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读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读书》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谈读书的作用。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高产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为完整。
其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狡黠者鄙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些话都充满了成熟的人生经验。培根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谈读书》多用简洁短句,虽然也有句,但每个句子几乎能独立,似并排而立。说理上,培根喜欢用对比论证,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一个问题,于是就形成了对仗的平衡句式,其中还灵活穿插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热爱读书,你就会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你也就学会了生活。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3、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教学方式
1、自主、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自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2、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
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
教学构思
一、谈话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那我们看看几百年前的先哲对读书是怎样看待的。
二、作家简介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贵族家庭,培根小时候很爱学习,13岁便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藻饰狡黠诘难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
2、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谈了读书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四、品读课文
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富有哲理。
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语评》。
2、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全班交流。
先读出句子,然后再对句子进行点评,可以从修辞、内容、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例句分析:
(1)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人的`天性是各种各样的,这其中有应继承发扬的,也有努力克服的,好比野生的花草,有繁茂与美丽的一面,也有疯长破坏美感的地方。要使花草只呈现出美丽的一面,就需要人们对它们修剪、移接,而人要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明智明理,并且不断改进,完善自我,努力趋向人性的完美。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人们读书要有正确的心态。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成长,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书本中学到知识,而不要用挑剔的批评的眼光看书,随时准备和书本辩论;但我们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完全丧失自我,书本中也有不正确或偏颇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不要轻易盲从。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作者这句话论述了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帮助。读书可以武装一个人的头脑,也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使你更聪慧、更缜密、更有修养、更……
五、拓展迁移
1、课外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2、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谈读书》教学设计 2
【教学设想】
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短文的内容,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了解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三、知识积累检查预习:
1)语音
1、狡黠 “xiá”不能读成“jié”
2、咀嚼 “jǔjué”不能读成“zuǐjiǎo”
3、诘难“nàn”不能读成“nán”
4、滞碍“chì”不能读成“zhì”
5、死抠“kōu”不能读成“qū”
6、豁然“huò”不能读成“huo”
2)字形
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2、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3、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4、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5、辩论:“辩”不能写成“辨”。
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3)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4)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四、合作交流: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2、分析文章的认证方法。
⑴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⑵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⑶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六、重点赏析
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例3“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射箭……漫步……骑术……,”
七、小结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本文观点丰富,见解独到,但综合全文在倡导读收和从书中获得智慧,并加以运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从谈读书的目的看,读书只以怡情、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补天生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书之智慧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面观察事情。”这些都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强调读书与实际的结合。
从论述读书的作用看,作者谈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这些论述人性格和才智方面阐述了读书的巨大作用,旨在鼓励读书。
本文尽管论述到读书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读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全文的内在逻辑。
八、作业
九、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事:
(1)名言警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谈读书》教学设计 3
教学方法指导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点拨法、讨论法、质疑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应该怎样读书?让我们一起去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狡黠(xiá)咀嚼(jǔjué)诘难(jiénàn)滞碍(zhì)
豁然(huò)相似(sì)曲解(qū)蒸馏(liú)
吹毛求疵(cī)
(2)词义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在读中思考问题。朗读成诵。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性格和弥补精神缺陷。
不求甚解:
第一部分(1):亮敌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靶子
第二部分(3~4):阐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作批驳
第三部分(5~8):阐明“不求甚解”方法可取——驳论点
第四部分(9):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下结论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谈读书》中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交流点拨】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谈读书》中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交流点拨】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观点。
3.《谈读书》介绍了哪几种读书方法?
【交流点拨】文章介绍了选读、浏览、通读、精读、代读(摘要读)。
4.《谈读书》一文提出读书有哪些作用?
【交流点拨】读不同学科的书籍可以塑造人不同的性格,读书还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5.《不求甚解》一文开始是怎么提出观点的?
【交流点拨】对一般人认为的“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分析,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6.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包含哪两方面内容?“不求甚解”有什么内涵?
【交流点拨】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要求:首先要好读书,其次,每读书必有所会意。“不求甚解”四字有两层含义:一要虚心,二是读书不要固执于某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分析比较两篇短文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交流点拨】《谈读书》语言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用语典雅,简约而富有智慧。《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课的两篇短文向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作用、态度,我们要深入体会并加以学习,方能有所收获。
2.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
②班门弄斧;
③滥竽充数。
【交流点拨】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3.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归纳层次,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通过这种方式去引导他们了解文章的论述思路,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积极性都很高,这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两篇文章语言差别较大,学生也能自主发现和分析,让我学得本课上得比较成功。
《谈读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
(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六、布置作业
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七、板书设计: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1、读书的目的对比论证
2、读书的方法比喻论证
3、读书的作用举例论证
《谈读书》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授新: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读一读,记一记: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
3、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
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7、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8、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9、文中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三、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
在句式上多用排比,使说理论证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论证是论证更加形象透彻;语言精辟,句句经典。
《谈读书》教学设计 6
一、指导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四、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方式一]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
[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读书益处:
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
(2)质疑问难
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政邨是怎样理解的。
4、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5、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③“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揭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8、探讨比较。
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1)《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2)《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谈谈自己在学习两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
《谈读书》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借鉴作者的经验,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借鉴作者的经验,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扫清阅读障碍
1、检查字词
2、解答阅读疑难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提问:本文谈了关于读书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大致对应课文的哪个部分?
明确: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三、问题讨论
讨论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怎样的?作者认为最重要的读书目的是什么?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是什么?
3、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是什么?(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4、“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
(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
5、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6、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
7、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拓展:文中的哪句话对你有所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五、小结:读书应该有正确的目的。
板书设计
怡情
读书的傅彩(比喻论证)
目的长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借鉴作者的经验,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剔,迷信书本和只限于文字推求。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句子。
三、学习第三部分:(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1、生齐读,提问:这段话主要讲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可分为几部分理解?
明确:分两个小层理解:
①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明确:归纳说理、举例论证。(正面)
②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明确: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反面)
四、讨论明确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多用排比,是说理论证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论证是论证更加形象透彻;语言精辟,句句经典。
五、摘抄名言警句。
六、小结
板书设计
读书的方法不同的书用不同的读法道理论证
读书的作用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谈读书》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要、可行、可测: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自学指导
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自学的时间:
1、学会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意思填词语:
3、了解作者
4、怡情傅彩
(三)自学自测
学生看书、看例题、做测试题,教师巡视。(教师出示问答题或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学情况)
测试题:
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谈读书的目的。
1、正面论说读书足以怡情、傅彩、长才。
2、反面论说读书的惰、矫、迂。
3、读书与经验互补。
第二部分:谈读书的方法。
1、读书要思考。
2、读书的不同方法。
3、读书与讨论、作文的关系。
第三部分:谈读书的.作用(益处)。
1、正面论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2、反面论说读书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四)互动展评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点评:(建议教师预设)
1、听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谈读书的?
2、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请拿起笔来,把你喜欢的语句勾画出来,大声的读一读。
(五)归纳总结
引导归纳,回扣目标:
1、根据作者来谈读书,谈谈学生的读书方法。
2、本文是随笔,没有中心论点。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3、归纳这篇文章的名言警句
(六)当堂训练
分必做题、选做题或思考题。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学困生,当堂批改学困生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做到“堂堂清”。
必做题:探究课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1)从“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到“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2)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3)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4)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选做题:
1、课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
(1)语言精辟,表意透彻、富有智慧,用词简明、含义深刻。
(2)行文灵活,笔法生动,大量运用排比
思考题:
1、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2、你知道哪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板书设计:
目的
谈读书方法对比论证
培根比喻论证
教学反思: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抓住文本重点,这篇课文很有思想价值,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愿意读书的人不多,能够读书的人也基本上是被逼的,因此,我把体会文中有关读书名言的句子作为重点之一,让他们通过这一环节,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课前补充的一些读书名言也是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因为这是一篇议论文,文体知识也应该是一个重点,我侧重于论证方法的教学。
《谈读书》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读书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书籍内容。
3.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精选的读书片段或文章(如《论读书》节选、名人读书故事等)
小组讨论问题卡片
阅读书单推荐(涵盖不同领域、风格的书籍)
阅读笔记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分享一段引人入胜的读书视频或讲述一个有趣的读书改变人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为什么读书?读书给你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初步分享个人阅读体验。
二、理解读书的重要性(15分钟)
呈现《论读书》节选或其他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
文中提到了读书的哪些好处?
这些好处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总结,强调读书对于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深度阅读实践(20分钟)
分发小组讨论问题卡片,每组分配一段精选的读书片段。
小组任务:
分析片段中的观点、论据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讨论该片段对你的启发或质疑,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分享。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一本书的好坏?
介绍几种评价书籍的方法,如内容质量、思想深度、语言表达等。
实践环节:每位学生选择一本近期阅读过的书籍,从上述角度进行简要评价,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阅读习惯培养(10分钟)
分享阅读笔记模板,引导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想、收获和疑问。
讨论并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时间和阅读目标。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形成良好习惯。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课要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深度阅读的意义。
布置作业:选择一本未读过的书籍开始阅读,并完成一篇阅读笔记。
《谈读书》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通过互动探索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的了解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分享个人阅读体验。
3. 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教学准备:
多样化的书籍样本(包括小说、散文、科普、历史等)
读书分享会海报模板
阅读策略卡片
小组讨论话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书籍展览与初探(10分钟)
将多样化的书籍样本摆放在教室四周,设置“书籍展览区”。
学生自由浏览,选择一本最吸引自己的书籍进行初步阅读(5分钟)。
小组内分享初读感受,讨论书籍类型、主题及初步印象。
二、阅读策略分享(15分钟)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主题阅读等。
分发阅读策略卡片,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策略进行了解。
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到日常阅读中?
三、读书分享会准备(20分钟)
小组内确定分享主题(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一本书带给我的.改变”等)。
每位成员准备一段简短的分享内容,包括书籍介绍、个人感受及推荐理由。
小组内排练,确保分享流畅、有趣。
四、读书分享会(20分钟)
布置教室,营造温馨、轻松的分享氛围。
各小组轮流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分享结束后,设置Q&A环节,鼓励听众提问和互动。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读书分享会的亮点和收获。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习惯,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参加读书俱乐部或阅读小组活动,保持阅读热情。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分享会和个人反思,撰写一篇关于“我的阅读之旅”的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感悟和未来计划。
《谈读书》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并阐述读书对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及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书籍内容。
3.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
教学准备:
《谈读书》原文或相关阅读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书籍推荐、阅读技巧等
分组讨论用的问题卡片
学生阅读日志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展示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读书话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为什么读书?读书给你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
二、文本阅读与分析
1. 发放《谈读书》原文或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默读并标注关键句和感想。
2. 小组讨论:作者如何阐述读书的重要性?你同意哪些观点?为什么?
3. 全班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适时引导,深化学生对读书意义的理解。
三、批判性阅读训练
1. 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与作者观点相左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
2. 小组讨论:选择一段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多元理解。
3. 写作练习:学生撰写短文,阐述自己对某一书籍或作者观点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体现批判性思维。
四、阅读策略与习惯培养
1. 分享有效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笔记方法等。
2.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并设立阅读目标。
3. 发放阅读日志模板,要求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及疑问。
五、总结与作业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批判性阅读的价值。
2. 作业:选择一本未读过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完成阅读日志。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和批判性思考成果。
《谈读书》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3. 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教学准备: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文章、杂志等
阅读角布置,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实践活动方案,如读书分享会、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布置阅读角,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2. 引入话题: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个人阅读经历。
二、自主阅读,体验乐趣
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阅读。
三、实践活动,展示成果
1. 读书分享会: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可以是对书中人物的解读、情节的复述或是对主题的思考。
2. 角色扮演:选取阅读材料中的经典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主题辩论:围绕阅读材料中的某个观点或争议点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总结
1. 引导学生反思本次阅读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2. 强调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作业与拓展
1. 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本次阅读实践活动的感想或总结文章。
2.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或书籍,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探索。同时,可以设立阅读俱乐部或小组,定期举办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和相互学习。
《谈读书》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读书的重要观点,识别并归纳作者提出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认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关于读书价值的论述,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
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个性化的读书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分享名人读书的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引导: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关于读书的'内容?
3. 合作探究(2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章中的核心观点或读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分享。
小组分享:各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
4. 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提供几个具体的读书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读书方法是否有效,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读书实践中。
5. 总结提升(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学生反思自己的读书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读书计划,并承诺执行。
6. 作业布置(5分钟)
阅读一篇课外文章,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读书方法。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个性化读书计划的制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谈读书》教学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文章中关于读书的观点和建议,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情,树立积极向上的阅读观,认识到读书对丰富精神世界和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
难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创设(5分钟)
教师描述一个虚拟的图书馆场景,包括不同种类的书籍、读者群体以及阅读氛围等,为接下来的情境模拟做准备。
2. 角色扮演(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种读者角色(如学生、教师、作家等)和一本与角色相关的书籍。
学生在模拟的图书馆环境中进行阅读,并根据角色特点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读书心得和感悟。
3. 阅读策略展示(10分钟)
每组选一名代表,结合角色扮演的经历,介绍自己使用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笔记法等)及其效果。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和提炼。
4. 文章回顾与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比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与文章中的观点是否一致。
小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读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启示。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期待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深度阅读,并运用本课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记录和反思。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同时,通过阅读策略的展示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谈读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谈读书》教学设计09-14
《谈读书》教学设计14篇03-21
《谈读书》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2-22
《谈读书》教学设计13篇04-09
《谈读书》教学设计(13篇)04-09
《谈读书》教学设计(通用7篇)04-22
谈礼貌教学设计06-11
《谈生命》教学设计06-19
谈礼貌教学设计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