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和爱护计算机的意识;
2、对学生提出信息技术课上课的常规要求;
3、复习上学期所学知识点,巩固鼠标运用技能及金山画王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科学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堂常规要求PPT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互动交流
1、长长的暑假结束了,孩子们,你们在假期里过得开心吗?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们有没有用我们上学期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把这些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呢?比如用计算机画画……
3、升上二年级,你们希望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假期里有趣的事情。
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并回顾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方式畅谈本学科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间的感情。
(二)讲解常规
1、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老师给大家提出上好这门课常规要求:
【运用PPT展示课堂常规要求】
①排队要快静齐
②做好课前准备
③学会倾听、学会讨论
④爱护设备
怎样才能做好以上的要求呢?
3、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觉得你能遵守以上的常规要求吗?你能当一名小小监督员吗?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理解常规要求、读常规。
学生交流。
本环节先由学生讨论上好本课的要求和做法,再由老师讲解本课的课堂常规要求,并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常规,目的是落实常规教育,形成规则意识。
(三)复习巩固
1、引导学生上学期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掌握的程度。
2、布置巩固练习:
运用金山画王绘制暑假开心的一天,点评个别学生的作品。
学生交流。
学生进行绘画。
回顾旧知,巩固金山画王的知识。
(四)归纳小结
孩子们,我想,只要我们大家都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动脑,大胆动手,相信我们这门信息技术课会上得越来越好,我们一定能学到更多更多的计算机知识的!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彩色橡皮,为树叶变化四季的颜色。
能将创作好的图画设置为墙纸。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灵活使用彩色橡皮为树叶改变颜色。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操作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备四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季图片)
师:武汉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天,这里春意盎然,美不胜收;夏天,这里骄阳似火,不愧为“火炉”的称号;秋天,这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冬天,这里白雪飘飘,宛如童话王国。
师问:你能说说一年四季里,树叶的变化情况吗?
出示表格。
春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夏天的树叶可以是深绿色,因为秋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冬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树叶被白雪覆盖着
你们都说的很好,老师想说给小朋友们听听,可是我觉得就这样说,不够生动,你能为这些话配上图片吗?
二、讲授新课:
师:出示自制四季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用彩色橡皮:
展示四季,来大家对比一下这几幅图画有什么不同。
图片没有变化,只是树叶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呢?(提示:用彩色橡皮)
好,看老师变魔术了哦。老师只变一次,你可要听好了。
在颜色栏里用鼠标右键点击一种颜色,这就是我们橡皮的颜色。
用彩色的橡皮在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用鼠标右键可以绘制出彩色的字。
注:
1、彩色的橡皮只会在颜色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才能涂出颜色。
2、必须要用鼠标右键。
生:尝试利用彩色橡皮,制作四季不同的'树叶的图片。
作品展示,问题解答,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成为我们电脑的桌面呢?
生:自主探索。
师简介三种方式:平铺、拉伸、居中。
生观察后,自己找出不同。
三、作品展示评价: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
展示评选出来最好的学生作品:
四、创意拓展。
出示蝴蝶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本领让蝴蝶变变颜色吗?
五、教师小结
略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一、本课说明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创建网站、文件夹和空白网页。要先创建网站,然后在网站中创建和编辑网页,这是规范的作法。这样做有利于保存网页中所使用的素材,保持网页之间的联系,保证网站的完整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理解网站和网页之间的关系;
(2)理解网站对于文件的保存所具有的意义;
(3)知道网站首页常用的文件名。
2、技能性目标
(1)学会创建网站;
(2)学会在网站中创建文件和空白网页。
3、情感性目标
(1)体验创建作品的喜悦感;
(2)强化文件分类保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网站和网页的关系;
(2)创建网站、文件夹和网页。
四、教学环境
准备若干个已经制成的网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网站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回答。
老师:不错,网站是网页的“家”,有了网站,网页就容易管理了,其实制作网站的软件很多,常用的就有FrontPage和Dreamweaver。下面就以我们所熟悉的`FrontPage来创建“硬件大师”网站吧!
2、新授
(1)指导学生新建网站;
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
学生示范。
(2)指导学生新建文件夹和网页;
屏幕展示:课前准备的漂亮网站。然后用FrontPage打开网页。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些网站内有哪些文件夹和文件。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现在大家在打开自己刚才创建的“硬件大师”网站,看看里面有哪些文件和文件夹?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为了介绍电脑各种硬件,在“硬件大师”网站中新建一些文件夹和网页,在每个网页中介绍一种硬件,这样我们的网站就显的条理清晰,别人浏览也就方便了。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学生示范。
练习:完成书中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3)思考:
A、能不能利用菜单和工具栏创建网页和文件夹?
B、如何更改网页的标题?
学生操作、交流。
汇报操作过程。
3、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一、本课说明
本课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把自己收藏的flash动画共享出来,制作成网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页的制作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知
了解网页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2、技能性目标
学会FrontPage中插入Flash动画。
3、情感性目标
通过将自己收藏的动画共享出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交流意识及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
(2)调整Flash动画的大小;
2、教学重点
设置Flash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将收集到的'Flash小游戏和Flash MTV、小故事分类存放发到学生机上;制作一个收集Flash动画的网页教程,给需要上网收集Flsash动画的学生提供帮助。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会“动“的网页,你们想不想看它呀?
屏幕展示本课的网页作品,学生观察。
你们知道这个会动的部分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对,是flash动画,同学们喜不喜这个会“动”的网页呀?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制作这个会“动”的网页。
2、学习新课。
(1)探究学习如何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
教师:请同学们,先看本课书内容,自已或小组合作试着完成本课“春天在哪里”网页。网页中所需要的素材,我已经发到同学们电脑D盘当中,同学用的时候自己找一下。
学生看书或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本课知识。
老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哪个同学或小组已经完成了?把你的作品给带家展示一下?并说说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到哪些问题?
学生展示,并讲述注意的问题。(注意更正错误,表扬讲述好的同学。)
教师小结。
(2)分层练习。
请没有完成今天网页制作的同学继续练习,完成的同学试着去完成书中的“试一试”练习。在出现问题时,你可以问题时,你可以看你们电脑中的“制作下载Flash动画的帮助教程,或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向会的同学请教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作品,全班同学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评价作品的标准),教师点评。
(3)讨论:
你们网页中的Flash动画是你们自己做的吗?如果不是,那是从哪儿来的?你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到什么?
3、交流汇报。
老师小结,提出要注重版权的意识。
4、学生自由创作
根据你的自己的爱好,自己创建一个“动画”网。
学生创作。
展示作品、全班评价。
5、小结评价
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完成书中的“评一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评价。
教后感: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动画的版权意识,使用的Flash动画从什么地方来的,其主题是否合适本网页,评价一个作品的优秀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注重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本节课中,我采用讲练结合、小组探索、个别指导的方法,通过教学,学生知道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也知道了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它们各自的用处
三、教材分析
《爸爸书房的“情报站”》是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这一节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的处理工具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各自的用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练法
六、教具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电脑小专家》这一课,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脑,也了解了电脑的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电脑是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那些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这篇课文。(出示课题)
倾听、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师:你知道电脑的组成有哪些吗?
学生先小组说说,然后交流一下。
当全班交流后,教师播放PPT展示计算机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从外观上介绍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脑的组成部分,那么同学们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先小组说说,然后交流一下。
当全班交流后,教师播放PPT展示计算机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播放PPT展示主机内部的零件,并出示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
①主机:包括主板、内存、硬盘、光驱、软驱、显示卡、声卡、网卡、电源、喇叭等部件,还有连接导线以及各种各样的接口
②显示器:显示器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窗口,我们输入的内容,计算机处理的'结果等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是通过显示器的屏幕显示出来的
③键盘:键盘是我们控制、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工具,通过键盘,可以向计算机发出控制命令,也可以输入英文字符,汉字等信息
④鼠标:鼠标是控制,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工具,与键盘相比较,运用鼠标可以更加直观、方便、轻松地操作计算机
⑤其他设备: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数码相机、触摸屏等。
提问:学习了电脑的组成部分,也了解了它。
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PPT让学生了解电脑的组成。
运用PPT激起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给幻灯片加上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灯片加中添加声音。
2、过程与方法:,从引起学生兴趣入手,并创建任务让学生亲自参与,以任务和问题驱动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引导,最后达到整个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本次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获得喜悦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为幻灯片添加声音的方法。
难点:正确运用网络评价平台,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作品。
教学策略:
(一)教材处理
1、教学时充分借助学生现有的知识,把现有的知识当工具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联系生活实际,组织、编制和挖掘教学内容。
3、本课设计本着注重学科间的联系的出发点,设计活动,体现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二)教学方法
从学生兴趣入手,并创建任务让学生亲自参与,以任务和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在空白版式幻灯片中加上声音,在知识的扩展中,对存在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不仅学会如何添加录制的声音,同时学会添加文件中的声音,针对在不同的电脑上播放作品时存在的
问题的.解决,将整个教学效果推向高潮。让学生通过本次的学习,明白我们要根据所需加入声音,懂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堂活动
观察、听故事、利用课件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与设计展示等。
(四)教学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及时进行合理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课程伊始,先让学生回放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展示一个有声的作品,马上把学生吸引过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有声幻灯片的感染力,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对PowerPoint的功能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2、声音是怎样插入到幻灯片中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声和无声作品对比,感受不同,引出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一张《海底世界》图片的幻灯片。
提问:如果我想在这张幻灯片中加上音乐的话,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呢?
(二)给幻灯片加上外来声音文件的操作步骤:
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影片和声音”/选择“文件中的声音”/在插入声音的对话框架中查找你要加入的声音文件/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在文件中的声音就加入到幻灯片里面,同样在你的幻灯片上会有一个小喇叭的标志。
3、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给的操作步骤,给之前的幻灯片作品《海底世界》加入声音文件。
(三)合作探究。
在幻灯片中添加声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插入声音文件,另一种是在自定义动画设置中添加声音。因为学生之前已经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插入声音文件的方法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此环节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一起找到插入声音的方法,同时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仔细观察的能力。对于有困难的同学,除了在小组中获得帮助外,还可以通过浏览学习网站找到答案。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两种插入声音的方法。
(四)布置任务,自主探索。
要求:
1、插入五张幻灯片。
2、利用设计模版设置五张幻灯片的背景。
3、插入声音并设置声音的播放方式。
(五)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按照上面布置的任务,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欲望。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对容易产生的疑问或错误的共性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着重讲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作品展示、评比交流。
选择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展示,然后请学生点评作品的优缺点,并且让大家出主意,如何把作品变的更完美。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组、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步骤: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教学特点:从问题的引入入手,以任务驱动和问题作为引线,让同学们试着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学会了文件中的声音的加入,在欣赏学生作品时对存在问题的解决,从而使教学效果推向了高潮。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 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
(A)普遍性(B)科学性(C)依附性(D)共享性
2. 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资源。
(A)物质、知识、信息
(B)能量、知识、信息
(C)物质、能量、知识
(D)物质、能量、信息
3.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 次革命。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贺卡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制作贺卡,学会使用“页面设置”。
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制作贺卡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审美等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学生感恩、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图片和文字混排处理;学生感恩、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师:贺卡图片素材6张;贺卡文字6段。(将它们放在一个Word文件中。)
教学课件(找几张贺卡优秀贺卡制作成连续播放的幻灯片,并配上音乐)
学生:自己的生活照片1张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贺卡,我们一起来看。教师出示贺卡课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这些贺卡有哪些用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设计贺卡。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二)教学新课
1贺卡的基本要求师:这些贺卡都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贺卡的基本元素:文字;图片;背景。
2在Word下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19-21的“在word下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
学习要求:理解制作贺卡的四步曲;
找出不理解的知识;
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做一张贺卡。
汇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插入图片”“图片的叠放顺序”)请两个小组的代表演示汇报怎样制作的贺卡。
3探究活动:
(1)试一试:制作一张感恩卡请同学说说创意,自己表达的感情用的素材。
分别请几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说你们的创意设想。
(2)如果你还有更多更好的创意,你也可以用卡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试试看吧。
学生试一试。
(三)教学反馈
学习评价:
1统计会制作贺卡的人数;
2教师点评制作较好的贺卡。
3学生互评制作贺卡的学习。
(四)课堂总结
制作贺卡的基本步骤和学习情况,以及贺卡的创意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文件和文件夹》的部分内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条件之一,本节课学习内容包括认识文件和文件夹、熟悉其命名规则、掌握建立文件夹、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为掌握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图标及常用文件类型名;
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命名规则;
3、掌握在指定位置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4、学会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四、情感目标。
1、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文件或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文件夹的重命名。
七、教学方法。
猜测验证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整理房间”的话题引出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解释电脑世界抽象的概念。并希望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1)观察“演示”窗口,请生猜测:哪些是文件?哪些是文件夹?
(2)继续观察,请生谈自己的发现。
(3)根据图标猜测文件的类型,引出类型名的概念。
2、学习命名规则:
(1)生交流获取的信息:长度、合法字符、非法字符。
(2)出示口诀帮助记忆非法字符:一撇一捺一竖条;大鱼小鱼双引号;星星问冒号;9个全记牢。(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同样要遵守规则,否则是行不通的。)
3、新建文件夹:
(1)尝试操作:在桌面上新建名为自己班级的文件夹。参考课本P25或请教同伴。(提醒小组及时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难。—
(2)请一生演示讲解。
(3)师就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小结。
(4)小竞赛:小组成员依次在同一电脑上新建名为1……n的文件夹,哪一组获胜会获得“大礼包”。(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另一名组长顺推一组当裁判。小组每名成员都要参加,有困难可以由他人协助完成。)(设置此竞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比赛结束,请裁判点评各小组活动情况。(教师结合裁判点评小组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习惯。)
(6)奖励优胜组、鼓励表现稍差的小组。
(7)全体领取大礼包——将“三亚风光图片”更名为自己的名字。(参考P30,有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8)巩固练习:将自己文件夹中的“南山风光。jpg”更名为“三亚南山。jpg”。(通过此练习,引导学生发现给文件重命名时需注意的细节——不能更改类型名。)
九、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常规习惯着手,兼顾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不断发现的过程;设计的任务充满挑战性,引导学生敢于大胆猜测、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竞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师预设的教学意图——掌握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布置小组竞赛时,有的学生急于动手,倾听的习惯有待培养,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在时间的调控上,把握得不太合理,学生自读教材的能力稍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提炼信息,使得该环节运作时间稍长,影响后面的进度;小组活动时,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合作意识有待增强。这些都将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设计思想:通过前面五节课对键盘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输入字母和各种符号了。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个综合应用与训练过程。教学时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进行操作,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达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键盘输入,解决实际问题,给古诗配拼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激趣方法,让学生自主操作;
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贯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思想;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信息“工具”性意识;
教学难点:键盘输入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氛围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CAI(出示“静夜思”的图片或影像-----诗人“李白”----古诗朗诵)
师:孩子们会读这首诗吗?生:会!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师: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唐代诗人李白!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呢?生: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师:是啊!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我们当中也有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或是亲戚在外工作的,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像一下那种深深的思乡之情!CAI(播放能给人幻想的音乐片段)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次去体会这首诗!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一、新课引入
1、CAI多媒体课件:
师:是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跟我们一块儿学习呢!跟他打个招呼吧!生:HI!CAI多媒体课件
2、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丁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你的办法?生1:可以教识字-----;生2:可以注拼音----生3:可以问老师---------------------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今天,我们就先用**同学的“给古诗配拼音”的方法帮丁丁学古诗。----------------(板书课题“给古诗配拼音”)
3、师:请同学们打开电脑,启动记事本,打开《静夜思》文档。具体要求,请看屏幕!CAI课件
4、生:操作---
师:巡视指导
展示
5、师:小丁丁,你满意吗?CAI课件:
CAI多媒体课件----丁丁念古诗录音生:-----(鼓掌)师:丁丁读的咋样啊?生:好极了!-----师:小丁丁,还有什么话要跟哥哥、姐姐说的?CAI多媒体课件
CAI多媒体音乐歌曲------好朋友------(全班一起唱)
6、CAI多媒体
师:同学们,你们能吗?生:能!7、师:请用记事本打开《枫桥夜泊》和《春晓》两首古诗,分别给它们配上拼音。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一、活动背景:
让学生通过回忆了解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观察生活中父母的操劳,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的父母辛劳,懂得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父母的爱,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3.学会利用多种渠道查找有关感恩父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1、学会利用书籍和上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深刻认识“爱”的内涵,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3、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课前准备:
1、回忆父母爱你的故事。
2.搜集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及父母爱孩子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
4、学唱《感恩的心》
五、教学流程:
(一)活动导入:
主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关怀下,是他们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是的,为了我们的成长,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恩我们最伟大的——(齐喊)爸爸、妈妈!
(二)说故事——感受父母的伟大
1、无论你身在何方,有一个人,她永远把你惦记,从她成为你的母亲到她老去,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种爱,就叫“母爱”。请听一个来自《亲情故事》的《永远的惦念》。(生讲故事)
2、是的,我们是妈妈一生的牵挂。还有一个人他是你的一片天,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是你内心的支柱,是他,让我们在风雨中无惧,一路走好……是他,让我们在任何困难学会不退宿,他的.名字叫——父亲。请听《地震中的父与子》。
3、主持人:说起地震,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那次5.12汶川了级大地震…… 一生讲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 主持人:现在大家有什么想说吗?
(三)话说自己父母的爱,心存感恩
1、主持人:为了我们的成长,爸爸妈妈操碎了心。确实,爸爸妈妈把我们抚养大,为了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下面让我们来夸夸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每个同学都了解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
(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或小故事进行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2、主持人:听完同学们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
3、主持人:是啊,父母的爱是安逸的小舟,载着我们驶向温馨的港湾;父母的爱是一把小伞,给了我们一方无雨的晴空;父母的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了我们一片灿烂的前程。 请听诗歌朗诵:《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
好怀念那个夏天
我们被雷雨吓得狂叫过大街
不管在别人眼里有多么疯癫
有多么不体面
那几乎变成生命最珍贵的画面
多可爱的昨天
曾为了电影结局哭了好几天
你为大家做了很丑的鬼脸
都映在那一个夏天
但愿能永远看到你的微笑
因为——
那么甜,那么灿烂!
(四)、拿出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1、小品导入:
主持人:爸爸妈妈不仅要上班赚钱,还要做家务照顾我,太不容易了! 请听相声:《我不再是小皇帝了》
2、主持人:是啊,父母的爱孕育了我们的生命,父母的爱滋润着我们成长的历程,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涌动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此时此刻,我们有千言万语想对您说:“爸爸妈妈,我们爱您。
主持人: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下这样一句诗:(齐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主持人:妈妈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教我们学会走路、做人,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脚印都有爸爸妈妈的汗水和眼泪,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去爱你的爸爸和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组汇报活动展示:
主持人:在大家回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时,很多小组同学都想有自己的方式来感谢自己的父母。
(1)请听第一小队的“父母我来夸”: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爱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2)第二小队小品:《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
一名同学扮演爸爸,一名同学扮演妈妈,下班回家时,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帮助爸爸妈妈把拖鞋准备好,让爸爸妈妈换上,给爸爸妈妈倒一杯水……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做的对吗?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盛饭、为父母过生日、节假日送上祝福语……)
(3)第三小队:手抄报展示
(4)第四小队:感恩卡展示
(5)第五小队: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朗读自己写的话)
(五)、听父母心声 ,升华感恩
主持人: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中,我们大家都成长了,进步了,为此,我们的父母感到特别的欣慰!在这次的活动中,很多家长也看到了我们的进步,请听家长的话!(录音播放) 主持人:听了我们爸爸妈妈的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各抒己见)
(六)、总结感恩,传递感恩
师:正是因为他们给我的爱,给我们的帮助,才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我们不仅要感恩自己的父母,还要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感恩大自然!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齐唱《感恩的心》)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前面已经让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下(屏幕上)按我们的命令动了起来,这节课需要让同学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使用LOGO语言或者ROBOLAB编程软件写出使机器人能在普通的地面或者桌面上动起来的程序;然后将程序下传给机器人,并进行测试和调试;最后让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机器人活动的流程: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设计——下传程序——调试程序——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
1、掌握下传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2、克服小学生的焦躁心理,对调试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投影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和具体内容]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系统学习了机器人能“懂”的LOGO语言,也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机器人,还通过虚拟平台与机器人进行了“对话”。那么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机器人呢?又想不想让自己制作的机器人听你的话呢?(大家都回答“想”)那请同学们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一、设计、搭建机器人
目前教学使用的机器人有两种形式:
1、有固定外形的机器人,如通用机器人,其特点是:方便安装;
2、积木式机器人,如乐高机器人,其特点是:变化多端。
二、安装编程、管理软件
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机器人的编程、管理平台,这些软件需要在机器人活动之前就安装在计算机上。
常使用的有:“通用机器人多语言教学系统(LOGO)”和“ROBOLAB图形化的编程软件”。
三、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接
要将计算机中编好的程序传送到机器人的“大脑”中,就必须在计算机与机器人之间建立联系,以便程序下传。
通用机器人有连接线,操作步骤如下(亲自演示):
第一,将机器人通讯电缆的一端插入计算机的串行口里;
第二,将通讯电缆的另一端与机器人的五线数据插头相连,注意两端的红色数据线相对。
乐高机器人则利用红外连接(拓展知识)。
四、下传程序(以通用机器人为例)
1、打开机器人电源开关。
2、单击工具栏的“连接机器人”按钮。
3、此时可以看到“LOGO语言下传过程名”窗口中已经有了正方形过程名“ZFX”。(如果不是,请输入过程名)
4、单击“确定”按钮,此时可看到“机器人通讯”窗口显示正常连接。如果显示未连接,请选择另一个串口试试。
5、单击“下传”按钮,机器人通讯窗口将显示下传进度,同时可以看到通讯电缆绿色指示灯变亮,表示数据正在传输。
6、程序下传成功后,在机器人通讯窗口中将显示“程序下传正确”和程序占用机器人“大脑”空间的百分比,此时单击“OK”按钮,完成程序下传。
五、程序的执行和调试
程序下传后,还需要让机器人执行,以测试机器人是否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1、关闭机器人电源开关。
2、将机器人与通讯电缆分离。
3、找一个合适的场地,打开机器人电源开关,观察机器人的运动情况,看看机器人是否按你的要求“走”了一个正方形。
4、根据情况调整程序参数,再下传、执行,直至达到任务的要求。(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就需要我们对其参数进行一些修改)
六、让机器人按我们的意愿运动
根据实际情况还要做以下修改:
1、调整移动系数;
2、调整转动系数;
3、加入等待时间。
七、探究活动
P87—P8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的简称,是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
以笔者上课的实际经验为例,例如在上“网络生活”这一课的时候,主要讲的是在当当网上购物为例的“网上购物”这一主题。设置的任务是这样的:
20xx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以纯粹的中国人的身份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人,因此,他在举国上下掀起了一阵“莫言热潮”,一时间作品的受关注和被阅读程度急剧上升。小明同学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想瞻仰一下其作品的伟大之处。他打算购买一本《红高粱家族》,可是他逛了好几家书店都没有找到。听朋友说通过网络购物可以买到,于是他决定通过网络来购买此书。下面我们就来和小明同学一起来帮他在网上完成这个任务吧!
这个情景的设置和任务的设计,主要是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购买热门作家的畅销书”来设置的。它的特点是时代性强,学生的可参与度和能参与度都很高,所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的相关经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参与到课堂里面来。
又如,在讲解递归算法时,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设置这样的任务情景:
一只猴子第一天摘下N个桃子,当时就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就又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在想吃的时候就剩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下来多少个桃子?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后,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明白它和本课内容的关系,不明白老师的用意,但是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顺利进入课堂内容——递归算法。
(二)合理分组,充分准备
中学生大多处在十六七岁的年纪,他们思想活跃,意识超前,容易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这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比其他学科更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他们的文化素质高低不一,基础薄弱,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他们讨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喜欢自己在电脑中按照兴趣自己操作。“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这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分组奠定了基础。
为此,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作为导入的任务都和现实联系紧密,可供学生讨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在上课前一定要做足准备,任务驱动教学对于某一任务结果可能是唯一的,但是不同组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完成任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那么我们就要准备足够的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设备。
(三)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内容展开的过程中,导入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所以如何合理运用已经设置好的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先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就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来,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将问题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这种情况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更要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和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知识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可以由学生相互讨论或师生共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等。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如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可将这节课设计为四个小任务,即(1)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学生的名字;(2)从别的.地方复制一个文件到新建的文件夹中;(3)从别的地方移动一个文件到新建文件夹中;(4)删除文件。建立文件夹是上节课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知道删除文件和删除文件夹的方法相同,而“任务二”和“任务三”则需要教师提供线索,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后才能完成。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确立了学习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问题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了,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设计和运用不同的知识去完成任务。而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操作的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反馈与评价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一个跟一个成就感的产生,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自信油然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再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探索精神、锻炼学生顽强意志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认识起源于动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可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然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不是十全十美呢?我们在实践中看到,虽然任务式驱动教学法给传统的传授发、灌输式教学法的枯燥的课堂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随着其开展与探讨的深入,对其怀疑和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和专家指出,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但是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并无差异。同时,针对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任务的大小、难度更难把握与设计。更为头疼的是为什么学生不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那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哪些缺点呢?首先,在学生过程中出现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不好把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分组固定,容易使学生形成派系,但如果经常变换分组,因课时量过少,也不太可能实现;最后,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学生的操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的亮点,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拔,不要一味的让学生盲目地寻找一些简单任务的答案。
四、总结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全面应用到技能教学相信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打印机。
2、知道打印文档的步骤。
技能目标:
1、能在Word中输入计划书。
2、熟悉Word的编辑环境,对计划书进行编辑。
3、利用Word的打印预览功能,预览打印效果。
4、能把输入的计划书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编辑、打印计划书,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Word输入计划书,并进行编辑。
教学难点:利用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
三、教学准备
1、调试好局域网,学生的计算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进行相互访问。
2、每台计算机的标识要规范,便于学生能相互知道各自的计算机名称。
3、在电脑室中至少准备一台打印机,最好是激光打印机,以供教师演示时用及让学生把编辑好的计划书打印出来。
4、一份编辑好的计划书范例。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把上节课第一次编委会讨论的编辑计划书,输入到Word中,进行排版美化,通过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每人一份,以使编辑组内的每个编辑明确编辑的内容及各自承担的任务。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文字输入技能,同时已经掌握Word排版的基本技能,如插入艺术字、剪贴画、设置字符底纹、字体颜色等。
对编辑计划书的排版美化,不必强求一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排版技能,排出个性化的计划书,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全部在课堂上打印出来,时间上不可能;在课堂上可以每组打印一份,其余的,可以安排在课外,也可以让学生到自己家里打。
在WORD中打印文件时,应先设计纸型的大小。如果不按实际的纸张大小设计纸型的大小,电脑是按默认的纸型大小打印,结果打印在实际的纸张上,与在WORD中看到的会不一样。
打印机因型号不同、品牌不同,打印机的使用方法也会有不同,因此在本课时中教师主要讲解在Word中打印文件的方法,对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只要学生稍加了解就可。在电脑室里最好有一台激光打印机。
对已经完成本课任务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有关Word排版技巧的文章或打印机方面的内容,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本课的任务就是把计划书编辑并打印出来,随堂练习1就是本课的任务,对未能打印出来,可以安排在课外,如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打印出来。
随堂练习2:本课操作的自我检查。学生可一边操作,一边完成该练习。也可以布置在课后让学生完成。
随堂练习3:为操作熟练的、已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学生准备的。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6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综合活动,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学习,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机器人灭火比赛的知识,了解子程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动手组装灭火机器人。
(2)学会编写机器人灭火程序。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使他们共同克服困难和分享成功。
三、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发到学生机上,机器人、灭火装置、蜡烛、打火机。
四、教学法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组装机器人和编写灭火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2、教学难点
理解走迷宫程序流程图。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叔叔都会奋不顾身地跃身火海救人,但是,这样的危险性太大了,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种帮助消防员叔叔找到火源,并把把火扑灭的办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机器人能走入楼房找到火源,并用灭火剂把火扑灭,那该多好啊!其实这些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机器人,让它在一个模拟的房间里完成灭火任务。
2、学习新课
(1)规划和搭建机器人。
观看教师演示机器人灭火,了解灭火程序流程图和场地。
永远循环
灭火
检查火源
走迷宫
教师讲解安装火焰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方法及步骤,搭建灭火机器人,学生跟着练习。
(2)探测火焰、寻找火焰,编写迷宫(migong)子程序。
A、看图思考机器人如何走迷宫的。
前方或45度方向的传感器检测是否有障碍
左侧传感器检测是否有障碍
前进
有
向左传
向左转
无
无
有
屏幕展示走迷宫流程图,学生观看、思考。
B、编写迷宫(migong)子程序。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教师:子程序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一段程序,在主程序中可以调用它们,这样可以使程序的结构清晰、合理,同时也便于阅读和调试。
(3)确定火焰,进行灭火,编写灭火(miehou)子程序。
屏幕展示灭火流程图,思考机器人是怎样灭火的?
灭火
左<右
前方火焰传感器检测到火火焰
有
左>右
向右转
是
是
向左转
是
无
否
否
机器人灭火
调整机器人位
置,对准火焰
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编写机器人灭火(miehou)子程序,并设置“条件判断”模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4)编写主程序。
教师讲解编制机器人的启动方式,在主程序中,根据流程图调用刚才编写的miehou、migong两个子程序,并将设置好的`机器人放入场地中进行测试。
学生编写主程序,教师指导帮助。
3、巩固练习
设计组装一个灭火机器人,尝试修改测试程序中的参数,和其他小组比赛,看谁天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火源并熄灭。
学生组装、测试程序参数。
进行比赛,教师表扬鼓励。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在“评一评”里打上自己的成绩。
教后感:
在调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些同学会反复调试找原因,但有些同学寄希望于教师解决。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各组同学互相讨论,及时鼓励和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8
一、课前布置
提前通知学生上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的位置自己去找,给出一张校园平面图,同学们可以参考,也可以想其他办法找到教室。
二、谈话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是如何找到教室的,学生自由回答。
可以有多种途径:看图、问别人、自己找、其他方法。
从而引出信息的存在及信息表现形式等知识点,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
1、 可以看到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了解一些和它相关的信息,信息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
2、 而且了解这些事,知道某个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得。
三、身边的信息
1、 由共同认识交通标志来引导学生发现、了解、收集身边的交通安全信息。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现在大家来上学大都要骑自行车,那么走在路上,认识一些交通安全标志,会让我们的在来校和回家的路上更安全。
大屏幕出示交通标志。
请学生试着说出标志的含义。
2、 信息的有用性
这些标志出现在路上时他就在以图形的表现方式来传递交通安全的信息,我们看到了就可以帮助自己更安全地出行。
四、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
老师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了解交通安全信息只能通过图形标志来获得吗?盲人是怎样知道当前道路的交通信息的?
请学生想出一些方便盲人出行获得交通信息的'方法。
方法:盲杖、盲道、语音提示等。
五、 信息的加工
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加工。
练习1:观看完导盲犬短片,并回答问题。
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盲人获得外面的交通信息,它就是导盲犬。我们来一起看看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问题:(1)、导盲犬的以哪种信息表现形式来传递信息的?
(2)、是什么样的狗都可以作导盲犬吗?
(3)、你认为可以带导盲犬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吗?
练习2:如果我们的同学中有盲人,你会怎样做来帮助他们获得周围的信息?
六、信息的传递
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和短片的观看,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交通安全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我们从外界接受的,那么我们只有被动地接受信息吗?不是。我们还可以是信息的产生者和传递者。
游戏体验:用各种方法来描述一个动作,说出自己知道这个动作的途径。
看 表演 画图 口头描述 写字
题目————>A————>B————>C————>D————>大家
七、信息技术
为下节课做准备
日常的信息中有许多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处理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那么信息技术是什么,怎样运用才能最快、最好地获取我们有用的信息?在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9
【教材分析】
《初识画图》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第七课的内容,“能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的创意绘图”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基础模块第一阶段提出的明确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选择了WindowsXP自带的“画图”程序作为实现这一要求的平台。本课是学习“画图”程序的起始课,因此,本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影响到后面章节的教学。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是对其自主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期,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Windows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开关电脑的方法;从“开始”菜单中打开软件并关闭;鼠标的移动、单击等操作也比较熟练。本课的学习,单从电脑操作技能上说,只是对鼠标操作的进一步训练和强化,但新的软件环境,对电脑绘画强烈的好奇心,却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的最好锻炼。在教学时我大多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大胆进行尝试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传统计算机教学把学习、掌握具体软件知识和技能作为目的,因此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严谨性以及叙述表达的技巧上,而对于如何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却比较忽略,对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渗透显得很弱。这种以“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是相悖的。所以新教材要求我们把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放在第一位,改变传统计算机教材以记录和传授为主的方式,为研究性学习构建有利的环境。我们认为,应该把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软件(如Word、画图等)视为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有关软件的必要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驾驭新软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职业培训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并不对软件的功能和方法都给予明确的回答和介绍,而是给出一定的问题和实验序列,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了解工具箱内绘图工具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知道用铅笔工具画图的基本方法,尝试使用彩色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行为与创新:尝试选择工具箱中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画图区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难点:尝试彩色画图。
【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采用自学指导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学法:观察、发现、实践、总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认识画图
一、打开画图程序
二、认识窗口:工具箱、颜料盒、工作区
三、测试工具名称
四、用“小老鼠”画图
五、退出程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什么),例如:
⑴初步了解。
⑵让学生学会。
⑶能够掌握。
⑷使学生熟练掌握。
⑸能按指定要求。
⑹能够根据指导要求。
2、过程与方法:(怎么学: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例如:
⑴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⑵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预设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⑸在老师、同学帮助下,感受学习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得怎样),例如:
⑴通过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⑵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通过作品展评,培养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⑸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本章、本节应该掌握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哪里学习有困难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谈话导入、激疑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
(教学意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信息处理(新授):(信息处理)(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兵教兵”合作法、游戏教学法)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师:对的操作,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书中××页内容进行操作,然后说说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意图:带着问题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法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加深印象。)
2、直观演示法:
教师演示,强调步骤,学生观看。
(教学意图:⑴直观演示,明确方法;⑵老师直观演示为学生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⑶让学生对本课学习任务进一步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难点。)
三、课堂活动(作品制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再次,老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
四、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为主导原则)
(教学意图:激励学生,取长补短,培养自信,培养创新,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五、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让信息技术真正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去。
(教学意图:梳理概括、形成网络;画龙点睛、强化主题;承前启后、巧妙过渡;扩展深化;小结查标,巩固效果;及时反馈,查缺补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0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4-17
信息技术物理教学设计03-1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2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09-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用12-09
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05-17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01-1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0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集锦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