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27 15:11: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喜洋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喜洋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喜洋洋》教学设计

《喜洋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民族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奏实践,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各自声部的演奏技巧,明白合奏中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背唱《喜洋洋》的主旋律,并能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

  三个声部能够整齐演奏并合理控制音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教师激情演奏古筝独奏《喜洋洋》,增加课堂气氛。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适合在什么场合下演奏?

  2、说明该乐曲创作背景,并介绍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特征,引出民乐合奏《喜洋洋》。

  二、学习《喜洋洋》

  1、初听乐曲,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

  2、哼唱B段主旋律,体会喜悦如歌的情绪。

  3、一边听乐曲,一边跟琴视唱二、三声部的旋律,并带领学生分析二、三声部的旋律特点及作用。(二声部:增加乐曲的欢快气氛,使得乐曲抒情但不沉重;三声部:起到鼓点的作用,稳定乐曲的节奏。)

  4、全班分成三组练习各自声部旋律,教师巡回指导。如:调整笛子的呼吸气口;规范二胡的拉弦方向;双音演奏时的指尖发力等。

  5、每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在心里默唱自己的旋律,想象合奏的效果。

  6、每组派一位代表参与试合奏,其他学生点评。

  7、教师点评:主旋律演奏时,副旋律应避免喧宾夺主,使用较弱的力度演奏;主旋律在句尾处为长音、渐弱,副旋律应在此处做渐强处理,连接主旋律的气口;各个旋律声部演奏时都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音响,及时调整自己的强弱、速度。

  8、全班参与合奏练习

《喜洋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了解新疆人文知识的愿望。

  2、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难点:创编舞蹈和乐器伴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电钢琴、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组织:

  小眼睛看老师,小手儿放好来,小嘴巴闭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到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呢?

  生:···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今天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马车)

  生:马车

  师:就让我们坐上马车,随着音乐快车去看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咯。(师带领生听音乐,做动作)

  师: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师:你们看,我们到达了什么地方呢?

  (课件播放新疆美丽的地方)

  生:大草原

  师:这儿的人们喜欢穿漂亮的连衣裙、黑色的绣花马甲,头上带着一顶可爱的帽子。(课件:连衣裙、马甲、帽子)这儿的人们能歌善舞。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来到了哪儿吗?

  生:新疆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想请大家说说新疆除了歌舞,还有什么地方特色、民俗风情?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想知道更多的新疆知识吗?我们来看大屏幕了解一下。(课件:新疆的自然风光特别秀美,土地肥沃牛羊状,富饶的园林结瓜果,新疆的特色小吃。)(背景音乐为《库尔班大叔喜洋洋》音乐旋律)

  二:学习新歌

  师:刚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风景秀丽,牛羊肥壮,瓜果飘香的景色。这些幸福生活都是新疆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的。看!(课件)原来是新疆农民企业家库尔班大叔正和村里的小伙子们赶集回来呢!瞧,他们收获了好多的水果(课件)

  师:他们满载而归。库尔班大叔看见我们更加开心,激动的什么都没说,只让我们把下面这段词编成顺口溜。你们行吗?(课件出示第一部分两段歌词: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赶着毛驴铃铛响,绿葡萄,红苹果,一筐一筐驮上装。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赶着毛驴回村庄,电视机,花衣裳,一箱一箱驮上装。)

  生:···

  1、学生自编顺口溜读歌词。

  师:我相信这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先跟着老师我们来一起念一遍。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表演。(找出编得最好的一组,当小老师领念。)

  2.学唱歌曲

  师:这时新疆的小朋友将我们编的顺口溜唱出来了。(听音乐)(课件:播放范唱录音,出示歌谱和歌词。

  师: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又是怎么样的情绪呢?让我们带着这个两个问题再听一遍。(师表演)

  生:丰收。欢快、热烈、热情、奔放等

  师:对了,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让我们轻声的用“lu”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旋律吧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让我们来看看库尔班大叔是如何表达自己对丰收的喜悦。((听音乐朗读歌词,学做动作))

  师:库尔班大叔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快乐也邀我们一起唱,不过这首歌同样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同学们说是不是!(随琴学唱歌)

  师:刚才在我们学唱中,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哪里唱起来有困难的呢?(难点解决)师:我们用洪亮的声音,带着欢快、风趣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到我们的歌声,新疆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情不自禁也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来。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师:在库尔班大叔等人的盛情邀请下,我们来到了库尔班大叔的村庄跟他们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请同学们分组选择舞蹈、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来表演展示。(学生自由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发现有几组的同学跳的特别的好,我们邀请他们来为我们表演,下面的同学为他们伴唱(选两三组来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好,掌声在哪里呢?

  师:我们现在来分成男女生来表演,老师看看是男生表演的好呢?还是女生表演的好。

  师:我们全班同学表演的都很好,让我们又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新疆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真有些舍不得啊,你们都收获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啊。

  下课,随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走出教室

《喜洋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2、积极参与歌曲的表演活动,体验新疆人民的热情、乐观,抒发对新疆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活泼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的两个乐段伴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双响筒、手铃、铃鼓、新疆帽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伴着《新疆好地方》教师跳起欢快的舞蹈。

  “ 孩子们,你知道刚才我跳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新疆维吾尔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次”新疆之旅”,去体验新疆人民的生活,找一找新疆好在哪里?“

  2、播放课件,“说说你知道的新疆吧。”

  “新疆是个富饶的大花园,是肥沃的大草原,有伊梨和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果子沟的风景,阿勒泰的金子;天山的雪莲,和田的玉石。用一句新疆话来说:亚克西!

  二、体验探索。

  让我们一起坐上新疆的大马车,出发吧。(播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第一乐段时,做平稳、悠闲的规整性动作,表示马车经过平坦的大道;第二乐段时,做大幅度摇摆的动作,表示马车经过高高的山坡。

  三、学习新歌。

  1、新疆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听,库尔班大叔为了欢迎我们,唱起了欢快、活泼的歌儿。(播放课件。)用你灵敏的耳朵听一听库尔班大叔的歌声里唱到些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新疆如此的'美丽富饶,用歌声也可以唱出新疆的美,你也可以做到。首先来熟悉歌词。请你打拍子。(节拍器,按节奏读歌词。)

  3、学唱旋律。听琴声添歌词。注意歌唱姿势。

  4、请你张口默唱。师范唱。

  5、小声跟唱。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6、师生对唱。

  7、想一想,怎样唱好这首歌?放声歌唱。

  8、课件出示打击乐器。用手当乐器伴奏。分组唱,男女对唱。

  四、参与表现。

  1、“库尔班大叔邀请我们来到村里的葡萄园,这里的新疆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葡萄、哈密瓜、烤羊肉、手抓饭。让我们用歌声、舞蹈来感谢他们吧。分组讨论。(分配角色:歌手、乐手、舞蹈家)

  2、各组展示。生生互评,发现别人的长处,夸一夸。

  五、评价总结。

  1、孩子们,今天的新疆之旅,你的收获怎样?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新疆吧。

  2、我们来邀请新疆的小朋友到我们美丽的宁夏川来做客吧,介绍宁夏好在哪里,唱一两句宁夏的歌。

  3、最后,让我们唱着歌儿走出教室。播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伴奏。

【《喜洋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通用6篇)10-19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03-10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09-22

喜洋洋的歌词12-13

《喜洋洋》大班教案11-13

大班音乐《喜洋洋》11-03

《喜洋洋》大班教案02-03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各族儿童喜洋洋》09-22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喜洋洋》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