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8 09:14: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学与问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与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与问教学设计(15篇)

学与问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学与问》,记得文中说到: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指读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2、再指读提出要求:请在座的同学边听边想,对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齐读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语言过渡:看来啊,学习的时候,“多问”真的很重要。课文中的小哥白尼就是一个非常爱问的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学生交流(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学生交流了课外的知识,教师相机渗透学习方法:你搜集的资料真有价值,学习语文,就要这样。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要补充课外知识。学习搜集课外资料,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

  鼓励学生接着交流。(谁再来补充?多会补充阿!)

  2、你想过吗?哥白尼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开的,那就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话。指读师:请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的怎么样?把非常喜欢问的语气,读出来

  4、谁再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哥白尼小时候是怎么问的?

  (经常、缠)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语言过渡:是啊,缠字我们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缠一缠么?

  (出示小哥白尼的问题)学生缠了以后,相机表扬:你真会缠!你很会缠!

  5、师:你有没有发现,小哥白尼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吗?

  生: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问题

  学生找到规律以后,继续追问:小哥白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再来缠一缠?(通过换位思考和情境,让学生理解课文上的省略号)

  相机表扬缠得好的学生:你缠得真棒!

  同时渗透学法:你看,一个省略号,就能引发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读书,就是要抓住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经常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通过小哥白尼的好问,你们第二次读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指读

  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应该突出“问”字)师:小哥白尼这么的好问,难怪你这个问读得这么重呢!再读,谈体会。

  生: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

  生:知识不但是学来的,而且是问来的。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可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遇到问题又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圈划出关键的字、词、句。静思默想2—3分钟的时间,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谁来谈谈?你先读一读你自己划出的字、词、句,再谈谈你的感受,好么?

  相机指点。主要的知识点:

  (1)“能者为师”学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这段话中,找到什么叫能者为师。

  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同学们,理解一个词语,我们除了请教字典这位老师外,我们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2)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你现在明白了能者为师的道理,请你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想一想谈谈体会

  五、教学第四自然段

  语言过渡: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那我们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学知识的?

  (1)指名读。

  (2)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有什么疑问?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

  1、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理解

  师:大伙想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指点:问。问谁呢?——能者为师。

  交流:抓住“始”和“尽”这两个词语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间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山上的温度为什么比山下的低?学生交流网上查到的知识

  相机表扬,渗透学法:真棒!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别人也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上网,拜电脑为师,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4、兴许不明白对于妈妈的回答沈括有没有满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读课文,理解自己上山观察后得到了答案。

  渗透学法:哎呀,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你无法判断答案是否准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在实践中考察,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师:同学们,你们看沈括学习的时候有了疑问,多观察,多思考,后来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时候,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再谈体会。

  六、教学第五自然段

  1、是啊,同学们,你们看,无论是哥白尼小时候的好问,还是沈括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啊,更能够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确实,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课文最后一节总结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自读。指名读。

  指点:把红色标出的.词语读得更好些。

  练读。指名读。齐读。

  七、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想你们一把金钥匙。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出示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指名读名言。

  2、有谁想送给大家名言与故事,加上你对大家的祝福。希望它永远伴随你,激励你学习,成为你的座右铭。

  3、你们也可以自己做,如果要送给你的朋友,学了今天的课文,你想写些什么呢?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话。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要注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布置作业(可选做其中的一题)

  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生或摘抄或写故事。)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好问

  做学习的主人

  观察思考

  《学与问》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从“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入手,接着通过两个事例,和能者为师的意思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的意思。

  在教学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接着教学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实践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最后通过送名言,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本节课,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师始终在利用教材引领孩子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学”与“问”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其二是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一脉相承;其三是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阅读课中语言的交际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充分地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其四是教师诱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把课堂变为学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长的乐园。

学与问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习,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

学与问教学设计3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说理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3、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4、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学与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是讲什么?(问)

  2、是的、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围绕“问”,进一步走进文本,去触摸作者思想的脉搏。

  二、为什么问?(“问”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问呢?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问很重要)再读,通过你的朗读表现。

  作者用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是很重要的。齐读

  2、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问就显得更加重要(再读:“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3、知道了问有这么重要,那我们又该“怎样问”呢?

  三、怎样问?

  默读课文2-4小节,想想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问?

  (一)、多问(好问)

  1、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板书:好问)

  2、哥白尼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问)你从那里读懂的?

  抓住“经常”“缠着”——引导学生读好

  (学生也可能从省略号读出——好问)

  3、补充介绍哥白尼——引读: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4、哥白尼如此伟大的成就,以及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难怪作者会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齐读)

  (二)、能者为师

  除了好问,我们还应怎样问?

  1、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请教别人)浏览第3节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能者为师”(板书:能者为师)

  2、齐读第3节有关内容。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3、学到这里,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一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两句名言: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谁想读?)——(齐读)

  (三)、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同学们要想获得真知,做到了好问,能者为师就行了吗?还要怎样问?

  1、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板书:勤学 观察 思考 )——齐读

  2、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为我们列举了我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默读第4节,想一想,从哪你读出了沈括的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

  3、学生交流(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

  (1) 沈括怎么知道: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

  (2) 抓住“仍然”体会心里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所以后来去山里时才能有所发现,明白诗中的道理。(重点品读善于观察思考)

  4、正是凭着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沈括——补充沈括的主要成就。

  可见,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齐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是啊,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结合板书)师述:勤学、好问、并善于观察、思考,相信一定可以获得真知。(板书:真知)

  2、出示第5节,引读———

  (1)“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是指什么?

  (2)你们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读读这两段话,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

  a、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3) (指名说)你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个别评价),并引读:“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我)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我)探求,你(我)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相信大家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都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齐读a、 b、句)——引读最后一句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借鉴写法

  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学与问教学设计4

  一、预习检测

  1、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作者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例举了哪些事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指名学生答:哥白尼,沈括)

  二、学习板块(一)

  合作探究

  1、简介哥白尼: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者。同时,哥白尼也是一位杰出的医生,社会活动家、数学家、经济学家……

  2、听了这些,你觉得哥白尼怎样?(了不起,有成就)

  3、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板书:好问)

  )

  交流展示

  1、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经常”说明他的问题多,“缠着”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指名学生答)

  2、如果你就是小哥白尼,你会缠着妈妈问些什么问题呢?(让学生回答)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好,就让我们把哥白尼的好奇、好问读出来)指名学生读。

  3、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正如书上所说:问常常是……,是……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学生举事例: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等)

  三、学习板块(二)

  合作探究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理解词语“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指名学生答:问)可以问谁?

  交流展示

  1、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理解两句话: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齐读)

  四、学习板块(三)

  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只是靠问别人就能求得真知吗?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故事,可能你会从中受到更多的启示。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的总起句是(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3)读了沈括的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学生答)(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应结合起来)(板书:问思结合)

  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过渡: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节。

  指名学生答,指导朗读。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些名人名言就验证了这一点。

  七、达标检测

  1、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补充习题。

  3、讲一个勤学好问的故事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学与问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

  1. 再读课文

  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读课文

  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A: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

  3. C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

  2、C: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A、B指导C书写。

  (五)达标测评与拓展

  C:抄写生字新词

  B:熟读课文

  A: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求( ) 疑问( ) 兴许( )

  奥秘( ) 启发( ) 强健( )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知

  1、自由读全文

  2、C: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

  B:分别是什么事例?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

  2、交流。

  3、哥白尼“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为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况呢?

  6、交流。

  7、B、A:从哥白尼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B:向谁问?

  B、A: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B: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2、交流。

  A:(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

  3、A:以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四)精读第五段

  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习,“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习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读,B、A: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馈。

  五、全文

  1、小组轮流读课文。

  2、师: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六、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学与问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读懂课文,明白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

  1、今天,我特地为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礼物,可是带得少了点。没办法,只好采取“抛礼物”的方式了。不过,我有个条件,拿到礼物的朋友必须把礼物的内容告诉大家。(教师拿出四个精致的彩纸盒抛向学生。)

  师:谁先来说一说?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出示投影):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看看这几句话重点想告诉我们点什么?

  2、你真不简单!我得把你说的这几个关键字记住。

  (板书:勤学、好问)

  二、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

  1、师:咱们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学习23课《学与问》!(板书课题)

  2、请各位朋友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注,看看究竟应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学生读文、圈画)

  3、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读得非常好!你能不看书把它说出来吗?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记住,你能当咱班的速记大王了!)

  b、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谁听见他说什么了?看来咱们班的顺风耳挺好使啊!)

  c、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d、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了问题,可以……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得真好!)不过有了问题,你们该怎么做?(齐读)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师:朋友们,文中说“能者为师”。我呢,最近准备做学问,不知我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师有什么建议要对我这个学生说。现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师了,请大家认真读读书,看看应该怎样教我,看看谁是真正的能者?

  2、学生认真读书。

  3、师:看来咱班的各位老师是有备而来,只读了一遍书便胸有成竹了。哪位老师愿意先来教教我这个“大学生”?不过,我这个学生可有个条件,那就是各位老师在教我的时候不能看书。能做到吗?

  4、学生交流。

  a、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原来做学问不光要勤学好问,还要学会观察思考。你说的话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记住它。)(板书:观察思考)

  b、我想送你一句话。(行!)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谢谢你, 老师,你为了教我把古人都请出来了。)

  c、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你有了问题,可以……道理。( 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呀!)

  d、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有吗?)没了(不错,人家说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码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e、不知你听说过波兰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侯的故事吗?(没有。)哥白尼小时侯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谢谢你美好的祝愿。希望你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f、你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发现问题。(我有了问题一定多多向你请教。)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听完你的故事,学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行吗?)行,你问吧!(刚才田老师说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沈括为什么不继续问他妈妈了?(七嘴八舌地抢答):因为沈括的妈妈没能解开他心中的疑团。(不对呀,妈妈不是给他答案了吗?)妈妈给他的答案不准确,太模糊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从文中“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恍然大悟状):(噢,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思考。)

  g、还有哪位老师愿意给我指点迷津,说说该怎样做学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学会了学与问,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板书:学习的主人)

  5、前两天各位老师就开始搜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都带来了吗?再看看,想想怎样来教我这个大学生?

  6、学生读。

  7、各位老师还有什么话要送给我的'吗?

  8、学生又先后读了有关孙中山、王献之、牛顿、司马光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a、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能有这一个本领就足够了!)

  b、我想送你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抓紧时间勤学苦练,否则到老时一切都晚了。(对你的谆谆教诲,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老师!)

  c、我也送你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对,做学问和搞发明一样,要多问好问才能出成绩。)

  四、总结、运用

  1、师:刚才各位老师说的可以称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学问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谢谢各位小老师了!

  2、完成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3、不过呀,我家老二不太明白这个道理,请看:

  投影出示: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再请你们帮帮忙,教教我家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吧!

  五、布置作业

  师: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今天,咱们破破例,就让我这个当“学生”的,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布置一回作业。大家说行吗?

  作业建议:

  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

学与问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学与问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认识他吗?哥白尼 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对他你还有什么了解他?(那谁知道日心说?是啊在哥白尼之前,人们所信奉的都是地心说,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哥白尼在1543提出了日心说,在几百年前就有这样的发现实在是极为了不起)

  认识他吗?沈括 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对他你还有什么了解?(沈括可说是一个科学通才,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想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吗?(想)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能打开知识大门的妙计,这妙计就在这锦囊中。谁想要?

  3、师:谁先来读一读其中的妙计?

  出示:

  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4、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几条妙计,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要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就必须要勤学好问。)

  相机板书:(勤学 好问)

  二、 精讲第四小节

  1、那你们现在知道学是什么意思?(勤学 好好学习)

  2、问呢?(好问)

  3、那现在老师在中间加了“与”字,你又知道了什么?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4、我们全班来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寻找妙计,理解实践

  这篇课文中,也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我们学习的妙计?去画一画,找一条你最喜欢的写在彩纸上。谁想上来写一写,(找最快的)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一写。按顺序放在黑板上。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5、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6、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1) 我请人来读一读,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你读懂了些什么?

  (我读懂了问是极其重要的,问能让我们获得知识,取得成功。)

  (3)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①你们懂这句话的意思吗?(懂)当真懂了

  ②那我们现在就找一个平常的事物(在平常事物字下画勾)来试一试看,能不能发现问题,这个事物在平常不过了吧。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

  (这是什么?(苹果)有没有想说的?这是中国的?这个苹果还烂了?

  听了三个问题,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最好?所以啊,我们还要善问<相机板书:善问>,接着问。这是什么国家的?如果把它放在我们国家的土壤里会是什么样的?生产在什么庄园里?它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③很好,你们正会观察,这就叫作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老师告诉你们,其实这是蛇果,果实呈圆锥形,颜色较红。果肉微脆,较甜。看来只要我们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就会有收获。所以我们说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个妙计理解得非常好,接着读。

  (4)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①理解这句话了吗?真理解了?那我们就来试试看,怎么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老师请大家看几副图片,仔细观察,你都有什么问题?

  ②现在请你们四人为一小组,选择一幅图,仔细观察,细细思考,你有哪些疑问?

  ③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没有你能解答的问题。

  ④提了这么多问题,有谁能回答吗?

  ⑤(讨论。想知道答案吗?出示答案)

  ⑥有趣吗?谁能替我回忆对这些奇妙图画的学习过程?(先看再问然后思考最后解决了问题)是的,你看有了问题去解决,就能有新的知识,新的收获。所以我们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接着读下面的妙计(两条)。

  三、课外拓展

  1、 老师这里有一本书,你读(《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上面的许多问题都是科学家勤学好问,观察思考的结果,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出示迷团)世界上还存在着 很多很多的问号,等待着我们去发现,等待着我们去解答。只要(出示: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 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往下读。

  2、总结:是啊,只要我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就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添加号。完成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四、写一写

  我们再去读读黑板上的这些妙计,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试着也写两句吗?就写在这彩色纸的反面。(动笔,汇报)

  总结:希望同学们养成勤学好问、观察思考的习惯,在知识的瀚海中尽情地遨游,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学问)

  师:你怎样来理解学问这个词?

  师:知识、文化、科学等等这些都是学问,那再看老师加上一个字,(板书:与)再来读。

  生:学与问。

  师:学与问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3)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读了课题你有要问的`吗?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看看这几个词语能难倒你吗?

  (出示词语)

  师:谁来读?

  师:仔细观察观察红色的字,这是新字,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生说说。)

  师:生字词理解得这么好,那么课文是不是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呢?找同学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听,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精度课文。

  师:那么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动动笔把给你启发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线画出来,写写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说说这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你用它打开知识的殿堂了吗?你用他开始铺路了吗?

  师:从大家的读中我知道你们得确是受到了启发,还有那里也让你受到启发?

  哥白尼的故事让你有什么启发?

  你再读读第二段,结合课文和哥白尼有这样的伟大成就。你又从中领悟到什么?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你能说说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吗?那么你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能者为师啊,怎样理解?

  还有哪里给你了启示?

  读了沈括小时候的故事,看了沈括的成就,你又受到了什么启发?

  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并且要学会去观察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正如书中所说:学问学问……

  现在谁能说说学与问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

  学与问是密不可分,是相互补充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和问就像我们的两只翅膀,你们有了吗?想要吗?你来读读吧!

  有了翅膀就该飞了,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问题吗?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就是学和问。现在老师再送你们一把金钥匙,(出示:问到底(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师:来拍拍手,放松放松,咱们一起读。

  师:这就告诉了我们,我们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师:同学们。课下你在搜集搜集还有哪些名言警句给你启发,还有哪些名人故事让你受到启示,记录下来好交流,好吗?

  师:好,下课。

学与问教学设计10

  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

  1、师: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当朝宰相赠送的金匾上面刻有“学问”两个金字。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大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

  老二得到了有“问”字的半块。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问,见谁问谁,见什么问什么,从不学习。几年下来,两个儿子都一无所获。一天他们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告诉了他们一个道理。一个文人听说了这个故事,就写下了一篇学与问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完成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小组读书。

  2、听写词语。(作业本中)

  三、讨论预习导案,精读课文

  1、找出作者的观点。(板书:观点)

  2、师: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向我们介绍了中外两个名人的事例。

  (板书:事例)(板书:哥白尼沈括)

  哥白尼:

  (1)指名读,思考预习导案中思考题

  (2)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问,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呢?

  指名汇报

  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小哥白尼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通过这一事例,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齐读最后一句)

  (4)作者用哥白尼的`事例告诉了我们:

  (板书:学是从问开始的)

  名人的成功都是离不开问,所以说(引读“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沈括:(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沈括的问题是什么?从哪里来?

  (2)能从短短的一句诗中就发现问题,的确可以看出他的勤学好问。那他又是怎样解开这个疑团的呢?

  (3)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学”与“问”有什么关系?

  (板书:问从学中来)

  3、从哥白尼、沈括的事例中,你们认为“学”与“问”有什么关系?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与问就像两只翅膀,让你自由的翱翔在知识的天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相辅相成)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谈收获。

  让我们再回到老师开始讲的那个故事,智者告诉他们:……(学生回答)

  (智者告诉他们:“你们一个光问不学,一个光学不问,当然不会有什么成就,只有将学与问结合起来,才学到真正的知识。)

  2、学与问能分开吗?

  3、其实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很多,也有很多关于“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等,下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

  五、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自己或同学。

学与问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既定的预习方式方法,较好地完成本课“懈”、“沈”、“括”、“翔”四个生字及词语的掌握。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写作结构,知道说明事理的文章的一般写法。

  3.通过课文文本以及阅读补充材料,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道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积极探究的好习惯。

  一、检查预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学与问》。

  2.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这篇课文,老师想先来检查检查。

  3.看看这四个词,会读吗?

  出示:不懈探求 沈括 相辅相成 翱翔

  4.指名一人读,齐读。

  5.理解这几个词吗?(逐一说说,相机板书《梦溪笔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结构。

  1.老师还想看看第二题预习作业完成得怎样?我想请五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看看能不能用书上的话来概括各段段意。

  2.过渡:很显然,从文字风格来看,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来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

  相机板书: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哥白尼 多问

  沈括 善思

  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一) 第二自然段

  1.那我们就一起先走进哥白尼。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思考小哥白尼是怎么问的?

  2.抓住“经常”“缠”体会小哥白尼经常问,问得多。适当情况下,可与学生表演了“缠”字,来体会小哥白尼好问的习惯。

  他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读读问题。)

  你们认为这些问题怎么样?(稀奇古怪)

  想想他还会问什么问题呢?

  3.真是个爱问的小哥白尼。谁能读读这段话,读出他的爱问的特点。

  4.你们真正了解哥白尼吗?

  拿出资料。认真默读。

  5.句式训练:因为哥白尼 ,所以他成为了 。

  (二)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从哥白尼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拜能者为师。

  2.提出字典、词典、电脑,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老师。

  3.训练“不管……都……”的句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文为了阐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举了一个例子不够,还举了第二个例子。即沈括善思的例子。咱们先认识一下沈括吧。

  2.师读沈括简介,学生注意听,评价沈括。

  3.咱们还是到书上找找他成为大科学家的原因吧。

  4.指名读第4段。

  5.这段文字写了什么?(质疑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写了什么?

  他的疑虑是什么?

  他是怎么办的呢?

  妈妈是怎样说的?

  他认同妈妈的`说法了吗?从哪个词能看出?(仍然)

  抓住“仍然”想象沈括的善思。

  后来他得到答案了吗?对于这个答案你是怎么想的。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要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齐读这句话(第一句)。

  句式训练:

  因为沈括在求知的过程中,不仅 ,而且 ,所以他成为了 。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这篇文章先提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然后分别哥白尼和沈括因为爱问,多问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样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写法就是说理性的议论文的一般写法了。明白了吗?

  2.我想,不只是哥白尼和沈括,可以大胆地说每一个有学问的人都爱“问”,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读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和名言吧。

  3.小组交流,全班推荐。

  4.写出今天所学的收获。

  5.继续质疑问难。同学们,我很佩服大家的学习能力,但俗话说:“读书贵能疑。”你们现在有疑问吗?

  六、作业

  依照“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的方法,抓住“学,贵在坚持”这一中心论点,完成一篇小练笔。

学与问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3、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4、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5、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师: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

  师: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七、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怎样帮助老二。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八、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学与问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3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在开头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问和学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一样重要。)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相辅相成”?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勤”就是勤奋,“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自由读课文思考,交流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谁了解哥白尼。学生介绍

  3、教师简介:

  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4、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为什么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呢?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

  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小哥白尼都问了些什么呢?齐读。 这些问题都是和生活有关,我们习以为常、不去思考的问题,可谓是——稀奇古怪。“稀奇古怪”?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引读第二节最后一句。 “不懈探求”?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这句是比喻句,把“问”比作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和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5、正是因为哥白尼喜欢问,敢于问,勤于问,他才能够发现科学的无穷奥秘,他才会不懈探求,最终获得成功!其实不仅仅是哥白尼他从小好问,还有许多名人小时侯也很好问。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

  (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1) 朗读。

  (2)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我们有了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但不光要靠别人,还要靠什么?读读第4小节,

  2、沈括小时侯遇到了什么问题?

  结合理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那么,沈括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1)、问妈妈。指导朗读,体会“兴许”。

  2)、问了妈妈就到此为止了吗?指读。沈括是怎么解开疑团的?

  “发现”一词说明什么?

  4、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5、小结:(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记住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六、学习第5自然段

  师:是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为什么,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1、齐读第5小节。

  2、指名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指导理解:两只翅膀等

  七、总结拓展: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2、利用罗森塔效应,期待每位学生将来都做大学问家。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交往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弄清课文主要阐述的5个问题,并展开积极的探究、热烈的讨论。

  难点: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老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三、教学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本节课为苏教版第十册第18课《学与问》第一教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需要老师再作引导达到深入理解,在学习中希望得到快乐、进步的体验。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教学媒体方面主要采用网络教学,设计教师专区与学生专区,进行链接操作,浏览两个网站,做一些有关填空练习,看一些象征性动画。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梦境导入,渗透期待效应

  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件事: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一直在思考,结果昨晚做了一个梦,直到醒来后,老师还觉得实在太美了,实在太美了!有一天,洪老师到常州一个小学去听课,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个露天的餐桌边,吃着说着,这时候,耳边想起了非常美妙的音乐,不光如此,而且在白云上还有类似电视中“请您欣赏”栏目那样的画面,听他们说,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达了,大屏幕可以投射到白云上,每天中午人们休息的时候都能欣赏一段美景并且了解一些最新的城市新闻。忽然,屏幕上播报了这样一则消息,说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我们常州有这样一些人,然后便是缓缓向上移动的`字幕,洪老师聚精会神地看着,想看看有没有我们五(3)班的学生,看到了,真的看到了,一共有3位,他们中一位是原来就非常出色的,一位是原来一般的,还有一位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因为原来他的成绩很差,至于名字,老师现在暂时保密,你们猜想一下,这3个人中有你吗?(让学生举出自信的小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学与问》,研究学与问的一些关系。

  意图分析:

  这个梦中前面的内容都是梦中真实的情景,如果我们的科学技术真有那么先进,那实在太好了,不过这个设想很具有可开发性,将来也许我的学生或今天看到我的这篇设计的人能去完成,后面关于名人辞典上的名单是我故意加上去的,根据罗森塔效应,学生需要期待,将来都做大学问家虽然不太可能,但有一种期待总是非常必要的。我设计的3个人,好中差刚好覆盖全班同学,使每个学生自信将来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二)整体把握,确定探究主题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去读一读,你能发现文章写了几方面的问题?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2、全班讨论,确定文章写了5方面的问题,大屏幕打出:

  (1)为什么要问?

  (2)向谁问?

  (3)问与思的关系是什么?

  (4)学与问的关系是什么?

  (5)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什么意义?

  3、你对哪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请同学们自己想,不要跟随别人。

  4、老师安排5个地方,各自研究不同的主题,同时让学生按老师的分配重新组合小组,老师制定临时组长。

  意图分析:

  (1)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意思;

  (2)学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3)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和所谓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进行主题性互学、探究。

  (三)小组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3、按平时小组学习的方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先读有关段落,然后轮流发言或一人发言,其余轮流补充。最后由一人作总结,以备大组交流时代表小组向全班陈述。

  4、师巡视各组,对课文内容与讨论方式进行指导,提供参考性意见。对个别小组人数太多进行调整。

  意图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创设小组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由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灌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把握老师的角色很重要,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苦口婆心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此时此刻老师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帮助给予鼓励

  (四)大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个主题,还有另外的4个问题你想不想了解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观点。针对某一问题,每小组上来发表观点,其余同学补充。

  2、老师适时地点击每个主题的超链接,让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练习(填空、朗读)、网页浏览(哥白尼、沈括的情况)欣赏(设计的一些象征性的动画)

  意图分析:

  (1)学生的小组讨论只是深入研究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全面的了解学生有必要倾听他人的观点,这样点与面都能兼顾,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辅助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学会大胆表达、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些意识品质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引导。

  (五)、自悟学法,体验探究快乐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你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

  3、总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的方法有讲究,问的方法也有讲究,老师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能编进《中国名人大辞典》甚至是《世界名人大辞典》。

  4、作业:《我的梦》写一段话。

  意图分析:

  (1)让学生不仅学懂知识,更能学会学习,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2)对学生充满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就会成功。

  (3)由老师的梦展开想象,由阅读促写作。

  教学效果评价:

  1、直白的的希望为神秘而真实的期待。课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我,那3个人中有没有他?我说,这是秘密,你相信的话那就会有你。

  2、变传统的教师的“指令性”学习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选择合作伙伴,学生在一种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说自己想说。能力、品质、兴趣在此得到提升。

  3、变教师的繁琐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本课的特点,课文条理很清楚,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专题研究,通过全班交流,达到由点到面的认识。

  4、变简单的问题回答为深层的补充或说出不同观点。

  由于平时的训练,班级的激励机制的到位,课外预习、资料搜集等的准备,学生很会讲,其中朱力同学还讲了一个关于“学与问”的故事,徐丽芳同学在补充有些人为什么不敢问别人这个问题时说要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己等很有见地的话。

  六、教学流程图

  梦境导入——整体把握,确定主题——自主选择,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成果——自悟学法,总结全课。

学与问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围绕“学与问”说了哪些内容,并且学习理解哥白尼成功与问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字词的学习;了解文章围绕“学与问”说了哪些内容。

  教学手段:

  制作课件,解决字词训练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习了将近五年的语文了,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能否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或是谚语?

  2.出示课件准备的内容,读读(语言的积累训练)

  3.看来,人们总是把学与问联系起来,这是为什么?(完成课文板书)揭题

  二.汇报预习情况

  1.字词。向同学展示你预习的成果。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结合完成“察”与“查”“采”与“彩”的区别练习。

  结合完成abac式的词语练习。

  结合完成书上的描红以及练习册上选择读音。

  2.字词预习情况不错,书,应该读得也不差。同桌互练,稍后再做展示,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就可以。

  3.开火车读文,听读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4.汇报讨论

  (按课文结构对段落内容进行板书,让学生再次读文思考老师这样板书的原因)

  三.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1.问,究竟有多重要?请你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一句话来说

  2.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找出关键词语

  3.你能用哥白尼的例子来说明吗?请读下一段。

  4.哥白尼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为什么哥白尼有这么伟大的成就。

  (好奇、好问。板书:好问)

  1)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

  2)还有什么体会?指导理解:不懈探求、从为什么开始。

  谁来读读这一段?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3)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小时候这样的好问特点与他后来的成就有什么关系?

  5.现在,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问,常常是金钥匙,是铺路石”吗?齐读第一段。

  四. 小结

  问,对于求学的人来说这么重要,我们应该向谁问,问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课后反思: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授后小记: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丰富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启发学生,向名师学习,当然我们是无法做到像他们一样,驾驭教材的能力如火纯青。多学,多像名师学习;多看,多看名人执教的课堂实录;多积累,多学习新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变得更加有实效。

  就像文中的很多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如果让我教我肯定会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理解。看过名师的课堂实录后发现,更加好的是让孩子们去背,只要他记住了,自然他也就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理论的确让人回味。

  课后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与问教学设计05-27

《学与问》优秀教学设计09-30

《学与问》教学设计教案06-13

《学与问》教学设计(15篇)04-18

学与问教学设计15篇05-27

《学与问》教学设计(15篇)04-15

《学与问》教学设计15篇04-13

《学与问》教学设计集锦15篇06-06

《学与问》教学设计(通用12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