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5 08:35:05 毅霖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会写“棵、挂、哇”三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葫芦叶(绿、黄)、识字大全(哇娃洼蛙挂桂)、词组卡片

  2、作业纸

  3、日积月累:自以为是,神气十足,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满不在乎(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直观导入

  1、小朋友们瞧,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出示一张葫芦图:(葫芦)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可把葫芦高兴坏了。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芦单个读第二声,在这读轻声(连起来读húlu)再和它打个招呼。

  生再读词(葫芦)

  2、谁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

  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药用,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和乐器,这个是葫芦做得乐器,叫葫芦丝,能吹出清脆的乐曲来。

  3、今天王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寓言故事书,书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嘘,小声再来读读题目。

  二、送故事,扫清字词

  1、想听故事吗?那就开始了!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却一点也不着急,毫不在乎地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蚜虫又不会把葫芦吃掉!想着想着,他又捧起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头一昂,手一甩,神气十足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读吗?那就打开书,第63页,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开始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竖起耳朵仔细听:“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尝一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a谁先摘?你先来?他摘一个,大家跟着摘一个。

  全摘对了,只是葫芦还没熟,掉不下来。让我们再耐心等待。接下来进入识字大擂台的环节,你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识字经验,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令加右耳朵,前鼻音),(哇换偏旁:蛙洼娃挂佳桂)瞧,老师把它集成了一本识字大全,我们一起念念。(藤,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也读滕。还有哪些植物有藤?南瓜、丝瓜、葡萄)

  (演一演:为什么要长眼睛?它的意思是什么(看),眼睛盯着王老师,看谁上课最认真。或者眼睛盯着大屏幕,咦,拼音帽子不见了。)

  B葫芦已经成熟了,摘掉拼音帽,大家一起摘。

  三、有图文,感知课文

  (一)出示图1

  1、满载而归!摘完了葫芦,我们再回来看看这本书,好像缺点什么哦?第一页竟然没有插图!看来遇上了一个马虎的出书人。如果请你画插图,你觉得应该怎样画那棵葫芦?可以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A藤的特点是(细长)读:细长的葫芦藤

  b(画藤画两片叶子)

  c叶子够吗?为什么,文中怎么说的?(长满)

  d葫芦花长得什么样?读: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画小葫芦)

  A小白花谢了以后就要挂小葫芦啦。小葫芦怎么样?(很可爱)

  b文中怎么夸小葫芦的?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谁比他更喜欢?

  c女生喜欢吗?

  2、这棵葫芦真的画好了吗?我们边看图画边来填文字。

  准确无误,送入故事书,嗖!

  3、仔细图画和文字,你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葫芦吗?

  (动作:小心翼翼地捧着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不是隔几天去看一次的,也不是一天看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让我们和这个种葫芦的人一样,心中带着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葫芦长得这么好,春去秋来,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你从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

  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画:小葫芦变黄,落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一个一个地落)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读到这,我想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们来做做小小侦察员,去查查葫芦落地的原因吧。

  你们先猜测下,是谁的原因?

  蚜虫,对,他可是罪魁祸首。记得我们的棉花姑娘也是因为他们而生病的。还是谁的错呢?

  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也逃不了干系。

  但我们口说无凭,得有证据,请大家在课文2、3自然段中找找,哪句话看出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

  1、叶子上的虫怕什么!

  A他在想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表情?对了,很不在乎,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帮忙,老师先来试试,他(自以为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神气十足,趾高气扬,满不在乎),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挑个喜欢的词,你也来试试。

  B让我来采访一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对比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请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你来对比着读,谁能把标点读出来?

  生:上面句,有感叹号,语气感情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用!语气感情更强烈。

  2、还有其他证据吗?(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2个问号,谁能读好?(很自以为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生: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现在,老师不用教,相信你们也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同桌练一练。

  师:小朋友练得真起劲,那个种葫芦的人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模样,你们能把他读好吗?男生读上面的,女生读下面的。

  3、收集完证据,我们要原音重现。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谁想扮演种葫芦的人?谁当邻居。我们是旁白。准备好了吗,12开始了!(合作读2、3自然段)

  四、生字歌,巩固记忆

  葫芦落地案终于水落石出,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谁先来念一念?

  本课生字你都掌握了,真棒,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宝宝,瞧,他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谁想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棵,左窄右宽,注意果的笔画。挂,右边两个土,一大一小。

  师范写,生练写。

  这首儿歌还能唱,听音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五、选作业,课外延伸

  种葫芦的人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他决心明年再种葫芦,又会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收集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下课!

  评课:

  1、读要体现目的,初读感受后,可以问:那句话特难读,哪个字特难记?

  2、编课本剧,问问哪个同学演的好?或者揭示主题。

  全体起立不要多用(多用于情绪激昂的课文)

  3、识字环节,问题要小,否则学生无处落脚。识记时,编故事,不要扯太远,如:居:古人的头上有具尸体。邻:司令的右耳朵被邻居割了。令人毛骨悚然,灰色至极的故事,需要老师引导。

  从字义方面讲,居有安居乐业之义,和屋一样,尸代表房子。

  邻距离很近,可从甲骨文演变讲起。

  4、句式训练需要拓展。

  5、小小侦查员,猜测可以最后出示。

  6、日积月累,应用可以出示填空: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会写3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板书课题。齐读《我要的是葫芦》(相机指导读“葫芦”读轻声)

  师:(拿葫芦)喜欢这个葫芦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摘葫芦吧?想要摘下葫芦,就得流利的读出葫芦下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读轻声的标成红字)

  生:这3个字都读轻音。

  师:那你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过渡:大家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葫芦园看一看,看看园里的葫芦长的怎么样?

  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些小葫芦长的怎么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师:那让我们走进葫芦园,看看葫芦长的跟我们画出的句子里是一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藤?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着什么?

  师:藤上除了绿叶还有什么?什么样的小花?

  师:(出示图片)慢慢得花谢了,这颗葫芦又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师: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美丽的葫芦架下,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用你找到的句子读出她的`美?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的美不美?听到同学们的夸奖,你开心吗?

  师:你再来读,用美的语气读?

  师:可爱吗?美吗?站在这么美的葫芦架下,你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吗?(齐读)3、除了你们喜欢小葫芦,还有谁喜欢?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是什么意思?

  生:天天都去

  师:一天他要看几次?

  生:很多次

  师:每天都要去看很多次,种葫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再来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这些小葫芦长成大葫芦了吗?(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度。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五、拓展延伸。

  编故事: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碰到叶子上又长出了几个蚜虫,他会怎么做?

  六、快乐写字

  1、学习“言”。

  师:又到了我们快乐写字的时间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言”的演变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师:舌头在嘴里晃动,就是“言”,他读“yan”、(板书音节)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这个“言”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言”的第二笔横要写长

  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言”。(师范写,生书空写)

  师:现在请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组词,拓展含有“言”的四字词语)

  2、学习“挂、哇”

  教师写,学生看,说提示,再扩词。(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七、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学会了三个生字宝宝。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开心。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造养料葫芦可爱

  叶子长虫、不治葫芦黄、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盯着”、“自言自语”等词语。

  2、认识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3、理解课文,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核心目标:

  见目标2。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听写我会写的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和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好的,现在我们拿出练习纸,边读第一段,边把空缺的生字填上去。

  汇报。点评。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树上结了几个可爱的葫芦。(板书)他非常想要得到葫芦。他是怎么要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这一段。

  好的,孩子们,这个人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请学生汇报)

  是的,他看到了叶子上有一些蚜虫(板书),但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他除了这样想,他又是怎样做的呢?他还说了什么?(学生继续汇报)

  师:他盯着葫芦,怎样是盯着?如果我们这里换成看着,你们觉得好不好?

  盯着是一动不动地看着一样东西或事物,说明他的眼里已经没有别的东西了。他还自言自语地说——(全班齐读),什么是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那现在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自言自语地说——,你也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全班同学都想小葫芦快点长大,自言自语地说——

  3、师:是呀,他的心情是那么地迫切,可是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呀,他却不放在心上,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他不在乎,不着急。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那这两句话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前一句用的是叹号,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句号。前一句说怕什么,后一句是不用怕)。

  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师:那课本上为什么用前面那个句子,而不用后面那个句子呢?

  我们可以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他们的语气有什么不一样。感叹句的语气更强烈,更能体现那个人对虫子的不在乎。

  4、师:是的,同学们,在这一个自然段中,我们通过理解比较两个句子,知道了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如果碰到这样的句子当我们无法理解的时候,你最好就是把它多读几遍,读多了,就更容易理解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叶子上的蚜虫渐渐地越来越多了(板书),这时候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三自然,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种葫芦的人所说的话。

  生读书,画句子。

  2、指名读对话。

  3、师:孩子们这个“光”是什么意思,你能给他换一个词语吗?(只要)。为什么他劝那个人不要光盯着葫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因为叶子上张了蚜虫,所以要治一治。)

  4、师:他有接受别人的建议吗?他说——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他是怎样的说:奇怪。他不明白邻居为什么要劝他治虫子。

  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全班齐读句子,想一想,哪一个句子更能体现“奇怪”。

  6、我们在《我选我》那一课也学习过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出示句子。

  但这两个句子只是语序的调换。而我们这一课是换了一些词语,也换了标点符号。

  (三)、分角色读二三段。

  1、师:我们一起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老师读旁边,男孩子读种葫芦的人所说的话,女孩子读邻居说的话。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最后年轻人有没有要到葫芦?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同学们知道年轻人错在哪里吗?

  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3、他看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又发现了一些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他想起————————,于是,他马上——————————,后来——————————。

  三、迁移。

  孩子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认识了不用的句式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现在来试试看,下面的句子你能理解吗?

  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一读:

  1、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

  2、两个句式有什么不同。

  (1)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2)这样的种子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吗?

  这样种子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3)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那杆大秤呢?

  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那杆大秤。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习。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了几()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的小葫芦()地说

  ()的小花()地变

  ()蚜虫()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

  ↓↓

  长虫───────→落了

  ││

  ↓↓

  长虫───────→落了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我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7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我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置之不理,邻居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密切联系,要联系的看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同学,有一定的识字积累和阅读体验,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但要明白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其中蕴含什么道理有一定困难,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反问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朗读,引导学生质疑,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评价。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葫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生字词语趣味读。

  2、课题葫芦大声读。

  【设计意图】:趣味读生字,可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初读课文,正音指导。

  2、边听边想,概括故事。

  从前,有个人种了,后来叶上长了,他不治,最后。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内容,走进课文。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一)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火眼金睛找不同,引导学生看图比较不同。

  2、请同学回答,可从表情、叶子,葫芦上比较。

  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去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一起认识可爱的小葫芦。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课件突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3)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它可爱在哪些地方呢?

  这棵可爱的葫芦最后长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小葫芦的掉落。

  (1)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葫芦都落了?

  (2)齐读课文,体会感情。

  (三)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1)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思考意思,练习句式。

  (2)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又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还有谁看见了?(邻居)邻居看见之后,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对话?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他们的想法。

  (2)学习句子,指导学生体会意思。

  ①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想一想邻居为什么这样说。)

  ②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为什么会觉得奇怪呢?

  ③学习反问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④句式迁移,练说反问句。

  (4)同学们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小结:叶子和葫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在多种方式的朗读,葫芦实物的呈现,联系生活的讲解,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明白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蚜虫,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种葫芦的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会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老师引导学生懂得“要多听听别人的劝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的道理。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学会自己总结课文,说一说所学所获,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想一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大家编一个小故事。可以在我们的看图写话本上画一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续写故事,是对课文的一个巩固,更是更高一层次的运用,通过想象用自己的双手绘出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大,乐写会写。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师:小葫芦挂在藤上,风一吹,小葫芦轻轻地摇动起来,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怪不得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那个人就从床上爬起来去看他的(小葫芦)。

  中午,刚准备吃饭,又想起他的小葫芦,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芦傍晚,太阳都落山了,他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芦)……他就是这样(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真是越看越喜欢!

  6、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你会给句子排排队吗?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时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

  可结果呢?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最后一段

  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情怎样?对照课文插图(可惜!伤心!难受。)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怎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帮他找找原因。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在社区的植物园里或自家的花园里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能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人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在学生们美好憧憬中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而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怪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课文重点:第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指导点:文中对话

  读说结合点: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4、检查读课文(一人一段)读后评价纠正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找一找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看图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指名读。小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葫芦的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这份感情再读。(齐读1段)

  不光大家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请大家读句子。

  出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理解“盯”“自言自语”

  2、在大家的期待中,小葫芦长啊长,可是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3、学习2、3自然段

  过渡语: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吧。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蚜虫

  (3)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用“~~”画出邻居说的话,“——”画出种葫芦人所说的话。

  (5)画完后,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2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3

  【教学内容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文本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具有善于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所以我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明白“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即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的语气更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分析“小葫芦”、“葫芦叶子”和“虫子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

  3、能角色朗读那个人和邻居的对话。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寓意。会分析“小葫芦”、“葫芦叶子”和“虫子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本课词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老师带来了一些词语,你认识他们吗?

  同桌互考。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带动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热身。】

  二、品悟课文,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ppt出图。

  你看,他的葫芦长的怎么样?请在文中找到答案完成填空。

  读短语

  课文具体是怎样描写这棵葫芦呢?用波浪线划出答案。

  这么可爱的葫芦,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ppt: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你们的朗读里我感觉到你们很喜欢这葫芦,其实那个人也很喜爱他的葫芦,你能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

  ppt出示句子1、2

  ppt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我们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欢通过朗读读出来。

  ppt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能体会他这时的心情吗?从哪里体现?动作表演盯,理解自言自语,感情读。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抓关键词动作演读课文,能将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更好地理解那个人当时的心情。】

  三、那个人这么关心他的葫芦,那他收获了葫芦没?

  ppt图二

  这棵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文那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太可惜了,你能读好这句话。

  ppt: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通过变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疑问和探究的兴趣。】

  四、学习第二、三段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还是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段2、段3。先合作朗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ppt:先合作读段2、段3,再交流为什么那个人没有收获到葫芦。用上“因为……所以……”来说明原因。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

  ppt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你能想象他在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表情吗?(不屑、不在乎、没所谓!惊奇)

  《课课练》31页

  仿说句子:

  1、这种话还用听吗?

  2、自己的事情还要爸爸去做?

  3、小河不过十米宽,还用游那么久吗?

  学到这里,我也有点疑惑了,那个人要的只是葫芦吧了,长虫子的是叶子而已,为什么葫芦会掉落呢?你们能结合平时所了解的知识帮我解答吗?

  看到那个人那么愚昧无知,你觉得着急不?他的邻居看见了,实在看不下去,我们看看他邻居是怎么说的。

  ppt“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谁来扮演一下这位热心的邻居来劝劝他?

  指名读,男女生读

  那个人是怎么回应:

  ppt:“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同桌练习角色朗读,读出邻居的热心与着急,读出那个人的无所谓和无知。

  男女生角色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反问句所包含的强烈感情。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阅读时积累到的知识来解释葫芦藤、葫芦叶、小葫芦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那个人的收获不到葫芦的原因—看问题只看片面,不看全部,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通过合作学习,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五、学习段四

  那个人最终还是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去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所以---读

  ppt: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六、拓展

  1、ppt1:种葫芦的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

  2、拓展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的叶子上又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做?结果会怎么样呢?

  3、你想以什么成语来概括种葫芦的人的行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领他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去体验、捕捉作者瞬息万变的情感旋律,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个性阅读体验,倾吐自己的情与意;运用之前所学概括课文,学以致用,理解课文,理解寓意。】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4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习和和不知实际切实体会。

  第一课时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习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挂棵哇慢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2、当邻居劝他快给葫芦治一治虫时,他感到很奇怪,说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我治吗?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绿叶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可爱的小葫芦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习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习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04-0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22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2-2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09

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05-0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8-05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2-2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09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07-08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