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10 14:49:46 维泽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P10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寻找信息:每条船限乘4人

  3、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4、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a.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坐一船。4×5+2=22。

  b.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各坐3人。

  4×4+3×2=22。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2、巩固练习:P11 ~ 12“练一练”的第1 ~ 6题。

  其中,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为什么而不是只能做8套衣服,而不是9套衣服。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指名回答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   5×2+3   80-64÷8   29+24÷4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

  (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

  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师:说得好!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

  (评析问题的出现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

  师:好,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

  要先算29+25,就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试写并展示:

  29+25÷9 (29+25)÷9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数据和运算符号一样。

  师:观察的非常认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

  师:那咱们计算一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展示得数后讨论:

  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新符号——“( )”小括号(板书)。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所表示的意义。

  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现在再来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

  (评析结合具体情境,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学生。)

  师:同桌之间讨论并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生:(29+25)÷9

  =54÷9

  =6(只)

  答:需要租6只船。

  师: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的作用?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生3:小括号里的要先算,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

  出示:小括号,本领大,算式有你就变化。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

  学生齐读。

  (儿歌的编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加深印象。)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说说不同之处及运算顺序)

  18-9×2   (18-9)×2

  2.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学生说说算法)

  5×(36-29)   (83-35)÷8   94-(25+19)

  3.我帮妈妈算一算

  每桶方便面4元,每袋大米64元,妈妈带了100元钱买了一袋大米,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桶方便面?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根据实际生活情境,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竞答

  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1.说一说,你从图片上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

  ——最多只能做4人,如果超过4人,容易翻船,不安全。

  3.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要租几条船?)

  4.通过画图、列表,学生独立完成。

  5.个人汇报。(板书:1人—22条,2人—11条,3人—8条、7条,4人—6条)

  6.这些方案当中,哪一个方案更好一些?为什么?

  ——我们租船的'时候还要本着租最少的船,这可以解决一个“至少”要租几条船?的问题。

  7.接下来,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22÷4=5(条)……2(人)

  5+1=6(条)

  为什么要用除法?

  8.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22-4-4-4-4-4-2=0

  9.这几个算式中的“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你能从算式中找到第六条船吗?

  ——关于租船问题,大家都找到了好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46人,1张桌子最多围6人。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同伴们说一说。

  (2)至少需要几张桌子?画一画,算一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至少”的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至少需要几张桌子,既保证了最少,也保证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老师希望课后你们在生活中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数学问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舍”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亮点:

  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作用。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回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这个班共来了22人等信息,并举手发言。

  2、提出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想想看,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列式,然后小组交流,交流时要围绕:你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2)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3)确定租几条船?

  在学生回答至少要租几条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重点说明为什么至少要租6条船,而不是5条,当大家统一认识到至少要租6条船后,再提出问题:

  (4)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小结。

  师: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P11-12“练一练”的第1~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课堂小结

  让我们一起回忆,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寻找可以用今天知识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

  租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30÷9=3(小时)……3(元)

  答:租一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

  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根据实际生活情境,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竞答

  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1.说一说,你从图片上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

  ——最多只能做4人,如果超过4人,容易翻船,不安全。

  3.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要租几条船?)

  4.通过画图、列表,学生独立完成。

  5.个人汇报。(板书:1人—22条,2人—11条,3人—8条、7条,4人—6条)

  6.这些方案当中,哪一个方案更好一些?为什么?

  ——我们租船的`时候还要本着租最少的船,这可以解决一个“至少”要租几条船?的问题。

  7.接下来,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22÷4=5(条)……2(人)

  5+1=6(条)

  为什么要用除法?

  8.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22-4-4-4-4-4-2=0

  9.这几个算式中的“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你能从算式中找到第六条船吗?

  ——关于租船问题,大家都找到了好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46人,1张桌子最多围6人。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同伴们说一说。

  (2)至少需要几张桌子?画一画,算一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至少”的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至少需要几张桌子,既保证了最少,也保证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老师希望课后你们在生活中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数学问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优化的数学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租船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他们想去划船,遇到了租船问题,请帮他们想一想,怎样租船最省钱?(板书:租船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人数:32人

  小船租金:24元/艘 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 大船人数:6人/艘

  2、师:怎样租船最省钱?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独立思考后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合作交流:

  提示:大船和小船的租金不一样,坐的人数不一样,每人付的钱?? 大船:30÷6=5(元) 小船:24÷4=6(元)

  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

  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 师:这是最省钱的方法吗?你还有什么想法?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生:租5条大船,1条小船,小船上还会空出两个座位,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2、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5条大船和1条小船是最省钱的? 小组合作,再次调整试一试。

  3、反馈交流,上台展示: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 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

  2、四一班有42名学生去划船,大船60元限乘4人,小船50元限乘3人。怎样租船最省钱? 3、有27名老师带203名学生去游玩,怎样买票省钱?

  成人:40元 学生:20元 团体(30人及30以上)30元 4、某公园门票售价有两种方案:

  方案A:成人160元/人 儿童40元/人 方案B:团体(5人及5人以上100元/人)

  1、如果有5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2、如果有3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先假设,再调整

  一、 32÷6=5(条)??2(人)

  30×5+24×1=174(元)

  二、 30×4=120(元) 24×2=48(元) 120+48=168(元)

  教学反思:

  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这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租船问题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所以在上课还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8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2.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3.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

  人数:30人

  小船租金:20元/艘

  大船租金:35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

  大船人数:6人/艘

  3.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怎样租船最省钱?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5.学生反馈:

  预设:

  生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

  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预设:

  生:第二种方法可行,因为用20÷4我们可以计算,35÷6我们还没有学过。

  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

  8.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9.合作交流:

  (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问: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1?

  (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60÷6=5(只)

  35×5=175(元)

  10.比较方案:

  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生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生2:全租小船,但有1条小船只坐了2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再省钱?

  11.问: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

  生2:

  6条小船:20×6=120(元)

  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况下,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数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师: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

  预设:

  生: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

  2.师: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生:可以再次调整试一试。

  3.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6条小船和1条大船是最省钱的?

  4.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5.反馈交流: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情景”和“解决”本身,应该更加重视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的理性上。通过表格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调整方向的确定,形成最终科学和严谨的结论。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设计意图】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怎样知道什么”。方法性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考模型,逐渐内化解题技巧。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

  2.问:通过问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

  老师人数:14人

  学生人数:326人

  大车承载人数:40人

  小车承载人数:20人

  大车租金:900元/辆

  小车租金:500元/辆

  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

  3.问:了解了信息,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

  预设:

  生:计算人数时别忘把老师算上。

  4.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预设:

  假设都租大车:

  326+14=340(人)

  340÷40=8(辆)……20(人)

  (8+1)×900=8100(元)

  假设都租小车:

  340÷20=17(辆)

  17×500=8500(元)

  调整:

  8辆大车,1辆小车

  900×8+1×500=7700(元)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合理的课堂练习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师的教学过程,使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本身做出理性的评价。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问: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说图。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方法。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

  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情境图,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租船

  二、探究新知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1人要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每只船每时9元(多余信息)

  2、说一说自己对“每条船限乘4人”和“至少要租几条船”的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小结:“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可以坐1人、2人、3人、4人,但不能超过4人。“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每个人都必须坐上船,不可以有人没有船坐。

  4、你是怎么想的?该如何列式解答?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

  (1)用○代替人,画一画,圈一圈。

  学生展示完成情况。

  (2)用列表法:1条船4人,2条船8人,3条船12人,4条船16人,5条船20人,剩下1人也需要租一条船,得出至少要租6条船。

  (3)列式解决。学生独立列出除法横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及如何进行竖式计算。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至少要租几只船,指名说一说。

  师板书:21÷4=5(条)……1(人)

  (4)汇报总结:通过列式得出需要5条但还有1人没能坐上船,所以还要再租1条船,至少要租6只船。

  6、合理分配。

  (1)我们知道至少需要租6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都给以鼓励、表扬。

  (2)班内汇报。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船1人。

  4×5+1=21(人)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船2人,一条船3人。

  4×4+5=21(人)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

  3×4+9=21(人)

  (3)小结:今天我们应用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三、试一试

  1、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2、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再独立完成。

  3、班内汇报总结。列式: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4、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30元钱最多能划3时,因为余的3元不够再划1时。

  四、巩固练习

  1、教材P11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练习中的插图,理解图中的内容。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2、教材P1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3、教材P12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2)让学生对比1、2、3小题,说说能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能表达出一个是需要增加,一个是省去。

  (3)师总结:在生活中,遇到有余数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增加或减省。

  4、教材P12页“练一练”第4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1瓶水可以倒9杯。有38位家长,需要38杯水,问题是:至少需要几瓶水?

  (2)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能直接写出得数的,直接写得数,有困难的学生列竖式解决。

  (3)总结汇报。38÷9=4(瓶)……2(杯)至少需要5瓶水。因为还缺少二杯水,不能怠慢了家长,还要再倒二杯水需要增加一瓶水。

  在总结时渗透给学生待人有礼的思想品德。

  五、总结全课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老师打算带全班同学坐车去参观博物馆,一辆面包车限坐7人,一辆小汽车限坐4人,你认为怎么派车较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租船》教学设计10-05

《租船问题》优秀教学设计08-05

数学租船的教学反思09-03

北师大二下数学租船教学设计03-09

租船教学反思09-21

租船教学反思06-30

《租船》教学反思08-20

租船问题教学反思10-13

二年级下册数学《租船》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03-12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P10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寻找信息:每条船限乘4人

  3、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4、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a.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坐一船。4×5+2=22。

  b.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各坐3人。

  4×4+3×2=22。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2、巩固练习:P11 ~ 12“练一练”的第1 ~ 6题。

  其中,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为什么而不是只能做8套衣服,而不是9套衣服。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指名回答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   5×2+3   80-64÷8   29+24÷4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

  (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

  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师:说得好!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

  (评析问题的出现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

  师:好,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

  要先算29+25,就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试写并展示:

  29+25÷9 (29+25)÷9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数据和运算符号一样。

  师:观察的非常认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

  师:那咱们计算一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展示得数后讨论:

  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新符号——“( )”小括号(板书)。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所表示的意义。

  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现在再来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

  (评析结合具体情境,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学生。)

  师:同桌之间讨论并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生:(29+25)÷9

  =54÷9

  =6(只)

  答:需要租6只船。

  师: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的作用?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生3:小括号里的要先算,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

  出示:小括号,本领大,算式有你就变化。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

  学生齐读。

  (儿歌的编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加深印象。)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说说不同之处及运算顺序)

  18-9×2   (18-9)×2

  2.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学生说说算法)

  5×(36-29)   (83-35)÷8   94-(25+19)

  3.我帮妈妈算一算

  每桶方便面4元,每袋大米64元,妈妈带了100元钱买了一袋大米,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桶方便面?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根据实际生活情境,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竞答

  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1.说一说,你从图片上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

  ——最多只能做4人,如果超过4人,容易翻船,不安全。

  3.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要租几条船?)

  4.通过画图、列表,学生独立完成。

  5.个人汇报。(板书:1人—22条,2人—11条,3人—8条、7条,4人—6条)

  6.这些方案当中,哪一个方案更好一些?为什么?

  ——我们租船的'时候还要本着租最少的船,这可以解决一个“至少”要租几条船?的问题。

  7.接下来,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22÷4=5(条)……2(人)

  5+1=6(条)

  为什么要用除法?

  8.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22-4-4-4-4-4-2=0

  9.这几个算式中的“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你能从算式中找到第六条船吗?

  ——关于租船问题,大家都找到了好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46人,1张桌子最多围6人。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同伴们说一说。

  (2)至少需要几张桌子?画一画,算一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至少”的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至少需要几张桌子,既保证了最少,也保证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老师希望课后你们在生活中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数学问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舍”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亮点:

  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作用。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回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这个班共来了22人等信息,并举手发言。

  2、提出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想想看,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列式,然后小组交流,交流时要围绕:你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2)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3)确定租几条船?

  在学生回答至少要租几条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重点说明为什么至少要租6条船,而不是5条,当大家统一认识到至少要租6条船后,再提出问题:

  (4)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小结。

  师: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P11-12“练一练”的第1~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课堂小结

  让我们一起回忆,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寻找可以用今天知识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

  租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30÷9=3(小时)……3(元)

  答:租一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

  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根据实际生活情境,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竞答

  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1.说一说,你从图片上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

  ——最多只能做4人,如果超过4人,容易翻船,不安全。

  3.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要租几条船?)

  4.通过画图、列表,学生独立完成。

  5.个人汇报。(板书:1人—22条,2人—11条,3人—8条、7条,4人—6条)

  6.这些方案当中,哪一个方案更好一些?为什么?

  ——我们租船的`时候还要本着租最少的船,这可以解决一个“至少”要租几条船?的问题。

  7.接下来,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22÷4=5(条)……2(人)

  5+1=6(条)

  为什么要用除法?

  8.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22-4-4-4-4-4-2=0

  9.这几个算式中的“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你能从算式中找到第六条船吗?

  ——关于租船问题,大家都找到了好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46人,1张桌子最多围6人。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同伴们说一说。

  (2)至少需要几张桌子?画一画,算一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至少”的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至少需要几张桌子,既保证了最少,也保证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老师希望课后你们在生活中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数学问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优化的数学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租船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他们想去划船,遇到了租船问题,请帮他们想一想,怎样租船最省钱?(板书:租船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人数:32人

  小船租金:24元/艘 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 大船人数:6人/艘

  2、师:怎样租船最省钱?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独立思考后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合作交流:

  提示:大船和小船的租金不一样,坐的人数不一样,每人付的钱?? 大船:30÷6=5(元) 小船:24÷4=6(元)

  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

  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174(元) 师:这是最省钱的方法吗?你还有什么想法?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生:租5条大船,1条小船,小船上还会空出两个座位,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2、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5条大船和1条小船是最省钱的? 小组合作,再次调整试一试。

  3、反馈交流,上台展示: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 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

  2、四一班有42名学生去划船,大船60元限乘4人,小船50元限乘3人。怎样租船最省钱? 3、有27名老师带203名学生去游玩,怎样买票省钱?

  成人:40元 学生:20元 团体(30人及30以上)30元 4、某公园门票售价有两种方案:

  方案A:成人160元/人 儿童40元/人 方案B:团体(5人及5人以上100元/人)

  1、如果有5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2、如果有3个成人、5个儿童,怎样购票最合算?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先假设,再调整

  一、 32÷6=5(条)??2(人)

  30×5+24×1=174(元)

  二、 30×4=120(元) 24×2=48(元) 120+48=168(元)

  教学反思:

  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这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租船问题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所以在上课还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8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2.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3.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

  人数:30人

  小船租金:20元/艘

  大船租金:35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

  大船人数:6人/艘

  3.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怎样租船最省钱?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5.学生反馈:

  预设:

  生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

  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预设:

  生:第二种方法可行,因为用20÷4我们可以计算,35÷6我们还没有学过。

  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

  8.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9.合作交流:

  (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问: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1?

  (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60÷6=5(只)

  35×5=175(元)

  10.比较方案:

  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生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生2:全租小船,但有1条小船只坐了2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再省钱?

  11.问: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

  生2:

  6条小船:20×6=120(元)

  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况下,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数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师: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

  预设:

  生: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

  2.师: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生:可以再次调整试一试。

  3.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6条小船和1条大船是最省钱的?

  4.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5.反馈交流: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情景”和“解决”本身,应该更加重视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的理性上。通过表格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调整方向的确定,形成最终科学和严谨的结论。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设计意图】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怎样知道什么”。方法性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考模型,逐渐内化解题技巧。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

  2.问:通过问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

  老师人数:14人

  学生人数:326人

  大车承载人数:40人

  小车承载人数:20人

  大车租金:900元/辆

  小车租金:500元/辆

  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

  3.问:了解了信息,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

  预设:

  生:计算人数时别忘把老师算上。

  4.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预设:

  假设都租大车:

  326+14=340(人)

  340÷40=8(辆)……20(人)

  (8+1)×900=8100(元)

  假设都租小车:

  340÷20=17(辆)

  17×500=8500(元)

  调整:

  8辆大车,1辆小车

  900×8+1×500=7700(元)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合理的课堂练习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师的教学过程,使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本身做出理性的评价。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问: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说图。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方法。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

  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

  二年级数学租船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情境图,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租船

  二、探究新知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1人要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每只船每时9元(多余信息)

  2、说一说自己对“每条船限乘4人”和“至少要租几条船”的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小结:“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可以坐1人、2人、3人、4人,但不能超过4人。“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每个人都必须坐上船,不可以有人没有船坐。

  4、你是怎么想的?该如何列式解答?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

  (1)用○代替人,画一画,圈一圈。

  学生展示完成情况。

  (2)用列表法:1条船4人,2条船8人,3条船12人,4条船16人,5条船20人,剩下1人也需要租一条船,得出至少要租6条船。

  (3)列式解决。学生独立列出除法横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及如何进行竖式计算。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至少要租几只船,指名说一说。

  师板书:21÷4=5(条)……1(人)

  (4)汇报总结:通过列式得出需要5条但还有1人没能坐上船,所以还要再租1条船,至少要租6只船。

  6、合理分配。

  (1)我们知道至少需要租6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都给以鼓励、表扬。

  (2)班内汇报。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船1人。

  4×5+1=21(人)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船2人,一条船3人。

  4×4+5=21(人)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

  3×4+9=21(人)

  (3)小结:今天我们应用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三、试一试

  1、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2、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再独立完成。

  3、班内汇报总结。列式: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4、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30元钱最多能划3时,因为余的3元不够再划1时。

  四、巩固练习

  1、教材P11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练习中的插图,理解图中的内容。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2、教材P1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3、教材P12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2)让学生对比1、2、3小题,说说能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能表达出一个是需要增加,一个是省去。

  (3)师总结:在生活中,遇到有余数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增加或减省。

  4、教材P12页“练一练”第4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1瓶水可以倒9杯。有38位家长,需要38杯水,问题是:至少需要几瓶水?

  (2)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能直接写出得数的,直接写得数,有困难的学生列竖式解决。

  (3)总结汇报。38÷9=4(瓶)……2(杯)至少需要5瓶水。因为还缺少二杯水,不能怠慢了家长,还要再倒二杯水需要增加一瓶水。

  在总结时渗透给学生待人有礼的思想品德。

  五、总结全课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老师打算带全班同学坐车去参观博物馆,一辆面包车限坐7人,一辆小汽车限坐4人,你认为怎么派车较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