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0 14:03: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细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1

  c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废旧物利用的良好意识。

  2、使幼儿学会美术中粘、贴、刮的基本操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粉颜料、小圆纸片、五子棋、双面胶、蛋糕叉和废旧蛋糕纸盘。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一一对应关系,会使用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谈话法)

  师:小朋友,细菌我们听过吗?那你们见过细菌长什么样子吗?

  师:今天老师不仅要带小朋友去见一见细菌,还要交给小朋友新的本领。

  二:活动过程

  第一步:

  用叉子取出水粉颜料

  第二步:

  用叉子将水粉颜料从不同的方位刮出

  第三步:

  细菌的小脸蛋全部做好

  第四步:

  取出小圆纸片作为细菌的眼白,粘上双面胶

  第五步:

  取出五子棋作为细菌的眼珠

  第六步:

  将五子棋粘在小圆纸片上,细菌的一个眼睛做好了。

  第七步:

  用同样的.方法将细菌的眼睛全部做好

  第八步:

  将细菌的眼睛轻轻放在它的小脸蛋上

  第九步:

  细菌大部队就制作完成了

  三、活动结束:

  1、请幼儿分享作品

  2、一起玩细菌大作战的游戏

  3、请幼儿洗手

细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舒肤佳的广告视频。生:观看、产生好奇为什么要洗手。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勤洗手?”;“手上的细菌肉眼能看到吗?”

  引入课题:细菌(二)交流合作、探究讨论1.细菌的发现师:提出问题

  ①谁最先发现了细菌?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②细菌的来源,谁给出了正确解释?③巴斯德怎样演示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④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为什么?

  ⑤通过巴斯德的这个科学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讨论交流细菌的发现、细菌的来源、巴斯德实验的过程、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原因。

  师:巴斯德曲颈瓶试验FLASH演示

  师:小结荷兰人列文虎克最先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细菌的来源给出了正确解释: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细菌的形态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的个体特点?用什么观察?②细菌有哪些形态?

  ③细菌是独立生活还是共同生活?

  师:小结展示电镜下几种细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细菌的三种形态。3.细菌的结构

  师:提出问题①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②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③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④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⑤完成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小题师:出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师:小结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4.细菌的营养方式师:提出问题

  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生:推测和交流细菌的营养方式的原因。师:播放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师:小结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5.细菌的生殖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靠什么进行生殖?②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③日常生活中如何搞好个人卫生?

  师:展示细菌的生殖视频,推测细菌的繁殖公式1个细菌繁殖的数目=2n(n为细菌分裂或繁殖的次数)生: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师:小结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师:提出问题

  ①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不会死亡?②由芽孢萌发成细菌是一种生殖吗?③细菌有哪些结构使它无处不在?

  ④细菌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生:讨论交流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生存的原因、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师:播放细菌形成芽孢视频

  师:小结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加上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所以细菌几乎无处不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学生课堂效果测试:

  (1)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3)细菌的形态有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和____________状。(4)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_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________。

  (5)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桃树细胞相近,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与桃树的营养方式却截然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A、是独立生活B、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能否进行呼吸作用D、生命活动是否消耗能量

  (6)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A、冬眠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C、形成芽孢D、形成生殖细胞

  (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讨论交流,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

  2、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5、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取得很好的效果,选题上面向实际教学问题,突出重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网络提供的资源,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展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加工,重视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细菌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细菌》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章第4节第一课的内容。《细菌》的细胞结构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构成了微生物中的一员,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细菌》和一些腐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中起到物质循环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细菌对人类的两面性,学生树立了能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的范畴,总结出了生物具有多样性;有些细菌有夹膜、产生芽孢抵抗不良的环境,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

  4、教学重点:

  (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各种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上课学生是西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2班的,大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3、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从“三维目标”学习收获加以总结。老师作整体评价)——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小实验)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1、教学资源:教材内容、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2、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

  1、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其次个别环节还采用“讲述式”和“谈话式”教学。

  2、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七、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老师: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学生:消灭细菌、病毒等

  老师:对,回答的很好。他们都是微生物,我们今天就只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老师:请你们谈谈对细菌的认识?学生:感冒细菌使人患感冒……

  老师:这是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其实细菌对人类还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我们吃的泡菜和酸牛奶都是利用乳酸菌制成的……老师:关于细菌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细菌世界,揭示其神秘的面纱。(板书:细菌)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引出主题。

  2、阅读材料,分析实验,汇报总结。

  老师:细菌分布在哪呢?

  学生:(活动)阅读和分析我发放的资料(关于细菌分布的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学生:回答细菌分布广。

  老师:(小结)细菌分布极广,遍布地球上的任何踪迹,如:空气、土壤、水、火山、甚至极地的冰雪中和生物体的内和外。

  老师:细菌分布如此广?有谁用肉眼看见过细菌呢?学生:没有

  老师:为什么呢?原因是细菌非常小,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那么究竟细菌小到什么程度呢?学生:阅读我发放的资料并回答。

  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

  老师:(小结)细菌非常小,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仅1毫米左右,2000---3000个并排能穿过缝衣的针线孔。

  设计意图:关于细菌分布广的实验课堂上无法完成,我收集了别人做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弥补了没做实验的不足,又有证据得出结论。播放多媒体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非常直观,有力地说明了细菌确实是很小的。

  老师:细菌的形态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板书: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汇报总结。

  老师:细菌的形态不一样,那么它的结构怎么样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细菌细胞模式图》。下面同学们观察教课书中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和屏幕展示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及复习回顾植物细胞的结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细菌细胞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2)有些个别细菌细胞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

  (3)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活动)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汇报总结上述3个问题。老师:给予各小组评价。在重点地方给予补充。播放细菌细胞结构的动态分解图,重点讲解细菌细胞是无真正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从植物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了生物具有多样性。

  老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

  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夹膜、鞭毛和芽孢)并介绍它们的作用。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新课改最为关注的地方。老师: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那么细菌的生命活动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

  4、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

  老师:生物体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学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等)

  老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细菌细胞分裂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回答是分裂生殖。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板书: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的速度是相当快,每20分钟分裂一次。现在假设你手上有一个细菌,那么一个小时后会有几个细菌?学生:8个细菌

  老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常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回答的很好。下面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植物体的生殖方式有几种?学生:两种:一种是自养(例如植物),另一种是异养(例如动物)。

  老师:刚才我们学完了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学生: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原因是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播放寄生菌和腐生菌的课件。但还有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例如: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是自养的,属于光能营养型;还有一些细菌利用化学能把CO2和无机物合成供自己利用的有机物,属于化能营养型。(板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是异养(寄生和腐生两种)的,少数是自养的。

  设计意图: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的内容主要采用师生谈话法、观察法进行教学,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弃。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5、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

  老师:生物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但我们并没有看见动植物尸体遍地都是,原因就是腐生细菌和其它腐生生物分解了动植物尸体的缘故。请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腐生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的过程图解)。请回答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学生:观察、总结: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起物质循环的作用。

  老师: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我发放的资料、讨论、归纳与总结。(学生活动)

  学生1:细菌使人和动植物患病,例如:肺炎双球菌使人患肺结核,对人有害的。学生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对人有益的。学生3:甲烷菌能产生沼气,对人有益的。

  老师:可见细菌对人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下面我们组成甲、乙两对进行辩论。

  学生: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

  老师:对甲、乙两方给予评价,看来你们难分胜负、平分秋色。同时补充相关内容。例如:美国“9.11”事件以后炭疽热病菌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夹在邮件中哄干的炭疽热芽孢,在自然界中能长期存活,危害极大。这是有害的一面。有一种苏云金杆菌产生芽孢和副芽孢子体能分泌的毒素,能杀死菜青虫等昆虫;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有益细菌,大肠中除大肠杆菌以外还有400多种其它种群,能抵抗有害的细菌,还能产生维生素。这是有益的一面。可见,我们要全面、科学地看待细菌,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

  6、练习与反馈,评价与总结。

  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同学们关于细菌你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学生:食物变馊了,是细菌还是真菌起的作用?老师:是细菌,关于真菌我们下节继续学习。

  老师:提出问题,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是什么?细菌为什么从植物界里划分出来?学生:细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从植物界中划分出来。

  老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我学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升华。例如:从细菌有害的一面看,我们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细菌两面性看,我们要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有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老师:给予各小组整体评价。

  7、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老师:课后要广泛收集细菌的有关资料,并留一个小实验作业,取一个广口瓶放些土,把一个小动物尸体放入土中,把盖去掉放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八、教学反思

  在生物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课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1、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尤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例如:通过细菌既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又对人有害的一面,学生能够树立对待事物用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等等。我始终培养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提炼出相关的生物学观点、总结出生物学规律。例如: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的范畴这一知识的学习,提炼出了生物具有多样性的观点。

  2、认真钻研生物新课标和生物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细菌的资料和翻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原教材内容作了处理,补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3、结合学科特点,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课程的导入我提问: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自然引出本节课题—细菌。教学过程中和结尾也都联系了生产和生活实际,例如:苏云金杆菌产生的副芽孢子体能分泌毒素,对菜青虫等昆虫具有杀伤力,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我们国家正在推广应用。学生非常感兴趣,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识。

  4、注重相关学科的融合

  当讲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引用了抗战时期日本731部队研制细菌武器残害中国百姓的滔天罪行的历史事例,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5、使用先进的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达到了优化教学的效果

  本节教学内容—细菌,非常小,人的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但是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弥补无法完成实验教学的不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我改变以往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立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以上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点滴经验,很不成熟。当然了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调整和改进。

  1、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例如:关于“ DNA”这一知识时,应联系公安机关破案常采用“ DNA”分析、推断犯罪嫌疑人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2、在评价问题上,除老师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3、应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学生多层面活动的力度。

  4、在大班额现有条件下,进一步研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方法。

细菌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由于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所以教材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所以我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说出细菌的结构。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绝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是异养的结论。细菌的生殖我是通过书中的技能训练来让学生来体验,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图片和课件,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2、细菌的生殖方式。

  学习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细菌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细胞的营养方式;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4、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重难点分析:

  细菌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运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以上内容,其中包括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技能训练’。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细菌菌落的基础上,着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从结构特点上推测出其营养方式,最后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以后的《真菌》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舒肤佳的广告导入新课,学生可以看到广告上小朋友手上的细菌,让学生对细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电视上常常播放的广告让学生感到熟悉,把抽象的细菌现实化。

  (二)、讲授新课。

  1、白板出示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学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知道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本节内容

  出示问题:

  (1)细菌是如何发现的

  (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3)微生物学之父是谁?

  (4)细菌有哪些形态?细菌细胞由哪些结构构成?

  (5)细菌是怎样繁殖的?怎样抵抗不良环境 ?

  3、教师:第一个发现细菌的是谁

  学生:列文虎克

  教师:他是怎么发现的?利用什么?

  学生:显微镜

  教师:白板展示列文虎克当时发明的显微镜并和现在的显微镜对比,说明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并再次提问,细菌是原来就存在在生物圈的,还是自己又产生的?

  学生:是本来就存在的。并说明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说明“鹅颈瓶实验”

  教师:讲述巴斯德的实际,并提问,通过对巴斯德的这个实验的学习,大家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谈认识

  教师:适当总结,并说学习也是一样,应该脚踏实地。教师:白板展示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菌,让学生直接观察细菌。提问,细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它的形状可以分为三类,是哪三类?

  学生:球菌、杆菌、螺旋菌

  教师:白板展示三张形状的细菌,并分别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一道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细菌的不同形态

  教师:通过大肠杆菌这个原来学过的单细胞细菌,引出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研究细菌的结构

  教师:展示、汇报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行的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生物)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教师:重点讲解荚膜和鞭毛,并强点,他们不是所有细菌共有的。

  教师:白板展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让学生们归纳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最大的不同

  学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教师:重点强调不是没有细胞核,而是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并出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知道学生通过对植物细胞营养方式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细菌是“异养”,异养有两种方式:腐生和寄生

  教师:重点讲解腐生和寄生。

  教师:细菌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学生:分裂

  教师:播放细菌分裂的.视频,让学生只管感受细菌分裂的可怕。并出示一道数学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的数目是多少?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看视频。之后算题,得出一个比较大的数目之后,认识到勤洗手的必要性。

  教师:细菌分布的广泛除了和分裂速度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细菌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细菌还会形成什么?

  学生:芽孢

  教师:大家听一下,老师说的这句话对不对啊?芽孢是细菌的生殖体。

  学生:不对,说明,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体,而是细胞的休眠体,它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在环境适宜的时候还会再繁殖出新的细菌

  教师:学生归纳,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学生: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而 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

  (三)课外拓展: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外科医生手术前进行严格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戴手套是为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戴口罩是防止医生呼气时将细菌带入病人体内。上述做法都是为了防止细菌感染病人。反之,也防止病人身体的病菌感染医生。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结构 形态 营养方式

细菌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为主,要重视学生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让学生用显微镜亲自观察身边的细菌,进而了解细菌的特征,理论上,这样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操作会有较大难度。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以及细菌形态结构图片。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过程,可以借助课件画面展示,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细菌教学设计7

  课标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教材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很强,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他们思维较活跃,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而喜欢主动探究。而且,七年级已经学过动、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所以只要引导方法得当,这节课的内容应该可以掌握得很好。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从生物学的角度,细菌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

  细菌的生殖

  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

  观察: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二分裂

  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1、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但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为什么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呢?

  2、为什么晒干的香菇、木耳比新鲜的更容易保存?

  3、在我国秦朝修建长城时,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里用盐腌制的蔬菜,你能说出腌制蔬菜,为什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道理吗?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这两天,我们已感受到天气的寒冷,那细菌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环境的呢?引出芽孢结构

  观察:展示芽孢的形成过程和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强调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从生殖特点和芽孢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它的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通过你的细菌的了解,你认为细菌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弊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学生交流

  2、视频播放:视觉强化,让学生对细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细菌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且利大于弊。

  盘点收获

  由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巩固训练

  通过当堂测评的方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和印象。课后作业对课时练本节的练习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本节的重点基础知识,对学有余力的同学也能保证吃饱。

  教学反思

  在讲课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学习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能力这一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足之处是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从而导致课上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在整节课中我没有做到面向所有学生,忽视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细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

  二、 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 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二、 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一、 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 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三、 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一) 识记生字词。

  (二) 理解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三) 梳理课文,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二、 作者介绍:

  郑也夫,当代学者,北京人。学术着作《西方社会学史》,《代价论》、《信任论》;杂文集《走出囚徒困境》、《游戏人生》、《被动吸烟记》等。

  三、 字词检测。(见屏幕)

  四、 学生速读课文,谈谈你读过此文的第一感觉。

  五、 分析课文:

  (一)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地球上的物种有几类,各物种有何作用?

  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动物(消费者);植物(生产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细菌有怎样的性质与特征?

  1、细菌是生物界元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重要作用; 4、细菌有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三)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2、寄生是生物世界中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六、理解作品的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七、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八、作业: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细菌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 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细菌教学设计03-25

细菌的教学设计11-07

细菌教学设计03-20

细菌教学设计范文07-03

细菌的教学设计 9篇11-07

细菌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12-17

人教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通用11篇)07-27

细菌教学反思11-12

细菌教学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