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教学设计 推荐度:
- 错误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错误》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错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错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抒情主人公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古典意蕴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法,情景入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简介作者姓名由来("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作者情怀(关怀社会关注民生疾苦),主要作品(《梦土上》),作品风格(以婉约见长,婉约如李商隐,豪放如李白)导入.
进入诗歌
整体感知
读
学生默读,初入诗境(要求学生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一生试读.
教师范读,指导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学生自由读.
教师学生齐读
想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诗歌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学生思考,教师巡回指点.
说
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教师总结.
画面一:江南小镇春意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草长莺啼,花红柳绿,绿草茵茵,一片生机
画面二:小巷深宅清冷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斑驳古旧,幽深绵长,凄清冷寂
画面三:马蹄声声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过客,马儿,石板路
画面四:深闺思妇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闺中布置,思妇动作,表情,心理的变化
画面五:途中道白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过客情感
整体把握诗意
A引导学生思索:从表达方式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我"对"你"的内心独白,——>抒情诗
能找出记叙的要素——>叙事诗
既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叙事诗
共同明确:
时间:阳春地点:江南小镇人物:"我"——过客"你"——思妇(还有两个没有出现的人物)
事件:"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声带给深闺中苦苦思念的"你"心潮的起落.
B,学生自行概括诗意,教师总结:
本诗通过"我"一个匆匆的过客匆匆从江南走过为带给深闺中苦苦思恋等待归人的女子内心希望和失落而深感歉疚和无奈,表达了一份古老的情愫——闺怨.
具体赏析:
赏析引子
学生感情齐读
学生讨论研究交流:
内容:短短的二十字写出了"我"打江南走过带给思妇心潮起落的情景,格调清丽而婉伤.
表现形式及效果
比喻修辞和意象: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容颜
——美丽容颜在等待中消退
——思妇情感的起伏
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
学生再次感情诵读引子
赏析诗的第一小节
一生感情美读
学生齐读
学生讨论研究交流:
这一节主要以"我"之视角写思妇的心灵世界.
运用了四个比喻:
不揭的春帷——隔绝
向晚的街道——清冷沉寂
寂寞的城——孤苦寂寞
紧掩的窗扉——封闭
倒装句式
"街道向晚""窗扉紧掩"化板为活,表意委婉
学生齐声美读.
赏析诗的第二小节
一生感情美读
学生齐读
学生讨论研究交流:
在全诗的作用:诗眼
名句赏析——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美丽——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
错误——马蹄声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住)
教师总结
这首诗格调清丽凄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我们再次感情美读,尝试着背诵.(师生齐诵)
难点揣摩:
教师引导:我们读郑这首诗,总是咀嚼出浓浓的古典意蕴,这种古典意蕴具体表现在何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主题——闺怨
人物形象——深闺思妇
意象——莲花,向晚,柳絮,东风
格调——清丽凄婉
扩展延伸
由此诗你能想到哪些表达闺怨主题的古诗词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望江南》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师生齐声背诵全诗.
《错误》教学设计2
整体感知: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
师:(导入 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 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 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渐渐 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 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 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 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 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本诗,在本课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杨牧曾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也就是说他和中国的“外国诗人”是不一样的。那些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郑愁予不同,他的诗歌是中国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停顿片刻,然后一生又问:诗中有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等待的季节漫长,莲花的开落也日复一日,时间在无声中流淌,作者在这里以音响的延伸来暗示容颜的逝去,体现了诗的渐进性和暗示性。这里,讲求的是诗句表达的一种节奏和韵味。在诗中还有几句也有这种效果,你们能找到吗?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错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对待错误。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 ,采用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体会诗的含义。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能知错就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警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2、学生自读,思考关于什么的名言警句?生活中有没有犯过错误?那当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来聆听诗人的教诲。
3、导入本课,板书课题:《我们的错误》
二、初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朗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纠正读音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错误,诗人列举了两件很平常的小事,指名读第一节。当我们犯错误以后,该怎么做呢?指名读第二节。是啊,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勇敢的面对错误,在错误中成长。指名读三四小节。
3、再读课文,你一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默读诗歌,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
三、精读诗歌,感悟内涵。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诗中的哪些话最形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关键的词(句、段)
1、“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思考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2、“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教育要点: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错误,要做到,早知道,早改过,才能轻装上阵;错误使人发展,错误使人进步,虽然人们总是渴望不断成功,但是,客观现实总是挫伤着人们的意志,考验着人类的品德,给人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确面对,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成功之路。
3、“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点: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照人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欢呼歌唱: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四、阅读欣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2、熟读成诵,感悟诗人的心意
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我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让我们再来读诗,读出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再试着把它背诵下来吧。
五、课堂小结
作者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六、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学了这篇文,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
七、板书设计:
我们的错误
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知错就改
孩子,你知道错了么
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然而,当我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是否犯错误?犯了什么错误时?学生们大都在说其他同学的错误,一直在说:“他(她)如何如何?”而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错误熟视无睹,不肯说出来。我让学生又读了课题,认清是《我们的错误》来说说自己的错误,教育学生能直面错误,然而,学生们还是不说。我想:也许是出于害羞,也许是有碍于自尊,而不去说。正好这时,有一个女生没有认真听课,和邻座悄悄的做小动作,我走到她的面前,请她说一说自己现在犯了什么错误?她说:“xx踢我了。”我又重复了一遍,我说:“那么你现在犯了什么错误?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么?”这个女生还是再强调“xx踢我了”。而对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的错误一点也没认识到,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下课的时间快到了,我没有让她在说,就是让她在说她也不会说,对于自己的错误他一点也没有认识到。此时此刻,我想:不管这节课再如何去讲,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由先前的“她、他”,到最后的xx,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却很少去面对,不能正面认识自己的错误,又怎能去改正错误?如果不能,知错就改就成了空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没有达成。
《错误》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一个独特的生命。习作是个性化的产物,正所谓“我手写我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教师应把习作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把习作评改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探索和磕绊的乐趣还给学生。让每个孩子自自然然地流露,无拘无束地表达。
二、教材分析
这篇“笔下生花”来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九个主题单元《面对错误》,它是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延伸。学生通过本单元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的学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认识到其实每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面对错误时应该采取积极健康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评改,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面对错误时应该采取积极健康的态度,从而体验成长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在互评互改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评改的欲望,在课堂中敢评、乐评、会评,并且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习作。
五、主要学习方法
1、自主评改法:让学生充分自评,使评改成为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互赏互评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习作,学会评价,在互赏互评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六、主要教学方式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形象。
2、循序渐进法:先扶后放,先赏后评,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气氛活跃,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七、教学程序预设
(一)多媒体课件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吗?
(指名背诵)同时出示课件欣赏。
2、哪个词作者可谓是煞费苦心?(绿)
作者曾经用了那些字?(课件展示)
3、小结:真是千锤百炼为一“绿”,今天我们要对上次习作反复推敲,认真评改,希望大家的习作也能“笔下生花”。
(二)回顾上次习作要求
1、选择印象深刻的一次错误写下来,自己确定题目,如果
能用上“畅所欲言”中的词语更好。
2、习作内容应充实,语言要简洁,并非越长越好。
3、写完后反复读,能不要的词语、句子就删去,不要舍不得。
(三)交流赏析,全班评改
1、出示评改标准
(1)内容是否充实,条理是否清晰 。
(2)语言是否流畅、简洁。
(3)是否恰当的运用了“畅所欲言”中的词语 。
2、将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篇习作用投影仪投影出来,集体赏析、评改。
(1)边听边思考:他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你觉得哪儿还写得不够好?能帮帮他吗?
(2)交流反馈,赏析评改
(引导学生从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评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四)小组合作,自评互改
1、出示修改步骤
(1)修改前,从头至尾读一遍。
(2)修改时,一边读一边改,把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以及病句都一一改正过来。
(3)看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4)修改后,再读一读,看语言是否简洁,有没有需要删除的词句。再作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明确“畅所欲言”中的词语
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3、小组内互评,自改。
(五)汇报交流,谈收获
1、学生汇报修改后的体会。
2、小结修改方法,课件出示。
读——赏——评——议
(六)送法宝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
《错误》教学设计5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错误》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我们的错误》是坦桑尼亚小说家、语言学家沙班?罗伯特的一首诗歌,入选教材时有改动。诗歌的作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警醒错误的存在,歌咏、赞叹“我们的错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教学重点是: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触动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大胆拓展教材,构建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模式,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错误总象抛甩不掉的尾巴伴随人的终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无论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错误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外国诗歌,名字叫《我们的错误》。请大家翻开教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熟悉作者。同学们注意到本首诗歌的作者了吗?有没有相关的.资料和大家交流?课件出示作者及其作品风格的简介。
3.导入新课:作者完全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错误》一课,来进一步端正面对错误的态度。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功。导入新课部分的铺垫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接触的外国诗歌不多,对作者也很陌生。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渲染烘托,就为学习诗歌奠定了比较好的心理基础,也巧妙地渗透了诗歌所包含的精神实质。]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扫清读书障碍。熟读诗歌,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如:根除、畏缩不前、必修、研读。
2.自主、独立学习。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
3.合作探讨。小组交流初步的阅读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话题:用自己的话的说出诗歌表述的主要观点;诗歌的层次结构;诗歌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么好处;与生活现象结合,对诗歌进行质疑问难。
4.检查、反馈自主学习的情况,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下面的环节设计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体现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读书和质疑问难。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是要通过学习实践才能检验出来的,这样,教师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课堂才不至于僵化。]
三、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研读、拓展、深化和迁移。当学生提出自己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时候,教师随即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内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学习击鼓也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来比喻什么?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待错误的什么观点?联系周围的事情,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讨论,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他们的所见所闻,使学生认清:错误常见,不可避免,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用不着大惊小怪,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应该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
2.“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思考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3.“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教育要点: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错误,要做到,早知道,早改过,才能轻装上阵;错误使人发展,错误使人进步,虽然人们总是渴望不断成功,但是,客观现实总是挫伤着人们的意志,考验着人类的品德,给人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确面对,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成功之路。
4.“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点: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照人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欢呼歌唱: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设计意图:读书要“进得去,出得来”。引领学生在诗句中徜徉,与诗人共鸣,通过自身个性化的体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结合学生周围的现实的人和事情,不断端正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成功完成课堂学习向生活实践的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四、回归整体,拓展课堂
1.接触原作,再行深入。给学生提供原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判断:喜欢教材上修改后的诗歌可以,阅读原作也可以,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悟放进诗歌,读出感情。
2.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可以有选择的背诵1至3个小节。
3.开展朗读比赛。各小组先在本组内演练一下,然后推荐代表参加比赛。
4.感受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如何面对错误和挫折”为主要内容,创编一段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欣赏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错误》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 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参考:句子长短错落,音韵和谐;意象传统,比喻别致;诗歌融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与一体。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将郑愁予的《错误》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比较,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
参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望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一千多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它莫非意味着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O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二者都是描写了女子万般期盼佳人归来,却终究没有等候到心上人归来的画面,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写“美丽的错误”,在这些词句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古代女子一股幸福的暖流袭遍全身之后又骤然化为深深失落的情感。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中的过客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温词中的有对女子出现了正面描写,而郑诗中没有。
教学反思与探讨
1.作为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我们没有华丽的雕饰,只是朴素的教学。通过一首新古典主义歌曲把学生带入相同的诗歌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初读之后,让学生来自行讲述诗歌叙事化的内容,这样又将诗歌文本内容降低一个层次,使得郑诗可以走近学生。随后,让学生自行提炼本诗理解的最大障碍――意象,通过引领性的解读分析,学生可以渐趋深入到诗歌意境。主体部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为本诗那个“楼台”上的女子形象作了一幅很好的塑像,一种中国独有的古典女子情节油然而生。带着此种认识再来回归诗歌主题、总结诗歌特色,显然已不再有太高难度系数。
2.对于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错误》本身存有一定难度,好在第一单元讲解时,《沁园春》《相信未来》等诗歌,我们已经针对意象、情感等展开过一定解读,学生至少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感觉不再陌生。尽管后人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分析种种,但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始终是第一位的,诗歌教学如果没有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疏通,再深刻的哲理传授都是一纸空文。故而,我们结合学生的自我认知,将文本分析落实透彻,每位同学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都能各抒己见,特别是初读之后,笼罩着一层浪漫色彩的情感诗歌,更是职高生的青睐之作。我们以一首充满古典意味的《月满西楼》歌曲掀开本诗教学,或多或少带给学生几丝哀怨美的感受,学生可以跟随老师问题的预设,老师可以跟随学生理解的困惑,彼此主动地去疏通诗歌、品味诗歌、鉴赏诗歌,过程中他们积极表达着自己的意见,浸润在诗歌的情感中理解男女主人公,甚至于设身处地地延伸心理想象。我们认为,在纯熟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又能做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诗歌教学是成功的。
3.诗歌文本历来以开放的文本结构存在,读者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品读诗歌本身也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活动,但凡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打开,空间想象被激活,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互通对话就能自然实现。因而,引导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弥足珍贵。
《错误》教学设计8
一. 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最后进行知识的控固和加深。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 一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共九行三节。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能力目标:
1. 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
1. 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 难点: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现当代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对诗歌的研读有待加强。这单元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中国现代诗三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和学情,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诵读法:培养学声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抽个别同学起来诵读,老师和同学双方进行评价,再放标准的朗读带。
讲授法:本诗中采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作为高一的学生,再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莲花的开落”“美丽的错误”的理解中。
2.学法
1. 诵读吟咏法。
2. 联想、想象法。
3. 问题探究法
说明:学法的制定,主要是在教法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教学环境和条件,本课的重难点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诵读吟咏,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美丽”形容?
今天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别?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性,用问题法导入,开始就直接提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作者简介
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根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国的中国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有所突破。
3. 朗诵
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4.听朗读带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
5.新课研讨:
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由此我设立如下问题。
(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
(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
(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4)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托了感情的事物。第二个问题,在于学生的讨论,采用问题探究法。既展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变化。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由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多。老师不宜介绍太多争论话题,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讨论,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
6.解答:
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两种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中国的中国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在思维的连贯中引出下一点。
7.讨论总结。
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后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
【《错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错误教学设计03-14
《错误》的教学设计06-15
错误教学设计06-13
《错误》教学设计01-07
《错误》教学设计04-09
《错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错误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最新《错误》教学设计06-14
【热】《错误》教学设计01-07
《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