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孟母教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母教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母教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阅读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内涵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
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美丽娇艳实现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
板书: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
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非常骄傲)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
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很有根据……)
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有心人、聪明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写一写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2、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孟母教子》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部分生字,会正确书写“呆和沾”,理解新词“沾沾自喜、忧心忡忡、慢条斯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并通过小孟轲行为的转变,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好词佳句,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无止境,刻苦磨练的道理。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谈自己的母亲。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值得我们一辈子去记住。说一说,现在你的脑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
2、读题质疑。(孟母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结果怎样?)
二、读文,初步感知人物(8)
1、要解决这些疑问并不难,我相信只要认真读书就可以解决了。先来看一看,读书前有什么小提示。(4)
出示要求: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文中喜欢的'人物,与同桌交流互享。
2、交流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孟轲(4)
(1) 不同方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适机评价)
(2) 用上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文中的人物。
三、品读,学习孟母为什么要教子。(6)
出示句子:“小孟轲天资聪颖,受到先生和长辈的宠爱,不禁沾沾自喜。 这使孟母忧心忡忡。”指名读。
1、结合学生对的发言,导入课文第一段学习。
2、读一读,说一说,孟母为什么要教子?
3、指导理解沾沾自喜,忧心忡忡
4 、说话训练:孟轲会怎样沾沾自喜?孟母又会怎样忧心忡忡?
5、指导有感情朗读:带上他们此时的心情读。(多练习)
四、感知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16)
◆孟母看到孟轲沾沾自喜,仅仅是忧心忡忡吗?她还在干什么?(想方法)出示句子:孟母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办法。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句话里读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日思夜想、终于)
◆孟母终于想出方法来了,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赶紧到文章里找一找,读一读吧!
交流学习:
1、说一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方法?
2、出示课文的4-5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两段话里读出了什么?
3、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公箭法高超?(两方面引导)
●外公 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一样吗?文中是怎么写的?划一划相关的词语读一读。
●孟轲 看呆了(指导书写呆)
说话练习。此时此刻,你觉得孟轲心里在想什么?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 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6自然段(8)
孟轲感受到了母亲的这一番良苦用心,所以这一夜(师出示句子),(生读)小孟轲没有睡好,他没想到上山来,母亲让他明白了那么多道理。
(1)是呀,这一夜小孟轲是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在想什么呢?你又在想什么呢?同学们,拿出笔,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2)学生交流从中悟到的道理,并写在稿纸上。
五、情感升华
母亲用一生的时间都在教育孟轲,她成功了吗?(补充介绍孟子相关资料)
孟母教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幻灯)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多去读读这些优美的故事。
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我们的教室,走进我们的生活。(播放乐曲《感恩的心》乐曲中结束)
板书设计:
孟母教子
孟轲 沾沾自喜 看呆了 蒸蒸日上
孟母 忧心忡忡 终于 教子成功
外公 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孟母教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孟母教子》的教学反思09-16
《孟母教子》教学方案07-09
孟母断杼教子的故事01-16
孟母教子阅读答案06-13
有关孟母教子的历史典故02-02
孟母断机教子名人故事10-27
读《孟母教子》有感作文400字04-25
与孟母对话作文08-09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05-02