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诵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9 19:46: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蒹葭》诵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蒹葭》诵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蒹葭》诵读教学设计

《蒹葭》诵读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课中以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

  1、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诗歌赋予了我们柔情、豪情和激情!现在就让我们溯洄而上,走进诗歌的源头——诗经,去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去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2、介绍诗经

  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出示课题)

  3、解题

  《蒹葭》选自《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二、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1听读;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溯洄萋萋晞湄跻坻涘沚

  3、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把握感情分寸。

  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指名朗读;

  5、感受诗的音乐美

  音乐美:节奏、音调、声情

  韵脚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萋、晞、跻、坻;

  第三章:已、涘、沚。

  叠词苍苍,萋萋,采采……

  重章叠唱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上古民歌,也是现代民歌常用的形式。它的美感价值,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从情感方面看。十个重在以情动人。情感不是一次性概念告知所能奏效,须反复感染方能起到动人心弦的效果。二是从音乐方面看。上古民歌都是口头传唱的,是以声调和旋律来感染人的情感,唱者须反复才能尽情,听者须反复才能动情。因此,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本身,就是在层层推进感情,就是在不断强化美感效应,并非一定要在每章的内容上有了发展变化,才算是有了推进。这是应当意识到的。

  三、理解诗意

  1、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一会提出共同解决;

  2、共同释疑:可能的问题①所谓:所说的,所思念的②白露为霜:白露变成霜

  3、把《蒹葭》翻译成白话诗,体会其诗味。

  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

  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顺着河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

  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

  河边芦荻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洲。

  4、哪位同学能概括诗歌内容?

  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

  四、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教师准备: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

  3、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清晨(拂晓)白露未唏白露未已

  4、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

  教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5、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孤寂凄美迷离

  6、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配《在水一方》二胡曲屏显词语:蒹葭秋风白露秋霜秋水晨雾河畔道路水中沙洲

  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五、把握形象,拓展延伸

  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准备:

  ①在不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③“宛”字,好像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

  小结: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蒹葭》诵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蒹葭》塑造了一个不懈地追求心上人的执著的形象。教学中,对诗中所表达的男女纯真爱情既不能回避,也不可过分渲染,要把握好讲授的分寸和尺度。

  教学重点:

  1.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能够顺畅记诵、翻译。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通过歌曲《在水一方》和诗歌的比较,感受美。并能由此归结出本文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和图表演示法学习课文。

  教学媒体: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放幻灯片1)

  二.解题

  请打开课本p165,指导看注解6。

  三.朗读欣赏

  1.用心听朗读(课件视频播放朗读)

  把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生字画出来

  2.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生字词应该注意的,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词多媒体展示。并集体读两遍。

  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或摇头晃脑读或浅吟低读或高声畅读。

  5.集体朗读。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

  四.诗意理解

  1.教师讲解疏通每章诗重点词语。

  2.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谈谈对诗的理解,再现诗的美丽画面和优美意境。(自由发言,各诉己见。幻灯片8)

  3.教师点评。展示自己的理解。师生共赏。(诗歌赏析投影显示)

  秋风轻轻吹拂,芦苇飘摇着柔柔的腰肢。我的心如霜如露,似梦似幻——我到哪里去追寻你呢?你总是若即若离,日暮时分飘飘然泊在我的心湖上。

  河水清清,碧波荡漾,我仿佛看到了你在临水梳妆。解挽柔长的秀发垂落水里,河面波纹里流动着是你娇羞的容颜。

  我远远地望着你,想要追寻你。你和我只有这一水的距离吗?我沿着堤岸寻你,踏过泥泞沼泽涉过碧荷池塘,却总是找不到你的方向。

  芦苇抽穗,芦花飞扬,冰冷的河水,无情地流淌,让心儿荡起双浆,寻遍每一寸岸,寻遍每一处沙汀,只见白鹭向天飞,不知伊人在何方。

  白露结霜,浓雾迷茫。思念的泪光里,总有你温婉的身姿。是幻觉吗?你是一朵清莲,在我的心湖里悄然绽放。我只能隔岸望着你——可望而不可求。那淡淡的忧伤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蒹葭》诵读教学设计3

  一、导入

  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

  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

  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2、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

  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采茶女》(两者没有共同点时候,例如写“荇菜”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这叫兴)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静,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美好的身影使他魂牵梦萦。(范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语速慢,低调,似有叹息)这时的情绪比较低落了,应读得低一点,慢一点)】《记承天寺夜游》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我仿佛看见了红对联、红窗花、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这么欢喜的场面,男主人公应该是喜悦、激动的,所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让人好生羡慕。这是现实吗?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

  4、(无论是现实也好,想象也罢,但是通过刚才的译读环节,同学再次深入地感受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带着这些感触,我们再次朗读诗歌。)

  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三句。读出女子的温婉,读出男子求子不得的焦虑和琴瑟和谐的喜悦。

  四、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的读一遍好过一遍,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称为《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读这首诗的美。四人小组合作。

【《蒹葭》诵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蒹葭》诵读教学设计09-24

《蒹葭》教学设计03-22

《蒹葭》教学设计03-21

《蒹葭》教学设计范文03-20

《蒹葭》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08

蒹葭蒹葭蒹勒个葭高中作文05-26

初中语文《蒹葭》教学设计04-16

《蒹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03-17

《蒹葭》教学反思03-29

《蒹葭》教学反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