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5 12:36: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小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2、弯道跑

  二、本课目标:让同学学会技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三、教材分析:

  排球是高中普遍开展的体育项目,因其健身与娱乐性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吸引着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对抗性与篮球足球等项目相比,隔网运动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排球是一项集体的运动,要求很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通过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团队中同学学会互帮互助,正确处理角色关系,锻造了集体的凝聚力。垫球是排球的基础动作,在排球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初学者,或者是在基层的训练与比赛中,垫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或训练的成绩。排球垫球技术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掌握较快,且有很强的实用性。

  弯道跑技术是在田径中非直道项目的径赛项目中很重要的技术,弯道跑技术要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弯道项目的运动成绩。因此,弯道跑技术的教学在田径教学与训练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排球垫球:上肢 :;“插 、夹、提”;下肢“移、蹬、跟”。

  弯道跑: 身体内倾,外侧摆动幅度大于内侧,内膝外展,外膝内扣。

  教学难点:排球垫球:上肢下肢协调用力 弯道跑: 不同半径下的技术状态

  突破方法:排球垫球:分解练习,徒手练习,将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合作练习

  弯道跑: 在篮球场地进行不同弯度的弯道跑练习

  教学方法:在本次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成功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合作教学发、分解整体练习法、比赛竞赛法等教学方法。 5

小学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

  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教学设计5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各方面数学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思维的挑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学校确立体验式教学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来,我又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形式,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合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将体验式教学新生的元素融进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和谐、有效、充实、高效的开展。

  以本节教学内容为例,课堂中有两次大的体验活动。一是在实际测量中感知小数的存在,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二是在长度单位这个现实背景中,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的存在,并在小数与分数的观察对比中体验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认识小数的意义。我主要来谈谈第二次体验活动。借助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任取其中的一份会是多少呢?学生会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想到十分之一,并能写作0.1,这些都是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经验,这里需要学生感受体验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感受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联想到分母是10的分数和一位小数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多个案例中学生进行的感知体验活动,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发现,一是分享成果,二是给予提示,三是达成共识。小组汇报时我会及时给予评价指导最终师生共同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就是:分母是10的小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迈出了第一步,学生在后面感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会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感受两位小数这一环节我会半辅半放让学生先自主感受,再小组交流汇报,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感受三位小数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并脱离小组交流这一拐棍,完全让学生自己形成学习方法,并学有所成。在揭示小数的意义这一神秘面纱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让学生思考“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高潮,这一体验活动是学生经验的提升,也是经小组讨论进行简练概括。我认为学到这,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是有效的。

  反思这节概念教学课,我认为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首先要清楚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备课时有所预设,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简约、直观、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能激起学生“要去感受体验”的冲动。其次,教师及时必要的梳理、评价、反馈学生的思考交流成果,形成共性的知识成果,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怎样去学的意识。

小学教学设计6

  教材简说: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编排本篇课文的意图是,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要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表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课文,互相正音,推荐一位组员。

  2、交流反馈:

  ⑴ 出示生字:

  ① 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⑵ 认读新词:

  ①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② 开火车读。

  ③ 男女生比赛读。

  ④ 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新词圈出,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⑶ 做游戏巩固字词:

  ① “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② 玩找字游戏:

  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⑷ 试读课文:

  ① 指名读课文,正音。

  ② 用一句话说说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戴、舞、雀”。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汇报。

  二、细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⑴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⑵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

  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

  ⑶ 早晨,从山坡上,……还有汉族。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

  ⑷ 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⑸ 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师: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

  生:(大胆想象)。

  生甲:认真听讲,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生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丙:读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生丁: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⑴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象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师: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停止唱歌,去听他们读书。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树枝,我会停止摆动,静听他们读书。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那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读读说说,学习第四段:

  ⑴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的什么样的感情?

  ⑵ 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诵读比赛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代表挑战读课文,评出小小朗诵家。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画画,也可以设计表格。

  五、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学生写信在学习园地里展示。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校 课上、课下 赞 学校

  穿戴不同:绚丽多彩 学习、读课文 这就是……

  语言不同:成好朋友 那声音真好听!

  教学反思:

  1、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己感悟,不压制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

  2、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3、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自己喜欢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不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快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快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小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教材分析】

  1、重点:

  ⑴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⑵ 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2、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勇士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张嘎、在长长的铁道线上英勇杀敌的铁道游击队员等等。今天我们学习来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⑴ 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⑵ 生字生词:

  疟子(yào) 提防(dī fáng) 吆喝(yāo hē) 蹿(cuān) 仄(è)歪 飒飒(sà sà) 寒噤(jìn) 张皇失措 央告

  2、听课文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用“这是一片______的芦花荡”陈述。

  3、再读课文,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三、品读研讨

  1、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⑴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夜送两个小女孩进芦花荡);

  ⑵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老头子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3、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爱国热情。

  四、复述课文

  1、小组合作,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和“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复述故事情节。

  预设: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的脑袋上。

  2、学生评价。

  3、拓展延伸。

  请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的句式说话。

  五、课堂小结

  燕赵多慷慨之士。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芦花荡》故事,让我们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属于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质。小说写的是残酷战争里的人和事,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其高昂浓重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六、本节课配套习题设计

  1、抄写生词。

  2、通读课文,感受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课外阅读短篇小说《荷花淀》。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

  三、品读研讨

  1、小说的主角是谁? 老头子。

  2、请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说话,探究人物性格。

  (学生小组讨论、补充完善。)

  预设:

  ⑴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外貌:“撑船的是一个……除非在白洋淀上。”

  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心情:“悠闲”“编算”。

  ⑵ 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女孩:喜爱;

  对鬼子:满怀仇恨。

  ⑶ 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勇:不带一枝枪;

  智:设下计谋。

  ⑷ 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课堂练习: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四、品味语言

  1、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细心加以体会。

  (详见课文。)

  2、请你任选一句,谈谈你的审美感受:

  预设:

  ⑴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⑵ “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⑶ “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五、课堂小结

  年近六十,照例该养养老了,我们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从他的身上,我们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本节课配套习题设计

  1、完成《学案》练习;

  2、课外阅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小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说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赶快、说谎、一连、常常”等词的意思;认识衣字旁。

  3、会用“赶快”说一句话。

  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学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有感情地朗读,会讲故事,并懂得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时的图片:狼的图片。

  (2)有关练习题的投影片。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狼、喊、赶、哪”4个生字;理解“赶快、一连”等词意思。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谈话揭题

  1、看图,这是什么动物?(狼)你觉得它给你什么感觉?教学“狼”。

  2、师:是啊,狼很凶,专吃兔子,小羊等小动物,有时还会伤人,真可怕呀!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题目就是《狼来了》(板书课题)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还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并认真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轮读。

  (2)提一些不懂的问题。

  3、同桌对读,读通课文

  师:把课文读好,这才是真本领呢!

  (1)同桌对读,读错了,纠正。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指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词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狼来了”是谁说的?放羊的孩子说了几次?快速朗读课文,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投影显示)

  图片出示,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时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一幅是第一次喊时的情景;哪一幅是第二次喊时的情景,并同桌讨论说说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放羊的孩子第一次是怎么喊的?谁来表演一下?

  3、评议、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语气方面考虑。

  4、山下的人听见了,心里可着急了!谁能看图来说一说?

  5、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师读,故意把“赶快”“忙”漏下不读。

  6、学生纠正师错处,随机理解“赶快”,认能找个近义词?(马上,连忙等)

  7、指导朗读,体会加上“赶快、忙”使句子语气更强烈,更显山下人着急。

  8、(自由读——指名——评议——指名朗读)

  9、放羊的孩子呢?为什么“笑”?指导朗读。

  10、分角色表演放羊的孩子骗山下的人的事。

  (二)教学第三自然段

  1、师:放羊的孩子是不是就这样骗了一次?(不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2、理解“一连、好几回”。

  3、师:是的,为了不让课文显得啰嗦,课文中没有写孩子第二次、第三次……骗山下的人,那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当一回小作者,把这部分内容补上去。

  (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也培养了说话能力)

  五、课文小结,发挥想象

  1、师:这孩子就是这样一次骗人,如果你是山下人,现在会怎么想?

  2、小结:诚实是一个的美德,如果你总是说谎骗人,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让我们在下节课中来看看这个孩子说谎的后果吧!

小学教学设计9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领雁工程”的教学设计课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题教学,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10

  垒球投掷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选出班级的领队人,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练习(强调学生的练习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慢跑结束后,进行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检查学生的身体和着妆情况,宣布课的内容。

  3、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练习,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

  组织:如图(活动各关节活动时无固定队型)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点:正确的挥臂发力动作顺序。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每人拿一个垒球,然后一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安排其他小组同样把球放在原位。

  2、老师讲解提示一到两种的跑跳过垒球的练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游戏,并进行练习尝试。

  4、带领学生进行进行徒手投掷练习,体会发力的顺序和挥臂的正确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投掷练习,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差异及时合理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

  6、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评价。

  学生活动:

  1、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进行各项跑跳的游戏活动。

  2、能够充分进行游戏的创编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3、积极进行投掷练习,并在练习中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为目标。

  组织:四列横队和四路纵队

  三、总结回顾:大家一起来回顾这一节课,对课的内容、练习方式和自己的参与状况进行积极的评价。

小学教学设计11

  1、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持轻物投远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能够采用自然投掷的方法,并熟悉投掷的有关体育活动,而本学期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是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为以后学习投掷技能打下技术基础。通过学习原地侧向投掷的动作,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投掷姿势和转体挥臂的动作要点。

  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不仅是要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和转体挥臂的动作要点,而且要投得远;教材中又特意安排了“投球过横绳”的活动,不但能巩固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在投远时要向前上方投,并有一定的高度,以提高学生的投远的能力。

  春种秋收游戏,主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速度和奔跑能力,同时又是巩固迎面接力跑的技术。春种秋收游戏又围绕垒球来展开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竞赛活动,重在急停、转身,难点是协调一致,快速奔跑,同时又培养了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活泼好动,随意注意占优势,水平二的学生,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投掷方法还没有定型,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不成熟。所以为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以投掷、游戏来教学,使儿童在活动中掌握投掷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学生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游戏,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让儿童体验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教学目标:

  学习侧面投掷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侧面投掷基本技术的学习。发展学生上肢、腰腹肌及肩带等部位的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团结友好的协作精神,及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教学重点:

  肩上屈肘,背后过肩

  5、教学难点:

  出手角度

  6、教学准备:

  布置好场地,准备器材纸飞机,自制空心毽,课前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重点要求学生贾强自我保护意识。

  7、教学过程:

  (1)课的准备部分是让学生在课课练跳短绳的基础上,各自分散练习,玩纸飞机,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玩空心毽(自抛自接、互抛互接等),让学生尽情的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参与练习,为下一步的原地侧向投掷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玩空心毽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活动,这样围绕主教材做这些准备性练习,很快使学生进入运动状态。

  (2)课的基本部分以教学原地侧向投掷为主,加入春种秋收游戏来丰富课的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并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学生跟着教师做徒手模仿练习投掷轻物动作,体会投掷的姿势和转体挥臂动作,加强对正确的投掷姿势的理解。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原地侧向投掷动作,教学中又让典型性的学生做示范练习,集体评说,体会到正确投掷姿势的重要性和快速猛力挥臂掷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当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时,进行投过横绳的活动,不仅巩固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方法,而且指导学生投远的方法----向前上方投。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要强调学生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团结协作等思想教育。

  一节课下来都是投掷活动,内容也比较单调乏味,于是在教学中穿插春种秋收奔跑游戏,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又培养了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结束时,又回到原来的玩空心毽,以小组内互相传接球放松活动,并且组织学生进行颁奖,奖励表扬优胜组,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

  8、教法与学法的一体化

  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使学生觉得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运动量和运动密度,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中得到锻炼,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

  在教学的每一方面和每一环节上均安排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趣味竞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团结协作,学会投掷技术的动作要点,达到乐学、学会、会用的目标。

  在教学技术动作时,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讲解时,语言简明扼要,亲切询问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示范动作时展现出各个不同环节的演进过程,能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并加以徒手模仿练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野练。这样,充分体现了体育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两者关系。

  9、教学特色与创新

  (1)组织教学过程中,努力追求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风格。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露玩的天性,同时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主导作用。如准备活动中,一改以前排队做操的形式,而采用散点式来进行玩球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体会体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

  (2)课的教学手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后,又加强投球过绳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

  (3)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变单纯的生理教学为生理、心理、社会多维教育观,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观,确立以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和心理健康活动为主的教学观,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以练习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寓德育于活动,抓住时机适时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 在 粗壮 影子 坪坝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课件出示5)

  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7)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

  ②形容色彩华丽。 ( )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 )

  ④边防,边境。 ( )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9)

  写好生字四步走:

  1、说一说。

  2、看一看。

  3、写一写。

  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

  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小学教学设计13

  一、第一种出题角度

  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

  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更多答题技巧尽在考前点题课程,点击“原文阅读”查看课程。

  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

  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二、第二种出题角度

  拟定教学目标,一般出在第二题。从三维教学目标角度进行拟定。

  教学目标答题模板(识字课、阅读课)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XX字,会写XX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或阅读、或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写话,提高XX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

  教学目标模板(写作课)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XX真情实感,能够正确使用XX等标点符号。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事实。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更多答题技巧尽在考前点题课程,点击“原文阅读”查看课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

  三、第三种出题角度

  第三种出题角度:教学重点、难点,一般出在第二题。

  1.识字、阅读课:

  重点:掌握...字、词,掌握...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知识与技能目标)

  难点:能够运用...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写作课: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

  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实情感等

  四、第四种出题角度

  设计教学过程,此角度包括5、6、7、8种角度,分别是设计导入及理由、设计课题提问及理由、设计三道题及理由和设计板书及理由。一般出在第三题,分值为20分。主要以阅读和识字课型出现。更多答题技巧尽在考前点题课程,点击“原文阅读”查看课程。

小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课堂主题情景:《快乐成长,快乐体验》

  1、追逐游戏《鸡毛信》

  2、快乐训练营:《分组分项健身》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正确认识《鸡毛信》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协作、拼搏的团队精神;能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中!

  2、通过健身练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加强对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精神和体育情感。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的习惯。

  4、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啊?那我们今天把自己最棒的展现给大家好吗?

  学生回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2、情景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体会快乐体育好吗?

  以饱满的热情准备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情景展开

  (一)热身:大鱼网

  1、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2、教师导入情景,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鸡毛信》

  学生在游戏规则的限定下运用奔跑技术进行比赛。要求不能进入限定范围内。

  调整队伍: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要求;竞赛后利用间隙进行简单的评价。

  老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比赛的渴望!

  教师做观察、裁判工作。

  (三)快乐体育:我成长,我健康

  1、教师导入情景,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三、情景结束

  快乐兔子舞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迅速转换队型。

  师生互评总结,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小学教学设计15

  授课题目:

  怎样移动重物

  课时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

  研究杠杆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具及实验仪器:

  教师——铁棒,剪刀,开瓶器,镊子。

  分组——尺子,硬币,橡皮。剪刀,开瓶器,镊子。

  教 学 步 骤

  复习提问:

  机械有什么作用?

  导言:

  1、出示课题,并齐读。

  2、用什么方法能移动笨的大石头、衣柜等重物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方法(有的学生会提出多几个人抬,也有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杠杆)。

  5、谈话:刚才有的组提出用一根帮子就可以抬高讲台,怎么做?你们能用简图表示吗?

  新课内容:

  1、认识杠杆及作用

  (1)(展示示意图)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叫做杠杆。

  (2)提问:现在能说说杠杆这种机械有什么用?(省力)

  (3)认识力点、重点

  2、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1)提问:杠杆由支点、力点、重点三部分组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了?让我们继续研究。

  (2)实验研究

  ①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②提问: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尺平衡?

  ③分组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强调不改变固定硬币的位置)

  ④汇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3)讨论: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从重点到支点与从支点到力点的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结果。)

  (4)小结: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长,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短,费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一样长,不省力也不费力

  3、了解杠杆的广泛运用

  (1)谈话: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们还能说出哪些?

  (2)讨论

  (3)分析三种类型的杠杆:剪刀、开瓶器、镊子

  巩固应用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哪种机械?有什么收获?

  2、讲述: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起整个地球。”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作业:学习与评价一、二题。

  板书设计:怎样移动重物————杠杆。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长,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短,费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一样长,不省力也不费力。

【小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设计07-06

小学的教学设计01-03

小学教学设计07-15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2-23

小学心理教学设计12-26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17

小学田径教学设计07-06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24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6-1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