)回到课文,再读文句,检验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学们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没写入文中——写作的需要(抓特点)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几幅画面的美。
7、用眼发现,感受三峡之美。(播放课件)
8、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三峡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篇——朗读欣赏相关诗文。
2、“高峡出平湖”与三峡工程,自然美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应留意不同的声音。
《三峡》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屏幕上出现三峡自然风光图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整体感知
1、读得熟:
⑴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阙
嶂
曦
襄
溯
湍
山献
漱
峻
属
裳
⑵听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⑶指名读,分组读
2、看得懂:
⑴听读课文,注意着色字词意思
⑵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质疑解疑;反复读,熟读成诵。
四、品读课文,品析美景
1、当回小导游:
(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面几幅图画与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体诵读相关语句。)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郦老夫子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础上,我们来当回小导游,把三峡的绝美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可以从地貌特征、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在编写、解说导游词的基础上明确: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征:山高岭连
山水画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水枯谷凄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备: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一字一景,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
五、质疑探究
1、本文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
3、请你也问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得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七、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3、收集有关长江的诗句。
八、练习(见ppt)
《三峡》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有关三峡的电子作品。利用电子作品介绍三峡。
难点:制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用精练、流畅的语言介绍三峡。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创设情景,欣赏感悟——分工合作,协作交流——展示作品,汇报交流——总结发言,升华情感。
教学准备
提供三峡风光、三峡人家、三峡工程等网站的网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了《船过三峡》,我们从作者对三峡那神奇的山、湍急的水,以及那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深深的赞叹中知道了长江三峡是一个多么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曾经令多少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和作者同船,再一次去感受三峡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吧!
(播放有关三峡山山水水的录像。)
师:从你们的惊叹声中不难感觉到大家已被三峡的美深深地折服了。其实百里三峡的美又何止于此呢!
二、查找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1、 确定研究主题及研究步骤。
师:美丽的三峡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着我们去揭开呢!你还想了解三峡的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三峡名字的来源。
生2:我想了解三峡的水利枢纽工程。
生3:三峡还有哪些动人的传说。
师:我将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内容归纳成下面四个主题:三峡的风光美景、三峡的文物古迹、有关三峡的诗词歌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边归纳边在powerpoint里输入这几个主题),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三峡之旅”,将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了解这些内容。
2、 明确研究方法和步骤。
师: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较多的内容,我们分组上网“旅行”,每组组内同学分工合作,深入了解一个主题,再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活动的步骤是(用powerpoint出示):①上网浏览查找相关资料;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③利用powerpoint或者word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④将演示文稿存放在老师的电脑里;⑤由一名同学向全班进行解说。
师:上网“旅行”、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同学们想通过哪一种方法?
生1:在雅虎网站的搜索引擎中打入关键字“三峡的文物古迹”。
生2:用google中文搜索引擎,关键字打“三峡的水利枢纽工程”。
师:大家还可以到老师提供的网站上去查找。现在大家都要上网,可能网络通道会很拥挤,如果你实在上不了网,可以共享老师这台电脑“桌面”上《三峡之旅》这个文件夹,看看里面的资料。[
3、 分组研究,制作演示文稿。
师:现在大家可以离开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寻找合作伙伴,组成4-6人的合作团队。
师:请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由组长上来领取分工表(见下表),填写好本组分工的情况。
师:请各组按照活动步骤,全组人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巡视指导的重点放在下述几方面:①当学生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时予以帮助;②参与比较薄弱的小组的活动;③及时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纠正。例如在活动开始阶段,有个别学生闲着,还有的学生查找到的资料虽适合本组的主题,但因与自己的任务无关,就未留意。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两次“点播”:要求全体学生分工不分家,都参与查找资料;对查找到的好资料,如果自己用不到,可以推荐给别人。)
三、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师:我们通过网络踏上了“三峡之旅”的游程,搜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现在哪一个学习小组想和大家先交流?
师:现在有请“风光美景”组的解说员。大家掌声欢迎。
“风光美景”组解说员:(将本组的作品在老师的电脑上打开,展示在大屏幕上,见下图。)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当本组的解说员。我们组主要了解了三峡的白帝城。白帝城风景如画,古迹甚多。它位于长江北岸……“诗仙”李白曾写有《早发白帝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风光美景”组组长:同学们好,我是本组的组长,我们这组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组员都能按照分工认真去做,并且能相互帮助,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关白帝城的介绍,经过朱仁同学的文字整理,内容简单明了。我觉得本组解说员介绍得也非常精彩。
生1:他们这组解说的内容和图片很相配。
生2:解说内容的字太小了点,要是把图片缩小点,把“白帝城”三个字放到图片的上方,解说的字就可以放大一点,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生3:把“白帝城”三个字的颜色变一变就更好看了。
“风光美景”组组员:我们课后再进行修改,谢谢大家!
师:听了“风光美景”组的介绍,三峡更加令人心驰神往。接着哪一组想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成果?
四、总结、课后延伸。
师:古往今来,有这么多赞美三峡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的诗词歌赋。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对三峡的水利枢纽工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生2:通过合作,我从周业同学那里学会了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
生3:我觉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任务速度快多了。
师:课后,请每位同学用powerpoint或者word制作一份“三峡之旅”的电子作品,内容要求包括今天研究过的四个主题,大家可以共享各组的资料,当然还可以增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业完成后可以存在盘上上交,也可以发送到老师的邮箱或者打印出来上交。
《三峡》的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难点:
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点拨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写的是三峡美丽的景色。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看图)
2、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属引凄异(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一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3自读课文,互说译文
4、说一说:看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明确:⑴、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⑷、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看图)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险峻、连、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夏——急猛水涨 凶险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中写山水时应用什么表现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写冬春季节时,应用了动静结合.
4、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结
四、作业布置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的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峡教学设计05-27
三峡教学设计01-28
《三峡》教学设计01-30
《三峡》教学设计01-07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05-16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04-18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16篇)02-23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03-26
长江三峡教学设计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