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4、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重点难点: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短语“捅马蜂窝”。比如:我把妈妈用1000多元钱买的化妆品拿去擦了,这下可捅马蜂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惹麻烦了)捅马蜂窝就是惹麻烦了,惹麻烦还可以用捅马蜂窝来形容,那么究竟是惹多大麻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捅马蜂窝》一课。
1、出示课题:*2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2、出示马蜂图及简介: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3、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这件事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板书:前、中、后)
4、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因为屋檐下的马蜂窝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出于好奇,所以“我”偷偷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得发烧,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二、分析对话,引出故事。
1、分角色朗读对话。
出示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要蛰死人的!”
2、马蜂真的该死吗?你赞成奶奶的看法还是赞成爷爷的看法?为什么?
3、“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
出示: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板书:渴望有趣
4、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了什么变化呢?翻开书,自由读文,划出描写作者感情的句子。
5、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什么心情?划一划关键词语。
老师适时板书: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
三、分析情线,体会作者的天真无邪。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了这么多心情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请读读课文第一节填空。
出示:后院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4、体会朗读
5、在捅之前,小作者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迟疑、胆怯)
过渡: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马蜂?为什么?
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3)想一想,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6、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他的'伤好了,心情怎样呢?
(1)出示: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的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害怕)
(2)齐读,体会作者的害怕心理及童趣。
四、归纳小结,了解写作方法
1、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朗读第5小节。
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捅马蜂窝》似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教学目标:
1.“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能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4.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捅过马蜂窝?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2、引导学生画情节折线图,了解古诗情节的曲折变化。
【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03-08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02-08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03-31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09-25
五年级《捅马蜂窝》教学设计02-08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02-23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01-11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02-25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8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