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8 00:28: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勇气》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气》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勇气》教学设计15篇

《勇气》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学会复述故事

  3.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

  2.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法国妇女的勇气和力量

  2.养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2.难点: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讨论法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播放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片段)

  二、从影片里士兵恐惧的神色来看,我们来看看,面对血腥的战争,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促使我们义无返顾前行的勇气!今天我们将学到的就是一篇关于“勇气”的文章。

  三、课文解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分钟,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几方面对文中出现的故事进行概括。

  (请同学回答六要素,后再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

  2.这里,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在那里呢?(事件的经过部分--- ---法国妇女两次隐藏美国伞兵)面对残酷的战争,,法国妇女两次这样做,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勇气)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具有巨大勇气的法国妇女进行描写的?

  第一次

  第二次

  外貌描写

  “一位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 、“她长得并不漂亮”

  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

  神态描写

  善良而镇定

  直直地注视

  语言描写

  “哦,当然啦”

  “哦,当然啦,快!”

  动作描写

  带进屋里

  送回碗橱里

  2.(过度)美国伞兵的到来使他们一家遭受巨大的灾难,但法国妇女两次都以她的勇气回答说:“哦,当然啦。”比较之下,法国妇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气?(第二次)

  3.文章的题目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种勇气吗?

  a明确: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4.你认为两种勇气一样吗?作者更看重哪种勇气?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

  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顽强。

  法国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气还有她的勇敢、镇定、坚强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四、拓展迁移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勇气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

  五、小结

  这篇课文是作者转述一位老兵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故事在开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故事时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结尾时又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故事更加的真实、感人。全篇文章虽然美国伞兵写的比较多,但美国伞兵也只是起到陪衬的作用,法国妇女的形象更生动、更令人印象深刻。

  六、作业

  1.完成本课《一课三练》

  2.

  2.伞兵的口吻讲述故事,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勇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吕、厘、刷、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前思:

  本课是一篇有关生命主题的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单单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更有效。因此在本设计中,我重点引领学生读懂课文中描写花的三个场面,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品悟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感悟到花的勇气在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生命力的力量在于勇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意味。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2、预习作业

  (1)一读课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二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3)三读课文,思考课前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a、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b、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怦然一震”

  (4)四读课文,想一想花的勇气是什么?你还知道种子、梅花、小草等其他的勇气是什么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花”,同学们看到花,你脑海中会浮现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2、花带给人的感觉总是美好的.,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家一起走进素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去感受那——花的勇气。

  3、齐读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

  1、赢在新起点:小吕、泛滥、厘米、观看、铺满、齐刷刷

  2、词语乐园:()()一震改()换()

  傲()挺()明亮()()

  3、玩转导读思考题:

  a、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b、短短的几天时间,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怦然一震”?

  三、初读课文,梳理画面

  1、默读课文思考:在四月的维也纳作者在同一片草地上,先后看到了哪三幅不同的画面?请划下描写三幅画面的词语或句子。

  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

  2、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看到了花的勇气。让我们也来细细地读读课文,欣赏这三幅画面,去发现花的勇气。

  四、品读欣赏,由景及情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没有花的绿地,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我”喜欢这样的景象吗?

  引导品味“寂寞”。

  出示相关语段。

  引导:同学们非常棒,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还能感受到这份心情呢?

  重点引导品味“泛滥”:多得成灾令人讨厌。

  小结:虽不见“失望”两字,但“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段的开头写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

  2、欣赏画面二“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感受喜悦之情。

《勇气》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第八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生命的美好。全文给人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无数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的画面,花儿生命的勇气是作者强烈震撼所在。作者的情感主线是:失望——期待——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这篇课文是一片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主线引导,促进学生自主研读,感悟。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泛滥、寂寞、厘米、齐刷刷、铺满”。

  2、 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花的语段,感受花儿的生命力对我的震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思考花儿为什么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问:你看到课题想到什么?

  2、齐读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的心中珍藏着三个春天的画面,是他在维也纳三次旅行时的所见。今天我们就去欣赏其中那幅四月的画面——画面的主人公是千万朵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读后交流

  ①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泛滥 齐刷刷 铺满 傲然挺立 扒——拨

  ②学生轮读课文。,

  ③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一幅画?

  预设:我看到大片大片的草地,绿色连着绿色,感到( )。

  我看到藏在青草下面的满满一层小花,感到( )。

  我看到一连几天,雨时下时停,感到( )。

  我看到千万朵小花从青草下面冒了出来,感到( )。

  板书:藏——冒

  师小结:作者的情感随着花起伏着,从失望——期待——遗憾——心头一震,藏在青草下边的千万朵花在冷风冷雨中冒出来,这幅画面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心中。

  三、抓重点语段,体会悟情。

  1、请你找到描写花儿藏在青草下面与花儿冒出来的语段,画下来细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儿,感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我看到 ,感到 。

  ①抓“满满”,预设:学生说到“满满”或者“多,密,辽阔”的时候,教师追问,你能想象一下花的数量吗,

  ②学生说到花的.颜色的时候,想象一下这些颜色或连成片,与绿色相互映衬,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③学生说到“纯洁,娇小,鲜亮”的时候,来说说读这三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情不头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种怎样的情怀。(爱怜,欣喜,充满希望)

  ④感情朗读

  2、课件出示语段二: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地方,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换天改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细细品味,然后填一填

  我看到 ,感到 。

  a预设:从这个“冒”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可以回到文本)。

  朗读指导第一句

  b让我们凑近每一朵小花,感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风姿,自由练读“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男女生比赛读。

  c这一次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感悟真意

  1、是花的什么让我的心头怦然一震?

  2、读“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勇气。”

  师小结:花的勇气是这一幅画的魂,这一幅画的神韵所在。你想把这幅画珍藏在你的心中吗让我们再充满感情地读两句话,注意两个感叹号。

  3、朗读升华。

  板书: 花的勇气

  冷风冷雨

  藏 冒

  生命的意味

《勇气》教学设计4

  绘本《勇气》是我一次偶然看书时发现的,当时我就被书的内容与简单明了像诗一样的的语言所感染,看似散淡的叙述、简单的语言,分享了关于勇气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图画书《勇气》中的七幅图,给儿童营造不同的言语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影子。

  2、通过画面唤醒儿童记忆中已经发生却在沉睡的故事,让他们产生写作认同感和言语表达欲。

  3、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看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图画书《勇气》中的七幅图,给儿童营造不同的言语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影子。

  教学难点:

  知道学生如何把勇气的产生和展现过程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感悟勇气是什么?

  (一)、阅读封面

  师:(课件出示封面)这是一本图画书的封面,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主人公的身上,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看懂画面内容,并由画内联想到画外)

  师:一个人站在跳板山,下面是一片海洋。

  生:从表情上来看,他似乎在考虑是不是要跳下去。

  师:似乎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好!你已经由画内联想到了画外了!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他心里在说些什么?

  生:跳板好高啊,我很害怕!跳下去会不会被淹死呢?

  师:这是在犹豫!

  生:如果不跳别人会说我是胆小鬼,可是如果跳下去,我实在太害怕了。

  师:确实很矛盾?猜猜看,他到底有没有跳下去?

  (询问理由)

  师:真了不起,你从封面上竟然读到这么多东西其实,敢从跳台上跳进水里,只是勇气的一种。勇气还有很多种,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二)、看图联想

  1、师:(课件)看到这幅图,有些同学会心地笑了,有过这种相似经历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有没有眼前一亮,突然间让你想到你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自己的感受)

  生:妈妈买蛋糕举例。

  师:是吃掉还是留下,需要勇气!

  生:举例用灾区的钱买书。

  师:是勇气成就了你的爱心!

  2、第二幅图

  师: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幅图,有没有独自一人面对黑暗的经历!

  师:这幅图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个缩影,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家,我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实在渴的不行了,心想:管他有没有鬼,也不能在这渴死呀!于是我鼓足勇气下床走向了厨房。(是勇气战胜了你心中的那个“鬼”)

  3、第三幅图

  师: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在这个特殊的场合,谁有勇气来说一说?

  生:举例

  师:看来勇气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勇气可以增加我们之间的友谊。

  4、出示四幅画

  师:下面还有四副图,看看图中哪一种勇气勾起了你的故事?

  第三图图:挑战自我,这是最大的勇气

  第四幅图:宽容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美德。

  第二幅图:忍让自己心爱的物品,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第一幅图:勇气,使我们变得勇敢、富有正义感。

  师:勇气还是什么?(课件)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原来,勇气是这样寻常,这样简单,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勇气怎样表达

  (一)读写过度

  一本图画书唤起了大家这么多关于勇气的故事!如果一一画下来,一本《勇气》续集就诞生了。除了用图画,还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勇气呢?知道吗,勇气在作家的笔下也同样精彩!快速浏览下面两个片段,想想分别写的是什么?

  1、范文引路

  《我要做好孩子》

  金铃独自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依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同学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些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轧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子们一把捏死?

  金铃站在初夏的阳光下,脸被晒得微微发红,鼻尖沁出一颗颗汗珠。她终于飞快地向四周扫了一眼,觉得没人注意她,然后猛地弯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见,千万不要有人看见!

  师: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什么?

  师:金玲捡蚕宝宝的勇气是怎样产生的?(板书)——你从中体会了什么?——其实她心里还有一股力量在阻止她捡蚕宝宝,谁来读一读?——捡还是不捡,金铃非常(矛盾)——鼓起勇气,有时需要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板书)将这个过程写具体,文章才会真实、自然,打动读者。

  《男生日记》

  翻大雪山时,天已快黑了。路越来越险,强巴巴车速减了下来,我悬着一颗心,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出事!千万不要出事!可是,就在这时候出事了!我们的车又爆了一个轮胎。“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这时候,强巴倒是十分镇定。他指挥我和老爸把车推到路边。我们要等辆三菱车来,如果路上有备用胎,看能不能先借给我们的三菱车安上。天色已暗,过山的汽车已经很少了。我基本上绝望了,全身的骨头好像都松塌下来:“我们彻底被困在山上了。”

  “站直了,别趴下!”强巴在我后背上猛拍一掌,:“男子汉嘛,没有过不了的山,没有闯不下的关——来,我们唱首歌来鼓鼓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山雨来势凶猛,雨点儿噼噼啪啪打在我们身上,可谁也没有躲进车里去。我张开双臂,仰头向天喊道:“暴风雨,来吧,我们不怕!”

  强巴跑到崖边,那里有一棵挺拔的青松。强巴做了个顶天立地的动作,唱的是京戏:“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这时候,我看见盘山公路上有灯光在移动,惊喜地喊道:“有车来了!”

  师:这段文字主要写什么?——我和强巴在黑暗和暴雨中是如何展现自己的勇气的?(板书:展现)

  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语言和动作。

  师:作家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板书),将男子汉在危难时刻的勇气展现得栩栩如生,读来特别痛快。在矛盾的心理活动中鼓起勇气,在果断的动作、热切的语言中展示勇气,这就是作家带给我们的启示。相信大家如果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一定不比作家的逊色。

  2、请大家用一个片段将关于自己勇气的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课件提示)

  三、勇气分享会

  (一)现在,我们举行一个主题为“勇者不惧”的故事分享会。当然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需要勇气,当着这么多老师和同学讲述故事你的故事,你就是勇者,如果故事写得非常精彩,读得声情并茂,你就是勇士。

  分享作文——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们在文中感受勇气,触摸到一颗颗纯真的童心。童年有勇气相伴,就会充满温暖与力量;童年有勇气相随,就会成为一段金色的岁月。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有责任的勇气,才能产生力量;有智慧的勇气,才能震撼心灵;有故事的勇气才能留驻记忆。

  师:下去以后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片段,完善自己的这篇作文。

《勇气》教学设计5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前面学习小说的基础,本文又是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课文的主题,并且运用学习过的刻画人物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小说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 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学会复述故事

  3.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了解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

  2. 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法国妇女的勇气和力量

  2. 养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2. 难点: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老师总结: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权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木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让一个同学来说说二战的有关情况。师再进行补充。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学生默读课文。

  1、词语积累:

  拘谨拘束颀长健谈熹微发落处置悉意

  毫不迟疑毫不犹豫寥寥可数孔武有力焦虑不安

  注意词语意思的解析。

  2、让学生用"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内容。

  3、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几方面对文中出现的故事进行概括。

  (请同学回答六要素,后再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

  三、学生复述故事后,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段):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 2至 18段):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

  第三部分(第19至22段):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

  明确: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部分。

  2.这里,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在那里呢?(事件的经过部分--- ---法国妇女两次隐藏美国伞兵)面对残酷的战争,,法国妇女两次这样做,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勇气)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具有巨大勇气的法国妇女进行描写的?

  第一次

  第二次

  外貌描写

  “一位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 、“她长得并不漂亮”

  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

  神态描写

  善良而镇定

  直直地注视

  语言描写

  “哦,当然啦”

  “哦,当然啦,快!”

  动作描写

  带进屋里

  送回碗橱里

  3.(过度)美国伞兵的到来使他们一家遭受巨大的灾难,但法国妇女两次都以她的勇气回答说:“哦,当然啦。” 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一样?比较之下,法国妇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气?

  明确: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次救助这个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占领她家园的侵略者,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对和平的渴望湖信仰使她在这样一个惨烈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与镇定。这一切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个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后能够再次坚定他毫不迟疑地收留他。

  两个“当然”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第二个“当然”包含着更大的勇气,更加体现出人物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第二次)

  4.文章的题目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种勇气吗?

  a明确: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5.你认为两种勇气一样吗?作者更看重哪种勇气?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

  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顽强。

  法国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气还有她的勇敢、镇定、坚强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四、拓展迁移

  学生自拟有关“勇气”的格言。

  老师先出示相关的格言:

  ●如果整个世界是公正的话,勇气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普鲁塔克)

  ●猫儿给围赶得走投无路,也会变成狮子(塞万提斯)

  ●人的勇气能承提一切重负(塞·约翰逊)

  ●勇气减轻命运的打击(德谟克利特)

  ●倘若失去了勇敢,你的生命等于交给了敌人(维吾尔族)

  ●勇气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却引人下地狱(希腊)

  五、小结

  这篇课文是作者转述一位老兵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故事在开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故事时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结尾时又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故事更加的真实、感人。全篇文章虽然美国伞兵写的比较多,但美国伞兵也只是起到陪衬的作用,法国妇女的形象更生动、更令人印象深刻。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却不断地发生战争,血腥,和暴力浸透了人类的历史。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让我们记住:和平是一种信仰。

  六、作业

  1. 完成本课《优化突破》

  2. 伞兵的口吻讲述故事,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3.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勇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法国妇女为和平镇定、坚强、无私

  美国伞兵为求生勇敢,智慧

《勇气》教学设计6

  16、《勇气》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勇气”的含义。

  2、学习小说故事情节的几个要素。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2、透过平静的叙述,体会感人的力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同学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一件表现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给大家讲讲你那次勇敢的经历!)

  二、初读课文。

  1、掌握生字词。(请你写出文中你学习掌握起来有点困难的生字)

  2、把握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____________ ,引出故事。(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___至___自然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两种勇气”。(讲述《勇气》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____至_____自然段):通过“将军”对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主题。

  三、熟读课文:

  1、提问:美国伞兵讲的故事从课文的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

  讨论并归纳: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倒数第五自然段结束。

  2、提问:课文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交代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之―――美国年轻伞兵的外貌、功勋。

  3、提问:课文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课文最后四段写作者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4、提问:阅读课文,说一说,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讨论并归纳:

  (1)开头: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

  (2)发展:年轻伞兵遇到德国人的追捕,一个法国女人救了他,被德国人发现,她的丈夫被德国人打死。年轻伞兵跑进了树林。德国人继续追捕他,他又一次来到这个法国女人的房子。这个法国女人又一次掩护了他。

  (3)结束:美国年轻伞兵获救。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请试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6、提问: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的故事与课文原故事作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1)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女人两次掩护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女人。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

  (2)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7、提问:课后练习一、l。

  讨论并归纳:当美国伞兵第一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回答说:“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认为美国人是盟军,是来法国赶走德国人,解放他们的。理所当然得到法国人的保护。当美国伞兵第二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再一次收留了他,并说:“哦,当然啦。快!”法国女人并没有因为第一次掩护了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丈夫而感到后侮,还是一如既往地掩护美国伞兵。法国女人为了和平,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不惜牺牲,包括自己亲人及自己的生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8、提问:课后练习一、2。

  讨论并归纳:我认为作者更重的是法国女人的勇气。青年伞兵的.勇气是拼命的勇气,但是法国女人的勇气是一种为了捍卫和平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勇气。这种勇气更值得人们的尊敬和赞颂。

  9、提问:课后练习一、3。

  讨论并归纳:“有福气”是说明这位法国女人值得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敬重。她的信仰是捍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她懂得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必须付出代价甚至宝贵的生命。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牺牲。

  四、小结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女人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

  五、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一―读《勇气》有感。

  花的勇气

  初见草地……失望

  见到花儿藏着……吃惊

  离开前仍不见花儿……遗憾

  雨中看到花……震撼

  8.课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fàn làn jì mò jū rán qì pò

《勇气》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感受小花不畏寒冷,实现生命价值的勇气,体会作者对小花的敬佩和喜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花)一看到花,你脑子里马上会蹦出哪些描绘花的词语?(颜色、形态)

  2、过渡:花带给人的感觉总是美好的。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家、画家冯骥才一起走进素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去感受那——《花的勇气》。

  3、补完课题:花的勇气。(齐读)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出示填空题,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自主研读。

  过渡:小小的花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请大家将目光锁定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哪几个花的画面?哪个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反馈交流:

  语段一:

  (1)说: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画面?你看(感受)到了什么?

  (2)读: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读告诉大家;你猜作者那时的心情怎样,读出来。

  过渡:作者还看到哪个画面?

  语段二:

  (课件出示):

  (1)说:刚才那幅画花还是藏着,那这幅画花已——冒。a、冒出了哪些花?(有有)冒出了几朵,十几朵?(全、千万朵)

  (2)读:a、个别指导朗读:你就是千万朵中白的(红的、黄的、纯洁的、娇小的)那一朵,你来冒;b、集体指导朗读:才冒这么几朵,作者怎么能说看到一片花的原野呢?不想躲在草下边的一起都冒出来。

  (3)感受“改天换地”:看看这大片大片的花一下子全冒出来,此时的草地还绿色泛滥,绿色连着绿色吗?有了你们,草地变成怎样了?跟之前比,这就叫——改天换地。

  3、过渡:四月的维也纳还是冷风冷雨,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样子,“我”的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

  五、移情说话、升华情感

  1、创设语境说话:小花们,你就不怕冷风吹折你的枝干吗?不怕冷雨打掉你的花瓣吗?在温暖的阳光下开放不是更舒服吗?你不怕在冷风冷雨中无人欣赏吗?

  2、你们的气魄让我震撼,也让我明白了?

  六、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给你感受或启发最深的'是什么?

  2、说说你所了解的能体现“勇气”的人和事?

  3、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我们可以凭着勇气去做什么?

  师归纳: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擦开泪水,咬紧牙关,力争成功;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以大无畏的气概,笑对人生。总之,在困难面前,勇气所展示出的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气概和不言放弃,永远自信的人生信仰,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板书设计

  20、花的勇气

  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看不到花)(临走时仍(离开的路(花的勇气)

  看不到)上看到了)

  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突出运用了合作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首先,为了能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个清晰的脉络,我设计了下面这几道填空题,我让孩子们用最喜欢的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然后完成填空,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在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小组内交流汇报,使孩子的个性与思维得到再一次体现。之后,共同交流时,我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给予他们真心的赞美。孩子们智慧火花不断闪现,竟然争先恐后,出口成章。整个课堂诗意飞扬,心情欢畅,充满浓浓春意。我与孩子们与小花一起体验生命的含义。最后点题,无需多费口舌,孩子已领会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儿居然有如此气魄,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是花的勇气,是生命的勇气。

  紧接着,我追问学生: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孩子立刻就体会到:勇敢地面对风风雨雨,无论你是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孩子们再次体会到生命的勇气。教学时,我还不忘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感受本文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本课的教学我还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20、《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内容:《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珊迪《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长城》教学杂谈13.白鹅欲扬先抑起波澜——《可爱的草塘》艺术技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勇气》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本设计中教师引导抓文章的三个不同景象,体会作者从“失望”到“惊喜、兴奋”的变化过程,并抓住重点语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感悟到花的勇气在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朗读,以此来带动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课文中四个生字“吕、厘、刷、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乏味、泛滥、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中描写花的几个场面,读懂作者的心情变化。

  3、通过有感情朗读,品味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4、在链接和拓展中升华情感,感受作家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言为心声(都说语言是内心的表达,那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去触摸一些词语,寻找一下感觉。)

  师板书:勇气。什么是勇气?举个例子说说?

  勇往直前的气魄,敢想敢做毫不畏惧的气概。

  小结:看来,就这简单的一个字,一个词,都能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思考。

  再补充课题——《花的勇气》。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题目,你在想什么?

  花怎么会有勇气?它的勇气到底是什么?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冯冀才老先生开始维也纳之旅,去细细品读这花的勇气。补充课题——《花的勇气》。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课文

  翻开书91页,自个儿去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在四月的维也纳,作者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

  2、检查自学情况

  课堂上最动听的是同学们的读书声。看,课文中难读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自由读——指名读

  吕 泛滥 厘米 齐刷刷 震撼

  明媚 怦然一震

  3、作者的维也纳之旅,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

  (板书)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

  的确,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这三幅画面,触摸作者的情感,去发现花的勇气。

  三、品读欣赏,由景及情。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出示: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自由读第一段。读一读,面对这一片没有花的绿地,“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词语写出了作者的失望?

  引导品味“寂寞”(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是“我”寂寞了,失望了。)

  同学们很有本领,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重点引导品味“泛滥”。泛滥字形分析,本来指江河湖海的水溢出发大水,说洪水泛滥。 比喻事物过多,流行的无法节制。(“绿色到处泛滥”就是说“绿色——”。多得让人?体会“泛滥”指多得成灾令人讨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小结:一个词语不仅只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感情。“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

  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2.欣赏画面二“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感受惊喜之情。

  出示: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读

  静静地读,脑中只有这一段话,读着读着,映入你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花)

  (1)“白的、黄的、紫的”就是说颜色——很多,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简简单单的三个词给我们的却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简洁却不简单啊。 (指导读)

  (2)简简单单的词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花儿的色彩、样子,呈现出如此优美的画面,把它们都组合在一起时,还能感觉到什么呢?指名读,感悟惊奇

  小结:课文中的一个个短短的词语,就像一朵朵小花一样跃入我们的眼帘,没用一个词语表示心情,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表达出一种眼前一亮的惊喜!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出这花开的景象能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也读出来。

  3、感悟遗憾与震撼

  引:同学们,词语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就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而是有了生命,鲜活无比;有了温度,能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默读第三——第五自然段,哪些词语有感情、有温度,能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请你拿起笔做个记号。

  学生默读学习。圈划

  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

  是啊,冷雨伴着凉风,我们都不想出门,更何况是那些娇嫩的小花呢?它们也许已经( ),也许已经( ),也许已经( )……我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这次看不到这些小花了,真有点遗憾。

  4.欣赏画面三“花的原野”,感受兴奋之情。

  我真带着遗憾走的吗?

  出示: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学生聚焦最有温度最有情感的词进行交流。(预测:冒,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重点引导品味“改天换地”:

  (1)冒,可以换哪些词?(钻 挤 露 ……)那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强大、很有气势)冒的结果呢?(读句子)

  (2)“改天换地”是不是说天地都改变了?改变的是什么?联系整句读一读。回顾画面的不同。(出示三个段落)。

  刚见草地,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

  拨开草看, 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

  离开之前, 看不到草地上的花 ,

  雨中去看, 一片花的原野 。

  (3)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改变的仅仅是眼前的画面吗?学生自读。

  刚见草地,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感到____失望_ ;

  拨开草看, 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感到____惊喜__;

  离开之前, 看不到草地上的花 ,感到____遗憾__;

  雨中去看, 一片花的原野 ,感到___惊奇 。

  整个心灵整个心情,从失望到惊喜,又从怕见不着花的遗憾到无比的兴奋。

  因为曾失望、吃惊、遗憾,所以这一片花的原野更作者激动不已。

  欣赏画面配乐范读——全体配乐读。

  四、扣词想象,二解“勇气”

  师: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出示最后段)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发现花的勇气了吗?(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你发现哪一个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最能表达这份勇气?

  引导体会“拔地而起”:我们以前知道什么拔地而起?是啊,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拔地而起,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吗?(我被那份力量与勇气深深地折服了)

  同学们,作者是用这个“拔地而起”来表达自己的那份“震撼与敬佩”的心情。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挤出草丛,齐刷刷地(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敢于在冷雨中(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让寂寞的绿地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 )。

  指导读最后一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五、拓展写话,三解“勇气”。

  1.写一写。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师:这就是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种子的勇气、飞蛾的勇气、松树的勇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命的勇气?请同学们用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词语,写下简洁的一句话。

  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种子的勇气——( )

  (飞蛾)的勇气——( )

  (梅花)的勇气——( )

  ( )的勇气——( )

  2.诵一诵。师:是的,同学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请记住,只要你拥有勇气,就拥有希望。这就是生命的意味。看到的是冷风冷雨中拨地而地的小花,想到的是生命的意味。这不能只是眼前一亮,更是心头的怦然一震。让我们读出内心深深的震撼吧。齐读最后段。

  六、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师:《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你看: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师: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带着温度的词语,欣赏带着生命思考的画面。

《勇气》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单单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更有效。本设计中,教师尝试通过有效的引导,引领学生读懂课文中描写花的三个场面,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品悟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以此来带动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意味。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课文中四个生字 “吕、厘、刷、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乏味、泛滥、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中描写花的几个场面,读懂作者的心情变化。

  3、通过有感情朗读,品味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4、在链接和拓展中升华情感,感受作家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看到“勇气”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

  思考作者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想到了花有怎样的勇气?

  三、交流:

  1、如果你刚才认真读了课文,你一定也看到了作者先后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象。

  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

  2、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看到了花的勇气。让我们也来细细地读读课文,欣赏这三幅画面,去发现花的勇气。

  四、品读: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没有花的绿地,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我”喜欢这样的景象吗?

  引导品味“寂寞”。

  出示相关语段。

  引导:同学们很有本领,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还能感受到这份心情呢?

  重点引导品味“泛滥”:多得成灾令人讨厌。

  小结:虽不见“失望”两字,但“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段的开头写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

  2、欣赏画面二“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感受喜悦之情。

  引导过渡:没有花的绿地令“我”失望,现在我看到了千万朵小花藏身在草地中。课文是怎么写这片景象的?

  随机出示语段。

  引导:读一读,你能否从写花的景象中读懂“我”的心情与感受?

  交流。

  读中悟写,写中悟读: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 , ,

  !

  3、欣赏画面三“花的原野”,感受喜悦、惊奇之情。

  过渡:连续几天的冷雨凉风,使我担心看不到遍地花开的美景,心中不免有点——遗憾。临行那天,我却看到了雨中花的原野,请你自己读一读,看看能否读懂作者的心情,你从哪几个词中读懂了,就在哪几个词下加上点?待会直接读给大家听?

  出示“花的原野”语段,

  引导体会喜悦、惊奇,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品味“改天换地”、“傲然挺立”。

  4、回顾朗读三段描写。

  5、小结过渡: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成了花的原野,使作者看到花的勇气,你看到了吗,请你读读最后一段,谁能说说花有怎样的勇气?

  出示语段。

  引导体会“拔地而起”。

  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五、提升:

  1、板书: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在冷雨中傲然挺立,明亮十足,神气十足。

  说一说:还让你想起了哪些生命的勇气?请你也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2、写一写:我们又该有怎么样的勇气?用上“生命、勇气、冷风冷雨、傲然挺立”写几句话。

  3、诵一诵:冷风冷雨中拔地而地的小花让作者想起了生命的意味,这不能只是眼前一亮,更是心头的怦然一震。

  六、拓展: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你看: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

  附原文: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个未作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是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绝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那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的画面。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朴素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的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濛。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格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的凉丝丝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乍露,给人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无论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的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河边,她们站在一起向着河口那边伸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的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访问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个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是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的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花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可以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面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突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场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什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画!”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一样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突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 ——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感到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色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关注语言特色,重视语言实践。——评王昌杰老师执教的《花的勇气》

  上午听了王昌杰老师执教的《花的勇气》一课,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热爱生命”专题里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得叶圣陶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从叶老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略读教学的要求与精读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略读教学要求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也就是说抓典型的学。王昌杰老师在本节课中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重在学法写法的引导,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去习得。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中。

  一、重视课文学法的引导

  课文三个画面都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心情,读懂作者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为理解文章主旨打下基础。作为略读课文,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品读第一画面时,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如“寂寞、泛滥、乏味。”从而理解作者的心情。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了这一读文的方法,在第二、三个画面的学习中多了一份自主。不过,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第二、三幅画面学习中不只停留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展开学习写法尝试运用,使学习走向纵深。

  二、重视抓住重点进行引导

  在高段教学中,如果不分主次地对字词进行细碎地分析,就会显得芜杂,破坏了课文的整体脉络,削弱篇章教学。在本节课中,王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领着学生去聚焦文本中最典型的词句去理解和感悟。在自主感悟作者心情的这个总体的基础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切入最有特色的词语进行细致的品味,比如第一个画面中的“寂寞、乏味、泛滥”三个词语,第三个画面中的“傲然挺立”和“改天换地”,通过对它们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比较、品味,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直观感受,体会句子中深刻的含义,然后再回归到整个段落的朗读练习。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对文本感悟的一种提升,我们说是一种有效的感悟,也是教师一种有效的引导。

  从整体来说,王老师在课前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把握了教材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科学、准确。引导的策略设计和过程基本丰满、到位。当然,在上午,我们也看到王老师实际地操作中存在着一些缺憾。比如在学生的回答出“深藏不露”偏离引导目标时,王老师没有作出迅速地判断进行评价和引导,而是重复学生的回答或者不了了之;在引导过程中游离于原定目标,显得迂回过多,我们说这不是有效的引导。相信在一次次的教学尝试和实践锤炼中,王老师的课中引导会更科学更有效。

《勇气》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

  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⑴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⑵ 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3、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⑴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⑵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五、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勇气》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理清情节结构;理解勇气的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设想:

  从情节入手,直接进入对勇气的理解,然后学习本文的一种句式。

  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老师点拨引导。

  设计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

  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一件表现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给大家讲讲你那次勇敢的经历!(1`+3`)

  (老师小结:)从刚才这二位同学的讲述中,我认为他们确实是勇敢的,他们有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他们是有勇气的。不过,勇气的内涵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到二次大战的战场上去感受一位普通战士和一位普通妇女表现出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勇气。

  (板书:勇气 C.D.狄斯尼)

  二、整体感知(10`)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自读提示和课文,积累以下字词。然后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故事的内容。(5`)

  (字词:)

  拘谨-- (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颀长— 身量高

  悉意—全心全意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无人帮忙

  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

  熹微—日光微明

  (情节概括:可能出现的答案)(3`)

  这是一个写法国女人救美国士兵的故事;

  这是一个赞颂法国女人高贵品质的故事;

  这是一个表现美国士兵机智勇敢的故事;

  这是一个表现人类对和平信仰和追求的故事;

  (老师小结:)应该说各位同学的概括都是有理由的,但到底怎样概括才完整呢?跟老师一起来认真分析课文情节后,你自会明白的.

  这个故事从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文章层次该如何分?

  (明确:1`) 2——18段讲述故事;

  文章分为三部分:(1)/(2—18) / (19—22) /

  第一段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

  (明确:)第一段写了一次军人午餐会,由一位伞兵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起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二、阅读分析:(18`)

  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读完第二部份后,你认为哪一段情节是本文的高潮部分?并简述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6`)

  这位美国士兵重返农家小舍求援,而这位刚刚因这位士兵的到来而失去了丈夫的法国妇女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这一情节是本文的高潮,这是最紧张的时候,是最意想不到的举动,是最能表现他们勇气的情节。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有如此惊人之举呢?文章的第三部分会给我们一些启迪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部分。(7`)

  (明确:)从将军的评价:“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她懂得她的信仰是什么。”中我们可以明白他们的勇气是什么的。(同学回答)

  (老师小结:)

  伞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反这个最危险的地方,是因为他理解法国人民的信仰,他是智慧的,他懂得——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的勇气来自他的智慧。

  法国妇女之所以能这么做,是为了她的信仰,正是这信仰,使得她在刚刚因这位士兵失去丈夫后还保持着她的镇定与善良!她的信仰到底是什么?(老师提示,在战争时代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她的勇气来自她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强意志而迸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平是人类的一大主题,维护和平是人类美好的品质,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这位妇女的“反常行为”才能领会她所表现的勇气。

  比较而言,妇女的勇气更令人敬佩,她的形象也更高大,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找出相关语句。(提示:她有二次出场,5`)

  外貌:{ 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 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

  语言:{ 当然啦

  { 当然啦。快!

  这二次描写有何异同?(明确:)她虽因失去了丈夫而有了悲伤,但她的话语依然是毫不迟疑地,坚定地表现了她对和平的信仰。尽管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来描写这位妇女,但她美丽而高贵的形象却在读者心中刻下深刻的印记。

  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理清了情节结构,理解了勇气在文中的含义。下面我们学习一种句式。

  三、品味语言 (10`)

  1、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二个句子,分析其特点。

  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幼小的孩子—— 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

  (提示1)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讨论回答)对“小孩”“树林”具体进行描述(补充说明)

  (提示2)去掉画线部分影响句子意思表达吗?

  (讨论回答)去掉画线部分,句子也还通顺,不影响表达效果。这是一个插入成分。

  2、 改写: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也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也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开了门。

  四、课堂总结:(2`)

  从这篇感人至深的小说中我们明白:“和平是一种信仰”。我们也理解了“勇气”的更多的内涵。希望这个故事能给同学的思想以启迪。

  板 书 设 计

  勇

  气D.C. 狄斯尼

  高潮:第二次救援

  ↗ 战士:重返农舍,机智勇敢

  人物:

  ↘ 妇女: 再次救援,形象高大

  主旨:人类对和平信仰的产生勇气

  和平是一种信仰!

  练习:改写

  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

  漂亮,也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勇气》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花开的季节及气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一)交流关于花的话题。

  (板书:花)提问:同学们,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生交流)

  (二)评价导入课题。

  师:花是美丽的象征,一说起花人们就会产生许多美好的情感,让我们身心为之愉悦。当代作家冯骥才先生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来到了维也纳,那儿草地上的小花却让他为之震憾。于是他写下了一篇美妙的文章。(补充完整课题:的勇气)请看课题,一起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初读课文

  (一)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以同学们自读自悟为主,首先看到课文的自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1.生默读自读提示,勾画要求。

  2.学生交流,并明确目标:

  (1)弄清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你从作者的心情变化中感受到了什么?

  3.读课文,识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下列词语:

  小吕厘米泛滥齐刷刷遗憾气魄铺天盖地

  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怦然一震拔地而起神气十足

  ①指名认读,纠正读音。区别多音字“铺”pū、pù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

  ②开火车认读。

  ③齐读所有词语各两遍。

  4.弄清课文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口头填空,明确大意。

  出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因为()。

  并根据学生填空板书:

  失望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遗憾花藏在草下

  惊奇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震撼花的勇气

  齐读本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

  师指板书,过渡:在维也纳,作者开始觉得失望,后来却感到震撼了,前后差别如此巨大,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一)感受草地无花的“失望”之情。

  1.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作者的失望之情呢?(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表现出作者感到失望的句子。

  2.抓重点词句体会心情。

  (1)引导品味“寂寞”。

  师: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寂寞是指人感到孤单冷清,花花草草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它们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引导学生体会:是“我”感到寂寞了,失望了。)

  (2)重点引导品味“泛滥”。

  师:泛滥是什么意思?(愿意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在这里是说什么是不好的事物呢?为什么绿色不好?(体会都是因为没有花)

  (3)比较句子体会情感。

  师: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出示:

  我下次一定不在四月来!

  我下次再来,绝对不选四月!

  我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①请学生自己读,感受有谁呢么不一样?

  ②交流明确:语气不同,后一句表达的失望之情更强烈一些。

  ③指导读出强烈的失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我从你们的读中体会到了失望,作者也失望了,因为草上无花。那么这草上果真无花吗?

  (二)体会看到花藏草下的遗憾之情。

  师:课文那段写了草地有花?(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写花的句子。

  2.体会句子中的情感。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1)学生自由读这句话,思考三个分句分别写了关于花的哪方面?

  (2)交流得出:分别写了的色彩、样子、数量。

  (3)品味句子,指导朗读。

  师:谁能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花儿的色彩呢?(万紫千红、五颜六色……)样子?数量?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正在失望不已的作者眼前呈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斓、无边无际的花的世界,心情会怎样呢?(惊喜、高兴)

  师: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呢?(指名读,评价,齐读)

  师引导:虽然这些花儿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可是作者在惊喜之余反倒觉得——(遗憾)了?为什么呢?

  3.体会遗憾之情。

  师:从哪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遗憾之情呢?

  出示句子: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指名读,齐读。

  (三)体会看到花的原野的惊奇。

  师:那么这些花儿冒出来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勾画出写花儿冒出来的句子。

  生汇报,出示句子:

  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是啊,几天前那大片大片的草地上,还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此刻那些花儿——(生接读出示的句子)几天的时间,那令人乏味的绿地变化真是太大了,用文中的词语说就是——(改天换地)因此,你明白改天换地的意思就是说变化——(非常大),所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看到这巨大的变化,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奇)为什么而感到惊奇呢?(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而是在冷风冷雨中冒出来呢?小小的花儿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气魄?)

  (四)体会为花的勇气而震撼。

  师: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作者明白了:是因为——花的'勇气。

  1.师:读到这里,你看到了花的勇气了吗?你发现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震撼?最能体现出花的勇气?(学生思考汇报)

  2.引导体会“拔地而起”:我们以前知道什么拔地而起?是啊,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拔地而起,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呢?(学生充分发言)

  师小结:学们,作者是用这个“拔地而起”来表达自己的那份“震撼与敬佩”的心情。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四、拓展训练,升华“勇气”

  (一)说一说。

  1.说有勇气的花。

  师:课前同学们也了解了很多花,你认为哪些花也可以称得上有勇气呢?(梅花、菊花……)顺势出示下列句子,并朗读:

  梅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松树(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竹子(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西南北风)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菊花(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2.说一说其他的勇气,加深感悟。

  师:除了我们说到的花儿,联系我们本单元所学,或者生活实际,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或事物是有勇气的呢?

  3.说一说自己的勇气。

  师:那你认为你的勇气是什么?

  (三)总结升华。

  师:是的,花儿面对冷风冷雨,依然拔地而起,傲然挺立,开得那么明亮夺目,靠得是勇气!花儿有勇气,草儿有勇气,翠鸟有勇气,雄鹰有勇气……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有――勇气!有了勇气,生命才会拔地而起,傲然挺立!让我们都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吧!因为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五、作业布置。

  (一)以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二)课后查找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三)摘抄并背诵文中的优美句段。

  六、板书设计

  花的勇气

  失望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遗憾花藏在草下

  惊奇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震撼花的勇气

《勇气》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体会花儿开放带来的惊喜。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和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花儿开放带来的惊喜。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和对生命的感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勇气”,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勇气。

  2、补上“花的”。(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份特殊的勇气——花的勇气)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⑵思考: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来说,也可以借助作者情感变化的词来说一说)

  (三)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过渡: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

  1、这些情感变化的词分别在哪些段落?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2、交流——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作者用词的精妙、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抓好最后两段,特别是带点的字词。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花儿(结合前文“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理解并积累)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结合前文“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理解并积累)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结合前文“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理解并积累)。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拓展“白的小花、黄的小花、紫的小花”;“这么多的小花、这么密的小花、这么辽阔的小花!”理解并积累),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怎样的?)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3、作者的“失望、遗憾”只作为铺垫,做“略”处理。而“精”在对花的勇气的震撼和对美好生命的感悟。

  4、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有问题的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并引申至课外。

  (四)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和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

《勇气》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花的勇气)

  2、看到课题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花有什么勇气?花为什么有勇气?花有怎样的勇气?………)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份特殊的勇气。

  二、阅读方法

  1、指名读阅读提示,思考我们今天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学生汇报:读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想 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说 自己的内心感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品味作品

  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2、学生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因为只看到大片的绿色,没有一朵小花,所以感到失望;

  即将离开维也纳前,因为还没有看见小花所以感到遗憾;

  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所以感到惊奇;

  因为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所以心头怦然一震。

  3、再读课文,找出令你怦然一震的句子。

  学生汇报:

  (1)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品析句子:傲然挺立,骄傲地站起来。为什么骄傲?(因为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冒出来)我们把自己都当作一朵小花,你能挺直腰板来读读这一句吗?除了骄傲,大家还明亮夺目,怎么理解这个词语?(晶莹闪亮,吸引人的眼球)怎样读出神气十足的感觉呢?(我们特别了不起)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一句。

  (2)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居然是作者意想不到的意思。这么娇小的花居然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可见它有多么大的勇气。此时,你对小花有什么感情呢?(尊敬、敬佩)那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来读课文。

  五、感悟升华

  1、岂止是花需要勇气,我们也同样需要勇气。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身边有许多与困难作斗争的事例。比如我们熟悉的张海迪,桑兰,她们在挫折面前勇敢的生活下来,而且取得了成功。同学们,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对勇气的理解。

  2、学生交流

  3、出示关于勇气的格言。

《勇气》教学设计15

  一、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如何让人文性和工具性得以和谐统一?如何让语文的本位加以突出?如何使语文教学不为他人作“嫁衣”?这是值得深思的。具体到课堂设计上,就要考虑如何对教材裁剪切块,如何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又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文字训练。朗读、感悟、语言实践是最传统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三者有机融合,方能体现读的层递性。而感悟的灵魂是丰富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的视像。为此,我设计三个层面:初读感知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视像;精读把玩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由语言充实视像,让语言和画面有机交融;研读体会情感,感悟情与景的交融,从而丰富视像。

  第一教时选取三个画面,将文字、画面与情感读向纵深处。而情感的把握,只是感悟其因不同画面而产生的变化,不追求其终点——震撼。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的,也是我在设计中对于语文本位意识的重视。

  二、预设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4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感受四月的维也纳留给作者的三个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3、感受情与景的交融,领会语言的精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画面、体会情感。

  难点:感悟语言。

  四、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1、了解班级中喜欢绘画、音乐、看书写作的同学。板书:绘画、音乐、文学

  2、你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充满情感。因为这些艺术都是表达内心情感的。

  3、说到这三门艺术,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著名作家,他酷爱绘画,又精通音乐,他就是冯冀才。我还想起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文学、绘画、音乐爱好者的圣地,那就是维也纳。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三次来到这样一座艺术氛围浓郁的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用语言描绘了《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其中一个画面描绘的是4月的维也纳,作者被一样东西所折服,所震撼,那就是——花的勇气。

  4、指导读题。

  5、作者是个绘画高手,他的文章往往有一幅幅图画。那么,4月的维也纳,作者又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通读顺,划出这几个画面,多读几遍,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这几幅画面来。

  2、交流:你读出了哪几幅画面?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三)研读三个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作者看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画面,他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这一切都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了出来。仔细读课文,想想作者在看到这三个不同的画面时情感有什么变化?有的可以直接找书上的词语划下来,有的要用心去体会。

  2、交流画面1

  (1)交流情感:失望

  (2)你从哪里读出了作者的失望?

  ①“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理解:泛滥 猜一猜本意 河水为什么会泛滥?这儿怎么理解?

  指导朗读,着重是“非……不可”。

  ②“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绿地怎么会寂寞呢?

  补充:五月的维也纳 通过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填空:在作者眼里,这是( )的绿地。

  3、交流画面

  (1)这绿地真的如此寂寞吗?(不,下面藏着无数的小花。)

  (2)那是这样的小花?( )的小花

  (3)作者用了2个分号,构成3个并列的.分句,从哪三个方面写小花?

  色彩美(五彩缤纷、色彩艳丽……)的小花

  姿态美(玲珑多姿、娇小可爱……)的小花

  花多 (密密层层、挤挤挨挨……)的小花

  指导朗读

  (4)这还是怎样的小花?(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读句子

  (5)此时,作者的情感由失望变成了什么?(惊喜)指导读出惊喜

  (6)刚刚还在失望,还在埋怨,现在却发现这寂寞的绿地下居然藏着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作者会怎么想?请你写几句作者的心理活动。

  (7)交流。

  4、画面3

  (1)作者真的看到了齐刷刷地冒出来的花,而且看到的是花的原野。读句子。

  (2)指导读“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想想,还可以同哪些四字词语来归纳?可以换一个、二个

  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_______。

  (3)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花是生机勃勃的?

  一下子 全冒 顿时 整个 铺满 指导朗读

  (4)看到这一切,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

  齐读结尾段,归纳:震惊、震撼

  (四)留疑结课

  为什么作者会感到震惊、震撼?为什么题目叫“花的勇气”?为什么作者在《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把这幅画面放在最后,作为重点来写?

【《勇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勇气》教学设计03-05

勇气教学设计04-23

《勇气》教学设计05-19

《勇气》教学设计01-30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04-03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03-20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01-16

勇气教学设计(15篇)05-27

勇气教学设计15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