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1 13:09: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设计 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司马光教学设计 15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通过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

  1.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课件出示——图1:孔融让梨;图2彦博灌水取球;图3曹冲称象;图4司马光破瓮救友。)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说。(板书:司马光)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生读课题。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生说。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3.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4.读过了吗?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生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

  1.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瓮”字的读音强调,“瓮”长什么样子?图片出示瓮和缸,让学生来猜,说出理由。(板书:插图)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之鳖。

  2.一读,意在正音。

  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师相机引导正音。

  3.二读,重在停顿。

  引言: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的慢一点,拖音也放长一些,明白吗?师范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生校对修正。

  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男女生读。

  2.三读,贵在节奏。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自由读。齐读。

  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

  1.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电子课文。

  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

  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

  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师圈画。

  2.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戏”是什么意思?生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

  3.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猜猜看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XX,一儿XX……”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

  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

  4.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

  5.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说。生说师板书。

  6.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小结延伸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曹冲称象》)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文言文

  机智勇敢插图

  冷静沉着注释

司马光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 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 )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司马光教学设计 3

  【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示多媒体)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2)谁比他读得更好?(3)齐。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七、回去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课外延伸: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司马光教学设计 5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根据文本我定下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本课的重难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设计理念: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让古代的司马光超越时空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今天,并准备了司马光自我介绍的录音,来拉近古今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听司马光自我介绍录音,其实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学会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复姓“这一陌生的姓氏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化难为简,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来看懂图片,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这个故事主要讲谁?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学生图文结合,主动地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以此来打开,清理阅读的思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让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举”、“砸”、”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乐乎时,我又设计了:“这么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马光为何要把它砸破?”来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出别的小朋友焦急,慌张的语气,让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别的小朋友会怎样叫喊,学一学,喊一喊。体会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我让学生讨论:这些表现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遇到这件事是如何做的,与别的小朋友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感知司马光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想什么办法来救人?学生有的说:“把水缸扳倒过来, 让水流出来,让小朋友爬出来。”有的说:“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给拉出来。”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都不如司马光的办法好。从而使学生再次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教到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脱险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话,我再问:“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这是就会想到说些夸奖之类的话,我再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感谢兼夸奖的话。这样层层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在教学中我把朗读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并从中认识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还不行,我们还是听听司马光的自我介绍吧!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好几百年呢!

  (1) 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当学生说司马光姓“司马”时,随机问:那你们姓什么?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个字的姓,而司马光他是两个字的姓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教师补充几个如:皇甫、使徒、东方、欧阳。让学生认读。)

  (2)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打开书找找课文哪句话也是介绍司马光的。(出示第一段读一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在读第一段时,小眼睛忍不住看书上的插图,这样吧,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大家可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不过,老师讲完了,要考考你们听的能力。

  1.教师范读。

  2.大家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你知道故事主要讲谁?(学生回答)

  3.插图中,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节:这是一个益智小故事,让我们来读懂它好吗?

  5.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6.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7、快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4)这么漂亮的一口缸司马光这样用力把它砸破,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快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水缸里了!)

  ③学着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紧急。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小朋友慌张的样子来。小组讨论:这些表现能解决问题吗?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求异思维)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课文,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勇敢。

  四、延伸走进人物,教师讲解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并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

  (一)出示图画,引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图片。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现代文《司马光》:你们以前看到的司马光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3.出示古文《司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马光的故事却是这样的。引出课题。

  4.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司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这样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姓,叫做复姓。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复姓吗?其实咱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姓氏歌》里就曾经接触过复姓,一起读一读。(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

  1.第一次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字数少、句子短、语言不同)

  2.揭示文体。

  像这样,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语言,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这个故事最早被收录在《宋史司马光传》里。

  二、初读文言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文。

  (三)字音指导:“瓮”和“迸”。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瓮”和“迸”。

  2.把这两个字放进句子里面,再读一读。

  (四)借助停顿符号,同桌练读,读出节奏。

  读文言文,不仅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得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请同学们借助停顿符号,跟同桌一起练一练,看看怎样才能把这篇小古文读的更好听,更有节奏和韵味。

  (五)配乐全班读。

  (一)图文对照。

  1.出示三幅图片,请学生把这三幅画的内容跟课文中句子对应起来,并拿出学习单连一连。

  2.指名反馈。

  (二)学习课文第一句。

  1.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这个“戏”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组词、看图片)(板贴“戏”)

  3.“群儿戏于庭”是什么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1)我们平时说“谁在什么地方玩耍”,古人却偏偏说“谁玩耍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语言特点。

  (2)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是“群儿戏于庭”,一群孩子在公园里玩耍是?(群儿戏于园)

  一群小鸟在树林里玩耍是?(群鸟戏于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本来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忽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生字教学“登”。

  (1)出示“登”的古体字,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2)“登”字书写指导。

  板贴“登”,教师师范书写,并强调书写要点,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写两个。

  6.有孩子掉进了水缸中,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危险,危急)

  7.从哪个字看出现在情况“很危险”?(没,贴板书“没”)

  8.怎么读出这种危急的感觉?

  (一)刚才读的这一句,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板贴:起因)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这两句话,一句说的是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时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还有一句说的是司马光的表现。你能分清楚吗?

  2.其他小朋友都吓坏了,他们可能会做什么?(一儿呼救、一儿大哭、一儿受惊,呆若木鸡)

  3.司马光有没有一同“弃去”?

  4.采访一下司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弃去?”(指名作答)

  结论:真是一个冷静、镇定的司马光,原来你早已经想到救人的办法了。

  5.想到办法以后,司马光一连用了三个动作,请把它们找出来。(板贴:经过、持、击、破)

  6.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句话。(边做动作边读“光持石击瓮破之”,读出一气呵成的感觉)

  7.最后把什么砸破了?(水瓮)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句。

  这个故事最后怎么样了?

  水迸,水流出来了,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故事的结果。(板贴:迸、活)

  (一)再读课文

  再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连起来读一读。齐读课文。

  (二)讲述故事

  谁能把它当成故事来讲一讲?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图片。(指名反馈)

  (三)尝试背诵课文

  1.填空式背诵。

  2.借助板书背诵。

  3.配乐背诵。

  1.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故事《司马光》,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冷静、镇定、勇敢、机智)

  2.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群英荟萃。历史上还有很多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孩子。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彦博。

  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细细品读。

司马光教学设计 7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⑴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⑵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⑶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⑵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⑷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⑸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⑹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⑵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小组内练读。

  ⑷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⑸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⑹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⑵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⑶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⑸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⑹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三、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四、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五、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四、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 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司马光(齐读)(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学习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小节。1、司马光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大屏幕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哪个小朋友能读好这句话吗?

  2、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很漂亮,小朋友看。大屏幕出示:(大水缸和假山的图片。)

  3、说一说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生1:假山。生2:有一口大水缸。

  4、看看水缸在什么地方?生:水缸在假山的下面。

  5、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缸里装满了水。

  你能读出水缸的大,水的多吗?

  大屏幕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先指名读再分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的水缸大,谁的水缸装的水多)

  学习“园”字。

  齐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三小节。

  Z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小朋友在花园里干什么?(捉迷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练习。一个小朋友_____大水缸里。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1)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分析字形)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小节。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小节。同桌对读第、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四、看图配乐,齐读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附板书:22司马光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z(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在花园里玩得可开心了!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一句话。

  Z大屏幕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2、谁来读读这句话。“一不小心”就是这个小朋友没注意、没留神,突然发生了意外。“一不小心”要读得稍微快点,要有突然的感觉。

  3、a谁再来读一读。B学着他的样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掉进缸里的孩子画面。

  4、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生:因为缸很大,水很多。

  5、缸里的小朋友在水里挣扎着,处境很危险,遇到突来的情况,他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反应呢?大屏幕出示:(孩子们慌的画面。)

  6、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慌了)

  7、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

  8、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叫两个学生

  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9、A有的哭了,想像一下是怎么哭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B有的喊,会喊些什么?谁来表演一下

  10、是呀!他们害怕极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在大声喊救命,有的急忙跑去找大人来救人。

  11、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这些小朋友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找的大人还没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再不及时救上来,可能就会被淹死了。得快点有人救他,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砸缸救人为千古佳话。,大家想听吗?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喊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明白司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从“举、砸”俩动词明白司马光机智、果断。(“砸”是什么意思?怎样砸:举双手,对准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文中:司马光用大石头撞击水缸。使劲==用力怎么砸?——使劲,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砸破了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时间很短的一个词语吗?—几下子:没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时间。)

司马光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显露了出来。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一定要降低难度,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简单地讲述“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对朗读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师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中段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感受不同

  1、揭示课题,学写“司”字。今天,我们的教室里也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就是——司马光。司马是一个复姓,他姓司马,名光。指导写“司”字,三笔起笔成一条斜线。

  2、联系旧知。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交流:如爱读书,很聪明,支持编纂《资治通鉴》。联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3、感知特点。(出示古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这篇古文跟平时学的课文哪里不一样?交流:短小,难读难懂。

  4、学习注释。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注释?今天学古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请教注释这个不说话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正音。至少试读两次,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相机正音。

  2、指导难读字。关注两个后鼻音的字:瓮,迸。借注释、看插图理解“瓮”,了解瓮和缸的区别。

  3、指导朗读。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要求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出味道

  (一)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汇报交流,划错了的同学赶紧改过来。对的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交流: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二)读出拖音

  1、拖音地读。部分音节适当拖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摇头晃脑地读,入情入境。

  四、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随机交流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据字形理解“跌”。

  (2)联系生活理解“庭”“群儿”。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吗?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课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儿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鸟、群马。这个群儿里边里都有谁呀?交流: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孩子,司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个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戏?在庭院里嬉戏叫戏于庭,在树林里呢?在公园里呢?在水池里呢?

  (3)指导写“登”字。

  2、文白对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话你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来说白话文当中的句子,你们就说小古文当中意思和它一样的相对应的句子。

  (二)第二句话: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同桌合作贴一贴。文白对照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拿出抽屉里的学习纸,同桌两两合作,把小古文当中的句子贴到和白话文意思相对应的地方。上台汇报交流,说说理由。

  2、师生合作读一读。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小古文。

  3、理解“弃”字。众是谁呢?就是群儿吗?全部都在里面吗?司马光也在里面吗?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瓮里,他们在干什么?哭,丢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来救命了。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丢下他,其实就是哪个字“弃”。

  4、聚焦司马光的行为。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交流:光持石击瓮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击瓮破之。在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手拿碗)那持石击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击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墙壁)持石击墙破之呢?——墙。总结:呀,这个“之”字可真有趣!以后咱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经常读到它。

  6、小朋友们,现在这个小古文你读懂了吗?你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己试试看,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五、总结学法,尝试背诵

  1、总结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用了借注释、看插图、联生活、文白对照、演动作的方法来读懂小古文,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方法。

  3、背课文。现在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来,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试一次。自己试试看。

  4、写字指导。接下去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课堂作业本,开始写字,先把我们课内指导过的这几个字写起来。课堂作业本,写字:登、跌。还没写好的带回教室写。

  作业布置:

  晚上回家以后把这篇小古文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要背正确,二要背出记节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继续学习

  1.回顾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背?

  2.回顾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自;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课文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师演中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1)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都演得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没”:司马光:“持一击一破”)

  采访众人: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惊慌害怕、没有办法、想找大人帮忙等)。

  采访司马光。司马光,你呢,你慌吗?那你也太镇定了,人都掉水里去了。你怕吗?真的不怕吗?我可是很害怕的。你为什么不跑啊?(预设救朋友,是呀,时间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险。你真勇敢,讲义气,聪明等)。

  (2)说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机智、勇敢、讲情义等等。

  3.链接相关资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补充资料,组织讨论:说一说你对司马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交流: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应对、机智果敢的特点。

  三、角色体验,发展语言

  1.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很开就传开了,在京城和洛阳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读读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交流:在这以后京洛两地把这个故事画成了画记录下来。

  2.假如现在学校的文化墙也出现了这幅图,想让你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介绍,你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当的想象,让故事的来龙去脉听起来更清楚、更生动!自己讲一讲,将给同桌听一听,全班展示。

  四、补充资料,推荐阅读

  1.补充课外资料,扩充人物形象认识。

  交流:聪慧,爱读书。

  2.推荐阅读《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

司马光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得”,理解“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完成课堂练习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13课 《司马光砸缸》(板书课题。)

  司马光是古时候得一个人的名字。姓司马,名光。看老师写这个“光”字(边写边书空)。阳光、灯光的“光”就是这个光字。

  什么叫古时候呢?古时候就是很早很早的时候。看,(课文插图)这就是小时候的司马光,他的衣服、头上的打扮和我们现在是不是不一样?“砸”,用石头等东西敲破叫“砸”(动作表示)。“缸”,(看图)用来盛水的叫缸。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小朋友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讨论: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在句子中的意思。找出难读、难写、难懂的字词。

  四、教学生字词。

  (一)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注意“心”字是前鼻音,“块、光”是三拼音。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情况。

  指名分析:“心、没、块、用、破”的字形。 指导认识“月、石”两个新偏旁。

  3、指出不懂得词语进行讨论。

  (二)出示带读字。

  si za gang hai hou diao bie 司马光 砸缸 孩子 古时候 掉 别的

  huang na na han jiu po liu

  慌 了 拿起 那口缸 喊着 就 砸破 流出来

  (de)jiu

  得 救

  1、指名读准音。(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得”)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注意联系课文。)

  五、指名逐节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比较下面两组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 力---办 皮---破 友—有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

  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

  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答课后第2题

  3、口头填空。

  一个小朋友( )到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几下子就把水缸( )了。掉到大水缸里的小朋友( )了。

  二、指导朗读。

  1、回答问题,结合练读。

  (1)“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这时情况危急,这句话该怎么读?

  (2)那部分课文些别的孩子都慌了?谁能用惊慌、着急的语气读这几句? (3)司马光“没有慌”三个词要读的重一些,“拿起”、“用力砸”要读的有力,表现出司马光的机智、果断。

  2、指名练读,小组读、集体读。

  三、复述课文。

  1、找出与这三幅课文插图相对应的课文。

  2、看投影或看课文插图复述课文。

  3、集体评议。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司马光离开我们将近九百多年了,他小时候不但聪明、机智、遇事不慌。小朋友们也要想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作业。

  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13、司马光砸缸

  小朋友 司马光

  都慌了 没有慌 掉到大 叫 拿

  水缸里…… 喊 用力……得救了

  跑 砸

  找

司马光教学设计 13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15

  【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08-22

司马光教学设计11-26

司马光教学设计07-22

《司马光》教学设计01-31

司马光教学设计05-26

司马光的教学设计06-14

《司马光》教学设计04-03

《司马光》教学设计06-17

司马光教学设计02-02

最新司马光教学设计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