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响等设备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体欣赏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有助于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生:《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让想像飞起来
1、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练习二: 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练习一1-6相同)
二、研读课文
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生: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师:那么在这么晴朗的日子里,作者纵舟去了哪里?
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师:至此点明了作者行舟的路线。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这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
生: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奇山后写异水。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作者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生: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师: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四、话题链接──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
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志趣的高雅。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山水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及全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本课标题与内容“奇特”之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个别朗读,师生评
2、集体读,点评
三、读懂课文:
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如有困难词句,做上标记。
1、个别尝试翻译。
2、师生点评
3、重点难点词句的解决。
四、研读课文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们眼前。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你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提问: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迷人的景色作了的高度的概括和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景色的呢?
生:作者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从感觉角度看,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生:运用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富春江的确美,美在它的碧波荡漾,美在它的鱼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树群山,美在它的鸟鸣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发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吗?
五、体情品意:
“鸢飞戾飞者……”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明确: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师:这山这水,多诱人啊,让人忘记一切烦恼,一切世俗,让人的心变得宁静透明,读到这句,让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六、神游家乡山水
列举家乡山水,感受自然之趣
七、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完成对比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欣赏作者笔下的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3、阅读和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文,体会文章中的字词句。
2、难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二、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划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说一说。(学生说后,屏幕展示课文生字词,再集体读一遍。)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它,欣赏它并力求当堂背诵。
2、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边读边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班内共同解决。
3、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
4、学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说说本文写作上好在哪?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用词精练,字字珠玑,无以复加,无以舍弃。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
写景不忘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据总写“奇山异水”到分写的写作结构应先写“奇山”再写“异水”。
三、拓展
找出描写上面图片的句子,并选其中你喜欢的句子扩写一段话。
四、小结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
五、作业
1、收集描写山水的诗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写你见过印象最深的景色。
【板书】
总写:奇山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视觉)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写: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奇山(听觉)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
(学生描述并展示)
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
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感到或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
(讨论、交流)
五、体情
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⑷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总结
教师引入:这篇文章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谁来说一说这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
八、拓读
教师引入:课下如有兴趣再阅读一下陶宏景的《答谢中书》,看看两文有什么异同。
答谢中书
陶宏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
一.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三.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
⑴翻译本段.
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
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
⑴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课后记:
本文在课下注解中,似乎有一处解释不通,即169页注解“⒆[疏条交映]粗壮的枝条互相掩映”,与下文的“有时见日”连接不合理。想来,既然是粗壮的枝条,那么,怎么能见到太阳呢?或者,“疏条交映”该解释为: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吧!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单元主题为“借助注释学文言”。与本单元的其他文言文相比难度较小,所以我选择把它作为文言文单元教学的首篇,旨在给后面的文言文学习探寻一种路径。根据本单元的“学会读书”之“借助注释学文言”的主题要求,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借助页下注释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理解和诵读课文;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赏读课文,体会写景手法,品味语言精妙,借助背景把握情感。
以下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与反思:
一、欣赏美景,诵读美文。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富春江的图片,以图引文,引导学生“望景生文”,既能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顺势导入集体诵读一环节。学生们的表现很积极,可见这篇文章的背诵关突破了。
二、品读课文,聚焦美点。此环节具体包括三个步骤:
1、作者是如何评价富春江的山川美景的?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水“异”在何处?作者怎样细致描绘的?(自由朗读勾画相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3、作者从哪些角度,用了什么方法描绘山“奇”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勾画相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我采用任务驱动,逐层推进的方法,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品读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通过课堂表现看,学生对于词句的品析没有现代文读得透彻,来得快。因为本文从语言外在形式上没有现代文那么直白,虽然学生已经理解了原文,可是要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凝练的文字里读出作者描写的情景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三、研读课文,领悟主旨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适时给学生提供资料互助,让学生联系全文,结合背景资料,自己悟出作者的思想志趣,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学生们的兴趣较浓,大多学生都能就作者的志趣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体味志趣
推荐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指导学生诵读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以一篇文章的阅读激发一类文章的.阅读兴趣,趁热打铁,推荐学生阅读同一时期同一题材的文章,拓宽阅读面,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对比性阅读,在对比中寻求异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业设计)
改写导游词。这一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从第二天收上来的导游词看,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与联想进行生动介绍。
反思:本课的教学用了两个课时,还占用了一节辅导时间。虽然用时较长,但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我个人觉得挺踏实,当然再次回味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若要问我最大的收获,那便是文言文教学一定要慢下来,引导学生慢慢地读,慢慢地品,慢慢地悟,慢慢地评。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志趣美。?
2.背诵课文。?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三、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部合作解决问题,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提倡有不同的见解。)
四、学法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朝)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 ”。
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美景图片导入《与朱元思书》
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1、解题。
2、各组互相展示并分享预习成果
(二)正课:
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1、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幻灯片展示,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a.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b.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c.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d.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学生根据朗读提示齐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3、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此部分可与前一部分的朗读提示相结合)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山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
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多媒体展示:
与朱元思书吴均
水清静态夸张
异水
水急动态比喻、对偶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高山拟人
视觉静态
寒树
奇山
泉声
听觉鸟鸣动态对偶
蝉叫
猿啼
探究提升--对话作者
1、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却以描写山水景色为主,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多媒体展示背景资料: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同时,也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
2、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如:(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总结评价--对话自己
1、富春山水能使吴均产生退隐之心,假如你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能力训练:
A联想、借景抒情
B.从学过的诗词、文言文中找出借景抒情的语句。
导学达标:(课文结构)引导背诵。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
水清静态夸张
异水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8
【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让同学死记硬背,教师死输硬灌,同学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使教学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发明性。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挥同学的主动性、能动性。为了改变以往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独裁”地位,我在执教《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把翻译原文的工作交给同学,让他们对照课下注释或利用辅导资料,合作翻译原文,个别疑难词句可留到本节课解决。
【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书信体写景小品,文字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便于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兴趣。因此,执教此课时,我做了如下的优秀教案:调动经验,诵读课文——调动情感,进入情境──关注体验,积累感悟,启发引导,还精彩于同学。
【教学片段】
一、导入情境
同学小组交流整合预习疑难,提出疑问:
生:我对这个句子“急湍甚箭”中的“甚”字不太理解。
师:赶快帮帮他。
生:我觉得根据课下注释可理解为“比”的意思。
生:我认为“于”字解释为“比”。
老师适时解答疑难,其实,“甚”在这里可译为“胜过、超越”。
生: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而文中的内容却是写景,这是不是不合理呢?还是另有目的。
生:我觉得作者写景是为抒情。
师:很好,看来情由景生这一点你深有体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探究问题,来诵读这篇美文,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诵读体验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
同学纷纷举手,指定一名,同学评价。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会带给人美的享受,何况吴均在这封书信中描绘如此秀丽、壮美的景色,咱们岂能错过,跟老师一起来读吧!
同学跟着我的语气、语调、语速,带着欣赏、陶醉的表情小声诵读,然后自由诵读。
构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同学创设情境的气氛如何,直接影响着同学情绪感染的与否。
师:根据你的`学习经验,向大家推荐一下你背诵古文的方法。
生:可以分段背诵,化整为零。
生:我觉得根据译文背诵效果也很好,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记的才牢。
生:既然文中是写景,它是有层次的,比方本文是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景色,后分写异水和奇山,依照这个思路背就很清楚了。
师:所谓背无定法,但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种,理解文章的脉络就很好背诵了。现在我们来想象: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坐在小船上,随着江流飘荡,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多里水路,全是奇山异水,这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请大家齐背第1段。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是如何展现在我们眼前呢?
生:这个问题我看出来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水的清澈,清的一望到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的急。
生:我也比较喜欢这一句,用比喻、夸张修辞,抓住水急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惊涛骇浪的气势。
师:如此清澈、急湍的异水怎不令人神往,齐背第2段。
生:写山抓住了山的高峻这一特点来写。
师:请举例说明。
生:高山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四句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而险。
师:对语句的品味很到位,诵读原句。
生:我发现作者通过泉水声、鸟鸣声、蝉叫猿啼来写山的美,这组美妙的声音让人留恋忘返。
师:不错,作者正是怀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向往之情来描绘这美景妙音的。到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齐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现在,我们就可以解答同学开头的疑问,书信中的写景目的是什么了。
生:我知道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身处美景忘却俗世烦忧,放弃名利,表示了作者不追逐名利的思想。
生:劝朱元思到大自然中来,唾弃名和利。
师: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齐背原句。
构思:让同学以自身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同学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师:谁自告奋勇背诵全文?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身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光中呢?”你们就是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身的亮色!下面我们积累古代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名句,谁来推荐?
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生:山随平野尽,江如大漠流。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构思: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需有足够的语言积累,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同学积累的过程。
三、作业
本文与《三峡》作比较阅读,找出异同和两文相映照的句子。
构思: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联系,前后关联,比较阅读,可以加强同学对课文的感知体验。
【反思】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同学的主体意识渐渐被淡化。本优秀教案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的作用,离开了诵读,同学就难以去直接感受、体验文本,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同学思维的火花会在诵读中碰撞。另外,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情景的创设,能充沛引发同学的想象,让同学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说:“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案例改变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同学谈感受,积累体验,自主分析、感悟作品,还精彩于同学。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9
【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
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
⑴ 翻译本段;
⑵ 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
⑴ 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 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 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
教学难点:
1.对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祖国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黄金周时,若想乘船赏山水之景,你准备去哪里呢?
(学生自由回答:长江三峡、桂林漓江,……)
还有一个好去处,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仪,投影出:
这个去处就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现在让我们随着吴均到那里去游览一番。
(板书作者,课题)
二、 释题:
学生解释:“与……书”是什么意思?
教师补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体的原因。(语言要简洁)
三、 检查预习效果:
(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
学生之间互动:
1. 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字句,由其它同学解决)
2. 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教师小结。
四、 初步感知课文:
1. 放录音,先欣赏课文。
(学生闭目聆听,初步感知、体会课文的优美写景)
2. 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个字呢?
(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明确,且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 教师进一步提问: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学生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清澈、急猛)
联系——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每组可以写在题板上,看哪一组写的准确又快)
4. 再分组讨论(仍四人一组):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让一组中的一个代表来回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
树——竞上、争、直指
泉水:
鸟:
猿:
5.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明确后,教师板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然后要求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 进一步感知课文:
1.(品味语言)
教师提问: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
(给学生留思考余地,然后回答,过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设计情境(一)
(一学生扮演朱元思,一学生扮演吴均。)
情境:朱元思接到吴均的信后,来到此地,吴均作为导游,两人一同乘船,边走,边看,边介绍。
(学生准备2分钟)
(注意:学生表演时,重在表现人物在船上的神态、动作等)
4. 设计情境(二)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学生准备5分钟)
(让大家推荐二至三名同学到前面作宣传介绍,同时,可以播放风光片作背景)
(都介绍完之后,由大家进行评判。注意: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鱿鱼的。)
六、 总结:
祖国如此美丽,请热爱她吧!请欣赏她吧!
七、 作业:
写一篇游记,记自己的一次旅游活动。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树:负势竞上、争
奇泉水:天
好鸟:声
山蝉:音感下
猿:
悟
异清澈独
急
水猛绝
教后记:
(1) 学生课前必须充分的预习课文。
(2)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本课的情境设计,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3)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
⒉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⒊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填空题
⒋《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
⒌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②
③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借助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把握文意。
2、从观察角度、感官调动、写景方法等入手,品味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预习】
一、读准字音。
piǎo碧() 、急tuān()、轩miǎo()、línɡlínɡ()、经lún()、横kē()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三、通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通假字ABC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2)一词多义ABC
百一百许里绝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百叫无绝
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3)词类活用ABC
风烟俱净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互相轩邈
望峰息心
(4)合作探究,解读课文(按要求写出句子)BC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3)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6)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
(7)写听觉感受的:
四、精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C
12、《与朱元思书》检测单
一、词语解释:ABC
从流飘荡负势竞上
泉水激石千转不穷
二、片段研读: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AB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写山时,作者都写到了哪些声音?作用是什么?BC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参照你的生活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ABC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2.能力目标: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
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交。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
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教学第一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
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⑤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第二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a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
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段。
五、教学第三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实写语句部分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泠,音。⑤相鸣:相向和鸣。⑤戾天:到天上;戾,至,音。
虚写语句讲解:
①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②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③经伦:筹画、治理。①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③犹:好像,如同。③交
映:互相掩映。③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
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段。
六、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水“异”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段写
“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绘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七、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1、总写山水给人的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的特点:清澈,湍急。
3、山的特点:视觉——山之高奇;听觉——泉鸟猿蝉之声;虚写感慨,烘托山水的诱人。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4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如: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机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
机动:补充骈文知识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并展示)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感到”或“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讨论、交流)。或者:
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
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
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
要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3、再读体会。
五、体情
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
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⑷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赏析骈文之美
1、与其它句子类比训练,了解本文语言的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相近的句子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认识骈文的特点。
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讨论交流。
4、再次有感情朗读,学习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
八、总结:
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感情)
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3、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文化内涵)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
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九、欣赏(多媒体)
1、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情感与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教法学法朗读分析
课时设计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例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
生自由读
齐读
四、课堂小测:
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学生根据已有注释疏通文意
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四、课堂小测:
书下重点实词
五、作业:
练习册习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及实词解释
二、分析文章
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四、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题目
景物特点
写景目的
写景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06-25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02-06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06-3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04-1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04-1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0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04-1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04-08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5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