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6 15:33: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1

  一、活动由来

  在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美丽,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适宜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想象、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十一长假幼儿返园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您看我检的树叶,公园里有好多呢,有的都变黄了,可好看了。” “老师,我回爷爷家了,我爷爷种的菊花都开了,可漂亮了。” “老师我和爸爸妈妈去香山了,那里的叶子都又红的了,满山都是,可好看了。”“老师为什么有好多树叶都掉了?”……这次长假回来,孩子们的问题还真不少。看着孩子们秋天的变化这么感兴趣,我们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减河公园游玩。在游玩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在树林中捧撒着树叶蹦啊、跳啊、唱啊:有的幼儿躺在落叶丛中;有的蹲在野菊花旁边;有的站在河边;有的拿着捡来的好看的落叶;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大声嚷着:“老师我发现红色的叶子了;下叶子雨了;好多漂亮的菊花……“老师,我能把这些树叶带回去吗?”……孩子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有着很多想法和不同的收获,在游玩回来后,看着幼儿仍然高涨的热情,我设计了《多彩的秋天》这一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现认知、表达情感。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热爱大自然。

  2、能把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大胆的运用各种美术方式和材料表现出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热爱大自然。

  2、能够大胆的运用各种美术方式和材料表现秋天的美。

  难点:运用各种美术方式表现秋天的美,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

  四、活动准备

  材料:秋游的照片、录像。作用在于让幼儿真实再现秋游的场景,激发幼儿对话的的兴趣。

  吸管、牙刷、小喷壶、宣纸、彩纸颜料、毛笔、圆珠笔、碳素笔、各种树叶等。作用在于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材料进行自主操作。

  经验:1、组织过秋游的活动。(让幼儿从真实的生活中选择喜欢的画面)

  2、欣赏教师绘制表现秋天、小动物的树叶画(给幼儿以参考的资料)

  3、在墙饰中布置“秋天”板块,师幼共同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以及秋游的照片。(回忆秋天的特色和情景)

  五、活动过程

  (一)回忆秋游的情景,引发绘画兴趣。

  我首先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在去减河公园游玩的过程中都看到了秋天的哪些变化?”孩子们的回答是:“树叶落了”;“路边的野菊花开了”;“小草有的黄了”;“有的人穿厚衣服了”;“我还看见有的人穿着裙子呢,就是和夏天穿的不一样”;“老师,我和笑笑玩树叶可开心了”;“老师树林里有好多好多树叶呢”;“老师,我出汗的时候凉凉的”

  我又问:“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还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带回来了树叶、野花等东西,我们一起把看到的景色、捡到的树叶都保存下来好不好?”“好,那怎么保存啊?”“在秋游时,杨毅和文?告诉我她们想把看到的画出来,我提议: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多彩的秋天画出来吧?”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绘画的欲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我紧接着提出问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来画出多彩的秋天呢?”孩子们几乎都回答用彩笔。

  我又问“可以用你们采集的树叶、野花、小草、石头等作画吗?”刘然马上说“我把树叶都粘上当树叶”另外几个幼儿也说“我也会粘,我也会粘。”我又问:“你们看手里的树叶像什么?除了把它们还当树叶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最注意观察的杨毅说:“我的叶子像金鱼的.尾巴,我可以做条小金鱼。”我说:“对,你们可以发挥想象,用带回来的材料,把你们看到的角色粘出来。”

  这个环节中,通过回忆秋游的过程和观赏带回来的东西,让幼儿又好似回到了秋游时的那种喜悦的场景,把秋游的画面得以全面的呈现,幼儿学得轻松、透彻。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达到了这一环节的引发作用。

  (二)大胆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绘画,解决困难。

  在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充当的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在活动开始后,幼儿们都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开始制作,我发现吴润清、陈掉等几个幼儿坐在椅子上,眼睛看着绘画纸好一会儿了,并没有要动笔的意思,我走过去轻声问他们:“怎么啦?有什么问题吗?”吴润清、杨远哲等三个幼儿说:“我们想画的太多了,不知从哪画起。” 我说:“那你们都想画什么?能给我们讲一讲吗?”“我看到了河面上的小船,远处变成红叶子的枫树,路边的菊花,我们一起在树林里玩树叶的情景,还有小朋友们坐在草坪上一起聊天的情景,我们都想画,可是太多了。”“我们可不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大的作品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马上行动起来,寻找材料,讨论方法、分工、情绪马上高涨起来。

  由于幼儿是依据自己的设想来选择喜欢的绘画形式,通过现场绘画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对事物的大胆表现,从而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绘画技能,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绘画技能发展。这种使幼儿充分动手、能让幼儿与活动材料互动的方法,是幼儿喜欢的,效果也很好。每一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完成了发展目标。

  (三)交流欣赏作品

  这个环节中,首先通过幼儿展示自己的画,自我讲述所画的内容,让幼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感。在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从用色、选材、构图、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丰富幼儿的认识,提升经验。

  这个活动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渐渐深入。以第一个环节的秋游回忆做为基础,激发幼儿强烈的活动欲望;以第二个环节的动第 一课件)网R手绘画、大胆表达,问题解惑,完成作品;第四个环节通过欣赏、交流,获得绘画后成功的情感。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彼此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完成的作品,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美术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绘画活动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这段时间孩子们对水粉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进行“春天”主题时,结合家乡的春天,我们一起搜集欣赏了很多家乡的美丽景色。

  由于孩子们生活旁边就有湖水,在我们欣赏湖水过程中,无意间孩子们发现了水中的倒影,我就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在美工区开展了系列活动。

  因此,生成了今天的美术活动“水中的倒影”,引导幼儿体验合印作画过程的美妙过程,感受画面的独特美感,激发幼儿创作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表现美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水中倒影及合印画的独特美感,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2.了解合印画的表现方法,敢于大胆尝试用合印画的方法表现水中倒影的美。

  3.在进行美术创作后有良好的收整习惯。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感受水中倒影的和合印画的独特美感,并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并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难点:能够初步尝试运用合印的表现方法,表现水中的倒影的美。

  经验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水中的倒影,知道倒影和水上景象的关系,感受倒影的美感。

  2.有使用水粉、各种笔进行创作的经验。

  物质准备

  1.Ppt及实物图片:各种倒影景色、欣赏美术作品《水中倒影》。

  2.合印画表现方式欣赏录像。

  3.水粉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中倒影,体验倒影的朦胧美

  1.播放倒影景色ppt,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提问:你在图片上都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

  2.一起欣赏水中的倒影提问:都谁去过湖泊、水库等地?你最喜欢湖泊、水库的什么地方?看一看这几张湖的景色,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幼儿发现湖风景的倒影,感受水中倒影的朦胧美和画面的对称美。

  提问:湖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中倒影和湖岸上的景色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那他们什么地方一样的?(对称的,上下景色一样)教师小结(并播放ppt图片):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个野鸭湖,那里的景色特别的美,有很多小动物,还有很多植物,它们都倒映在水里,朦朦胧胧的,真是太美了!

  (二)感受合印画的美,了解合印画的创作方法

  1.欣赏作品《水中倒影》,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引导:

  湖中的水中倒影很美。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也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画的。

  出示作品:

  水中倒影提问:这幅画岸上都有什么?水里的倒影与岸上的景色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是怎么画出倒影的呢?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大胆讨论制作的方法。

  2.了解合印画的表现方法播放介绍录像:

  介绍合印画的表现方法。

  提问:动画片里,小朋友用什么方法画出水中倒影的?

  教师介绍:

  这种方法就叫合印法。我们今天就来试着用这种神奇的方法,画一画湖中美丽的倒影,好吗?

  3.幼儿自主创作,大胆运用合印法表现湖中的倒影

  (1)引导幼儿构思作画内容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想表现湖水中的哪些倒影?

  (2)幼儿根据自己意愿作画。播放幼儿制作时背景音乐。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用合印的方法进行创作。重点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创作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醒幼儿画好一部分要及时合印,避免颜料干后合印不完整,影响作品的效果。

  4.鼓励幼儿在合印好的画面中用水粉笔进行添画不同的水面,丰富画面效果。

  5.展示欣赏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

  (1)先画完的小朋友可以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画的野鸭湖的景色,是怎么画的。

  (2)集体讲评:请小朋友自由的相互观看同伴的作品后,集体欣赏。

  教师提示: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你画的是湖中什么景色,你觉得你画的哪最美?

  活动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即欣赏了家乡湖边美景,又发现了水中倒影的独特美,希望大家能发现身边更多的美,也更爱我们的家乡。

  也希望大家大胆尝试运用合印的方法创作身边的美景,体验合印作画过程的美妙过程,感受画面的独特美感。

美术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几何图形进行组合绘画。

  2、在画图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3、通过画组合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并获得美的感受。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并了解各种图形特征。

  提问:

  1、黑板上有哪些图形?

  2、圆形像什么?长方形像什么?

  3、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物品是圆形、椭圆形、长方形还是其他形状?

  4、想一想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自由想象、教师示范组合绘画的基本方法)

  5、我们如何将这些图形画下来呢?(找一个起点,用左手按住图形、右手拿记号笔顺着图形的边画下来。)

  二、欣赏并观察图形组合画。

  1、这幅画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第二幅画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第三幅画得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启发幼儿想象。

  师:他们画的漂亮吗?那你想用哪些图形组合成什么呢?请想一想并用图形摆一摆,然后跟小朋友们说一说。(幼儿自由组合摆放)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计划用哪些图形组合成什么物体。

  四、幼儿作画。

  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美术教学设计4

  一、设计思路

  以世界各地著名的塔的形象导入新课,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体会美术的视觉艺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图片资料,通过感受真实的物体,让学生接触身边的建筑艺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构思,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教材分析:

  《雄伟的塔》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课包括3张图片及6张学生作业。在3张图片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我国传统的塔造型应县木塔。是学生常见到的,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风格、造型、材料上形成强烈对比,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则是中国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建造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建筑。3座塔代表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作品有的是根据记忆完成,有想象力。有写生,画出了铁塔高耸入云的气势,体现出线条交错之美。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塔,学生也比较熟悉,在身边也能找到造型各异的塔,以师生介绍知识了解塔的特点,多启发,发挥学生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外形,进行简单的装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研究表现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造能力,了解塔的知识,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设计新颖,有新意的塔。

  五、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塔的某些特点、彩色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师:图片、优秀的学生作品数幅、课件等等。

  六、教学过程

  (一)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拼图游戏:(请四位同学进行拼图)有四张塔的图片,请4位同学们进行拼图游戏。(塔)

  那这幅塔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高大,雄伟)

  (三)探究式学习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或者见过哪些塔?谁来为我们介绍下。

  2、课件展示塔的资料

  ①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②在色彩上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三座塔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3、课件分析塔的结构

  塔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塔的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4.动手试一试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拼一个完整的塔。

  5.课件展示各种奇特的塔,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象力

  (四)教师示范

  看了这么多有意思的塔,老师也想动手来画一个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因为老师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也能吃到蛋糕,所以我决定设计一座蛋糕塔。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完成?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首先我们要画出塔的外形,这是一个蛋糕的形状。怎样让塔更美观?接着我们要给它添加上一些塔的装饰。如何让塔看的高大雄伟呢?

  最后还要给塔的周围加上一些环境,让我们的塔变的更雄伟高大。

  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就不涂色了,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它涂上各种颜色。

  (五)欣赏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从颜色、造型、构图、创意、来说一说这几幅作品。

  (六)学生创作实践

  讨论:

  同座位互相说一说,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创作一个什么样的塔?

  布置学生的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作业内容和要求:

  内容: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

  要求:画面饱满,造型美观大方、色彩鲜艳、设计新颖让人感觉到塔的雄伟。

  (2)教师巡视,给学生提供帮助。

  (七)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八)教师总结:“我们对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世界上有很多塔,各有特点,我们可以接着了解塔的建造时间、材料、形状及有关塔的故事等,并讲给你的好朋友或老师听。"

  七、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

  1、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想法应鼓励,尤其鼓励创新。

  2、在评价学生作业中,可分为最佳绘画,最新创意,最佳线条,最佳色彩等多项评价目标。

  3、学生互评,找出有特点的作品。

  (二)教学评价点

  1、此课讲授是否让学生对塔有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对古今中外的塔进行比较并能描述自己感受。

  2、学生是否能画出记忆中的塔,并画出特征。

  3、学生是否能设计出富有创意和新颖的塔。

美术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同学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和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协助同学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同学体验明度渐变可发生的纵深感和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 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 体验纯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发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同学色彩表示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和色彩调配方法。

  2. 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绘制丰实、有趣的纯度渐变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五.练习、观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渐变需要加入什么颜色?怎样加入?(同学集体回答)

  老师今天又带来了几幅渐变图,好看吗?

  这几幅画中有一幅跟别的效果不同,请仔细观察把它找出来。(同学通过仔细观察感受明度渐变与纯度渐变的区别)

  这种色彩的变化虽然也是渐变,但与明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课题)

  六.介绍知识

  色彩的纯度又称色彩的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洁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灰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发生变化。当掺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原本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地掺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发觉出来了。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外表结构有关。假如物体外表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假如物体外表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色彩的节奏,节奏所发生的调性同样可以表各种美感和情感。它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生动的;它既能倾诉悲伤,也可以歌颂欢乐。

  (1)渐变节奏:渐变的节奏能够发生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缓慢、平滑的变化,容易发生统一的动势和起伏柔和的优美姿态,无疑能够在色彩结构中发生凋和性特征。

  (2)反复节奏:用色彩结构中同一种要素或同几种要素的变化与对比组成一种变化形式,将这一变化形式在画面上反复出现,就能构成丰富而有秩序的视觉效果,形成

  此起彼伏的优美节奏。

  (3)无调性节奏:自由变化的节奏往往动感强,富有表情、激动、丰富、有生气,但组织不当容易杂乱无章。

  七. 欣赏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做为表示手法的作品。

  3.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4.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欣赏优秀同学作品

  八. 讨论

  比较了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不同,做色彩的纯度渐变效果需要逐渐加入什么色?

  师总结:纯度高的颜色,加入了又黑色和白色调出的灰色或其他对比色,纯度就降低了,就会形成色彩的纯度渐变。

  四. 创作

  4. 老师示范:

  教师用红色加灰色、红色加绿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同学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局部同学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 同学练习:

  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纯度渐变的图案画。

  5. 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五. 评价

  同学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 的作品哪一局部表示得效果最好,哪一局部有待改善?

  六. 延伸

  寻找色彩的纯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教后记:

美术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信封作为信件的外包装,外形固定(或正方形或长方形)较为呆板,然而经过学生一番巧妙的设计、制作之后。把它变成信封纸偶,就变得生动可爱,富有情趣,再配以表演活动,就使它具有生命力。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小朋友非凡的创造力、巧妙的构思、稚拙的动手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本课通过剪剪、贴贴、画画,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制作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观察力的培养“猜一猜纸偶是用什么制作成的?”从概括能力的培养“你能说说纸偶的制作过程吗?”从创造力的培养“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能使纸偶制作的更巧妙、精美?”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索,寻找方法,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封娃娃的特点及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会简单制作一个信封娃娃玩具。

  3、在学习制作信封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制作出一个信封娃娃。

  难点:能制作出自己独特喜好的特色装饰娃娃。

  四、教学准备

  信封、彩纸、胶棒

  1、导入【出示信封娃娃】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

  师:小朋友大家好,我是陶老师创造出来的,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

  师:没错,同学们真棒!我原本只是一张普通的信封,人们有什么要说的话就装在里面,邮递员在帮它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现在有了电话、电脑,我就下岗了。还好刘老师有办法,帮我打扮了一下,你们瞧,我漂亮吗?(得意地笑笑)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信封娃娃。板书课题:信封娃娃

  [设计意图:出示信封娃娃,导入课题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2、观察,思考:

  老师把信封装扮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你们还可以用信封做怎样的纸娃娃呢? (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人物、植物??)

  师:是的,信封娃娃的家族可大了,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几位别的信封娃娃。(引导欣赏更多信封娃娃作品)

  师: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信封娃娃呢?同桌两个人一起想一想,应该怎样来制作信封娃娃呢?

  (学生说的同时,跟我一起制作)

  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

  a将信封对折找准位置,撕出一个半圆(教师注意的大拇指和小指头能伸进去就可以了)

  b撕头和服装的外形(注意:如果怕一次撕不好,可以先画好想撕的图案,再沿着画的图案进行撕,提醒画大)撕小了也不行

  c装饰

  1、添加撕贴局部装饰;

  2、添画装饰(可能撕出的图案不规则,可以用添画的方式在进行调整也可以添画出更多的图案)(不同的发型和服装装饰可以变化出各种形象)

  4、说说,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信封娃娃呢?

  要求:

  1、同桌两个人为一小组,将信封制作成一个信封娃娃;

  2、用撕贴画的方法,进行装饰。

  注意:形象新颖颜色深浅搭配

  5、欣赏展评

  采用自评、互评方式

  6、拓展延伸:找一找,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不同的信封娃娃?

美术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吹塑纸剪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吹塑纸剪贴画的步骤方法

  难点:内容新颖,制作精致,装饰美观

  教学准备:

  吹塑纸、剪刀、胶水、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导入新课

  1:感受吹塑纸的特点,学生讨论、归纳

  2:师小结:吹塑纸材质较软、可以进行剪刻

  3: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范作,启发创作思维

  1:出示范作,学生欣赏、分析

  提问:这幅吹塑纸剪贴画与其它画有什么区别?

  小结:纹理美

  2: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提问:教材中几幅作品分别贴画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几幅作品构图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内容广泛,可以多方面选材,构图饱满,纹理刻画细致、美观。

  三;演示制作方法步骤

  1:剪形

  要求剪形时不能剪得过于琐碎,先剪大面积的形,再剪小块形,剪的'时候尽可能做到线条流畅。

  2:刻画

  用铅笔在剪下的形上添画装饰线条,使形更加具有装饰性,更加美观,在刻画时,力度要掌握好,太轻纹理会不清晰,过重会把纸画破。

  3:粘贴

  粘贴时胶水要均匀,先贴大块、主要的形,再贴小的形,粘贴时要考虑构图和布局,切忌太散、太乱,要紧凑。

  四: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五:课堂小结,作业展示欣赏

美术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这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感,所以课文为“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在自然界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是对称的。例如,植物的叶就是对称生长的;昆虫的触角、眼、足,鸟的翅膀,鱼的胸鳍、腹鳍,哺乳动物的眼、耳、足等,也都是对称生长的;还有家中的物品等,也往往是对称的。指导低年级儿童了解什么是对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剪纸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对称剪纸,简单易学。其造型简练,夸张适当,变形有趣。学生们不仅喜欢,而且还爱剪。它能美化我们的环境,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当礼物送人。

  二、教学思路

  本课可以分为“导入—创作—组合”三个部分。先是指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衣服、花瓶)和小动物(如蜻蜓、螃蟹、虾),使他们认识这些物体的造型特点,即对称。从而使儿童得到关于对称的感性认识;再指导学生学习对折剪的基本技法。所以导语的第一句是:“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进一步,可以将自己的多件作品或同学们的一组作品进行组合,拼摆成更丰富有趣的作品。所以导语的第二句是:“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发现规律1.认识对称形

  (1)出示花瓶实物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花瓶的造型有什么特点?左右两边的样子相同吗?(花瓶两边包括“耳朵”的形状、大小都相同)(2)出示对折剪的图形同学们,这件衣服左右两边的样子相同吗?(衣身、衣袖的样子、大小完全一样)用同样的方法了解蜻蜓、螃蟹、虾等图形。你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教师总结:物体如果从中间折起来,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甚至颜色、斑点、花纹等都完全一样,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我们就可以用对折剪的方法来制作。这些对称的物体结构完美,造型好看。出示课题《对折剪纸》

  2.说说生活中可以对折剪的物体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物体,它们的.哪些部分是一样的?

  (二)实践探究,学习技法

  1.同学们找到了许多可以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的图形,请同学们先试着剪出苹果造型,注意只要剪出外形就可以了。比一比谁最快剪好。

  2.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规律,都懂得先将纸张对折,然后剪出半个图形后,将纸打开会出现有趣的图案。再试试,你还能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什么图案,并将剪好的图案贴在纸上。3.技法指导

  许多同学们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漂亮的图案,但有些同学剪得不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如,将纸张对折后,对称线位置拿反了,结果剪成两半;对折后,纹样画得过小,剪坏了;对折后剪纹样时,纸张没有捏紧,剪的图形不够对称;

  (三)学生实践活动

  用各色彩纸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形,还可以试一试,重复剪出多个对折剪纸图形并拼摆成一幅画。

  (四)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选出自己认为满意的一件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五)收拾与整理

  引导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评价建议

  1.能否独立设计制作一个对折剪纸的造型。2.作品设计是否新颖独特。

美术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纲要》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让幼儿感受到大环境中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根据《纲要》精神,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用儿童的各种语言表示对叶子的喜爱,增加对叶子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表现他们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通过组合构成各种画面,并能用拓印、压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叶子画。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制作材料:白纸、颜料、铅笔、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秋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例如:“这片银杏叶像什么?”

  3、幼儿制作叶子画。(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倾听幼儿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美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对小饰品的装饰过程和装饰的技巧。

  2、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小挂件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画画、贴贴、剪剪接接、挂挂玩玩的美术制作活动的乐趣。

  2、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自己所设计的新形象,并充分展示出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物体展示。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卡纸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有一些挂件。

  2、这些挂件是什么样子的。

  3、挂件有哪些他点。

  二、发展

  1、挂件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一串串的,你打算做什么样的?

  2、在小挂件上可以进行各种装饰。

  三、指导评析

  1、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作品。

  3、自评、互评。

  4、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创意奖进行鼓励。

  四、总结

  课后可以回家制作小的挂件挂在窗户上、门上,进行美观创作。

美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家》的录像片断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

  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

  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o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惠安小姑娘(立体纸工)

  教学目的:

  学习立体工艺的基本技法,以及简单装饰

  的技能,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服饰

  美"、"着装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福建泉州地区惠安女的服饰十分独特,令人

  难忘。她们用大花头巾包裹头部,戴一顶_的

  圆形尖顶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脐,下

  身是宽松的大裤管,当地人总结为"封建头、民

  巨肚、节约衫、浪费裤"。

  2.读画:本课制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较简单,用一个纸筒(卫生纸的内芯)、一个乒乓球就能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后根据惠安女的服装特点用彩纸进行装饰。尤其要突出花头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颜色以天蓝色、淡绿色、粉红为多,裤子则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调的。

  3.制作步骤:(1)用白乳胶将乒乓球粘在纸筒上。

  (2)用彩纸在纸筒上装饰惠安小姑娘的服饰,装饰时要注意上衣要短,还可以用银色纸做人偶的腰饰。

  (3)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五官,建议学生可画不同的表情。

  (4)将一块三角形彩纸贴在小人物头部做头巾。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不同造型动态的小人偶。

  三,巡回辅导。要由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照顾全班同学,又要注意对个别同学的帮助。

  四,进行小结。

美术教学设计12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第二课教学参考资料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美术教学设计13

  一、课题的选择与背景: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教学,便能较好地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手脑并用,在动作的内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剪纸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所以我校一直把手工制作作为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它包括折纸、剪纸、泥工等,剪纸从中年级开始学习,这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作品的设计及制作。本案例是剪纸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剪出喜字图纹,美化生活。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折叠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剪纸方法与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剪喜字,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为自己获得剪纸本领而感到喜悦。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红宣纸、剪刀、等

  2.学生准备:铅画纸、红宣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揭示课题:剪喜花

  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课件呈现)

  2、分析民间剪纸的内涵

  谐音:连(莲)年有余(鱼)喜上眉(梅)梢蝙蝠(福)鸡(大吉大利)

  寓意:石榴(多子多福)牡丹(富贵)龙凤{吉祥}

  3、讲解剪纸制作的步骤:画稿设计-剪刻-托裱

  4、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启发学生在喜字基础上怎样进行变化创作

  四、想象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设计一幅带花边的喜字

  要求(1)、花边内容不限,要与喜子巧妙结合

  (2)、形式不限

  (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五、展示与评价。

  1 、请学生将作品按要求贴在黑板相应的区域(创意好、形式美、需努力)

  2 、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评价,并发布金点子

  3 、教师简评

  六、小结。

  七、案例反思:

  手工制作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等新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交流信息,致力于创设一种快乐的教学氛围,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宽松、友好的师生情感。本案例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用课件呈现民间优秀喜花作品,把传统的艺术美引入课堂,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听故事、欣赏、动手操作,感受我国剪纸的内涵及文化。这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的作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大胆创新,剪出了时代特色,使我认识到兴趣是的老师,不了解学生兴趣是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的,而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就上不好有质量的课,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同伴交流,体验剪纸的快乐。最后我设计了自评、互评、师评环节,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学生通过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团队精神进一步得到提高,并且从中学到更多新的技能。

  总之,本节课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突出了美术学科的审美特征,着重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剪纸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创作、体验创作,投入创作的实践中,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美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美术教学设计1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大胆地进行作画,并正确使用剪刀,剪出细长条,制作简单的平面灯笼。

  2、培养技巧和艺术气质。

  3、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班级内架好相应的线,悬挂灯笼用、PPT课件。

  (2)各种色彩的正方形和圆形纸若干。

  (3)记号笔、双面胶每人一份。

  (4)各种形状的小灯笼实物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带来了小灯笼打扮教室,你们看看,这些灯笼够了吗?不够我们该怎么办?

  (二)讲解示范:

  (1)提问:你看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告诉幼儿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彩纸。

  (3)请个别幼儿在纸上大胆作画。画前先请他说说准备画什么样的灯笼,老师提醒幼儿要把图案画大,以便让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灯笼。

  (4)老师示范剪流苏。

  先将一个小正方形纸折一个细长条,打开后,用剪刀从下往上剪流苏。直至剪到刚才的折线处。

  (5)将剪下的流苏和幼儿讨论后,贴在刚才画好的灯笼的下方中间处。

  (三)幼儿操作:

  重点:老师提醒幼儿要将图案画在纸的.中间,并且画大。

  难点:流苏尽量剪细。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儿将自己做的灯笼悬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线上。然后相互介绍,和欣赏。

【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教学设计美术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11-02

教学设计美术11-09

美术教学设计12-16

教学设计美术04-07

美术教学设计11-09

美术教学设计04-10

美术教学设计与教学的反思06-20

中学美术《戏曲美术》教学设计09-29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26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