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07 16:11: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

  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浅要剖析核心素养内涵,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教师有以下要求精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资源;创设情境,借助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强化体验,在课内外动手实践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高频词,人们将核心素养视为基础教育的DNA。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中具有奠基作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教师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重构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自身发展与适应社会需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意识等,它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内涵。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课程总目标宏观确定为四个维度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态度精神。从这四个维度又将核心素养细化为以下二级核心素养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感、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符号意识、使用工具能力、灵活适应性、数学学习兴趣、辩证思想、创新意识等,与课程目标形成对应关系。

  精研教材,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依托。教材编写过程中凝聚着编写者的心血与智慧,具有典型性与科学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教材载体效能。教材的研读要深入而细致,打破脱离教材而求其他的现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道题、每一幅图画、每一段话等,寻求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出教材蕴含的核心素养,借助教材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四年级下册“计算器”这部分,教材在编排时匠心独运,教材先用泰山古树为话题,通过“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泰山石刻?盗客臣票怼钡攘椒萃臣票淼既虢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出一道例题,分别用两种计算方法进行运算一种是用竖式运算,一种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得出计算器又快又对的运算优势;最后借助图示的形式介绍计算器的构成。教材的这种设计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泰山古树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突出计算器教学重点。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图形转换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等,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意识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依托于具体的情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我们重视创设情境,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不再单向地进行知识输出,而是将数学知识置于生动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拓展了路径,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够根据情境学会运用知识,从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境创设时要注意艺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构架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与问题意识,从而引领学生不断向数学课堂深处漫溯。例如“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我先援引孙悟空为话题创设情境孙悟空有一支神器,小朋友们知不知道?

  这支金箍棒有什么神奇之处?(生答可以变化,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有一次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孙悟空将金箍棒分别变成5毫米、5分米、5千米,问二郎神这三个长度分别有多长?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开动脑筋帮一帮二郎神?然后通过小棒展示,再用尺量一量,枚举生活中类似长度的实物。 该环节设计的.意图是利用儿童感兴趣的神话题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愿望,激发儿童学习主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入5毫米、5分米、5千米长度单位,激发儿童好奇心,使儿童产生探究愿望,最后借助小棒直观展示,帮助儿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从而促进儿童建模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等核心素养发展。

  强化体验,在实践应用中发展核心素养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不断提升实践运用能力。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注重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在丰富的实践应用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去做一做,获得切身感受,从而强化学生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数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制约,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外实践将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渠道,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检视并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例如“对称、平移与旋转”,该部分内容如果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效果显然较差,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因此,我决定采取体验式教学法,设计一系列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从而获得直观认识;再通过“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和“做一做”等环节,不断强化学生对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概念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数学抽象能力等核心素养都得到极大发展;课外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等现象,达到巩固与强化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三、结语 总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指向,数学教师要将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在实践中不断解读核心素养内涵,寻求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小学生终身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小学生可持续发展,也使数学课堂散发出恒久的生命力。

  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讨论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高频词。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究竟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树立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被专家称为“课程发展的DNA”,是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显性化。专家指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价值中,学生应当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素养,这也是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的要求。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学科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理解了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涵义与关系后,再次树立教师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教师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习培训、专题讲座等加强对“核心素养”教学的深入理解,帮助教师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涵义、目的及培养途径等,让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设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精研教材,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依托。教材的编写过程凝聚着编者的心血和智慧,也是经过编者反复推敲和论证的结果,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精研教材,同时还要研读新课标,将教材和课程标准相结合,深入推敲、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效能。教材的研读要深入而细致,不要脱离教材,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个主题情境,每一组人物的对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提示语等。根据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不同阶段的目的要求,定好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借助教材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意义”教学,老師先设计具体的有单位的教学,利用元、角、分之间,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得出小数零点几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十分之几也就是小数零点几。再设计无单位的教学:先将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取其中7份用小数0.7表示,再到抽象文字小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反过来,一位小数也可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这样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数感、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积极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注重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有充足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如何比较两个长方形卡纸面积的大小(老师手拿两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卡纸),学生会根据卡纸积极思考,有回答用重叠法、裁剪法,但效果都不理想。教师一步一步引出测量的标准——借用不同的学具:小圆片、小正方形、小长方形。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选用哪个标准进行拼摆测量,并动手操作实践,最后根据大家的合作实践,得出必须统一面积单位。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得出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课堂时间有限,受教学环境、条件的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发展,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有意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和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动手选用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拼摆测量,得出必须选用同一种学具才能比较出大小,而且选用正方形是最方便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科学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理解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精研教材,根据新课标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深挖教材,设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

  2016年11月21日我能有幸跟着市教研员任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行四人代表包头市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由北师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指导暨培训研讨会”,在会上聆听了由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马复教授作的“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解析”的报告,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个核心概念与高中课标修订稿的六大核心素养的衔接关系,綦春霞教授 的“数学素养的微测试与学生发展的诊断”,江西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的“从中考命题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数学中考命题中考察数学核心素养,西安高新一中邵新虎老师题为“利用几何画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时间与思考”,

  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简述: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本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影响。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欣赏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的排列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四、原始教学设计:(要点简述)

  原设计方案先创设情境:过二十多天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了,“六一”儿童节,你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课件展示主题图,出示彩旗图①观察小旗的规律,②观察彩花的规律③观察灯笼的规律④小朋友的规律。然后摆一摆: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动动手好不好?出示课件:图上画了什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

  五、教学反思:

  原本的教学方法仍是以教知识为主,虽然让学生上“摆一摆动动手,并未体现学生要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学习中尚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二期课改的精神相违背。

  六、教学改进设计:

  (一)突破口设计: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因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了。因此,在教学导入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游戏,感知规律。带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听得最认真,反应最快。在游戏中感悟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

  (二)教学思路设计:

  由于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层次上差别较大,所以在整堂课中,仍旧贯穿执行“分层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思想,学生从中体验较之以往不同的学习方法。关键是,学习内容必须由浅入深,自主探究必须让学生可操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孩子们,今天温老师要带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听得最认真,反应最快。

  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摸摸鼻子摸摸耳朵,摸摸鼻子摸摸耳朵……(边说边做)

  哎呀,温老师忘了后面该怎么做了,谁能帮帮我?孩子们真棒,再来下一个。

  2.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是怎么想到后面的动作的呢?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

  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只要你做个爱观察的孩子,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布置会场,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这里的彩旗需要大家帮帮忙,谁会想办法,红旗后面挂什么颜色的旗子?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

  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为一组,所以红旗后面是黄旗。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表扬一下自己。我们来看看彩花还需不需要我们帮忙。

  (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谁能说一说?谁还能说?

  三、欣赏规律美,寻找生活中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生1:教室的座位是按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又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朋友的毛衣图案是按一条红一条黄又一条红一条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3:女同学辫子上的皮筋颜色是按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又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的规律排的。

  生4:斑马身上的图案是一条黑一条白又一条黑一条白的。是有规律的。

  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演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规律,感受规律。

  四、实践操作,用规律创造美

  学生实践活动:按规律摆一摆,规律创造美

  师:我们小朋友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创造美!(想怎么摆就怎么摆,但必须按规律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汇报,展示作品。

 五、拓展延伸 猜一猜,后面应摆什么图形?

  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改进体会:

  在本节课上,情景的创设使我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抓住,为课的后续推进创造了条件,较之前一节课“老师强制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方式,效果明显提高,本环节的教学比较详细、具体,先让学生自己去找排列规律,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同时利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一组”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圈出、画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也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核心素养培训心得(精选20篇)10-25

数学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03-29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02-14

基于“数学抽象”核心素养之学习感悟01-08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2-28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心得(通用28篇)12-21

核心素养教学意义心得(通用20篇)03-27

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03-10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6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