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1 17:29: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荡秋千》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荡秋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荡秋千》教学设计4篇

《荡秋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聆听|,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情绪,并在亲身尝试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甜美得声音演唱。

  3.掌握八分音符符点和音的高低起伏。

  4.能熟练的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1.掌握八分音符符点和音的高低起伏。.

  2.能熟练的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草原上》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生跟老师舞蹈。“你知道这首曲子是哪个民族的吗?”生回答。

  师:“对,蒙古族,我国有56个民族,在贵州有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你们不知道吧?让我们去看看。(荡秋千伴奏)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师小结:多么美得音乐,这是一首仡佬族的童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刚才我们的动作像是在玩什么游戏?生回答。

  小结:对,感受到了快乐,我们上下起伏的动作感受到了音的高低起伏,像是在玩荡秋千。荡秋千是我国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休闲运动,今天让我们和仡佬族的小朋友一起在音乐中荡秋千。二.新授歌曲

  1.师:“看、听他们是怎么玩的?”(听音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板书:欢快、活泼)2.老师也想参与进去跟他们一起玩,你们帮老师打节奏。(师范唱)3.你们想在音乐中玩荡秋千吗?一起来吧,用啦来轻声演唱。4.加入歌词轻声唱。

  5.看这一句谁来唱(多媒体展示)注意音的高低起伏,其中这两个音的跨度很大。

  全班一起唱这一句。用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这一句在这首歌出现过几次?唱一唱。

  6.在看这一句。(多媒体展示)讲解八分休止符。

  7.哪一句让我们感受到荡秋千真开心,唱一唱。开心的表情是这样的?(板书图)8.玩的开心的同学站起来一起唱。

  9.让我们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来演唱。10.歌词接龙游戏(分组和男女来演唱)

  11.在歌词中我们感受到了荡秋千,让我们在曲调中感受荡秋千,同学们轻声唱旋律。

  12.会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演唱。13.游戏(曲调接龙)三.拓展

  1.同学们唱的多么美,但这首歌没有前奏没有结尾还不够完美,试着给这首歌加入前奏和结尾,请看题。(多媒体展示)

  听哪一句更适合,为什么?加入前奏和结尾在来演唱歌曲。

  2.在仡佬族除了有优美动听的童谣,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戏曲文化的活化石地戏。地戏一般在元旦或春节的时候演出,剧目一般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在饰演中加入了许多青目獠雅的人物以加强驱邪崇尚的气氛,人们在看戏时也是在看人的戏脸子(面具)现在让我们走进地戏去看看。(多媒体展示地戏片段)

  3.独特的艺术文化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在仡佬族民歌《太阳起了望乡台》中去看看他们的风土人情。(多媒体展示)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仡佬族,在以后我们还会走进其他的民族。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荡秋千》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荡秋千》是小学四年级的一首演唱歌曲。因为四年级涉及的音乐元素已很多,那么就决不应该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了。我们音乐老师就有必要遵照《纲要》精神,让学生从音乐的本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开始,通过音乐本体的积累,更理性的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注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与优化。主要体现为在节奏的练习中巩固了前后十六分钟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拍法;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是以“字—乐句—乐段—歌曲”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想一堂有效的音乐唱歌课应是学生在学了这首歌曲后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正是我本堂课的最终目标。

  让学生在音乐唱歌课中“唱”起来,那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在学唱曲子时,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唱”的机会。在初次聆听时的轻轻哼唱,在对难点乐句时的反复吟唱,在对整首歌曲时的有感情演唱,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荡秋千》这堂课的歌曲教学环节中,我用“四唱”来解决唱的重难点,以达到预期效果。首先,我让学生从圆滑线中得到启发,单独并重复演唱几个一字多音的字,如“呀”、“响”、“欢”,唱得圆润,唱得舒畅。从而引申到句子“秋千荡得嘎嘎吱响哎呀”,把休止符在这个地方的作用唱出来,把句子唱得轻盈活泼。继而到唱准句子“上下来回荡呀荡呀”的七度跨音,同时要唱出荡秋千的感觉来。接着从第一乐段的教师范唱入手,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让学生由此及彼地处理第二乐段的演唱,达到能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地演唱。以歌声为载体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情感。学生在完成了这三“唱”之后,对歌曲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最后一“唱”——“完整的唱”时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音乐唱歌课不单单只是唱唱。在有了一定基础之上要把“唱”的教学空间拓展到“创”的空间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那就要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在《荡秋千》最后的一个环节,我就让学生根据第一乐段的模式来创编歌词。在5分钟的时间里,很多学生就能创编出不错的作品。如“朋友们呀来玩碰碰车,前后左右碰呀碰呀,车子碰得嘟嘟嘟响哎呀”。学生不仅能编,还能把自己的编的唱得有滋有味。这让我想到了其实我们的音乐课堂它是学生学习的中转站,“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荡秋千》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项教学目标都已达成,学生学习也颇有兴趣。但是我们的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荡秋千》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下册)》65页。

  [教学目标]

  1.主动参与荡秋千活动,在活动中探究“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研究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铁架台、垫圈、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玩过荡秋千吗?荡秋千时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和荡秋千有关。(板书:荡秋千)

  师:(出示情境图,如图1)同学们请看,1号、2号、3号三个小朋友正在荡秋千,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荡秋千中藏着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它们。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师:要比谁荡的次数多,必须有一个什么条件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呢?

  学生交流后明确:时间必须相同。

  师板书: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呢?怎样荡能使次数更多?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呢?研究好它自然其他的问题就能找到答案。

  二、引发实验猜想

  师:那现在你猜想一下: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呢?为什么?

  小结: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说,同学们有两种猜想(板书:猜想),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有的同学认为与物体的轻重也就是质量有关,有的同学认为与绳的长短有关。那到底与什么有关,又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你们想怎样解决?(做实验)

  师总结:做实验验证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板书:实验)

  三、合作探究,实验验证

  (一)小组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参与其中,及时点拨和引导

  师:小组交流,先确定你们小组的研究方向:是研究荡的次数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还是研究荡的次数与绳长的关系。确定后选择好你们的实验物品,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方案,教师相机指导完善方案。

  小组交流后明确:

  研究荡的次数与绳长关系的方案:对比实验,用长短不同的绳子挂上相同的`物体摆一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数数各自摆的次数。

  研究荡的次数与物品质量关系的方案:对比实验,用轻重不同的物体挂在长度相同的绳子上摆一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数一数各自摆的次数。

  (二)分组实验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计时,一人数数,一人记录,记录在表格中。

  (2)荡物体时,从45度角开始。物体从开始荡到对面,再回到起点为一次。

  1.实验方案一提示:

  (1)物体质量相同,绳子的长短不同。

  (2)在相同的时间内。(10秒)

  课件出示:

《荡秋千》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仡佬族歌曲《荡秋千》

  课型:

  唱歌课

  教学目标:

  1、在聆听、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情绪,并在亲身尝试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掌握八分音符、符点音符和音的高低起伏。

  4、能熟练的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重点:

  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掌握八分音符、符点音符和音的高低起伏。

  2、能熟练的演唱歌曲的旋律。教学准备:钢琴、教学光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强调坐姿和纪律

  二、导入:

  1、播放《荡秋千》音乐伴奏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生跟老师舞蹈。问:“你知道这首曲子是哪个民族的吗?”生回答。

  2、师:我国有56个民族,在贵州有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你们不知道吧?让我们去看看。(播放荡秋千伴奏)

  3、师小结:多么美得音乐,这是一首仡佬族的童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刚才我们的动作像是在玩什么游戏?生回答。

  4、小结:对,感受到了快乐,我们上下起伏的动作感受到了音的高低起伏,像是在玩荡秋千。荡秋千是我国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休闲运动,今天让我们和仡佬族的小朋友一起在音乐中荡秋千。(板书课题)

  三、学习歌曲:

  1、师:“看、听他们是怎么玩的?”(听音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板书:欢快、活泼)

  2、老师也想参与进去跟他们一起玩,你们帮老师打节奏。(师范唱)

  3、你们想在音乐中玩荡秋千吗?一起来吧,用啦来轻声演唱。

  4、加入歌词轻声唱。

  5、看这一句谁来唱(嘎吱来的响来)注意音的高低起伏,其中这两个音的跨度很大。全班一起唱这一句。用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这一句在这首歌出现过几次?唱一唱。

  6、再看最后一句。(多媒体展示)讲解八分休止符。

  7、哪一句让我们感受到荡秋千真开心,唱一唱。开心的表情是这样的?(板书图)

  8、玩的开心的同学站起来一起唱。

  9、让我们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来演唱。

  10、歌词接龙游戏(分组和男女生演唱)

  11、在歌词中我们感受到了荡秋千,让我们在曲调中感受荡秋千,同学们轻声唱旋律。

  12、会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演唱。

  13、游戏(曲调接龙)

  四、拓展:

  1、在仡佬族除了有优美动听的童谣,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戏曲文化的活化石地戏。地戏一般在元旦或春节的时候演出,剧目一般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在饰演中加入了许多青目獠雅的`人物以加强驱邪崇尚的气氛,人们在看戏时也是在看人的戏脸子(面具)现在让我们走进地戏去看看。

  2、独特的艺术文化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在仡佬族民歌《荡秋千》中去看看他们的风土人情。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仡佬族,在以后我们还会走进其他的民族。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荡秋千》。些读本是一个可以配合手部动作的儿歌,图画阅读过程中,猴子和鳄鱼的表情、以及猴子在数量上的变化是阅读的重点。另外,读本对各种形象的细节刻画充公。为了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我事先做了一些课前经验准备工作让,让幼儿了解猴子一些生活习性和一些比较凶猛的动物。这为我教学做了一些铺垫,可能的幼儿没有玩过荡秋千。我就在导入活动中出示我们小朋友在荡秋千时开心的照片。让孩子知道为什么猴子荡秋千时并不是开心,从而引出下面的故事。第一课时里我让孩子们自己主动的去观察,去探索,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每一页的观察都为下一页的出示留下问题,所以他们各个都对下一页的画面上是什么充满兴趣。我在引导幼儿阅读大书的时候问题对于小班来说有点过多,孩子回答问题并没有我想得到的答案时,我就忽略他的想法。在整个活动中,我发现孩子都很高兴,也都能够积极的回应我。我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根据本班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好选择活动方式。每页图画阅读后我又重新把读本创编成故事时我是用自己的话,如果加入书本里的语句幼儿就很多学会这首儿歌。

  最后我做一个手偶4只猴子手偶一只鳄鱼手偶,配合这些手偶念了一遍儿歌,结束我今天的教学。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却意犹未尽,并遗留了一些问题。我在对待这些问题时应谨慎一些,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反应了幼儿的一些困惑,或是重新生成的新问题。活动开展的是否成功,不是由老师说的算的。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应该是孩子有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积极的响应。

《荡秋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荡过秋千,谁能说一说荡秋千的感觉?(生自由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来体验一下作者荡秋千的快乐。(板书:荡秋千)

  二、揭题,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

  理解文章中心,并解决字词。

  过渡:(作者荡秋千时很快乐,谁能读出快乐的语气?)指生读第一小节(师指导读),同时请同学们找出比喻句,让学生体验快乐的心情走入第二小节,“快乐”一词直接体现出我的心情,“摇晃的绿野”是我荡秋千的感受。教师指导读,学生自由读。同时教师设问:脚下摇晃的绿野,为什么是摇晃的绿野?(生自由回答)

  用“虽然……但……”关联词引入第三节,体现了“我”对快乐的追求。同时让学生体验对快乐的追求。

  四、拓展练习:用“虽然……但……”说一句话 。

  五、总结: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对快乐的追求,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追求快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

  2、荡秋千

  荡秋千的时候

  荡得很高

  喜欢荡秋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课文。

  2、复习生字:请学生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

  过渡:同学们都能够准确的读出生字的字音、及词语,现在学习识记书写生字。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板书生字,学生自由组词,教师同时板书。

  2、板书演示“蝶”、“荡”的笔顺。

  3、将三个“扌”的字汇总?“摇、拍、打”对比教学,有利于学生记忆。

  过渡:为了检测出同学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如何 ,我们做以下练习 。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的字组词、注音。

  荡 彩 蝶 摇 拍 打 鼓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拍打:

  摇动:

  四、拓展练习:出示小黑板,连词成句。

  五、作业

  1、认真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2、荡秋千

  荡 彩 蝶 摇 拍 打 鼓

【《荡秋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荡秋千》教学设计03-21

教科版语文《荡秋千》教学设计(精选5篇)09-30

荡秋千教学反思09-02

荡秋千教学反思09-02

荡秋千教学反思09-02

《荡秋千》教学反思范文06-12

《荡秋千》音乐教学反思11-24

《荡秋千》的教学反思范文07-04

荡秋千教学反思8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