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5 14:03: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它们吸水吗》。

  2、教材分析本课分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通过引导学生在四种不同材料(木头、纸片、金属片、塑料片)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判断它们吸水能力的强弱。

  第二部分:纸的观察。让学生从不同的4幅图片上观察一张白纸。

第三部分:造一张纸。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方法及过程。

  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分两大块内容,第一大块是经历用废旧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第二大块是了解纸的再利用(废纸回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植物、动物的生命世界内容基础上,初接触物质世界内容,并以学生最常见的.纸作为研究切入点,学生对纸这一物质还是比较熟悉,并有初步的认识经验。对于木头、塑料和金属也比较了解,能凭借生活经验初步判断这四种物质的吸水能力,但在语言表述上还存在着不不够准确的现象。

  三、设计思路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感官细心观察,通过采用比较、预测、讨论、合作、实验、验证等方式,从多方面、多层次来进一步认识纸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纸这些性质正确对待用过的纸,对保护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纸的特性及作用。

  3、使学生了解古代造纸的过程,并能用此方法试着造一张纸,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增强材料循环使用,产生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实验器具。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滴管,水(有颜色红钢笔水)、水槽,小夹子,纸(广告纸、复印纸、滤纸、报纸),烧杯,格尺,培养皿、镊子、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不同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想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把袋子打开看看吧。

  2。谁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

  二、认识“材料能吸水”

  1。创设情境:前两天发生这么一件事,我和几名同学收拾实验用具的时候,突然桌面上的烧杯倒了,里面水洒了出来,如果桌面正好就有同学们手中的这几种材料,那么你会选择用哪种材料去擦呢?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2。学生预测。(板书:师根据学生的预测为材料的吸水性进行排序)

  3。看来大家的意见都不统一,我们该怎么办啊?(激发学生实验的欲望)

  三、研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

  1。下面同学们就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认真填写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汇报研究方案,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使其方案更科学化。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汇报进行预想,▲代表的问题尽量由学生相互补充时完善。)

  ①学生如果采用滴水的办法。

  ▲在这些材料上滴多少水呢?为什么要在每种材料上滴一滴水呢?

  ▲需要用什么来滴?引出滴管的使用,要轻轻地捏滴管头,滴出一滴。

  ▲先后在材料上分别滴水行吗?为什么?要同时滴水,避免影响实验效果。

  ▲滴完以后等待多长时间呢?

  ▲确定方案的名称为“滴”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1).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2).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1).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2).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3)。如果学生再想出其他的办法,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统一其他的一切条件,以便更准确的测量出哪种纸的吸水性更好一些。

  5。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

  ▲为这些材料进行排序如果意见统一,就直接让学生比较预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意识到什么事只凭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实验验证。

  ▲为这些材料进行排序如果意见不统一,就让学生自己找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再引导预测的意义。

  二、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三、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四、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五、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为什么有的材料吸水性较强,有的材料吸水性较弱呢?

  2。看来啊,材料的吸水性还和材料的其他特点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这些植被的秘密还有很多,比如材料的拉伸能力、承受重量的能力等等,课后请同学们按照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一下吧。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3

  教学背景分析:

  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学生们可能从没有真正地去比较过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把它作为一种物理性质看待,更很少会去思考各种材料吸水能力不同的原因。因此,本课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塑料、木头、纸这四种材料吸水过程的观察、比较和描述,产生关于“材料是怎样吸水的”“为什么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等问题,去尝试发现材料的吸水性能与它们构造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对纸的观察、造一张纸的活动,认识到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

  物质的吸水性是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的,因此材料不同的构造和组成导致吸水性能的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之一——吸水性,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吸水特性。

  2.运用放大镜观察纸的构造,将纸的吸水特性与纸的纤维与纸的构造之间建立联系。

  3.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动画:造纸术。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后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为什么更易吸水

  (一)观察纸有什么特点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二)纸是如何制造的

  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造纸术动画。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我们来造一张纸。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06-20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08-19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08-19

科学《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08-16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6篇08-19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6篇)08-19

三年级科学《它们吸水吗》教案08-25

三年级科学它们吸水吗说课稿07-14

《它们有多大》的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