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15:38: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刀砍剑劈”、“嘶鸣吼叫”、“撕咬崖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5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4、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三峡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并背诵2——5自然段。

  教学准备:

  《船过三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导入课文。

  2、复习回顾。

  二、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一)揭示中心,欣赏激情

  1、课件显示中心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2、齐读中心句。

  3、欣赏三峡风光。

  4、学生谈感受。

  (二)品读“山奇”,渗透学法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反馈。

  (1)随机点拨: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写出了山陡;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写出了山高;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写出了山有模样多。

  (2)指导朗读。

  3、分析段落结构,明确学习方法。

  (1)分析段落结构。

  (2)明确学习方法。

  (三)学法迁移,自学“水急”、“船险”。

  1、独立或小组合作选择学习。

  2、反馈。(教学顺序由生反馈而定)

  (1)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三峡的“水急”或者“船险”?

  (2) 思维训练。

  (3) 指导朗读。

  (四)再读中心句,情感升华。

  1、 齐读,指名读,评比读。

  2、 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自由发挥。

  三、积累词句,指导背诵。

  1、 明确背诵方法。

  2、 齐背一个自然段。

  四、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 布置任务。(课件显示“露一手”:播音员——读出三峡的美;小画家——画出三峡的特点;导游——解说三峡风光。)

  2、 学生自主训练。

  3、 反馈。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 明确要求:仿照“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的句式去赞美一个或几个地方。(课件显示中心句)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反馈。

  六、课外作业

  (课件显示)自助餐:

  1、搜集有关三峡资料;

  2、回家当一回导游;

  3、为宣传三峡或家乡桃渚风光写几条广告语或作一首诗。

三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总结背诵方法。

  二、品味语言,感受三峡美景。

  三、感受山河壮美,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三峡,感受其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描写我国哪里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呢(学生回答)?

  查尔斯·比利奇,澳大利亚画家,被28个国家指定为奥林匹克画家,第一次来三峡时,刚到三峡人家龙进溪口,就被独具三峡特色的风景所吸引,被如诗如画的三峡美景吸引,现场进行绘画创作,并一再感叹“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真想在这里住上一个星期,慢慢欣赏、创作!”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三峡,欣赏其美丽的景色。

  二、预习检测

  (一)、走进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二)、读准字音

  涿县(zhuō)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朝发白帝(zhāo)绝巘(yǎn)

  素湍绿潭(tuān)

  略无阙处(quē)

  飞漱其间(shù)

  清荣峻茂(jùn)属引凄异(zhǔ)

  教师强调: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非常好。那么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哪几个字容易出错呢?学生纷纷发表个人意见,得出容易出错的字“阙”、“巘”、“曦”,字形较复杂,需要注意。

  (三)、熟练阅读课文,并尝试划分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这是文章当中的重点语句,同学们在划分的过程中,要从语句的意义、字词的解释入手,尝试划分。学习过程

  三、读一读(语音、语调、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同学们结合自己划分的节奏,试着去读一读这些重点的语句。(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配乐(淙淙的流水声)范读,景色的美尽在听读当中。

  四、译一译(准确、熟练)

  教师强调: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若有组内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请其他组帮助解决。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之后,有没有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请马上提出来。(在工具书、字典的帮助下,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问题,下面提问学生。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略无:毫无

  2、阙:通“缺”

  3、自非:如果

  4、曦:日光,这是指太阳。

  5、襄:上

  6、沿:顺流而下

  7、溯:逆流而上

  8、湍:急流9、回清:回旋的清波

  10、绝巘:极高的山峰

  11、飞漱:急流冲荡

  12、峻:山高

  13、属引:接连不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半,是看不见阳光和月亮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其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快。

  五、品一品(内容、描写角度、景物特点)

  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品读课文,向大家推荐你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学生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学生二:雄壮的美景。水襄陵,沿溯阻绝

  学生三:清秀的美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教师强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这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三峡美景的凄凉。

  六、背一背(方法)

  整体把握

  山。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化整为零

  山势——夏水——春冬——秋景

  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七、扩一扩

  这样秀丽的山水美景除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生动的描写之外,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幅三峡美景,请同学们展示你搜集到的诗篇。学生搜集

  1、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卢照邻

  2、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郭沫若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5、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孟郊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8、白帝城边足xx,瞿塘五月谁敢过。李白

  八、结语

  无限壮丽的祖国河山体现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三峡》作为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四字就把七百里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尽收笔底。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高声朗读,感受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反思:

  在准备《三峡》的过程中,广泛的接触了《三峡》一课的'课例、教案、导学案、课件等,郦道元的《三峡》是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字,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尽收笔底。最终设计采用了如下授课方式。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背一背、扩一扩。

  读一读环节,规定时间内学生阅读,要求不错读、不漏读;要求学生个读,做出点评;展示课件,要求学生更正错误的停顿;全班齐读,注意读出感情。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阅读,参与到课堂中来,且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解决阅读中遇到的节奏、停顿问题。

  译一译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给予学生时间,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对于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提问、质疑,伴之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中重点字词: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或王命急宣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此环节,时间分配合理,找出本文中重点字、词、句处理,方法得当。

  品一品环节,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并且组织学生品读,了解课文意思,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由写山引入,再到写四季的水、景,正因为有了山的连、高、险,才有了水的疾。文章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其中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到欣喜,组织的答案准确、恰当、合理,可见确实下了不少的功夫预习。

  背一背环节,此处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然后化整为零,抓住各个部分的关键词、句,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最后再检查一至两名同学,指导方法,全班齐诵,结束背诵环节。

  扩一扩环节,我有针对性的搜集了一些描山绘水的、千古传颂的诗句,在给学生讲解之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扩充知识面。此环节的设计过于仓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讲述过多,完全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并且试着讲出这些名句的内涵,教师只起补充的作用。

三峡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与分析:

  《三峡之秋》与语文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关。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读感悟”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如同尽情欣赏着一幅绚丽壮美的三峡秋色图。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视野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

  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

  2、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到底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放三峡风光片] 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

  3、录像中的三峡真美,作者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

  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充分说)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自学)

  2、全班交流

  早晨(1)学生充分说。(2)教师引导: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明丽)进一步解释“明丽”那些事物是明丽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3)三峡的早晨就像是一首美妙的音乐,(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3)出示:“中午,群峰披上金甲…...三峡有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4)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

  小结: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生机,是如此热烈,这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下午(1)出示三峡神女峰的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觉?(雾多)(2)这是什么时候的三峡?(下午)(3)出示:“下午,太阳还没有落……..”这一段,下午的三峡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学生说,老师补充)(4)讲解:“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比喻句)(5)此时的长江和中午的长江比较,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平静)(6)男女生分读3.4自然段,读出热烈、平静的感觉。

  夜晚 三峡的夜晚景色如何?(1)学生充分说。(2)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出示“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摇曳”.师进一步解释: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静衬动的写作方法,更能体现夜的宁静。(3)读这一段,读出静的感觉。

  月夜(1)说到这宁静的三峡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你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三峡的月色到底独特在哪呢?大屏幕出示“这时…………从山上挂下来”。学生谈理解,教师补充: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皎洁,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亮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再次强调比喻句)(3)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美妙的月色,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吗?(自由读,推荐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是呀,月光如水,多奇妙呀!这就是三峡的秋天,“这一天正是中秋”(随即出示)(1)齐读这一段。(2)作者在最后点明这天的时间,你觉得有必要吗?去掉可以吗?(照应开头,起强调作用)

  三、积累内化,回归美

  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之秋景写得这么美?

  1、学生阐明观点

  2、师补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方纪笔下美丽的三峡,希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以便于书写自然之美。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秋景。(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三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

  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板书:

  三峡之秋。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

  夜晚——宁静。

三峡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游踪顺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和景色特色

  2.过程与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处理运用信息和自主阅读

  学生动手交流合作学习,以及个性化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祖国山河,山川的壮丽,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和游踪顺序

  2.把握好三峡各峡的景色特点

  (三).教学难点:描写三峡时怎样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自己在互联网上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电脑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诗歌朗读,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并提问: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三峡〉

  2.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关于三峡的文言文,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3.在电脑上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和《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读

  教师引语: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了诗的美妙,领阅了景的秀丽,今天让我们和xxx一起走进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三峡,领阅那雄伟和秀丽,感受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带,桌面上显示与课文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三峡各峡的山水特点和景物特色

  〈学生发言后老师强调〉

  3.桌面显示文章游踪线路图

  三.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1. 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是巫峡,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的主要内容,看三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2. 在7—8自然段中,找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体会以下,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桌面显示板书〉

  3. 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是运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例句来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分析作用〉

  4. 桌面显示

  5. 游客们在游完三峡后,心情怎样,找出关键词语

  四.拓展创新,动手阅读

  1.作者在写三峡自然景物是也描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例如黄陵庙,八阵图等,学生自己在网上查阅有关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2.可以把自己查阅到的知识复制到BBS上,相互交流,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学生活动,试当导游

  1.先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介绍三座峡

  2.学生自己在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故事传说,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并设计好相关的语言发言

  3.学生可以在BBS上发表自己的'对三峡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对三位导游从举止,语言,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4.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

  六.小结全文,交流心得

  1.学生回答自己在本节课中收获

  2.和学生一起感受了三峡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也为祖国的山河壮丽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六)教学反思

  《巴东三峡》选自语文版第一单元,是一篇游记文章,游记文章需要学生掌握游踪、景物的特点和感情。我设计的这节课是一堂网络教学课,以互联网为大前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己动手,随时在网上寻找答案,在BBS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老师的统一安排,学习的知识,自己还可以为自己补充感兴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在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环节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不要理会其他与课文无关的东西和网站,在网络上自由学,但还是要以课文为指导,在网络中遨游,但要以课本为灯塔。

三峡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朗读并背诵本文。

  4、通过对比认识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与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优美风光吧。引出课题。

  一、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字音、断句)

  二、分析课文。

  1、根据课文提示读全文。思考:每段所写内容及景物特点。

  讨论明确:

  1)内容:三峡形势,(总写)四季景色(分写)

  2)景物特点:三峡形势——连绵陡峭

  夏——水大流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凄清悲凉(见屏幕)

  2、根据图象介绍三峡景物,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见屏幕)

  3、讨论:作者安排文章顺序的思路。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讨论:对比分析《三峡》与《雾中三峡》的异同。(见屏幕)

  5、看今日三峡工程建设录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结:

  1、内容;

  2、景物特点;

  3、对比体会,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四、作业:写短文:《美丽的怀柔》

  要求:

  1、抓住景物特点。

  2、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三峡教学设计7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四、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

  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2.资料链接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杜甫的两首诗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夔州歌十绝句(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3.预习思考

  (1)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2)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习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评价

  字词正音:

  启碇(dìnɡ)绛紫(jiang)夔州(kuí)滟滪(yànyù)隽秀(jùn)瑰丽(gui)峙()坂(bǎn)婀娜(ēnuó)崆山名(kōng)澎湃(pēngpài)

  词语补释: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二、文本研习

  1、第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1)、写瞿塘峡。(2自然段)

  2)、写巫峡。(3--5自然段)

  3)、写西陵峡。(6--9自然段)

  ((1)、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2)、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3)、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第二课时

  文本研习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泄滩:凶险在漩涡多。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问题探讨

  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三、活动体验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的特点。

三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教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阅读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背诵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图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多媒体显示文题)

  二、揭题解题

  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三峡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想:

  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

  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三峡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曾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那么现代作家刘白羽于1960年乘船游览长江三峡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二、解题与作者:

  1、解题:

  (1)《长江三峡》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的《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2)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

  2、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朗读课文,范读课文

  点击字音:见思考与练习一

  瑰(guī)丽启碇(dìng)夔(kuí)州对峙(zhì)秭(zǐ)归万仞(rèn)崆(kōng)岭万壑(hè)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yù)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上午(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明确: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作品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5: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明确: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新世纪”,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新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四、小结作业

  识记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文本研读:

  1、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第三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课文总结: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A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C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四、课堂训练:

  (一)阅读课文第2节,回答问题:

  1、瞿塘峡“像一道闸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勾勒这种特点。

  明确:江随壁转

  2、第2节中写船进入瞿塘峡后的情景,作者先写“江随壁转”,再引述杜甫诗句和民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江随壁转”一词写出江流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先写“江随壁转”,勾画出瞿塘峡的概貌轮廓,让读者对瞿塘峡的景观有一个总的印象;接着引述杜甫的诗句和民谣,极言瞿塘峡的险恶;下面才接着对瞿塘峡展开正面描写。这样写,可让读者未见其形势,先闻其威名,有先声夺人之意。

  “江随壁转”一词写出了两岸高山夹峙,险峻陡峭,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

  3、文中交代滟滪堆这黑色巨礁早已炸掉,既然如此,为什么“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明确:滟滪堆这黑色巨礁虽已炸掉,但因为这段江流特别狭窄(“像一道闸门”)、曲折(“江随壁转”),水下还有其它暗礁,所以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4、文中“雷霆万钧”与“涛如雷鸣”可以调换吗?请简述理由。

  明确:“雷霆万钧”着重写水势,“涛如雷鸣”着重写水声,二者不可以调换。

  (二)阅读课文第8节,回答问题:

  1、文中“原来这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一句里“这”和“它”分别指代什么?

  明确:“这”指代一道河流。“它”指代香溪。

  2、“兵书宝剑峡”有哪两个特点?文中暗示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是“长”,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二是“窄”,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条窄巷”。

  3、本段的线索清晰,写了五处三峡的处所地点,请一一写出来。

  明确:秭归、泄滩、香溪、兵书宝剑峡、青滩

  4、段末“船上的同志”说的一番话,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青滩地形复杂,需要当地人领航。

  五、课堂总结: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它不像一般山水游记写景物的“各自特点”,而是用审美的眼光,从美学的角度来写三峡的共同的美——雄伟而瑰丽,来写它的壮美与优美的映衬美,和谐美。从文中点出“壮观”、“壮美”看,作者突出三峡的壮美是明显的;从文中写“色彩”用墨如泼、写西陵峡以优美传说作替补看,作者强调三峡优美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刚有柔,雄伟而瑰丽,这就是《长江三峡》的主旋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一主旋律,就能准确地欣赏这一曲歌颂祖国壮丽江山的交响乐章!

  六、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方案》的有关练习

三峡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字词正音:

  启碇 ding:起锚开航,碇,船系的石礅绛 jiang

  紫:暗紫色中略带红的颜色夔 kuí 夔州

  滟滪 yàn yù 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隽 jùn 同俊瑰 gui

  丽:异常美丽

  峙 zhì 耸立坂 bǎn 山坡、斜坡

  婀 e 娜 nuo:柔软而美丽崆 kōng 山名

  秭zǐ古时数目名,一万亿。

  秭归:县名汩 mì 汩罗,江名澎湃 pēng pài 不念 péng bài

  词语补释: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解题: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长江三日》写于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由于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作者写作本文是有所寓意的,全文贯穿着“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样一个含有哲理的思想,阅读时应仔细体会。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诗文讲解: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是: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丹阳在秭归县东。始封: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意思是:

  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全诗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结构层次:

  一、总写这一天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写瞿塘峡。(2自然段)

  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三、写巫峡。(3——5自然段)

  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四、写西陵峡。(6——9自然段)

  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本文写景的几个特点:

  一、抓住景物特点。

  见结构层次,由于作者着力刻画它们的不同特点,所以读来毫无重复之感。

  二、采用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

  作者描写三峡景色,基本写法是相同的写所见、所闻、所感,但也各有侧重之处。

  1、写瞿塘峡主要用拟声绘色的'描写。

  “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片哗啦啦的水声”声音巨大雄浑,撼人心灵。

  “金色阳光”“墨色巨礁”“乌沉沉的云雾”“绛紫色的山峰”“一团红雾”“倒影如墨”的巨石“碧绿如翡翠”的山峦色彩绚丽浓烈,撩乱人的视线。

  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写巫峡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

  见课文S5:“画廊”、“风景画”、“惊叹号”、“乐曲”、“杜鹃”、“旅人”,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通感: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也称移觉。

  例: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析:“交响乐”听觉,“飞翔”心理感觉。运用了通感、比喻。

  又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的比喻特点:本体—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作用于人的听觉)立于微风中嗅那馨香,时有时无;听那远处歌声,时断实续,沟通了不同类的感官。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

  3、西陵峡着重写自己的感受。见课文P18——20。

  由于作者变换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所以三个峡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新颖的、生动的。

  三、写出景物的变幻。

  如写瞿塘峡S_2的后半段。

  四、情景交融。

  1、第一自然段,表现了作者热爱长江,以祖国有这样雄伟而瑰丽的河流而自豪的感情。

  2、第八自然段结尾句对战胜大自然如此,对一切工作中的困难也如此,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作者写景不只是如铺开画卷一样,一幅幅地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面貌,而且是饱蘸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深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自己奔腾的激情融合在一起。那喷薄而出,变幻奇特的江心红日,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祖国光芒万丈的前途吗?

  那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互相交织的醉人景象,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沸腾的生活、火热的斗争吗?

  我们读了本文以后,可以领略到祖国河山的美,大自然的美,感到生活的美、斗争的美,而把历史上视三峡为畏途的惊恐哀愁的情绪一扫而光。

  五、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

  见课本S2、S4、S7、S8、S9。这些传说、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中心思想:

  本文是以日记形式写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乘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壮美的景色,表达了热爱祖国江山的激情和在行程中领悟到的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有可能战胜大自然的人生哲理,激励人们为创造灿烂的新世界而奋斗。

三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屏幕上出现三峡自然风光图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整体感知

  1、读得熟:

  ⑴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阙嶂曦襄溯湍山献漱峻属裳

  ⑵听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⑶指名读,分组读

  2、看得懂:

  ⑴听读课文,注意着色字词意思

  ⑵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质疑解疑;反复读,熟读成诵。

  四、品读课文,品析美景

  1、当回小导游:

  (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面几幅图画与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体诵读相关语句。)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郦老夫子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础上,我们来当回小导游,把三峡的绝美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可以从地貌特征、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在编写、解说导游词的基础上明确: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征:山高岭连

  山水画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水枯谷凄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备: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一字一景,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五、质疑探究

  1、本文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

  3、请你也问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得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七、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三峡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成熟、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于独特。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二)在不同时间里,三峡的景色有怎样的不同?自己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好,一会请你来讲一讲,三峡美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三、教师总结: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好词好句,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三峡之秋

  时间特点景色

  早晨明丽(露水橘柚树)

  中午热烈阳光长江

  下午平静雾倒影

  夜宁静、朦胧月亮月光

【三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峡教学设计06-10

三峡教学设计08-17

《三峡》的教学设计01-03

三峡教学设计01-28

《三峡》教学设计01-30

《三峡》的教学设计08-20

三峡教学设计09-09

三峡教学设计06-10

《三峡》教学设计01-07

《三峡》的教学设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